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夹岩论文_姚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夹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隧道,围岩,效应,岩层,分岔,工程,地层。

中夹岩论文文献综述

姚云[1](2019)在《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中夹岩施工稳定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一软弱围岩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Abaqus软件建立叁维隧道数值计算模型,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中夹岩柱稳定性变化规律,并研究中空注浆锚杆加固对隧道中夹岩柱的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未采取中夹岩柱加固时,隧道施工时在中夹岩区域形成贯通的斜向塑性区破坏,最大塑性应变出现在中夹岩中心区;中夹岩中部受施工扰动影响最大,中部水平位移要大于边缘位移,中部围岩抗剪安全系数最低,最易发生失稳破坏,施工时应重点对中夹岩柱中部位移进行监测;中空注浆锚杆加固能有效减小中夹岩柱的塑性应变,显着提高中夹岩围岩抗剪安全系数;隧道施工完成时中夹岩柱最大水平位移为6.6 mm,隧道拱顶最大沉降为-6.7 mm,隧道位移均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验证了本文中夹岩加固方案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中夹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曹峰,凌同华,李洁,黄阜[2](2018)在《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累积损伤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循环爆破荷载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影响,以六月田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分岔隧道的叁维模型。基于HJC本构模型,通过引入损伤变量,模拟循环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保留岩体的累积损伤演化过程,探讨中夹岩累积损伤程度、损伤范围与爆破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损伤区质点振速衰减规律,通过数据拟合,建立单次爆破装药量、最大损伤范围与临界损伤峰值质点振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现场的声波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较为吻合,最大损伤范围出现在中夹岩的拱肩;相比单次爆破,循环多次爆破开挖造成的累积损伤范围明显增加,临界损伤峰值质点振速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23期)

唐陶文,傅鹤林,张加兵,孙明国[3](2016)在《分岔隧道中夹岩柱围岩应力及最小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分岔隧道中夹岩柱围岩压力及最小厚度,基于分岔隧道小净距段平衡拱的2种极限情况,结合普氏理论,推导分岔隧道中夹岩柱的围岩压力表达式;并针对壁板坡分岔隧道小净距段,运用FLAC3D对不同厚度的中夹岩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中夹岩柱仅采取普通锚喷支护时,中夹岩柱的最小厚度应控制在8 m以上,若想减小中夹岩柱厚度,则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为确定分岔隧道中夹岩柱围岩压力及最小厚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杨冬[4](2016)在《超小中夹岩厚度条件下既有隧道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叁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十叁五”期间将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隧道的修建是缓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受到限界、既有建筑物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更为复杂的超小中夹岩立体交叉隧道也已出现,并逐渐增多。针对超小中加岩厚度条件下,既有隧道由于新建隧道引起的结构力学特性研究十分缺乏。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叁维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通过交叉角度、围岩等级和开挖顺序等变量,对既有隧道由于新建隧道引起的结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①基于叁维数值模拟32种工况,对比分析新建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场和横向位移场变化,研究既有隧道位移场变化规律。②基于衬砌结构力学分析特点,确定以第一主应力σ1和第叁主应力σ3作为研究衬砌力学特性控制指标,通过对比分析新建隧道引起既有隧道第一主应力σ1和第叁主应力σ3变化,研究既有隧道应力场变化规律。③基于二次衬砌结构破坏多为混凝土破坏,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确定了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强影响区、弱影响区和无影响区的划分阈值。混凝土C25(二次衬砌采用型号)抗拉强度设计值ft=1.27MPa和抗压强度设计值fc=11.9MPa,以0.05倍ft(63.5kPa)和0.025倍ft(31.75kPa)作为第一主应力σ1划分既有隧道强影响区、弱影响区和无影响区的分界值;以-0.05倍fc(-595kPa)和-0.025倍fc(-297kPa)作为第叁主应力σ3划分既有隧道强影响区、弱影响区和无影响区的分界值。④根据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影响区的划分准则,首次针对超小中夹岩厚度条件,确定了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影响区长度,同时,把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和横向位移的收敛范围以定性分析结果作为既有隧道影响区划分的参考。研究结论可作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4)

