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与设计

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与设计

韩冽[1]2004年在《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第叁个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网络教育在展现自身优长的同时,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给网络学习者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协作学习中存在的缺点,研究了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系统构成和设计方案。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 引言:协作学习是网络教育中一种为重要的学习模式,当前网络协作学习的主要问题,简要说明了概念构图应用于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优长。第二部分 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在社会交互中获得的,因此主张协作学习;Ausubel意义学习理论中的渐进分化、整合协调原则以及认知结构网络化是概念构图的理论基础;概念构图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阶层网络结构的知识表征模式是概念构图的基础。第叁部分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特点和作用:首先阐述了协作学习的含义,论述了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特点,设计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当前网络协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 概念构图:阐述了概念图与概念构图的基本含义,以及概念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第五部分 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构成: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学生个性学习支持、角色设计与协作规则设计、共享协作资源、协作工具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第六部分 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结构、系统设计技术基础、数据库的设计方案。第七部分 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苏佳[2]2014年在《基于微信的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自由、开放、共享、创新为基本理念的Web2.0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时代的快速变迁与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资源,更是对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模式的巨大变革。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宏图战略的关键所在。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研究生群体特性,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研究生本身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动性、良好的科研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协作学习与交流沟通平台,缺乏相应的评价与鼓励机制,研究生在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往往以个人为中心,遇到问题缺乏团队协作,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研究生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微信的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国内外协作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对协作学习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协作学习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最新版本微信的功能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特性分析将微信应用在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优势;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了解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特征与学习需求,对微信在研究生的网络协作学习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协作学习的一般流程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微信的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模型;最后,通过在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课程《视听媒体理论与应用》中运用该模型,运用教学实例和教学之后的调查问卷证明该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将微信软件应用在研究生的网络协作学习中,为研究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习平台,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研究生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协作不足的问题,将社会性软件微信应用到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尝试。

李霞[3]2010年在《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课程的质量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实施,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问题,尤其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协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高级认知学习方式,如何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以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己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因此,对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环境进行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情感沟通,改善学习气氛,在网络课程中为学习者创建一个协作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方法、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在五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1)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及其环境的分析。对网络课程、协作学习、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等概念进行辨析,进而对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和内部结构。(2)构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框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乔纳森、武法提、钟志贤等人提出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及相关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构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3)根据设计框架提出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主要从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活动设计、物质环境设计、活动环境设计、心理环境设计、策略环境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从教学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对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进行设计。(5)实例系统的开发。在论文总结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指导下,开发网络课程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并以《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为例进行了应用。经过一系列研究工作,论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1)界定了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概念,确定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作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从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和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设计两个层面,规划出系统的设计模型。(2)对学习环境设计模型进行研究,得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框架。认为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物质环境设计、活动环境设计、心理环境设计和策略环境设计。(3)得出系统的软件设计模型,认为系统应采用叁层体系结构,并划分为物质环境子系统、活动环境子系统、心理环境子系统和策略环境子系统等四大子系统。从模型抽象、模型表示的角度出发,在系统软件设计的各个阶段构建相应的软件模型,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可共享、可重用的可视化参考模型。(4)开发了一个实例系统,对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方法和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软件设计模型进行了应用,初步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出一种较为有效的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方法和模型,为设计支持协作学习的网络课程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2)在系统设计和实现中,把Web2.0的应用元素与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环境相结合。未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协作学习活动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例系统的功能。

张明洁[4]2016年在《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获取、传播和应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信息化浪潮对教育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一种融合了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优势的新型学习方式——混合学习,能够有效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微信平台作为当下主流的通讯交流工具,因其功能多样、传播内容丰富和便于交流等特点,广受学习者欢迎。本研究选择微信平台作为技术支持平台,研究混合学习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详细阐述研究背景,分析混合学习和微信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二,根据已有的研究,对“混合学习”的定义和内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探究了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为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第叁,分析微信平台的功能,并深入挖掘其教育功能。微信的高交互性、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便捷性能够有效地支持信息型学习、自主型学习和协作型学习等的开展。第四,在分析已有混合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该模式分为前端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叁个环节。在对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选择与设计,实施教学,再利用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评价。第五,将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数字摄影摄像》课程教学中,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分析学习效果。发现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有效地增加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第六,总结论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微信的教育功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

