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保护剂论文_李夏,臧传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保护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温,保护剂,细胞,损伤,脂肪,细胞系,新西兰。

低温保护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夏,臧传宝[1](2019)在《低温保护剂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将各种具有活性的生物材料进行低温保存,都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低温生物学正是一门研究低温条件下(0℃以下或接近0℃)生命现象及生物体保存的科学。1949年,POLGE等[1]发现甘油在深低温环境下对精子有保护作用,标志着低温生物学的形成;到1959年,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一种新的化学保护剂被发现并在低温生物医学领域广泛使用[2];再到1980年逐步开展了深低温玻璃化保存的研究,低温生物学迎来了黄(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0期)

刘运镇,武彩红,徐婷婷,戴丽红,张海波[2](2019)在《冷冻距离和冷冻保护剂种类对超低温保存新西兰兔精液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新西兰兔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最佳方法,试验采集新西兰成年公兔精液,采用0.25 mL细管冷冻法进行超低温冷冻,以解冻后精液活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为指标,研究距离液氮面不同高度和冷冻保护剂种类对冷冻保存兔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精液距离液氮面3 cm,其精液活率、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率明显优于1 cm和5 cm;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甘油相对于其他冷冻保护剂对精液品质的保护效果好,甘油浓度为3%时相对其他浓度效果较好。说明了距液氮面3 cm冷冻,冷冻稀释液中添加3%甘油对兔精液的保存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5期)

田学科[3](2019)在《新型低温保护剂提高冷冻细胞存活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伦敦7月30日电(记者田学科)英国华威大学日前宣称,该校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新型聚合物低温保护剂,用它不仅可以减少低温保存细胞所需的有机溶液,而且解冻后能够获得更多更健康的细胞,显着提高了细胞的冷冻效果和安全性。细胞冷冻保存可以防止细胞降(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8-01)

