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斑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斑鱼,龙胆,图谱,富春江,不饱和,基因,云龙。
石斑鱼论文文献综述
高晓霞[1](2019)在《石斑鱼杂交牵手分子育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以种为先。在石斑鱼产业发展中,种业的作用显而易见。从斜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的突破开始,石斑鱼种业创新研究方面每前进一小步,石斑鱼的产量就迈一大步。2017年,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以下简称"试验中心")、中山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海公司")共同研发的"虎龙杂交斑"被全国水产原(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期刊2019年12期)
侬科[2](2019)在《石斑鱼人工育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斑鱼是暖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在岩礁地带、海底洞穴以及空隙、珊瑚礁中,是肉食性鱼,性凶猛、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掉。通常是以鱼、虾为饵,吃饱后,就回到洞穴或岩礁缝休息。一般地说,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随着个体的成长,(本文来源于《东方城乡报》期刊2019-11-12)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子奇[3](2019)在《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亲本的形态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tukula)及杂交子代的形态差异。【方法】测量3个石斑鱼群体的20个形态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聚类分析表明,杂交子代与父本蓝身大斑石斑鱼距离较近(2.436)。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355%、16.722%、12.345%、7.941%、6.450%、5.599%,累计贡献率为88.413%;用6个主成分构建的叁维空间散布图中,杂交子代与蓝身大斑石斑鱼存在重迭。判别分析筛选出6个贡献较大参数,分别为D8(背鳍前端基部至腹鳍基部长/体长)、D3(眼径/体长)、D5(体高/体长)、D2(吻长/体长)、D14(胸鳍基部至尾鳍基部长/体长)、D17(臀鳍前端基部至尾鳍长/体长),建立分类判别函数:Y1=1678.062D2+5095.854D3-1794.945D5+1947.116D8+1396.611D14+168.858D17-701.386,Y2=1456.128D2+4466.451D3-1338.855D5+1832.817D8+1201.842D14+259.712D17-678.894,Y3=1755.784D2+3972.479D3-1454.481D5+1679.688D8+1372.581D14+139.714D17-665.639,综合判别率为98.51%,所建立判别函数可快速区分3个石斑鱼群体。【结论】棕点石斑鱼雌性与蓝身大斑石斑鱼雄性的杂交后代在形态上更接近于父本,为两种石斑鱼杂交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成强,王际英,黄炳山,李宝山[4](2019)在《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健康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4株疑似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1、B2、B3和B4),并进行了菌落形态、菌株理化性质、16S rDNA序列和产酶能力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理化性质方面,4株菌的试验结果均符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生化特性,并结合菌落形态,初步证明4株分离菌可能均为枯草芽孢杆菌;同时,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4株菌的16S rDNA序列与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相似性≥99%,最终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产酶能力的试验研究发现,4株菌都具有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且B3菌株同其他3株菌相比,其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均较强。因此,本试验选取B3作为具有益生菌潜力的菌株。(本文来源于《渔业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吴水清,罗辉玉,张哲,郑乐云,王全阳[5](2019)在《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高(X_4)、眼后头长(X_5)、躯干长(X_6)、尾柄长(X_7)和尾柄高(X_8)等形态性状,并对不同月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月龄组云龙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_(4月龄)=-47.887+3.335X_1+2.139X_2-3.729X_7+19.582X_8,Y_(9月龄)=-313.801+17.985X_1-7.144X_3+11.193X_4+37.145X_8;Y_(15月龄)=-897.768+20.951X_1+70.512X_4-33.298X_7+81.547X_8;云龙石斑鱼各月龄表型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除9月龄尾柄长外,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性水平(P<0.01);4月龄和9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重因子,15月龄第一主成分指向增长、增重和体高因子,3个月龄第二主成分均指向尾柄因子;4月龄和9月龄全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485、0.831),15月龄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440),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在所测的3个月龄阶段均以增长、增重为主,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估算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的体质量。(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安文强,董晓慧,谭北平,杨奇慧,迟淑艳[6](2019)在《饲料n-3 HUF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免疫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和抗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对抵抗哈维氏弧菌能力的影响。配制n-3 HUFA水平分别为0.65%(对照组)、1.00%、1.35%、1.70%、2.05%和2.40%的6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06±0.0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8周。结果显示:①饲料n-3 HUFA水平对饲料系数(FCR)、存活率(SR)、肝体比(HSI)和肥满度(CF)均无显着性影响;1.35%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着高于2.40%组。