杨玲[5]2011年在《信息化环境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人类的知识开始以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传播方式与管理方式同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育和学习悄然发生了改变,如今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知识信息丰富多彩,师生互动畅通自如。知识社会的到来,如何使学习者为此做好准备,是二十一世纪教育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每一个关心教育工作的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使用认知工具使学习者能高效的进行认知加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它不仅在帮助学习者感知、加工、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起作用,还能丰富或者重新构件认知结构,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具备的拓展学习者的思维、延伸认知、支持知识建构的优势,为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认知工具的种类繁多,本研究取了概念图工具,它不仅是认知工具中代表性的一种,同时因为其自身的特性在中学得到了应用,受到了中学师生的欢迎。本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有利条件,将概念图技术应用于协作学习过程中,重点研究在该过程中概念图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为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协作知识建构活动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理论梳理、现状调研、准实验研究和评价分析。对国内外文献和研究的介绍和分析基础上,界定了信息化环境、协作知识建构和概念图的概念和阐述了有关理论,基于对信息化环境下中学协作知识建构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引入了元认知工具之一——概念图,深刻探讨了概念图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内在机理,提出了概念图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理论模型,之后在南昌进贤四中进行了验证性研究,通过前后测数据结果分析以及其它定性分析方法,得出了概念图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概念图工具能够很好的支持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各个过程,促进了协作知识建构水平的提升。长期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达成有意义学习,能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并最终促进学习者知识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意识的养成。

鹿美子[6]2012年在《开心网群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随着E-learning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通过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发展的瓶颈,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产生了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趋势,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混合式学习不是简单的将各种教学要素进行混合,需要掌握其内涵实质,进行全面合理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辅以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本文创造性的提出采用当前大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作为教学辅助平台,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设想。本研究试图充分发挥社交网站关系网络的相对真实性、模块功能丰富齐全、人际高互动性、信息传播时效性、提供个人和团体私密空间以及用户粘度高等优势特点,为混合式学习的在线学习创设学习环境,呈现学习资源,提供学习工具和服务,将社交网站变成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增进交流分享,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平台。基于此研究目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首先对社交网站和混合式学习进行了研究综述,分析了其定义、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的模式,提出基于综合类社交网站的混合式学习实施模式,并对该模式中的相关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辅以切实的教学策略。第叁,以教育技术专业摄影课程为例,按照基于综合类社交网站混合式学习模型进行教学实施,简述教学案例实施过程,重点对反馈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最后,总结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蔡萍[7]2008年在《基于笔交互的协同概念构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概念图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信息加工和呈现方法。现今,概念图作为知识组织和表示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CSCL)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基础上,将协作学习融入其中,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开发支持网络环境下的群体通过概念图进行协同学习的系统,可以满足CSCL环境下的群体进行协同信息加工的需求。现有协同概念构图系统的主要问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建模上缺乏对模糊信息的支持,不适合群体在协同构图阶段稍纵即逝想法的表达;其二是在交互方式上缺乏自然性,设计者的思路常常会被频繁的菜单选择、按钮操作和键盘命令输入所打断,影响了设计意图的自然流露,不能很好地支持协同构图过程。本文以建立一个实时协作、交互自然、高效实用的协同概念构图系统为目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从国内外协同概念构图系统研究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它们在概念构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笔式用户界面交互隐喻引入到协同概念构图系统。2、通过分析概念图设计任务和交互特点,结合手势设计和手势识别技术,设计实现了一个笔式概念图工具。该工具不仅能够对概念图图元识别,而且还支持用户使用一些惯用的手势命令对概念图进行编辑。3、面向协同概念构图过程,在分布式认知理论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一个符合认知特点的协作用户界面设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笔交互的协同概念构图系统。该系统建立起多用户之间的图形数据和交谈感知能力,满足了协同学习系统中协同感知的需要。实验证明,本文所开发的原型系统,不但具有接近自然的笔交互功能,而且符合人们视、听、说的自然交互习惯,对于一些试图改善协同工作环境的系统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谢幼如[8]2009年在《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习是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社会建构理论认为,知识的社会建构是一个循环过程,个体的主观世界观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而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认知过程及个体间、各种社群间的社会协商而建构的。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Building,简称CKB)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协作知识建构的目标是为学习群体形成具有某种价值的公共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学习个体头脑中的内容,它关注的是群体知识的建构和改善。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由于具有共享、协作等特点,可以为协作知识建构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编织知识网络,支撑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网络环境的协作知识建构,将学习作为一种知识建构活动,引发人们更加关注知识产生与知识创新,这将对革新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模式是以简化的方式,对不容易或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完善的描述,从而有助于人们的观察和理解。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是指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践经验建立起来的,能够对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作出说明和解释的框架。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促进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提高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绩效的关键。本研究立足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自2007年至2009年,选择广州地区部分实验学校,以问题解决学习为重点,在小学语文、数学相关专题的教学中,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从理论探究、模式构建、效果评价对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1、在理论探究中,本研究针对中小学网络课堂的特点,从“基本过程——网络共同体——建构活动——群体动力”四个方面对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进行理论探索与分析,形成一套创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在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Method,简称ISM),建立了“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的具体策略;分析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教学论意义,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方法;探索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机制,提出了增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群体动力的实施策略。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基本过程”是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核心依据,“网络共同体”是开展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环境条件,基于“网络共同体”所进行的各种“建构活动”是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手段策略,“群体动力”是促进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有力推手。2、在模式构建中,本研究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重点,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立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初步模式,开发了协作知识建构(CKB)实验研究网站,开展了叁轮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行动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其特点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目标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获取、问题解决和自主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本研究重点探讨导致新信息和新方法产生的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叁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过程,通过叁轮行动研究,形成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叁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围绕这些模式的实施,本研究重点论述了在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中,依托技术支持的关键策略,包括概念图(Concept Map)支持的支架策略、会话工具支持的交互策略以及电子学档(E-Portfolio)支持的评价策略。3、在效果评价中,开展网络环境下概念性、解释性和设计性叁类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应用的个案研究。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和时间序列设计的准实验模式,比较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差异,并分析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具体教学效果。通过叁个实验研究,实验数据和资料表明,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体现在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之,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从“基本过程——网络共同体——建构活动——群体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分析,形成了一套创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叁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围绕这些模式的实施,提出了概念图支持的支架策略、会话工具支持的交互策略以及电子学档支持的评价策略;验证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国内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率先提出应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的协作知识建构问题,系统研究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1、在研究方法方面,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建立“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基本过程,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作了理论解释;采用递进式行动研究构建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叁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凸显了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抽象思维演绎研究范式,针对网络课堂的协作知识建构模式,从理论解析到模式构建再到实验验证,形成一条严谨的问题研究思维链,既注重理论探究和模式构建,以体现研究的学术价值,又注重应用过程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体现研究的应用价值,显示了研究范式的改变。2、在理论成果方面,揭示协作知识建构的核心依据、环境条件、手段策略、进程推动等问题,形成一套创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框架。3、在实践应用方面,研发支持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CKB实验研究网站,有效保障成果的推广应用。

