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酸酯树脂论文_唐多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氰酸酯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氰酸,复合材料,树脂,力学性能,碳纤维,环氧树脂,环氧。

氰酸酯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唐多昌[1](2019)在《石墨烯增强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墨烯(GNPs)改性氰酸酯树脂,通过流变性能、热导率、电导率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石墨烯添加量对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的粘度随GNPs用量的增加快速增大。GNPs添加质量分数<10%时,试样的热导率大幅升高,其后变化不大。试样的电导率随GNPs用量增加快速增大,而试样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显着降低,拉伸模量不断升高,拉伸断裂表面形成了更粗糙的形貌,孔洞也随之增加。(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9年06期)

乔海涛,包建文,钟翔宇,张连旺,宋江鹏[2](2019)在《氰酸酯树脂的改性与固化特性的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工程化应用的角度,综述了氰酸酯的改性工作、固化特性热分析以及在胶黏剂、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氰酸酯的改性涉及橡胶材料增韧改性、热塑性材料增韧改性以及与环氧、双马树脂的协同改性等。聚醚砜改性的氰酸酯胶黏剂能够获得满意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环氧树脂的加入也能够显着提高氰酸酯胶黏剂的强度,但电性能相对较差。改性的氰酸酯胶黏剂在175℃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剪切强度可以保持30 MPa左右的水平,介质损耗角正切为0.0065,200℃热老化200 h后对于剪切性能无显着影响,且剥离强度取得了较满意的测试结果,蜂窝夹层结构的滚筒剥离强度高达83.2 N·mm/mm。DSC热分析研究固化动力学的多项结果表明,改性氰酸酯活化能的高低与固化峰值温度的高低可同步或相反变化。采用含有羟基的聚醚砜改性氰酸酯后,相比未改性氰酸酯其固化放热峰值温度降低20℃左右,但增韧改性后的固化反应活化能反而增加,可归因于反应机理的改变和位阻效应。对于固化放热峰值温度(Tp)随升温速率(?)的变化,建立了固化放热峰值温度Tp与ln?的线性方程Tp=T1+ΔT ln?,可以更合理地确定固化温度参数。(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姚焕英,祝保林,周胜波[3](2019)在《氰酸酯树脂/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改性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590)对碳化硅粉体(SiC)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了氰酸酯树脂/碳化硅(CE/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含量对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导热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SiC粉体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耐磨性能,且复合材料仍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当SiC的质量分数在6%~8%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相对于纯CE分别提高了89. 6%和67. 6%;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4. 6倍,摩擦系数比纯CE降低了43. 5%,耐磨性相对于纯CE提高77. 5%。(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严彦,虞鑫海,沈海平[4](2019)在《低分子量聚苯醚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分子量聚苯醚(SA90)对氰酸酯(CE)进行改性,并在混合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和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的作用下,制备了一种改性氰酸酯树脂。研究了SA90含量对改性氰酸酯树脂凝胶化时间、变温拉伸剪切强度、平面应变断裂韧性、介电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A90含量的增加,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凝胶化时间逐渐缩短,活化能均在50~70 k J/mol,反应活性较高;当SA90的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整体拉伸剪切强度最大;断裂韧性随着SA90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SA90的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断裂韧性最佳;适量添加SA90能改善氰酸酯的介电性能以及吸水率。(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欧秋仁,嵇培军,肖军,武玲,王璐[5](2019)在《国产T800碳纤维用氰酸酯树脂开发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飞行器减重对耐高温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背景,为了拓展国产T800碳纤维增强氰酸酯复合材料体系的应用,通过对国产T800碳纤维表面上浆剂的分析,开展适于国产T800碳纤维的氰酸酯树脂基体配方设计,研究国产T800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分析树脂基体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T800碳纤维表面上浆剂中含有环氧基团。配方优化后的氰酸酯树脂与国产T800碳纤维复合后,复合材料的室温-湿态力学性能保持率大于74.8%,200℃力学性能保持率大于57%,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6℃,具有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和界面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严彦[6](2019)在《改性氰酸酯树脂基覆铜箔板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氰酸酯树脂(C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其固化后形成独特的叁嗪环网状结构,使固化产物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目前CE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已经在电子电气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覆铜箔板就是CE树脂在电子电气领域的一项应用。但纯的氰酸酯树脂也存在韧性低、固化温度高、固化时间长、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各项领域的应用,因此需要对氰酸酯树脂进行改性来改善其缺点。本文首先用介电性能非常优异的低分量聚苯醚SA90对CE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制得CE/SA90改性树脂体系,并研究了SA90含量对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另外,以上述CE/SA90改性树脂体系、玻璃纤维布和铜箔制备出一种复合材料覆铜箔板,并对覆铜箔板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SA90能降低凝胶化时间,促进CE树脂固化。适量的SA90能提升改性树脂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耐湿性能。综合树脂的各项性能,当改性树脂中SA90含量为20%时,改性树脂的性能最为优异。同样的,适量的SA90也能改善覆铜箔板的弯曲强度,降低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吸水率。此外,本实验范围内,SA90含量对覆铜箔板的剥离强度和耐浸焊性能影响不大。综合覆铜箔板的各项性能,SA90含量为40%的改性树脂制备的覆铜箔板的介电性能最为优异,其它性能也达到标准水平,所以SA90含量为40%的改性树脂最适合应用于高性能覆铜箔板的制备。接着,用结构特殊的双环戊二烯酚型环氧树脂(DCPDEP)对CE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制得CE/DCPDEP改性树脂体系,并以该改性树脂体系制备了覆铜箔板。通过研究改性树脂和覆铜箔板的性能,可知DCPDEP能促进CE树脂固化,提升改性树脂和覆铜箔板的力学性能和耐湿性能,降低改性树脂和覆铜箔板的介电损耗。综合改性树脂和覆铜箔板的各项性能,当改性树脂中DCPDEP含量为20%时,改性树脂的性能最为优异,同时覆铜箔板的介电性能也最为优异。此外,本实验范围内,DCPDEP含量对覆铜箔板的剥离强度和耐浸焊性能影响不大。最后,通过双马来酰亚胺(BMI)、叁烯丙基异叁聚氰酸酯(TAIC)和CE叁元共聚对CE进行改性,制得CE/BMI/TAIC共聚树脂体系和覆铜箔板,并对共聚树脂和覆铜箔板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量TAIC能促进共聚体系固化,过量则延长固化时间;适量的TAIC能提高共聚树脂的各项性能,使改性树脂有更好的变温拉伸剪切强度和韧性,更低的介电常数。综合树脂的各项性能,当共聚树脂中TAIC含量为10%时,共聚树脂的性能最为优异。同样的,在覆铜箔板中加入适量的TAIC也能改善其各项性能,使覆铜箔板具有更好的弯曲强度,更低的介电损耗和吸水率。此外,本实验范围内,TAIC含量对覆铜箔板的剥离强度和耐浸焊性能影响不大。综合覆铜箔板的各项性能,TAIC含量为20%的共聚树脂制备的覆铜箔板的介电性能最为优异,其它性能也较好,所以该共聚树脂适合应用于高性能覆铜箔板的制备。(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9-05-23)

