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王心学论文_李卓

导读:本文包含了陆王心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学,理学,象山,发展史,思想,儒学,心性。

陆王心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1](2019)在《精神哲学与陆王心学——以徐梵澄《陆王学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徐梵澄《陆王学述——一系精神哲学》为中心,考察徐梵澄对陆王心学的诠解。在徐梵澄看来,重温陆王是为了商量旧学,培养新知,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的精神哲学。徐梵澄从精神哲学的立场出发,借助"知觉性"的概念,对象山、阳明之学的心性与功夫做了独特的诠释。徐梵澄又以科学和方式来研究"精神知识"、"玄秘科学"的领域,对宋明儒者精神修为中的"前知"、"顿悟"做了理性层面的说明。(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辛世俊[2](2019)在《程颢心学思想奠定陆王心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是程颢10岁时写的诗句。这句诗看似简单,却与程颢理学思想有密切关联,在今天仍有重要思想启迪。要坚守道心,使其始终如一这句诗的起因是程颢母亲为其讲述晋朝廉吏吴隐之写的《酌贪泉》诗的故事。吴隐之赴广东上任的时候,(本文来源于《河南日报》期刊2019-06-30)

李娜[3](2019)在《陆王心学的韩国本土化进程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象山学与阳明学在韩国儒学史上的地位甚微,以致至今也未能获得恰如其分的评价。高丽末朝鲜朝初理学传入之时,朱子的理气论与陆象山的理气论思维体系一同传入。朝鲜朝初,王权基础十分薄弱,急需以忠于君王为核心的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做支撑,朱子学恰好迎合了这种需要,顺利获得“一统”的独尊地位而扎下了根。程朱的理气论和陆王的理气论虽然在相互对立中发展,但它们都源于孔孟儒学,所以两者肯定都是儒学。然而,自从宋代朱子学派提出道统论,并以朱子学为正统儒学自居而排斥象山学为异端开始,两者的对立和冲突日益加深。在历史发展中,中国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有其盛衰过程,但自宋、元至明、清,二者始终共存并协调发展。但是,唯独朝鲜朝只尊崇维护封建身份体制的程朱理气论,以“理尊气卑说”为哲学基础,坚持“官尊民卑”、“男尊女卑”等儒学的班常学说。在朝鲜朝阳明学受政治强权的迫害而被视作“异端”和“斯文乱贼”。在这种背景下,有志之士不得不表面上标榜朱子学,暗地里研究阳明学。因此,在朝鲜朝阳明学就以特殊的“阳朱阴王”的形式获得了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在朝鲜朝接受和研究陆王学的儒学家的思想,就可以发现朱子学与阳明学混合并存,暖昧模糊的现象。这些思想家时而标榜程朱理气论,时而在认识论或伦理实践论等方面使用“违背朱子学而惶恐”或“难为情”等表述来小心翼翼地表露陆象山的理气论思维倾向。而且,大部分学者只字不提“象山学”或“阳明学”,或只支持或部分接受“陆王学”来表示对陆王心学的态度。因此,如果对陆王学没有深层的理解,就很难把他们的思想看作是陆王学。本篇论文从以上的认识为前提,考察陆王心学在韩国的传播与展开以及其特征。本篇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陆王心学的韩国本土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对这一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陆象山心学的传入,阳明学传入时期的诸样说法和传入早期的接受者,介绍在接受阳明学的过程中反映在不同学者身上的陆王心学倾向。第叁章介绍陆王心学在韩国的展开,分韩国阳明学的萌芽期和形成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章围绕着霞谷郑齐斗的思想介绍韩国陆王心学的特征。第五章结论部分对陆王心学的韩国本土化进程及特征做一下总结。(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10)

袁林[4](2019)在《杨朝亮《清代陆王心学发展史》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中,由南宋陆九渊发端、经明代王守仁集大成而形成的陆王心学,不仅为传统整体学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以其对"心"的全新阐释和建构,别具一格,特色鲜明,从而为"内圣外王"理想的推进,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明清鼎革,陆王心学虽然受到很大冲击而式微,但其发展并未中断。学术界对清代陆王心学的已有研究,或专注于某位学人的个案探究,或着眼于某一时段的状况揭示,应该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对陆王心学在有清一代的发展脉(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9年02期)

