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计论文_周峰,田海波,杨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度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度计,电离层,涡旋,常数,插值,双星,小二。

高度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峰,田海波,杨浩[1](2019)在《应用于小型无人机的高精度雷达高度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FMCW系统测距的准确性受到中频频率测量精确性的影响,而FFT算法存在栅栏效应的缺点,使用FFT算法对中频频率进行频谱分析会降低测距精度。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FFT-CZT的新方法,用来克服FFT存在栅栏效应的缺点。与之前的研究相比,采用改进的CZT算法对信号进行窄带分析,得到信号的精确频率。本研究还构建了一个雷达硬件系统来评估该算法,系统包括射频前端模块,中频模块和数字基带处理模块。实测测距范围1 m~50 m,相对误差始终保持在5%以内,15 m以下相对误差小于1%。可为无人机的平稳飞行提供高精度的高度信息。(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5期)

刘善武,陈帅,谭聚豪,顾得友[2](2019)在《一种辅助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高度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地球对于导航卫星电磁波信号来说是不透明的,因此高程精度因子VDOP值通常总大于水平位置精度因子HDOP,导致了GNSS接收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结果没有水平方向理想,也直接影响到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后即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测量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使用气压高度计辅助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并提高其测量精度的方法,从大气压强传感器出发,介绍了高度计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阐述了各部分的电路设计及其工作流程。为了验证设计效果,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组合导航系统测量精度,可用于普通导航领域。(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9年05期)

王萌,张艳伟,刘志飞,吴家望[3](2019)在《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尺度涡在南海活动频繁,尤其是持续时间长的强中尺度涡对海区内多尺度环流系统的能量输送和物质搬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利用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和最外层闭合等值线法,对2011—2018年南海北部的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重点讨论中尺度涡在最近几年的时空分布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平均每年生成8.6个反气旋涡和4.5个气旋涡(持续时间大于28天),其中近1/3为强中尺度涡(持续时间大于45天),表现出较强的涡动能和非线性等动力特征,基本与前人统计的其他年份结果一致。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生成地点、传播路径以及活动频率分布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特征。对比发现,反气旋涡在秋季和冬季主要形成于吕宋海峡北侧,沿等深线向西南移动,最高活动频率超过30%;夏季主要在菲律宾吕宋岛西侧形成,平行于纬线向西移动。而气旋涡在冬季和春季主要形成于吕宋海峡西侧,向西南移动,最高活动频率约为26%。另外,台湾岛西南岸外易生成强中尺度涡涡对,综合黑潮指数进一步分析发现,黑潮入侵南海形成流套是促使该强涡对生成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夏昊阳,杨晓雅,曾嘉炜[4](2019)在《基于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获取潮汐调和常数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5年间南海区域的卫星星下观测点数据处理分析南海潮汐问题.首先,选取了大于100个观测时间的4325个观测点,根据调和分析法计算了21个分潮的潮汐调和常数,并与潮汐验潮站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在此结果的基础上,选取特定轨道,拟合各分潮沿轨道振幅和迟角曲线,分离正压潮和内潮,确定了拟合的最佳次数;根据轨道的数值插值到全南海海域,作出南海各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进行误差检验.(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16期)

闫申,颜冰,罗其祥[5](2019)在《卫星高度计资料反演潮汐调和常数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潮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其研究对于军事,交通,环境,经济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选择时间序列长于2.97年的高度计数据,使用带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求解潮汐调和常数;分别使用上升轨道和下降轨道,验潮站与邻近星下点进行对比,分析了K1潮的误差;将卫星星下点轨迹划分为2条轨道,对比了傅里叶级数和多项式级数拟合正压潮的方法,确定6阶傅里叶级数拟合和9阶多项式拟合将得到最优的绝均差;使用局部加权回归方法(LOWESS),并采取鲁棒优化策略,对各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进行插值,确定参与回归个数为25%时均方根误差最小;将插值后的潮汐调和常数与验潮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傅里叶级数拟合方法可与91个测站进行匹配,而多项式拟合仅能和38个验潮站进行匹配;根据两种插值方法求解的潮汐调和常数,绘制了K1潮的同潮图.(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16期)

