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氨酸肽酶论文_朱琳,余江毅,安晓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脯氨酸肽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脯氨酸,肽酶,肝硬化,糖尿病,周围神经,乙型肝炎,胶原。

脯氨酸肽酶论文文献综述

朱琳,余江毅,安晓飞[1](2016)在《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T2DM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rolidase)活性与D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单纯T2DM组。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比色法测定血清Prolidase活性水平。结果 DPN组血清Prolidase活性低于单纯T2DM组[(59.32±6.59)vs(85.17±6.59)U/L](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lidase活性与TC、LDL-C呈正相关(r=0.39、0.33,P<0.01),与多伦多神经系统评分(TCSS)、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r=-0.30、-0.38,P<0.05或P<0.01)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血清Prolidase活性降低与血脂水平及DPN发生相关,可作为DPN的检测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姚超,陈艳[2](2016)在《脯氨酸肽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脯氨酸肽酶在多囊卵巢综合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3例PCOS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例女性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清进行脯氨酸肽酶活性、TOS、TAS、OSI、LH、FSH、T和PRL的测量。结果观察组脯氨酸肽酶活性明显多于对照组;TOS和OSI在观察组中较对照组高,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LH、PRL和T激素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显着升高,结合TOS和OSI的升高提示PCOS患者可能会有动脉样硬化的不利事件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田佳佳,李全民[3](2015)在《脯氨酸肽酶活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蛋白为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对结缔组织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多器官结缔组织改变与糖尿病及其长期并发症的发展相关。研究显示,血清脯氨酸肽酶(PLD)调控胶原合成与基质重塑,并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相关。回顾近年来对PLD活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领域内的基础或临床研究。(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5年21期)

敖琴芳[4](2014)在《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脯氨酸肽酶(PLD)在各种肝脏疾病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比色法和放免法检测PLD和透明质酸(HA)、胶原IV(IV-C)、层粘蛋白(LN)、ALT等各种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肝炎PLD除与ALT变化基本一致外,与其它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慢迁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急性肝炎慢活肝及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活肝组PLD活性与ALT和HA基本一致,均明显升高;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者PLD活性绝大多数升高,且与HA、IV-C和LN明显相关(P<0.01)。结论 PLD活性变化对急性肝炎、慢活肝和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活动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4年S2期)

朱琳[5](201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血清脯氨酸肽酶的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通过回顾性分析471例江苏省中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证型的变化,探讨DPN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发病机制,为DPN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研究二通过检测早期2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rolidase,PLD)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一选自江苏省中医院2011年02月~2012年05月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71例患者。其中男性253例,女性218例,年龄16-88岁,平均为(60.01±12.03)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99.92±84.93)月。采集患者年龄、性别、DM病程、中医症状、舌脉等,归纳出相应的中医证型,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研究二采取的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PN组(38例)和早期DM组(3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清PLD及其他血、尿生化指标,并完成神经电生理检测,多伦多评分(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分析两组间PLD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一:(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中医证候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痰湿(热)证。归纳出四种主要证型,分别为阴虚或兼痰瘀证(59例,12.5%)、气虚或兼痰瘀证(59例,12.5%)、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89例,18.9%)、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189例,40.1%)。(2)四种主要中医证型与不同年龄、病程的关系:与≤60岁组比较,>60岁组的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显着降低(P<0.01);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显着升高(P<0.01)。与DM病程<5年组比较,病程≥10年组的阴虚或兼痰瘀证、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显着降低(P<0.05-0.05).同时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比例则明显升高(P<0.01)。与5-10年组比较,≥10年组的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比例显着降低(P<0.05).研究二:(3)与早期DM组比较,DPN组的PLD水平显着降低,TCSS显着升高(P<0.01).DPN组男性的PLD水平低于对照组的男性(P<0.05),DPN组男性和女性的TCSS积分均相应地高于对照组的男性和女性评分,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4)Kendall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LD与尿酸负相关(P<0.05),与代谢指标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餐后60分血糖、餐后120分血糖正相关(P<0.05-0.01),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的使用(甲钻胺和/怡开和/依帕司他)正相关(P<0.05),与左侧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负相关(P<0.05).(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改善DPN药物的使用、尿酸、右侧腓肠神经远端潜伏期、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是影响血清PLD的独立因素。结论:(1)471例住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为: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气虚或兼痰瘀证=阴虚或兼痰瘀证。(2)PLD、胶原代谢与DPN的发生和进展关系密切,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4-03)

