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酶论文_杨宁,蔺小雨,姜鹏飞,于达,董秀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氨酰胺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酰胺,蛋白,大豆,蛋白质,南极,南美,通量。

谷氨酰胺酶论文文献综述

杨宁,蔺小雨,姜鹏飞,于达,董秀萍[1](2019)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对冻藏拉氏南美南极鱼鱼肉热凝胶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不同孵育温度下(35℃、40℃、45℃、50℃)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对冻藏拉氏南美南极鱼鱼肉形成热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南极鱼肉中肌球蛋白发生了变性,肉糜自身形成凝胶能力差,但通过添加MTGase可改善肉糜形成凝胶的能力,且在35℃加热2 h凝胶强度达到最高。电泳结合蛋白质溶解度检测发现,添加MTGase前,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蛋白质浓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肌球蛋白未形成交联,添加MTGase后,肌球蛋白重链逐渐消失,温度间差异不大,蛋白质浓度随着加热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各温度变化趋势类似。圆二色谱测定鱼肉肌球蛋白棒在30℃和38.5℃呈双相方式展开,由于棒区域的完全展开会降低对凝胶强度的改善效果,而35℃孵育时,60%不太稳定的肌球蛋白棒完全展开,剩下的区域保持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对于通过肌球蛋白交联提高凝胶强度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添加MTGase可以有效改善冻藏南极鱼鱼肉的凝胶特性,且孵育条件为35℃-2h时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周其洋,张书泰[2](2019)在《ARTP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谷氨酰胺酶的曲霉菌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选育高产谷氨酰胺酶的突变菌株,选择综合性能优良的酱油生产曲霉菌株A1428,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经平板初筛和酱油制曲、发酵复筛,结合96孔板法建立高通量筛选诱变菌株的方法,得到一株高产谷氨酰胺酶菌株A380。结果表明:ARTP诱变条件为功率120W,气流量10L/min,诱变时间120s,致死率达90%。菌株A380谷氨酰胺酶活力为10U/g,较出发菌株高25%。发酵原油谷氨酸含量为12g/L,提高了20%。同时,诱变菌株A380原油中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较出发菌株A1428都有一定的提升,苦味氨基酸相对较低,具有进一步研究其工业化生产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11期)

田敏,曲瑞丹,刘英杰,陈浩喆,林青楠[3](2019)在《蛋白质谷氨酰胺酶成熟肽基因mpg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简称PG)是一种新型蛋白质脱酰胺酶,在蛋白质改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关于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苯酚-次氯酸盐反应测定铵离子含量指示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酶活,该方法精确度和灵敏度有限。因此,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解朊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proteolyticum)分泌的蛋白质谷氨酰胺酶成熟肽基因mpg,纯化后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用于检测解朊金黄杆菌分泌的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含量。首先以解朊金黄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成熟肽基因mpg,将其与pET32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pg,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在25℃条件下,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6 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呈可溶性蛋白。通过Ni-NTA柱纯化的重组蛋白mPG-His_6,将其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其效价,所得抗体效价为1∶5 000。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说明,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最后使用该多克隆抗体对解朊金黄杆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检测天然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结果表明该抗体特异性良好,可用于检测解朊金黄杆菌分泌的蛋白质谷氨酰胺酶,为深入研究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生物学功能、建立蛋白质谷氨酰胺酶高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9年05期)