管斌,孙中苗,翟振和,马健,段渭超[6](2019)在《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高度计定标方案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高度计定标需求,提出了融合绝对定标与相对定标的综合定标方案构想。梳理了当前国际上主流的绝对定标方法,根据编队模式常规任务阶段的卫星轨道特点,提出了在常规长回归周期轨道之外增加天回归定标轨道的建议,在此前提下,给出了两种轨道阶段的定标方案建议,即:在定标任务阶段,绝对定标以验潮站法为主、GNSS浮标法和锚泊阵列法为辅;在常规任务轨道阶段,使用全球海域测量数据进行相对定标,绝对定标可选择适当海域结合GNSS浮标法和验潮站法实施。(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9年04期)

黄霞凤,苗洪利,苗翔鹰,薛文文[7](2019)在《Jason-2高度计电离层GIM误差分析及修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Jason-2高度计2015年地球物理数据集(GDR)38个周期太平洋海域的全球电离层图(GIM)电离层校正值和双频校正值的数据,分不同季度和不同纬度区域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GIM值与双频校正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GIM校正值普遍高于双频校正值,说明GIM高估了电离层路径延迟,GIM校正值与双频校正值的差异与季节和纬度区间有关。用梯度下降法得到GIM值的修正方程,将修正方程应用于2016年Jason-2的全年数据,修正后的GIM值与双频校正值十分接近,在各年份中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单频高度计不能使用电离层双频校正算法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不同季度和不同纬度区域的修正方程对同等高度的高度计GIM值进行修正以达到双频校正值的精度水平。(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叶小敏,林明森,宋清涛,廖菲,梁超[8](2019)在《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合成孔径雷达、散射计和高度计海面雷达后向散射观测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微波散射模型相比于以经验统计建立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具有不受特定微波频率限制的优势。组合布拉格散射模型和几何光学模型形成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利用南海北部气象浮标2014年海面风速风向实测值作为散射模型输入,分别比较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RADARSAT-2卫星C波段SAR、HY-2A卫星Ku波段微波散射计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偏差分别为(-0.22±1.88) dB(SAR)、(0.33±2.71) dB (散射计VV极化)和(-1.35±2.88) dB (散射计HH极化);以美国浮标数据中心(NDBC)浮标2011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共3年的海面风速、风向实测值作为散射模型输入,分别比较了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Jason-2、HY-2A卫星Ku波段高度计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偏差分别为(1.01±1.15) dB和(1.12±1.29) dB。中等入射角和垂直入射下的卫星传感器后向散射系数观测值与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模拟值比较,具有不同的偏差,但具有相同的海面风速检验精度,均方根误差小于1.71 m/s。结果表明,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可模拟计算星载SAR、散射计和高度计观测条件下的海面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且与CMOD5、NSCAT-2、高度计业务化海面风速反演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可用于微波遥感器的定标与检验、海面雷达后向散射的模拟。(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赵新华,侯一筠,刘泽,庄展鹏,王凯迪[9](2019)在《基于卫星高度计和浮标漂流轨迹的海洋涡旋特征信息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Chelton提供的涡旋数据集和浮标漂流轨迹提取的涡旋结果,对1993—2015年的全球涡旋进行特征信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高度计涡旋数据集中的欧拉涡旋和浮标漂流轨迹提取的拉格朗日涡旋的配对成功率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衡,在中纬度(20°—60°S,20°—60°N)配对成功率最高可达25%,而在20°S—20°N区域内配对成功率不到10%。由于低纬度地转效应并不显着,卫星高度计无法有效观测到涡旋,但通过浮标漂流轨迹识别出的拉格朗日涡旋却大量存在,这说明在低纬度区域内,采用漂流浮标手段对涡旋进行观测,能够有效地弥补卫星高度计识别涡旋的区域限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总体而言,提取的欧拉涡旋半径要大于拉格朗日涡旋闭合回路半径。两种识别方法获得的涡旋(闭合回路)在20°—50°S, 20°—50°N的副热带和中纬度海区半径大致相当; 20°S—20°N度以内(特别是近赤道区域)、高纬度区域以及西边界流区域,欧拉涡旋半径是同期拉格朗日涡旋闭合回路半径的3倍或更多。此外,对配对涡旋的Rossby数分析结果显示,拉格朗日涡旋较小的闭合回路对应较大的平均相对涡度,这表明浮标在被中尺度涡俘获后,更容易在相对涡度较大的地方(如中尺度涡中心、中尺度涡边缘等)形成闭合回路。(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4期)