杨洁,吴宁,潘月秀,朱世鹏,焦亚男[7](2019)在《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上浆剂对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自行合成的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主要研究了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及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静态接触角等表征方法对比研究了二次上浆处理前碳纤维(CF)和处理后碳纤维(MCF)的表面形貌、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和浸润性的变化,并通过单纤维破碎实验和短梁剪切法,研究了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EWPU上浆处理后碳纤维表面O/C值增加了39.13%,表面活性官能团的含量增加了14.97%,碳纤维与树脂的初始和稳态接触角分别减小了19.41%和20.59%,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单丝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增加了13.42%和14.29%。(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桑晓慧[8](2019)在《端氨基聚醚改性氰酸酯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氰酸酯树脂(CE)高度对称的叁嗪环交联结构使其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比如高的耐热性和高的机械强度,极佳的介电性能,以及低的吸湿性和热膨胀系数等等,这些性能使得CE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航空航天,通信卫星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CE的固化温度高,固化时间长,且固化后的CE具有高脆性,这些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CE的改性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具有柔性链段的端氨基聚醚(TA5000)作为改性剂,通过嵌段共聚的方式对双酚A型氰酸酯(BADCy)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的含量对于氰酸酯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筛选了改性剂的最佳含量,并以此含量的改性剂改性的氰酸酯树脂作为基体树脂,以经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处理过的纳米氮化铝(AlN)和具有吸波性能的四氧化叁铁聚芳醚腈磁性杂化微球(Fe_3O_4@PEN-TPE/PPL)作为填料分别制备了具有导热和导热吸波功能的氰酸酯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填料含量对于树脂体系的性能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TA5000改性剂的加入显着提高了氰酸酯树脂的韧性。随着TA5000含量的增加,改性固化物的韧性先增大后减小,当TA5000含量为15 wt%时增韧效果最佳,改性固化物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以及弯曲强度都达到了最大值,相比于纯氰酸酯,改性固化物的断裂伸长率增加了101.52%,拉伸强度增加了239.32%,弯曲强度增加了34.71%。虽然TA5000的加入会降低氰酸酯树脂的耐热性和介电性能,但当TA5000含量为15 wt%时,改性固化物的耐热性和介电性能依然维持在较优水平。(2)硅烷偶联剂KH550的加入有利于AlN在树脂体系中的分散。改性AlN的加入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随着改性AlN的含量从0%增加到25 wt%,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从0.271 Wm~(-1)?K~(-1)增加至0.44 Wm~(-1)?K~(-1)。而且改性AlN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相比于未加入AlN之前的基体树脂,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了21 ~oC以上。(3)证明了通过合成具有聚集诱导荧光效应的荧光型聚芳醚腈来制备尺寸可调的具有吸波性能的磁性杂化微球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4)将制得的磁性杂化微球作为吸波填料加入含AlN的复合材料中之后,研究发现,磁性杂化微球的加入对树脂基体的固化反应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且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而且磁性杂化微球的加入对于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也有正面影响,当磁性杂化微球的含量为1.5 wt%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41Wm~(-1)?K~(-1)相当于掺杂25 wt%含量的AlN单一填料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5)磁性杂化微球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了吸波性能,且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随着杂化微球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0)

