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丧失论文_朱玉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附着丧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牙周炎,稻瘟病,牙周病,锥形,致病性,福建,外伤。

附着丧失论文文献综述

朱玉平[1](2019)在《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及对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及对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牙周病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分别采取牙周翻瓣术、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PD、AL、SBI及PLI变化。结果术后3、6个月,2组PD、AL、SBI、PLI指标水平较术前显着下降(P <0. 05); 2组术后3、6个月PD、AL、SBI、PLI指标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 0. 05)。观察组牙槽骨吸收率90. 0%,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率84. 0%比较无显着差异(χ2=0. 354,P=0. 552)。观察组牙龈退缩率6. 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2. 0%(χ2=4. 070,P=0. 044)。结论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田艳艳,高善玲[2](2018)在《CB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导致附着丧失的精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CB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附着丧失的精确性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从2016年5月—2017年10月接收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852颗患牙的为研究对象,对比根尖X线和锥形束CT的口腔检查效果。结果锥形束CT诊断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852颗患牙近中及远中的附着丧失数值的准确度明显优于根尖X线(P<0.05),且能够测出唇侧和舌侧牙槽骨的破坏情况。两组患者附着丧失检测结果对比86例患者852颗患牙影像学CBCT检查近中远中组附着丧失为(5.5±0.6)mm,(5.5±0.5)mm;临床探诊近中(5.6±0.4)mm,远中(5.5±0.7)mm;该86例患者852颗患牙同样用X线片平行投照法拍摄后附着丧失近中为(5.1±0.4)mm远中为(5.1±0.9)mm,临床探诊近中(5.6±0.5)mm,远中(5.5±0.7)mm;观察组患者近中及远中的附着丧失数值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锥形束CT的辅助诊准确性高,适合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8年36期)

邵轶婷,胡江天[3](2015)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牙周附着丧失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牙周附着丧失及牙周生物型与成人正畸治疗密切相关。矫治前存在的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会影响正畸治疗效果,而不恰当的正畸治疗又会导致或加速其发生。现对正畸治疗中牙周附着丧失的病因、部位及其与正畸治疗相互作用的关系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陈超,林挺,冯岩,闫福华,卢友光[4](2010)在《福建省中老年人群牙周附着丧失的抽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牙周附着丧失(AL)为指标,了解福建省中老年人群牙周破坏状况,为开展中老年人牙周预防保健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不等比、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6个区(县)36个调查点的720名中年人(35~44岁)和720名老年人(65~74岁),男女各半,对他们的牙周AL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同时比较Ⅰ、Ⅲ象限和Ⅱ、Ⅳ象限的牙周AL差异。结果中年组中,女性AL 0~3 mm的检出率和检出牙数的均数都高于男性(P<0.01和P<0.05),AL?6 mm的检出率和检出牙数的均数都低于男性(P<0.01和P<0.01);男性AL 4~5 mm的牙数的均数高于女性(P<0.01);女性的检出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女性AL 0~3 mm和4~5 mm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和P<0.05),AL≥6 mm的检出率低于男性(P<0.01),AL 4~5 mm和≥6 mm的牙数的均数低于男性(P<0.01和P<0.01);男性和女性AL 0~3 mm的牙数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别Ⅰ、Ⅲ象限和Ⅱ、Ⅳ象限的牙周AL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的牙周AL较中年人严重。男性的牙周AL较女性的牙周AL严重。交叉象限的半口牙周AL基本上可以反映全口牙周AL的情况。(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关为群,王学莹,杨宾[5](2010)在《Nd:YAG激光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的改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脉冲Nd: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例患者至少有4个以上≥6mm的牙周袋并且分布在2个以上口腔区域内,在接受基础检查和龈上洁治术后,随机分成3组。A组(15例):单纯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15例):SRP+1次激光照射治疗(Nd:YAG激光,输出功率2W,照射时间40s);C组(15例):SRP+2次激光照射治疗(Nd:YAG激光,第1次照射输出功率2W,照射时间40s;第2次照射输出功率1W,照射时间20s)。每组各选择40个位点。统计在基础检查,治疗2、4和12周时各组的PD和AL。结果从第2周时,3组的PD均明显减小。而AL的改善在第4周时可以明显观察到,且C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并一直延续到12周。结论SRP基础上辅助2次不同能量的激光治疗对慢性牙周炎PD和AL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独SRP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Julia,Harfin,Nora,Harfin,施捷[6](2008)在《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正畸牙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目的为证实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可以接受正畸治疗。方法 120名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在 Maimonides 大学(研究生教程)和我们研究室进行治疗。所有这些患者在正畸治疗前、中、后都进行了牙周治疗。结果所有这些患者在良好口腔卫生维护下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患者可以成功地进行正畸治疗,同时可获得一定量的骨修复和稳定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口腔正畸学》期刊2008年02期)