郑好,李晓春,王道胜,蒋浩宇,赵恩金[10](2019)在《基于T/P和Jason-1/2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数据获取南海同潮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高度计资料的不断丰富,通过对卫星高度计所得潮汐调和常数进行插值或拟合得到潮汐同潮图成为可能。本文拟对T/P(TOPEX/POSEIDON)、Jason-1和Jason-2卫星高度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南海区域星下观测点处四个主要分潮(M2、S2、K1和O1分潮)的调和常数,进而利用双调和样条插值方法对其进行插值,获取南海同潮图。首先,以1992~2016年T/P和Jason卫星高度计所得海面高度数据为基础,利用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南海星下观测点处M2、S2、K1和O1四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并与40个验潮站数据进行了对比,最大矢量均差为4.99cm,说明分析所得调和常数与利用验潮站资料提取的调和常数的误差较小。进而采用双调和样条插值方法对星下点调和常数进行插值,得到了南海四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所得结果与全球潮汐模型TPXO7.2模式结果的矢量均差分别为4.69、2.46、3.13和2.42 cm,与141个验潮站处观测结果的矢量均差分别为22.59、10.26、10.24和8.51 cm。此外,插值所得四个主要分潮的无潮点位置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双调和样条插值方法对卫星高度计所得调和常数进行插值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同潮图。(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高度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因为地球对于导航卫星电磁波信号来说是不透明的,因此高程精度因子VDOP值通常总大于水平位置精度因子HDOP,导致了GNSS接收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结果没有水平方向理想,也直接影响到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后即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测量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使用气压高度计辅助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并提高其测量精度的方法,从大气压强传感器出发,介绍了高度计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阐述了各部分的电路设计及其工作流程。为了验证设计效果,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组合导航系统测量精度,可用于普通导航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度计论文参考文献

[1].周峰,田海波,杨浩.应用于小型无人机的高精度雷达高度计设计[J].电子器件.2019

[2].刘善武,陈帅,谭聚豪,顾得友.一种辅助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高度计设计[J].航天控制.2019

[3].王萌,张艳伟,刘志飞,吴家望.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9

[4].夏昊阳,杨晓雅,曾嘉炜.基于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获取潮汐调和常数方法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5].闫申,颜冰,罗其祥.卫星高度计资料反演潮汐调和常数研究与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6].管斌,孙中苗,翟振和,马健,段渭超.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高度计定标方案构想[J].海洋测绘.2019

[7].黄霞凤,苗洪利,苗翔鹰,薛文文.Jason-2高度计电离层GIM误差分析及修正研究[J].海洋学报.2019

[8].叶小敏,林明森,宋清涛,廖菲,梁超.复合雷达后向散射模型与合成孔径雷达、散射计和高度计海面雷达后向散射观测的比较分析[J].海洋学报.2019

[9].赵新华,侯一筠,刘泽,庄展鹏,王凯迪.基于卫星高度计和浮标漂流轨迹的海洋涡旋特征信息对比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

[10].郑好,李晓春,王道胜,蒋浩宇,赵恩金.基于T/P和Jason-1/2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数据获取南海同潮图的研究[J].海洋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投放于吕宋海峡中部的叁组Argo漂流剖...光线追踪法分别展示光线通过升降装置...给定的底摩擦系数空间分布1(a)和分...中星号位置的位势密度(a)和浮力频率...单视点测量技术示意图标准单元模型

标签:;  ;  ;  ;  ;  ;  ;  

高度计论文_周峰,田海波,杨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