才让措[6](2012)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检查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脯氨酸肽酶(PLD)检查在慢性肝病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疗的慢性肝病患者72例和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检查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脯氨酸肽酶水平。结果与健康者相比,肝病患者的PLD水平有明显增长,且轻度肝炎、中度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LD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检查PLD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细胞受损程度的、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2年19期)

黄小妹[7](2011)在《肝硬化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AFP、HA、PⅢP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报告[1],脯氨酸肽酶(prolidase,PLD)在肝细胞中含量较高,能水解氨基酸末端含有脯氨酸肽酶和羟脯氨酸的多肽,是一种蛋白水解酶。本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PLD水平与AFP、HA和PⅢP联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本文来源于《放射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竺蓓,王爱华,耿红莲[8](2010)在《肝硬化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文献报道[1],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在乙肝病程的作用广泛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脯氨酸肽酶(prolidase,PLD)在肝细胞中有较高的含量,能水解氨基酸末端含有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多肽,是一种蛋白水解酶[2]。本文探讨了肝硬化(本文来源于《放射免疫学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程大也[9](2010)在《脯氨酸肽酶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血清脯氨酸肽酶(PLD)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21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LD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ALT和PLD的曲线下面积,判断PLD的最优截断点并计算不同PLD水平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Youden指数。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LD值随着肝组织纤维化严重程度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AST/ALT和PL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0.642,0.662和0.794。PLD的最优截断点约为1 230 U/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和74.4%。结论血清PLD测定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判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程大也[10](2009)在《慢性乙肝患者脯氨酸肽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血清脯氨酸肽酶(prolidase,PLD)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9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LD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ALT、AST、AST/ALT和PLD的面积,判断PLD的最优截断点并计算不同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Youden指数。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LD值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升高,S2-4期(明显肝纤维化)明显高于S0-1期(无明显肝纤维化)(P<0.01)。ALT、AST、AST/ALT和PL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4、0.648、0.655和0.807。PLD的最优截断点约为1 250 U/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6%和75.2%。结论血清PLD测定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判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脯氨酸肽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脯氨酸肽酶在多囊卵巢综合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3例PCOS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例女性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清进行脯氨酸肽酶活性、TOS、TAS、OSI、LH、FSH、T和PRL的测量。结果观察组脯氨酸肽酶活性明显多于对照组;TOS和OSI在观察组中较对照组高,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LH、PRL和T激素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显着升高,结合TOS和OSI的升高提示PCOS患者可能会有动脉样硬化的不利事件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脯氨酸肽酶论文参考文献

[1].朱琳,余江毅,安晓飞.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

[2].姚超,陈艳.脯氨酸肽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

[3].田佳佳,李全民.脯氨酸肽酶活性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

[4].敖琴芳.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

[5].朱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血清脯氨酸肽酶的关系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才让措.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2

[7].黄小妹.肝硬化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AFP、HA、PⅢP的关系[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

[8].竺蓓,王爱华,耿红莲.肝硬化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

[9].程大也.脯氨酸肽酶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

[10].程大也.慢性乙肝患者脯氨酸肽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甘氨酸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mRNA的RT-PCR...表达的相对丰度β-Actin的RT-PCR结果灵活应用色素染色内镜检查-图4-14...灵活应用色素染色内镜检查-图4-15...灵活应用色素染色内镜检查-图4-16...

标签:;  ;  ;  ;  ;  ;  ;  

脯氨酸肽酶论文_朱琳,余江毅,安晓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