闫文娟,薛毅,李向飞,信玉华[7](2007)在《慢性牙周炎附着丧失程度与改良固相BANA试验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病人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与附着丧失程度的关系,为临床牙周病活动期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记录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病人附着丧失程度,并采集龈下菌斑标本进行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附着丧失程度不同所对应的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0.7439,P<0.05。结论:附着丧失程度与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改良固相BANA试验为临床牙周病活动期的诊断提供了更简洁、快速的客观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梁慎,王政逸,刘朋娟,李德葆[8](2006)在《T-DNA插入稻瘟病菌Gγ亚基基因启动子的突变体A1-412丧失形成附着胞、穿透和致病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用TAIL-PCR的方法获得了A1-412突变体的T-DNA侧翼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外源T-DNA插入到稻瘟病菌G蛋白γ亚基基因MGG1(MagnaporthegriseaGproteinGamma亚基)的启动子区域.MGG1编码93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G蛋白γ亚基结构域(GGL)和C末端CAAX框,并与其他丝状真菌G蛋白γ亚基有较高的一致性.外加cAMP能诱导部分A1-412分生孢子形成附着胞,但这些附着胞的形态不正常,不能穿透洋葱内表皮或水稻叶片.另外,A1-412与相对应交配型的菌株杂交时几乎不产生子囊壳.将MGG1基因重新导入A1-412突变体可部分恢复上述表型.这些结果表明,G蛋白γ亚基MGG1可能涉及稻瘟病菌形态分化、有性生殖、致病性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6年17期)

王晓敏,庄润涛,李俊,刘勇,潘子昂[9](2006)在《牙周附着丧失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藏族成年妇女骨密度状态与牙周附着丧失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5~69岁健康藏族成年妇女(无牙周疾病治疗史)141人,检查牙周组织状态,确定牙周附着丧失牙数及缺失牙数。问卷调查排除全身疾病和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并用MetriScanTM(美国Alara公司提供)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一年龄段内,牙周附着丧失不同状态下妇女的骨密度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高,牙周附着丧失及缺失牙严重程度增加。结论骨密度减低是牙周附着丧失的危险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张荣寿,陈旭,徐普[10](2004)在《外伤性牙槽骨吸收及其附着丧失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侧外伤性牙槽骨吸收及其附着丧失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先有创伤,后有炎症的影响,造行牙槽骨吸收及其丧失。提出及时就诊,控制炎症和进行咬合治疗,保护牙周组织。(本文来源于《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10-01)

附着丧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CB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附着丧失的精确性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从2016年5月—2017年10月接收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852颗患牙的为研究对象,对比根尖X线和锥形束CT的口腔检查效果。结果锥形束CT诊断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852颗患牙近中及远中的附着丧失数值的准确度明显优于根尖X线(P<0.05),且能够测出唇侧和舌侧牙槽骨的破坏情况。两组患者附着丧失检测结果对比86例患者852颗患牙影像学CBCT检查近中远中组附着丧失为(5.5±0.6)mm,(5.5±0.5)mm;临床探诊近中(5.6±0.4)mm,远中(5.5±0.7)mm;该86例患者852颗患牙同样用X线片平行投照法拍摄后附着丧失近中为(5.1±0.4)mm远中为(5.1±0.9)mm,临床探诊近中(5.6±0.5)mm,远中(5.5±0.7)mm;观察组患者近中及远中的附着丧失数值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锥形束CT的辅助诊准确性高,适合广泛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着丧失论文参考文献

[1].朱玉平.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及对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2].田艳艳,高善玲.CBCT辅助诊断慢性牙周炎导致附着丧失的精确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8

[3].邵轶婷,胡江天.成人正畸治疗中牙周附着丧失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

[4].陈超,林挺,冯岩,闫福华,卢友光.福建省中老年人群牙周附着丧失的抽样调查[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

[5].关为群,王学莹,杨宾.Nd:YAG激光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的改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

[6].Julia,Harfin,Nora,Harfin,施捷.存在附着丧失的成人正畸牙移动[J].口腔正畸学.2008

[7].闫文娟,薛毅,李向飞,信玉华.慢性牙周炎附着丧失程度与改良固相BANA试验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

[8].梁慎,王政逸,刘朋娟,李德葆.T-DNA插入稻瘟病菌Gγ亚基基因启动子的突变体A1-412丧失形成附着胞、穿透和致病能力[J].科学通报.2006

[9].王晓敏,庄润涛,李俊,刘勇,潘子昂.牙周附着丧失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

[10].张荣寿,陈旭,徐普.外伤性牙槽骨吸收及其附着丧失2例报告[C].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论文知识图

年龄、性别与附着丧失的关系组(HE×200)轻度附着丧失手术前后两组附着丧失的变化其AOD测量结果见表咬合调整前后不同附着水平前牙的动度变...

标签:;  ;  ;  ;  ;  ;  ;  

附着丧失论文_朱玉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