闵国库[5](2019)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知识点处理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人教版教材为必修3的第3课,标题为"宋明理学"。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是教学的难点,笔者多年留意该内容的教与学的状况,大部分师生,都是浅尝辄止,或似是而非。教师若是不讲,学生根本搞不懂这个"理",讲多了,往往"云里雾里"。程朱理学,由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为集为大成者,变成复杂的哲学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2期)

宫新越[6](2018)在《陆王心学因何没在清代变成“绝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王心学,即指以南宋陆九渊与明代王守仁心学为代表的学术流派,由陆九渊创立,至王守仁集大成。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一个中国哲学特有的、以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核心的、庞大而严密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至明中叶,陆王心学盛极而衰。清朝建立初期,朝廷采取"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尊崇朱熹,把朱子学确立为官方哲学,从而导致清前期陆王心学思想中理性思维光辉的暗淡无光。尽管如此,陆王心学并没有成为绝学,在诸多陆王学者们的努力(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8年10期)

陈芃汐,陈晓暾,党艺伟[7](2018)在《陆王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准则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本作为企业中最有潜力和最具价值的资源,对企业整体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无法统一,员工个体自主意识薄弱,企业文化不健全等问题。企业应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新道路,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结合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准则,为解决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要健全相关人力资源机制,还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理论指导与实践执行的统一性,构建人力资源模块中知行合一的良性循环,以知引领行,以行实践知,引领员工和管理者共同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做出努力,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13期)

邓立光[8](2018)在《陆王心学的修德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陆九渊(1)和王守仁(2)俱为宋明理学之心学派别的开创性人物。他们对于道德内省都有同样深邃的洞察,并由对良知善性的体认而确定生命的应然方向及价值所在。他们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正是对良知本心的确切体认使然。本文逐一提点陆王心学的条理,以见心学对于现代为学做人所产生的警惕及借鉴意义。一、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言"宇宙自有实理,所贵乎学者,为能明此理耳。此理苟明,自有实行,自有实事。德则实德,行则实行。"此实理即王守仁所谓"良知之(本文来源于《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五)》期刊2018-04-01)

李国一[9](2017)在《浅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历千余年的吸收融合,宋朝时期,传统儒学逐渐演变为以理学为主的新儒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控制百姓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作为理学最主要的两大流派,有很多观点是相通、相似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两派在认知世界的主体、道德教育目的和认知世界的方法论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小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7年23期)

刘金鹏[10](2017)在《“新理学”对陆王心学的批评与汲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理学"体系中,冯友兰虽自称是接着程朱理学讲,但对陆王心学还是有所汲取。具体来说,在心性论与工夫论方面,"新理学"对陆王心学的汲取带有较多的批评意味,这反映出冯友兰在哲学建构上的开放心胸与批评精神。(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陆王心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是程颢10岁时写的诗句。这句诗看似简单,却与程颢理学思想有密切关联,在今天仍有重要思想启迪。要坚守道心,使其始终如一这句诗的起因是程颢母亲为其讲述晋朝廉吏吴隐之写的《酌贪泉》诗的故事。吴隐之赴广东上任的时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王心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卓.精神哲学与陆王心学——以徐梵澄《陆王学述》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19

[2].辛世俊.程颢心学思想奠定陆王心学基础[N].河南日报.2019

[3].李娜.陆王心学的韩国本土化进程及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9

[4].袁林.杨朝亮《清代陆王心学发展史》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

[5].闵国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知识点处理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6].宫新越.陆王心学因何没在清代变成“绝学”[J].博览群书.2018

[7].陈芃汐,陈晓暾,党艺伟.陆王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准则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8

[8].邓立光.陆王心学的修德意义[C].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五).2018

[9].李国一.浅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差异性[J].青春岁月.2017

[10].刘金鹏.“新理学”对陆王心学的批评与汲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古代农学家的务实精神理学家与佛教-谭嗣同《仁学》心性图说“致良知”的心学理学家与佛教-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陆王心学

标签:;  ;  ;  ;  ;  ;  ;  

陆王心学论文_李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