徐美仙[9]2005年在《概念图在大学生反思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反思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发展都要求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本文作者经文献研究发现,概念图是一种学习反思工具。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都比较少,尤其是国内对于概念图的应用尚处于初步引入阶段,迫切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方法的指导。因此,有关概念图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概念图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设计了培养大学生反思能力的概念图学习活动方案,并开发了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概念图学习网。在此基础上,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选修《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及《大众传播心理学》课程的2003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叁轮行动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实物分析法及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概念图学习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检验。 本研究所设计的概念图学习活动方案以促进大学生反思为总的指导思想,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叁次构图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过程,并采用小组协作构图、概念图自评与互评、概念图活动反思单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从纵向(即自己不同阶段的构图)横向(即教师、其他同学的构图)两个角度对概念图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激发学生在一次次构图中不断反思,从学习内容的总结反思到概念图学习活动的总结反思再到自身学习的总结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积累形成自身的学习经验,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最终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研究表明:1、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反思工具。2、本研究所设计的促进大学生反思的概念图学习活动方案切实可行,并在实践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1)树立学生榜样;(2)激发学生动机;(3)学生个人构图;(4)小组协作构图;(5)概念图自评与互评。3、概念图学习平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特别有助于概念图作品评价活动的开展。

王娟[10]2007年在《基于概念图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研究》文中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包括职前教师)必须掌握驾驭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开设了教育技术公修课程,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课程多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忽略或淡化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怎样有效培养和提升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以应对未来课堂的挑战,这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概念图是一种教学设计辅助工具,但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少,概念图在提升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更少,急需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概念图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师范生的特征及需求,以概念图的教学设计应用为切入点,以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为中心,依据ARCS动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设计了一个基于概念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方案。选取45名来自首师大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2003级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并组成培训班,通过叁轮依次递进深入的行动研究组织实施了培训,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对培训方案和概念图的教学设计应用进行初步检验。研究表明:1、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工具,支持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环节。2、本研究的培训方案切实、可行、有效,可作为教育技术课程的一个模块或有益补充。本研究拓展了概念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视角,提升了参训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为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并为开展相关培训和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与设计[D]. 韩冽.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基于微信的研究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研究[D]. 苏佳.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3]. 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D]. 李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 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 张明洁. 兰州大学. 2016

[5]. 信息化环境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 杨玲. 西南大学. 2011

[6]. 开心网群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 鹿美子.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 基于笔交互的协同概念构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蔡萍. 西北大学. 2008

[8].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 谢幼如. 西南大学. 2009

[9]. 概念图在大学生反思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徐美仙. 华南师范大学. 2005

[10]. 基于概念图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研究[D]. 王娟. 河南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