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传说论文_黄季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稷传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物,神话,民俗,专名,社火,故事,文化。

后稷传说论文文献综述

[1](2016)在《后稷的传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辛王有一个妻子,她的名字叫姜螈,她自从嫁给高辛王以后,一直没有儿子,为这事儿,她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一天,她到郊外游玩时发现路边有一个巨大的脚印,她非常好奇,伸出脚在巨大脚印里比画了一下。这一比画,她突然觉得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感觉像潮水一样传遍全身。回家以后,姜螈发现自己怀孕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姜螈分娩了。可是,令姜螈吃惊的是她生下来的是一团小肉球。姜螈害怕了,她让宫里仆人把这团小肉球扔到王宫外的小巷里。仆人照办了。可是,没过多久,仆人回来告诉她说:那里过路的牛羊一群一群的,可是(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33期)

黄季鸿[2](2015)在《望尽天涯路:后稷文化的源流与阐释——评曹书杰教授新作《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的学术着述,兼综前人成果、独成一家言,能禁得推敲者,仍不可多得。曹书杰教授所着《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不但是这样的一部力着,而且实系一部新学术的经典。中国传统文明的主体是农业文明,后稷则是中国古代的社稷之神、农业始主,因此后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构成之一。由于后稷文化占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地位,有关后稷的记载、文献、研究的资料之伙,(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王志清[3](2014)在《从后稷感生神话到后稷感生传说的“民俗过程”——以旅游情境中的两起故事讲述事件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稷感生神话分析与其地望问题是学术界从历史到当下都持续性进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当前关中、晋南等地旅游经济的开展,岐山县的周公庙、稷山县的稷王庙等都成为遗产旅游景观。地方文化学者将历史文献辑录的感生神话建构为神话主义文本,其在旅游情境中呈现为地方化色彩浓郁的后稷感生传说。从后稷感生神话到后稷感生传说的"民俗过程"反映了神话恒久的生命力和当地文化持有者的文化创造力。(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王志清[4](2013)在《后稷风物传说的社会史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稷风物传说是后稷传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后稷文化圈内,姜、后稷等人物专名与各地的风物结合建构成为风物传说,支撑风物传说传承的动因是"在地化"的民众经验。认知并剖析后稷风物传说所蕴藏的社会史内涵,可以彰显和释放传说写本的历史价值,对于后稷文化与区域文化史的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原文化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王志清[5](2013)在《释读陕西地区后稷风物传说中的专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稷风物传说是后稷传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陕西地区的后稷传说圈内,各地具体的地理专名、物产专名与姜嫄、后稷等人物专名结合而建构成为风物传说,地理专名、物产专名的介入是风物传说生成的一个重要路径。后稷风物传说中的大量专名现象现实地论证了专名是传说的体裁特征,而该特征得以实现的现实动因是当地民众"谁不说咱家乡好"的家园情结。(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林》期刊2013年03期)

曹书杰,王志清[6](2011)在《后稷感生传说的文化内涵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稷感生传说历来众说纷纭,为学界"千古疑案"。本文研究以文献作品《生民》为基点,结合民族学、民俗学的相关材料探讨《生民》所反映的婚姻形态、社会组织形态、上古民俗和周人祖灵观念等,从而对后稷身世的神话作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进一步明晰困扰学界研究的主观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区别问题。(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李发伟[7](2010)在《咸阳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揭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李发伟)3月4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我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揭晓,27个潜藏在民间的项目将得到重点保护和传承。   2008年7月,市政府公布了咸阳市第一批3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去年4月,各县市区共申报第二批市级非物(本文来源于《咸阳日报》期刊2010-03-05)

曹金钟,吴光正[8](2007)在《农业社会的神圣叙事与宗教祭祀——读曹书杰的《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凌乱不成系统,是神话的历史化导致了神话的衰亡。《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一书和近些年的本土神话个案研究表明,这一套用西方理论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稷祀形成演变的梳理,不仅表明神灵的神圣叙事总是伴随着神圣的宗教祭典,而且表明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一个有别于道教佛教的强大的政治宗教体系和鲜活的民间信仰系统。《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后稷的传说形态、文化形态及其学术层面的演变、发展过程等,第一次做了比较全面、完整的梳理辨析,也是第一次对稷祀文化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考察,是对后稷起源传说研究的学术大总结,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史上的详细资料,为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07年10期)

张富祥[9](2007)在《解纷排难,立一家言——评曹书杰《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稷是一位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具特殊意义的人、神迭合的传说人物。《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一书在我国第一次对后稷传说和稷祀文化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该书文献资料丰富,分析深刻,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古代祭祀、神话传说、上古文学、先周历史、民俗学等,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古代文明》期刊2007年04期)

何飞燕[10](2006)在《后稷弃孕生及其被弃传说故事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始祖后稷的降生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后稷弃是帝喾长子的古史传说是不可信的,但后稷弃应是帝喾的后裔。姜嫄祈神而生后稷,结果却因胞衣连体的怪异现象被弃,反映了原始氏族社会迷信神谕及其神权崇拜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06年04期)

后稷传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今的学术着述,兼综前人成果、独成一家言,能禁得推敲者,仍不可多得。曹书杰教授所着《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不但是这样的一部力着,而且实系一部新学术的经典。中国传统文明的主体是农业文明,后稷则是中国古代的社稷之神、农业始主,因此后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构成之一。由于后稷文化占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地位,有关后稷的记载、文献、研究的资料之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稷传说论文参考文献

[1]..后稷的传说[J].小学教学研究.2016

[2].黄季鸿.望尽天涯路:后稷文化的源流与阐释——评曹书杰教授新作《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

[3].王志清.从后稷感生神话到后稷感生传说的“民俗过程”——以旅游情境中的两起故事讲述事件为研究对象[J].青海社会科学.2014

[4].王志清.后稷风物传说的社会史内涵[J].中原文化研究.2013

[5].王志清.释读陕西地区后稷风物传说中的专名现象[J].民族艺林.2013

[6].曹书杰,王志清.后稷感生传说的文化内涵解析[J].民俗研究.2011

[7].李发伟.咸阳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揭晓[N].咸阳日报.2010

[8].曹金钟,吴光正.农业社会的神圣叙事与宗教祭祀——读曹书杰的《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J].学术交流.2007

[9].张富祥.解纷排难,立一家言——评曹书杰《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J].古代文明.2007

[10].何飞燕.后稷弃孕生及其被弃传说故事新考[J].殷都学刊.2006

论文知识图

刘海戏金蟾花花绣钱《龙生虎养凤打扇》——2010年高平刺绣...隐藏在古文形体中的“帝转注链”变形鸟纹曲腹盆南壁西梢间壁画▲运城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标签:;  ;  ;  ;  ;  ;  ;  

后稷传说论文_黄季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