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取代苯甲酸配体论文-杨娟,缪娟,戴俊,杨磊,张丽娜

多取代苯甲酸配体论文-杨娟,缪娟,戴俊,杨磊,张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取代苯甲酸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配合物,4-羟基苯甲酸,4-甲基苯甲酸,晶体结构

多取代苯甲酸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娟,缪娟,戴俊,杨磊,张丽娜[1](2010)在《对位取代苯甲酸与2,2′-联吡啶配体构筑的两种二价铅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含对位取代苯甲酸和2,2′-联吡啶配体的二价铅配合物[Pb(4-HOBA)2(2,2′-bipy)]·H2O(4-HOBAH=4-hydroxybenzoicacid,2,2′-bipy=2,2′-bipyridine)(1)及[Pb(4-MBA)2(2,2′-bipy)](4-MBAH=4-methylbenzoicacid)(2),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与研究。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2种晶体的不对称单元中,六配位的二价铅离子分别与来自1个2,2′-联吡啶的2个N原子和2个对位取代苯甲酸的4个O原子螯合。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9483(4)nm,b=1.75194(6)nm,c=1.20479(4)nm,β=100.334(2)°,V=2.27339(14)nm3,Z=4,finalR1=0.0254,wR2=0.0674。广泛存在的分子间氢键和弱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组装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属叁斜晶系,P1空间群,a=0.95510(11)nm,b=1.00805(12)nm,c=1.32483(15)nm,α=109.865(1)°,β=97.322(1)°,γ=90.643(1)°,V=1.1878(2)nm3,Z=2,finalR1=0.0284,wR2=0.0508。配合物2经由一对Pb…O(0.3185(2)nm)弱相互作用被组装成二聚体结构,弱的Pb…O相互作用及与配合物1中类似的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了配合物2的三维结构。在配合物1和2中,铅的6s孤电子均显示了立体化学活性,使配位键分布于半球型区域。同时,两种配合物固体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并在蓝光区有较强发射。(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杨倩[2](2008)在《以邻菲咯啉和多取代苯甲酸为配体的配合物体系中超分子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学已经认识到通过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个体分子可以自发形成有序结构,该结构有单独分子不具备的功能和性质。超分子化学包括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有序聚集体的形成过程即自组装的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以非共价键形式存在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疏水作用、兀一兀芳环堆积等,被统称为超分子作用。超分子作用多呈现加和与协同性,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其总的结合力不亚于化学键,可以有效构筑功能化的超分子体系。研究超分子作用的本质,掌握超分子体系构筑的规律,对于设计和开发具有光电性质、生物模拟等功能的新型材料物质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金属配合物体系中的超分子作用,重点研究芳环堆积作用。在Hunter-Sanders建立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实验科学方法考察苯环上取代基团对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以探索芳环堆积的本质。本论文选择邻菲咯啉为中性配体,2,4-二羟基苯甲酸,2,6-二羟基苯甲酸,4-氯-2-羟基苯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过渡金属Zn~(Ⅱ)、Mn~(Ⅱ)和主族金属Sr~(Ⅱ)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五个未见报道的新配合物体系:[Zn(Ⅱ)(C_7H_5O_4)(C_(12)H_8N_2)_2(H_2O)]·H_2O·(C_7H_5O_4)(Ⅰ),[Mn(Ⅱ)(C_7H_5O_4)(C_(12)H_8N_2)_2(H_2O)]·H_2O·(C_7H_5O_4)(Ⅱ),[Mn(C_(12)H_8N_2)_2(Cl)_2]·0.5(C_7H_6O_4)·2H_2O(Ⅲ),[Sr(Ⅱ)(C_7H_5O_4)_2(C_(12)H_8N_2)_2(H_2O)_2](Ⅳ),[Zn(Ⅱ)(C_7H_4ClO_3)_2(C_(12)H_8N_2)(H_2O)](Ⅴ)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通过结构分析得到了与芳环堆积作用和配合物体系结构相关的有用信息。比较多取代的苯甲酸配体形成芳环堆积的情况发现,(Ⅴ)中,4-氯-2-羟基苯甲酸配体之间存在芳环堆积作用,其余配合物体系中多取代的苯甲酸配体之间不存在芳环堆积作用。文献中以单羟基取代的苯甲酸为配体合成的同类结构中,没有发现单取代苯甲酸与邻菲咯啉配体之间存在芳环堆积作用。本论文结构(Ⅰ)~(Ⅱ)和(Ⅴ)中,发现游离的2,4-二羟基苯甲酸阴离子、4-氯-2-羟基苯甲酸配体和邻菲咯啉配体之间存在芳环堆积作用,参照Hunter-Sanders模型,增加的取代基团增强了对π电子云的拉电子作用,苯环上π电子云密度减小,有利于形成芳环堆积作用。(Ⅰ)和(Ⅱ)结构相似,体系中过渡金属不同,这样结构相似的体系有利于考察金属对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结构分析表明,这两个体系中虽然过渡金属不同,但对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不明显。本文通过对(Ⅰ)~(Ⅴ)的配合物体系的结构分析,讨论了超分子作用构筑配合物体系的多维结构的情况: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和芳环堆积等作用,(Ⅰ)~(Ⅲ)的配合物体系中客体游离分子稳定填充在主体分子围成的孔洞或通道中;(Ⅳ)~(Ⅴ)的配合物体系中从一维到叁维的超分子结构体现了分子自组装倾向于最大化利用空间紧密堆积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6-01)