黄雨琳,李国英[4](2019)在《基于转谷氨酰胺酶交联胶原凝胶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生物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MTG)对胶原凝胶进行交联改性,考察不同浓度的MTG(0.02~0.28 U/m L)对胶原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测量比较胶原凝胶的外观、红外光谱图、耐热稳定性、耐体外酶解能力、凝胶强度、吸水膨胀率,来表征改性前后胶原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MTG浓度为0.04 U/mL时,改性后胶原凝胶的性能最优。改性后的凝胶外观变化不明显,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胶原的叁股螺旋结构未被破坏。当MTG浓度为0.04 U/mL时,比未改性的样品的耐热分解能力提高了11.79%,抗体外酶降解率提高了10.21%、凝胶强度提高了324 g,吸水膨胀率提高了1.65×103%,热变性温度略有增加。(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裴兴武,汪鸿,高子雯,袁泰增,高明[5](2019)在《转谷氨酰胺酶的固定化及其在处理米糠废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并将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MTG)固定在膜上,制得了固定化MTG酶膜,测得其酶活为17.6 U/g。然后将酶膜固定在不锈钢网框上,并将其悬挂在烧杯中,用来处理米糠废水中的蛋白质。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物料温度、物料pH值、转子转速以及酶膜面积对蛋白质聚合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聚合条件为物料温度43℃、pH 6.6、转子转速124 r/min、酶膜面积与底物含量比例为80∶1(cm~2/g)、反应时间1.8 h,蛋白质聚合率为70%。固定化酶膜在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74.3%以上,为连续聚合米糠废水中的蛋白质以及保留营养物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沈晓蕾,李向红,俞健,王发祥,王建辉[6](2019)在《大豆分离蛋白、木薯淀粉与转谷氨酰胺酶组合对鲢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大豆分离蛋白、木薯淀粉及转谷氨酰胺酶对鲢鱼鱼糜制品的影响并确定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6%,木薯淀粉添加量9%以及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4U/g·蛋白时,能有效增加鱼糜的持水性,降低其蒸煮损失,且不会使鱼糜带有大豆分离蛋白的淡黄色,同时提高了鱼糜的凝胶强度,鲢鱼鱼糜制品各项指标较好。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检测发现,未添加的对照组在6次冻融后凝胶结构完全被破坏,不易移动水峰面积(A_(23))下降了25%,试验组凝胶结构比较致密,A_(23)下降了11%,进一步验证了此配方组合对鱼糜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凝胶结构的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羊樟福,胡博,付佩尧,喻敏成,徐泱[7](2019)在《转谷氨酰胺酶3(TGM3)促进肝细胞肝癌(HCC)增殖侵袭的潜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转谷氨酰胺酶3 (transglutaminase 3,TGM3)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预测HC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HCC患者标本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8例HCC患者癌和癌旁TGM3表达差异,利用组织芯片染色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对92例HCC患者行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探究TGM3不同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shRNA下调HCC细胞系Huh7和97H的TGM3表达水平,利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分析干扰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APK/EPK、NF-κB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TGM3在HCC中高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TGM3高表达组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均较低表达组显着缩短(15.00个月vs.49.25个月,P<0.05;38.63个月vs.未达到;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GM3表达水平是HCC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2.31,P=0.029;HR=2.78,P=0.009)。体内外实验表明TGM3表达下调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TGM3下调使AKT、ERK、p65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 3水平增高,EMT相关指标E-钙黏素表达增加,N-钙黏素、纤维连接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TGM3可能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和EMT过程促进HCC的增殖和侵袭,并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涛,宋尧,姜淑娟,钱方,妥彦峰[8](2019)在《转谷氨酰胺酶对乳清浓缩蛋白-纳米微晶纤维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转谷氨酰胺酶(TG)对乳清浓缩蛋白(WPC)-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复合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WPC和NCC为原料,利用TG酶处理对WPC-NCC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屏障性能进行优化,并探究TG酶的交联作用对乳清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和复合膜成膜微观结构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TG酶的添加量达到12 U/g_(蛋白)时,WPC-NCC复合膜的抗拉强度达到2.2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86.75%,水蒸气透过率为4.40×10~(-12) gmPa~(-1)s~(-1)m~(-2),有效改善了WPC-NCC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性和水蒸气屏障性能。经过TG酶的处理,乳清蛋白结构向稳定有序的方向转变,减少了复合膜的孔洞数量和孔径,使成膜表面结构更加致密,促进了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水蒸气屏障性能的提升。(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臧学丽[9](2019)在《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转谷胺酰胺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并对交联后大豆分离蛋白溶解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前乳化性为15.86m2/g,交联后乳化性为13.23m2/g,经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后乳化性有所降低,降低了16.6%。乳化稳定性交联前为38.2min,交联后为60.8min,交联后乳化性稳定性显着提高,提高了37.2%。(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17期)