张强,陈晨,王章涛[4](2019)在《低温保护剂玻璃态性质的极化分子力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甲基亚砜水溶液作为常用的低温组织保护剂,其玻璃化转变的微观机理和玻璃态性质备受关注,但缺乏微观分子层面的认识.利用极化分子力场和模拟淬火方法研究二甲基亚砜水溶液体系玻璃转化性质,模拟得到的玻璃转化温度与实验符合较好;同时,利用统计力学方法对体系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单分子行为随温度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玻璃态下分子呈现多尺度平动和转动弛豫过程,相邻分子间的结构弛豫过程存在较强的耦合性.(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蔡超操[5](2019)在《四种冷冻保护剂深低温保存人小口径动脉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二甲基亚砜、甘油、丙二醇、乙二醇四种冷冻保护剂在深低温保存人小口径动脉时的保护效果,筛选合适的人小口径动脉冷冻保护剂及其配比浓度,为血管深低温保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第五(珠海)医院行截肢术后的小口径动脉45个片段,每一片段0.5cm,将45个片段按冷冻保护剂的类型和浓度随机分为9组(8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5个片段,分别为:二甲基亚砜30%组、二甲基亚砜40%组、甘油30%组、甘油40%组、丙二醇30%组、丙二醇40%组、乙二醇30%组、乙二醇40%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使用不同浓度及类型的冷冻保护剂深低温保存30天,对照组不添加冷冻保护剂深低温保存30天。快速复温后石蜡包埋并制片,运用HE(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法观察人小口径动脉的组织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小口径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组织结构变化和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HE染色结果:对照组见内皮细胞大片脱失,内膜结构紊乱,内弹性膜大片断裂、缺失,平滑肌结构损伤;30%乙二醇组见内皮细胞大片脱失,内弹性膜部分断裂、缺失,平滑肌结构部分破坏;40%乙二醇组见内皮细胞大片脱落,部分内弹性膜出现断裂,侵及平滑肌细胞结构;30%丙二醇组见内皮细胞存在小片状脱失,内皮细胞与内弹性膜间有部分空隙,内弹性膜偶见断裂;40%丙二醇组见内皮细胞存在局部脱失,内皮细胞与内弹性膜间有少部分空隙,内弹性膜无断裂;30%甘油组见内皮细胞散在脱失,内皮下层与内弹性膜间见个别空隙,平滑肌细胞结构良好;40%甘油组见内皮细胞连续,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及平滑肌细胞结构良好;30%二甲基亚砜组见内皮细胞点状脱落,内弹性膜、中层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40%二甲基亚砜组见内皮细胞连续,排列规则有序,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及平滑肌细胞结构良好。2.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保护剂浓度分别为30%和40%时,与对照组比较,甘油组、二甲基亚砜组、丙二醇组叁组小口径动脉VE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乙二醇组小口径动脉VEGF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乙二醇组比较,二甲基亚砜组、甘油组、丙二醇组叁组小口径动脉VE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与丙二醇组比较,甘油组、二甲基亚砜组二组小口径动脉VE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与甘油组相比较,二甲基亚砜组小口径动脉VE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随着保护剂浓度的增加,二甲基亚砜组、甘油组、丙二醇组小口径动脉VE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5),乙二醇组小口径动脉VE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5)。结论:1.二甲基亚砜、甘油、丙二醇对人小口径动脉的深低温保存有保护作用,乙二醇的冷冻保护作用不明显。2.二甲基亚砜对人小口径动脉的冷冻保护效果较甘油、丙二醇和乙二醇好。3.40%体积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可能更适合人小口径动脉的深低温保存。(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邵文琪,郭莹莹,戴建军,张德福,周新丽[6](2019)在《微流控芯片加载低温保护剂过程中卵母细胞的损伤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卵母细胞的低温保存为辅助生殖技术和胚胎工程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低温保存需要添加高浓度保护剂,会对细胞造成渗透损伤及毒性损伤.与分步法添加固定浓度的保护剂不同,微流控法能够实现保护剂浓度的连续性变化,关于微流控法连续性添加保护剂时卵母细胞的损伤评估还未见报道.本文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细胞在不同加载时间、不同加载线型(线性、S型、凹型)、不同凹型加载(低凹型、高凹型)中细胞的渗透行为,计算各方案中细胞的传统的损伤评估参数:体积变化极值(ΔV)、积累性渗透损伤值(AOD)及毒性损伤值(J).在此基础上,藉由信息熵理论首次提出了综合损伤评估参数s,并通过猪卵母细胞微流控加载后孤雌激活实验的结果验证评估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加载方案,传统的损伤评估参数结果之间出现分歧,无法得到统一的结论.通过分析囊胚率同综合损伤评估参数s值的关系,发现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很高,说明综合损伤评估参数s能够较好地对细胞损伤进行评估,为细胞损伤评估开辟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王吉[7](2019)在《面向生物材料低温保护剂处理的膜式微流控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殖细胞、干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等生物样品在临床疾病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低温保存面临越来越多的微量体积生物样品,而现有的技术或者方法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系统效率需要显着提高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溶液单次经过这些装置处理,难以充分添加/去除低温保护剂。本文基于自发的“浓缩—稀释”效应开发了一款新的膜式微流控系统,实现高效、安全地为微量体积生物样品添加/去除低温保护剂。对于所提出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芯片与系统设计:基于流体动力学和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仿真优化微流道相关几何参数,得到最优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多通道注射泵运动结构系统、限位系统等的详细设计,建立基于STM32开发板的控制平台,应用Keil uVision5软件编制控制程序,软硬件联调,实现整个样机的集成。最后,对注射泵进行了运行速度和流量精度测试,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97%以上,初步符合实验需求,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下一步低温保护剂处理实验;2、膜式微流控系统传质特性研究:建立了流体流动和跨细胞膜传质理论模型,仿真分析不同传质参数对低温保护剂浓度和细胞体积动态变化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处理条件。开展了无细胞实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分析表明,仿真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溶液浓度分布、输出特性实验研究则进一步说明系统可以可控、高效地处理低温保护剂;3、红细胞低温保护剂处理的实验研究:经过理论和无细胞研究实验掌握了系统传质的基本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胞实验,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实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在8min左右实现50ml红细胞悬浮液低温保护剂的添加工作,整个处理阶段,红细胞悬浮液溶液浓度逐渐持续变化,且最终细胞回收率达到93.78%。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膜式微流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微量体积生物样品低温保护剂的平稳、可控添加/去除处理,有望大幅度提高微量体积生物样品低温保护剂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5)

