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徐刚
当前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已被广大老师重视并推崇的重要手段,然而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课堂教学实施中提问还存在诸多的误区,看似一节课目标完成的很好,师生活动很充分,课堂提问次数较多,但是许多提问不能较好的发挥教学效能,笔者深感忧虑。
一、课堂提问几种误区
1.问题质量不高思维度不强
数学问题分为低层次问题和高层次问题,所谓低层次问题主要是指,教材中直接记忆的基本概念简单公式,或者是从教材中直接可以读出或写出的答案,对学生而言无需动脑,仅需记忆和简单层面的操作即可说出正确答案,高层次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思维度较高,特别是一些知识间的迁移,需要学生除了具备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外,还要求学生能将知识进行整合,因而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具备多个知识点之间的组合能力,才能正确得出结果.多次参与评优课和共开课的观摩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设置高水平问题,的确不利于这些课型的上课效果,可是就连平时的上课许多教师也不愿意设置高层次问题提问学生,长此以往尽在低层次问题上徘徊,简单层面上操作,带来的后果是数学成绩平平,遇到综合试题无从插手.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教师不愿设置高层次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很好的研究教材,没有充分预设,不能把握住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功利因素的影响,考试考什么我就教什么,这是目前许多老师较为普遍的一种心态,考试怎么考我就怎么教,至于发展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其三目前很多同学已经习惯于教师设置简单问题的回答,假如某天教师一不留神设置一个高层次问题,反而搞得学生措手不及,不知从何回答。
2.提问形式和对象单一
许多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都上成了“表演课”,虚假繁荣的背后更多的是学生对问题的不理解,对知识的不掌握,以至于课堂上回答问题口如悬河,课后是一无所知,教师在课上经常使用的是“是不是”,“好不好”,“会不会”,“对不对”等问语,学生多是齐声高呼:“是、不是、好、不好、会、不会、对、不对”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一些教师上课时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过多关注的举手次数多的学生,课堂提问基本上精英学生的专利,教师的这种提问表面上了解学生的掌握和对问题理解情况,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提问,对于活跃课堂整齐划一回答洪亮,造就繁荣局面有好处,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启迪、主动解决教学问题,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问题,更多关注大多数学生或者学困同学,形成紧凑有效的问题链,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尽可能避免使用这种简单问话和精英回答作为课堂提问的主要形式。
3.教师提问较多学生问题较少
目前的数学课上,教师能提很多的问题,学生也基本能在老师预设下回答问题,确很少能发现有那个学生随堂提出一些自己发现的问题,即便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才会适当放权象征性地问问,“哪些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你在这节课中收获是什么?困惑有哪些?”很明显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数学课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提问,一些同学甚至感觉如果有问题,那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多数学生表现拘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更没有展开深入复杂的思维,因此数学课上也没有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
二、走出误区的几种对策
1.灵动设问,激发兴趣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问题,问题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感受到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冲突和碰撞,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造成心理失衡后的学生,带着困惑和问题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
2.由浅入深,铺设坡度
问题的设置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如果一个问题提出后马上大多数同学都举手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反之一个问题提出后许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回答,同样也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能启发学生思考、达到巩固知识、调控教学情境的目的,因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在问答的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发散设问,丰富主体
课堂提问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教师要善于创造时机使从“学答”回到“学问”上来,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精心选择一些发散型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回答,并不断鼓励学生能提出类似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和提问,这样学生就能善于提问,提出好问题解决好问题,培养学生善思考勤提问的良好习惯。所以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不断进行反思,敢于将课堂放手给学生才能创造出灵动的课堂来。
总之,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共同的活动,灵活的设问对于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是学生知识迁移的具体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成为教学中的智者,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