多取代苯甲酸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化学已经认识到通过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个体分子可以自发形成有序结构,该结构有单独分子不具备的功能和性质。超分子化学包括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有序聚集体的形成过程即自组装的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以非共价键形式存在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疏水作用、兀一兀芳环堆积等,被统称为超分子作用。超分子作用多呈现加和与协同性,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其总的结合力不亚于化学键,可以有效构筑功能化的超分子体系。研究超分子作用的本质,掌握超分子体系构筑的规律,对于设计和开发具有光电性质、生物模拟等功能的新型材料物质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金属配合物体系中的超分子作用,重点研究芳环堆积作用。在Hunter-Sanders建立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实验科学方法考察苯环上取代基团对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以探索芳环堆积的本质。本论文选择邻菲咯啉为中性配体,2,4-二羟基苯甲酸,2,6-二羟基苯甲酸,4-氯-2-羟基苯甲酸为阴离子配体,以过渡金属Zn~(Ⅱ)、Mn~(Ⅱ)和主族金属Sr~(Ⅱ)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五个未见报道的新配合物体系:[Zn(Ⅱ)(C_7H_5O_4)(C_(12)H_8N_2)_2(H_2O)]·H_2O·(C_7H_5O_4)(Ⅰ),[Mn(Ⅱ)(C_7H_5O_4)(C_(12)H_8N_2)_2(H_2O)]·H_2O·(C_7H_5O_4)(Ⅱ),[Mn(C_(12)H_8N_2)_2(Cl)_2]·0.5(C_7H_6O_4)·2H_2O(Ⅲ),[Sr(Ⅱ)(C_7H_5O_4)_2(C_(12)H_8N_2)_2(H_2O)_2](Ⅳ),[Zn(Ⅱ)(C_7H_4ClO_3)_2(C_(12)H_8N_2)(H_2O)](Ⅴ)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通过结构分析得到了与芳环堆积作用和配合物体系结构相关的有用信息。比较多取代的苯甲酸配体形成芳环堆积的情况发现,(Ⅴ)中,4-氯-2-羟基苯甲酸配体之间存在芳环堆积作用,其余配合物体系中多取代的苯甲酸配体之间不存在芳环堆积作用。文献中以单羟基取代的苯甲酸为配体合成的同类结构中,没有发现单取代苯甲酸与邻菲咯啉配体之间存在芳环堆积作用。本论文结构(Ⅰ)~(Ⅱ)和(Ⅴ)中,发现游离的2,4-二羟基苯甲酸阴离子、4-氯-2-羟基苯甲酸配体和邻菲咯啉配体之间存在芳环堆积作用,参照Hunter-Sanders模型,增加的取代基团增强了对π电子云的拉电子作用,苯环上π电子云密度减小,有利于形成芳环堆积作用。(Ⅰ)和(Ⅱ)结构相似,体系中过渡金属不同,这样结构相似的体系有利于考察金属对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结构分析表明,这两个体系中虽然过渡金属不同,但对芳环堆积作用的影响不明显。本文通过对(Ⅰ)~(Ⅴ)的配合物体系的结构分析,讨论了超分子作用构筑配合物体系的多维结构的情况: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和芳环堆积等作用,(Ⅰ)~(Ⅲ)的配合物体系中客体游离分子稳定填充在主体分子围成的孔洞或通道中;(Ⅳ)~(Ⅴ)的配合物体系中从一维到叁维的超分子结构体现了分子自组装倾向于最大化利用空间紧密堆积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取代苯甲酸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娟,缪娟,戴俊,杨磊,张丽娜.对位取代苯甲酸与2,2′-联吡啶配体构筑的两种二价铅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0

[2].杨倩.以邻菲咯啉和多取代苯甲酸为配体的配合物体系中超分子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多取代苯甲酸配体论文-杨娟,缪娟,戴俊,杨磊,张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