②1.00%组的体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1.70%和2.40%组。③攻毒前,1.35%和1.7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补体C3的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攻毒后,血清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溶菌酶(LZM)活性和C3含量急剧上升,SOD活性显着下降。攻毒前,2.40%组肠道TLR22和MyD88 mRNA的表达量显着增加,2.05%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00%和1.35%组;此外,1.70%组肾脏TLR22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1.35%组肠道MyD88 m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1.00%和1.70%~2.40%组,1.70%组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有最小值;1.70%组肾脏IL-10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而IL-1β的表达量呈相反趋势,显着低于2.40%组。研究表明,适宜的饲料n-3 HUFA(1.47%~1.70%)可以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抑制促炎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常煜华[7](2019)在《溪水里游来石斑鱼》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他写的这个绿树掩映、流水潺湲的所在,正是如今的浙江桐庐。今年盛夏,我携家人由新安江顺水而下,过富春江,再到钱塘江,把浙江的"之"字水脉走了一遭。一路上,桐庐自然是必须盘桓的佳胜之地,除了风景堪夸,饮食也多有趣味,其中就有一种难得一见的鱼,体形不大,名气不小。清澈的溪流是它们的家(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活》期刊2019年10期)
[8](2019)在《云龙石斑鱼 适宜人工可控海水养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云纹石斑鱼适温范围广、肉质鲜美的特点,鞍带石斑鱼生长快的优良性状,山东省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培育出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和肉质优良的杂交新品种云龙石斑鱼(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8),俗称"云龙斑"。(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期刊2019年10期)
江东旭,李香,徐承旭[9](2019)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完成鞍带石斑鱼基因图谱绘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团队、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团队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李伟明教授团队等联合完成了鞍带石斑鱼(龙胆石斑)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图谱绘制,并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长的基因组学机制。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在线发表。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鞍带石斑鱼俗名龙胆石(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凌豪,杨红玲,赵芸,叶继丹,鲁康乐[10](2019)在《果寡糖对斜带石斑鱼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初始体质量(18.13±0.02) g的斜带石斑鱼为试验对象,探讨果寡糖对石斑鱼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及3个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10%以及0.20%果寡糖的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25尾鱼,试验周期56 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果寡糖能够改善石斑鱼免疫功能,饲养28 d时,0.10%试验组和0.20%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0.05%试验组溶菌酶活性、3个试验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饲养56 d时,0.10%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0.20%试验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果寡糖能够改善幼鱼肠道形态,28 d时,0.05%试验组和0.20%试验组绒毛高度、0.10%试验组肌层厚度、3个试验组绒毛宽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6 d时,0.05%试验组绒毛高度、0.10%试验组肌层厚度、3个试验组绒毛宽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05%~0.20%果寡糖能改善斜带石斑鱼的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石斑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斑鱼是暖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在岩礁地带、海底洞穴以及空隙、珊瑚礁中,是肉食性鱼,性凶猛、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掉。通常是以鱼、虾为饵,吃饱后,就回到洞穴或岩礁缝休息。一般地说,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随着个体的成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斑鱼论文参考文献
[1].高晓霞.石斑鱼杂交牵手分子育种技术[J].海洋与渔业.2019
[2].侬科.石斑鱼人工育种技术[N].东方城乡报.2019
[3].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子奇.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亲本的形态差异[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4].王成强,王际英,黄炳山,李宝山.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能力分析[J].渔业研究.2019
[5].吴水清,罗辉玉,张哲,郑乐云,王全阳.不同月龄云龙石斑鱼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6].安文强,董晓慧,谭北平,杨奇慧,迟淑艳.饲料n-3HUF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免疫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和抗病力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7].常煜华.溪水里游来石斑鱼[J].食品与生活.2019
[8]..云龙石斑鱼适宜人工可控海水养殖[J].海洋与渔业.2019
[9].江东旭,李香,徐承旭.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完成鞍带石斑鱼基因图谱绘制[J].水产科技情报.2019
[10].胡凌豪,杨红玲,赵芸,叶继丹,鲁康乐.果寡糖对斜带石斑鱼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