卢慧茵[10](2019)在《谷氨酰胺酶合成γ-谷氨酰肽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γ-谷氨酰肽是由谷氨酰胺或谷氨酸的γ-羧基和氨基酸或肽分子的α-氨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所得的一类小分子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中。γ-谷氨酰肽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得到,也可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得到,但酶法合成法是应用更为广泛的制备γ-谷氨酰肽的方法,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是最为常用、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酶制剂。已有研究证明,部分微生物来源的谷氨酰胺酶也能催化γ-谷氨酰基转移反应,但关于将其应用于合成γ-谷氨酰肽的研究则是近年来才有所进展,对谷氨酰胺酶合成γ-谷氨酰肽的研究可扩大谷氨酰胺酶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可为合成γ-谷氨酰肽提供新的酶制剂来源,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来源的谷氨酰胺酶,分别以半胱氨酸和色氨酸为γ-谷氨酰基受体,谷氨酰胺为γ-谷氨酰基供体,合成γ-谷氨酰肽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究了γ-谷氨酰肽的抗氧化活性。本论文首先探究了两种商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来源谷氨酰胺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酶A和酶B均能催化水解和转肽反应,在pH 10.0、温度37℃的条件下,其水解酶活分别为66.21 U/g和5.27 U/g,酶A的转肽酶活为101.28 U/g,在该条件下酶B未检出转肽活性,因此酶A具有更优的转肽活性和水解活性,选择酶A作为合成γ-谷氨酰肽的酶制剂。在此基础上,采用LX-1000EP环氧基树脂对酶A进行吸附,探究了将谷氨酰胺酶固定于树脂的可能性。探究了pH、吸附时间和相对加酶量对固定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得到最优的固定化条件:在pH 10.50,吸附时间1 h,相对加酶量为3.92%的条件下,酶A的固定化率为76.77%。通过UPLC-MS/MS对两种酶促反应液进行定性研究,在半胱氨酸-谷氨酰胺酶促反应液中鉴定出γ-EC、γ-EEC、γ-EEEC和γ-EEEEC四种γ-谷氨酰肽;在色氨酸-谷氨酰胺酶促反应液中鉴定出γ-EW、γ-EEW、γ-EEEW和γ-EEEEW四种γ-谷氨酰肽。利用HPLC对两种酶促反应液体系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合成γ-谷氨酰肽的最优条件为:pH 10.0、反应温度37℃、酶添加量为0.1%(m/v)、谷氨酰胺和半胱氨酸(或色氨酸)的浓度为0.1 mol/L,反应产物的产率为:40.92%(γ-EC)、22.79%(γ-EEC)、1.75%(γ-EEEC)、0.64%(γ-EEEEC);51.02%(γ-EW)、26.12%(γ-EEW)、1.91%(γ-EEEW),半胱氨酸和色氨酸的转化率分别为66.10%和79.05%。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Fe~(2+)螯合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为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为阳性对照,评价了γ-谷氨酰肽及酶促反应液的抗氧化活性,证实了γ-谷氨酰化可增强游离氨基酸的抗氧化活性。γ-EC具有非常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ABT S自由基清除率的EC_(50)值分别为0.0525 mg/mL、0.0309 mg/mL、0.0196 mg/mL、3.1858μg/mL,其抗氧化活性甚至高于作为阳性对照的GSH,其后依次为S-1、γ-EEC、γ-E W、S-2、γ-EEW。由于作用机理不同,Fe~(2+)螯合率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各样品螯合Fe~(2+)能力大小排序为γ-EEC>γ-EEW>S-1>γ-EC>S-2>γ-EW。(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6)

谷氨酰胺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选育高产谷氨酰胺酶的突变菌株,选择综合性能优良的酱油生产曲霉菌株A1428,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经平板初筛和酱油制曲、发酵复筛,结合96孔板法建立高通量筛选诱变菌株的方法,得到一株高产谷氨酰胺酶菌株A380。结果表明:ARTP诱变条件为功率120W,气流量10L/min,诱变时间120s,致死率达90%。菌株A380谷氨酰胺酶活力为10U/g,较出发菌株高25%。发酵原油谷氨酸含量为12g/L,提高了20%。同时,诱变菌株A380原油中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较出发菌株A1428都有一定的提升,苦味氨基酸相对较低,具有进一步研究其工业化生产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氨酰胺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宁,蔺小雨,姜鹏飞,于达,董秀萍.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对冻藏拉氏南美南极鱼鱼肉热凝胶形成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周其洋,张书泰.ARTP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谷氨酰胺酶的曲霉菌种[J].中国调味品.2019

[3].田敏,曲瑞丹,刘英杰,陈浩喆,林青楠.蛋白质谷氨酰胺酶成熟肽基因mpg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工业微生物.2019

[4].黄雨琳,李国英.基于转谷氨酰胺酶交联胶原凝胶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9

[5].裴兴武,汪鸿,高子雯,袁泰增,高明.转谷氨酰胺酶的固定化及其在处理米糠废水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9

[6].沈晓蕾,李向红,俞健,王发祥,王建辉.大豆分离蛋白、木薯淀粉与转谷氨酰胺酶组合对鲢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7].羊樟福,胡博,付佩尧,喻敏成,徐泱.转谷氨酰胺酶3(TGM3)促进肝细胞肝癌(HCC)增殖侵袭的潜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

[8].张涛,宋尧,姜淑娟,钱方,妥彦峰.转谷氨酰胺酶对乳清浓缩蛋白-纳米微晶纤维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9].臧学丽.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9

[10].卢慧茵.谷氨酰胺酶合成γ-谷氨酰肽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益生菌乳化包埋方法的流程图凝血途径部分文中常用凝血因子中英文...大肠杆菌中氨基葡萄糖和N-乙酰氨基葡...氨基葡萄糖合成酶催化的乒乓机制Fig....各因素交互影响谷氨酰胺酶酶活的...9种无脊椎动物转谷氨酰胺酶基因...

标签:;  ;  ;  ;  ;  ;  ;  

谷氨酰胺酶论文_杨宁,蔺小雨,姜鹏飞,于达,董秀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