韩晓艳,肖军,李金焕,刘丽[9](2019)在《缠绕用低温快速固化氰酸酯树脂的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湿法缠绕工艺,在不影响固化温度条件下用TDE-85对氰酸酯树脂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树脂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与催化剂混合物在40℃时黏度低于1 Pa·s,且能维持超过214 min,能够满足湿法缠绕的工艺需求;环氧含量低于10 wt%时,起始固化温度不超过77℃,在80℃的凝胶时间为30min左右,仍满足低温快速固化要求;当TDE-85含量为10 wt%时,树脂浇铸体力学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为46.2、83.4 MPa、10.8 kJ/m~2;但环氧的加入对氰酸酯的吸湿性和耐热性能均有一定负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9年02期)

高小茹,李金亮,李军[10](2019)在《预浸用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为原料制备了氰酸酯预聚体,通过加入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聚合时间、氰酸酯和环氧树脂的不同配比树脂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0 C的条件下,加入0.01%的有机锡类催化剂,当聚合时间为3 h,氰酸酯与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00:10时,体系的弯曲性能最优异,弯曲强度及模量可分别达到121 MPa和3.45 GPa。(本文来源于《纤维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氰酸酯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工程化应用的角度,综述了氰酸酯的改性工作、固化特性热分析以及在胶黏剂、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氰酸酯的改性涉及橡胶材料增韧改性、热塑性材料增韧改性以及与环氧、双马树脂的协同改性等。聚醚砜改性的氰酸酯胶黏剂能够获得满意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环氧树脂的加入也能够显着提高氰酸酯胶黏剂的强度,但电性能相对较差。改性的氰酸酯胶黏剂在175℃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剪切强度可以保持30 MPa左右的水平,介质损耗角正切为0.0065,200℃热老化200 h后对于剪切性能无显着影响,且剥离强度取得了较满意的测试结果,蜂窝夹层结构的滚筒剥离强度高达83.2 N·mm/mm。DSC热分析研究固化动力学的多项结果表明,改性氰酸酯活化能的高低与固化峰值温度的高低可同步或相反变化。采用含有羟基的聚醚砜改性氰酸酯后,相比未改性氰酸酯其固化放热峰值温度降低20℃左右,但增韧改性后的固化反应活化能反而增加,可归因于反应机理的改变和位阻效应。对于固化放热峰值温度(Tp)随升温速率(?)的变化,建立了固化放热峰值温度Tp与ln?的线性方程Tp=T1+ΔT ln?,可以更合理地确定固化温度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氰酸酯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唐多昌.石墨烯增强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热固性树脂.2019

[2].乔海涛,包建文,钟翔宇,张连旺,宋江鹏.氰酸酯树脂的改性与固化特性的热分析[J].航空材料学报.2019

[3].姚焕英,祝保林,周胜波.氰酸酯树脂/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改性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4].严彦,虞鑫海,沈海平.低分子量聚苯醚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J].绝缘材料.2019

[5].欧秋仁,嵇培军,肖军,武玲,王璐.国产T800碳纤维用氰酸酯树脂开发及其复合材料性能[J].材料工程.2019

[6].严彦.改性氰酸酯树脂基覆铜箔板的研制[D].东华大学.2019

[7].杨洁,吴宁,潘月秀,朱世鹏,焦亚男.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上浆剂对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8].桑晓慧.端氨基聚醚改性氰酸酯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9].韩晓艳,肖军,李金焕,刘丽.缠绕用低温快速固化氰酸酯树脂的改性[J].宇航材料工艺.2019

[10].高小茹,李金亮,李军.预浸用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含量DBA催化固化酚醛型氰酸酯树温度制度下氰酸酯树脂的流变曲...PEI含量对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介...酚醛氰酸酯树脂的红外光谱后固化对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介...双酚P型氰酸酯与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标签:;  ;  ;  ;  ;  ;  ;  

氰酸酯树脂论文_唐多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