孙音,伍明政,顾洛莎,白洁,顾劲松[8](2019)在《不同配比低温保护剂对冻存人颗粒脂肪裸鼠移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配比低温保护剂对冻存后人颗粒脂肪裸鼠移植的影响,以优化低温保护剂的选择。方法取人大腿内侧吸脂术后多余的颗粒脂肪,分别等量存入A、B两种不同配比的低温保护剂中,分别为A组和B组,置于-80℃冻存6个月。6个月后将标本复苏,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各移植点注射0.2 m L颗粒脂肪。4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物,进行体积、重量检测,并观察其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下的情况。结果 A组剩余脂肪平均体积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染色示A组新生血管多于B组;透射电镜下A组脂肪细胞更加完整,新生脂肪细胞较多。结论 A组低温保护剂长期冻存的脂肪活性较高,且可用小牛血清取代胎牛血清;脂肪组织深低温冻存半年以后依然可以进行有效移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团结,马珊珊,邢衢,周建康,刘腾飞[9](2018)在《rhMG53作为低温保护剂对小鼠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MG53蛋白(rhMG53)作为干细胞低温保护剂的特殊组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冷冻保存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BMSCs,分为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FBS、DMSO的体积比为5∶4∶1并添加30 mg/L BSA)和rhMG53组(DMEM/F12培养基、FBS、DMSO的体积比为5∶4∶1并添加30mg/L rhMG53)冻存。冻存1 a后,复苏细胞,qRT-PCR检测两组细胞冻存复苏后干性相关基因Nanog、OCT4和SOX2 mRNA的表达;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能力;茜素红S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两组干细胞的成骨和成脂分化;免疫荧光检测两组细胞成神经分化相关因子DCX和NSE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MG53组BMSCs的Nanog、OCT4和SOX2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 0. 05),但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存活率升高,成骨、成脂和成神经分化效率增加(P均<0. 05)。结论:rhMG53作为保护剂的特殊组分对冷冻保存的BMSCs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素萍,吕蓉,王超,胡晓玉,周学勇[10](2018)在《人脐带组织低温保护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二甲基亚砜(DMSO)和蔗糖(Sucrose)为组合配制适用于脐带组织低温保护剂,检测冻存前后保护剂渗透压的变化,计算出DMSO渗入组织细胞内的浓度。方法配制5种不同浓度DMSO(5%、7.5%、10%、15%、20%)加0.2M蔗糖的LG-DMEM低温保护剂,冰点渗透压仪检测渗透压,绘制标准曲线。从临床获取脐带,用剪刀横截面剪切成厚度为0.3 cm环状组织块,称重,随机分成3组,10块/组,实验组Ⅰ(10%DMSO);实验组Ⅱ(15%DMSO);实验组Ⅲ(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低温保护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新西兰兔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最佳方法,试验采集新西兰成年公兔精液,采用0.25 mL细管冷冻法进行超低温冷冻,以解冻后精液活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为指标,研究距离液氮面不同高度和冷冻保护剂种类对冷冻保存兔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精液距离液氮面3 cm,其精液活率、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率明显优于1 cm和5 cm;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甘油相对于其他冷冻保护剂对精液品质的保护效果好,甘油浓度为3%时相对其他浓度效果较好。说明了距液氮面3 cm冷冻,冷冻稀释液中添加3%甘油对兔精液的保存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保护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夏,臧传宝.低温保护剂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9

[2].刘运镇,武彩红,徐婷婷,戴丽红,张海波.冷冻距离和冷冻保护剂种类对超低温保存新西兰兔精液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田学科.新型低温保护剂提高冷冻细胞存活率[N].科技日报.2019

[4].张强,陈晨,王章涛.低温保护剂玻璃态性质的极化分子力场模拟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蔡超操.四种冷冻保护剂深低温保存人小口径动脉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

[6].邵文琪,郭莹莹,戴建军,张德福,周新丽.微流控芯片加载低温保护剂过程中卵母细胞的损伤评估[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7].王吉.面向生物材料低温保护剂处理的膜式微流控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8].孙音,伍明政,顾洛莎,白洁,顾劲松.不同配比低温保护剂对冻存人颗粒脂肪裸鼠移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

[9].黄团结,马珊珊,邢衢,周建康,刘腾飞.rhMG53作为低温保护剂对小鼠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10].李素萍,吕蓉,王超,胡晓玉,周学勇.人脐带组织低温保护剂的初步研究[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论文知识图

温度对纳米低温保护剂导热系数的...不同体积分数低温保护剂(DM SO)水...纳米低温保护剂的TEM照片纳米低温保护剂导热率的模型计算...低温保护剂种类对热应变的影响低温保护剂浓度对不同纳米粒子在...

标签:;  ;  ;  ;  ;  ;  ;  

低温保护剂论文_李夏,臧传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