熊凯斌,闫虎[5](2014)在《全风化花岗岩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注浆加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天马山隧道工程实践,利用ABAQUS建立数值模型,从施工时力学的角度,对先行洞开挖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加固前后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中夹岩柱加固后,其力学性能增强,承载能力提高,在隧道开挖的过程中,靠近中夹岩柱一侧的初衬混凝土层拉应力区域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35期)

刘喆[6](2014)在《公路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小净距公路拱隧道中夹岩施工方式的选择,阐述了中夹岩施工关键技术,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公路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4年08期)

张永涛,陈培帅,杨钊,刘毅[7](2014)在《基于时间与空间效应的隧道锚中夹岩墙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式锚碇是悬索桥施工中常用的缆索受力系统,常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层,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减少施工对中夹岩层的扰动,本文依托浙江官山某隧道锚工程,基于隧道锚开挖过程的时间和空间效应,分析中夹岩层的变形规律,确定中夹岩墙变形敏感度较高的部位和保证岩墙稳定性的关键时间节点,并提出隧道锚支护强化范围,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依托工程。(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4年S1期)

范小强[8](2014)在《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家湾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施工难点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采用混凝土置换软弱的中夹岩柱的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小净距隧道洞口浅埋段难以安全施工的难题,同时就施工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10期)

郑俊清[9](2014)在《小净距隧道煤系地层段中夹岩塌方原因分析及施工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公浦小净距隧道右洞煤系地层段YK70+302~YK70+299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中夹岩塌方,从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和降雨的入渗以及前期地质勘探欠准确等方面分析塌方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析现有的初期支护方案在煤系地层中刚度不够,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中夹岩塌方,选择小导管对塌方体和塌方空腔进行注浆,再进行分阶段开挖的措施来处理不良地质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塌方区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魏赣英,郑晋溪[10](2013)在《埋深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爆破振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对1.0D,2.0D,3.0D和5.0D埋深下中夹岩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埋深5.8D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埋深越大,中夹岩的振动速度越小,但超过3D时,埋深对振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不论是水平并平行隧道轴线方向或垂直方向上,Z方向的振动速度对埋深的影响都较为敏感。(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3年26期)

中夹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循环爆破荷载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影响,以六月田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分岔隧道的叁维模型。基于HJC本构模型,通过引入损伤变量,模拟循环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保留岩体的累积损伤演化过程,探讨中夹岩累积损伤程度、损伤范围与爆破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损伤区质点振速衰减规律,通过数据拟合,建立单次爆破装药量、最大损伤范围与临界损伤峰值质点振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现场的声波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较为吻合,最大损伤范围出现在中夹岩的拱肩;相比单次爆破,循环多次爆破开挖造成的累积损伤范围明显增加,临界损伤峰值质点振速显着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夹岩论文参考文献

[1].姚云.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中夹岩施工稳定控制技术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9

[2].曹峰,凌同华,李洁,黄阜.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累积损伤特征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8

[3].唐陶文,傅鹤林,张加兵,孙明国.分岔隧道中夹岩柱围岩应力及最小厚度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

[4].杨冬.超小中夹岩厚度条件下既有隧道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5].熊凯斌,闫虎.全风化花岗岩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注浆加固技术[J].山西建筑.2014

[6].刘喆.公路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

[7].张永涛,陈培帅,杨钊,刘毅.基于时间与空间效应的隧道锚中夹岩墙变形分析[J].施工技术.2014

[8].范小强.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加固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

[9].郑俊清.小净距隧道煤系地层段中夹岩塌方原因分析及施工处理技术[J].公路工程.2014

[10].魏赣英,郑晋溪.埋深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爆破振速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3

论文知识图

贵州罗甸沫阳二迭纪海相碳酸盐岩锶同...松潘-中江大地电磁二维反演结果及地...试验区交通位置图羊鼻山钨矿矿区地质图南秦岭寒武系喷出岩分布图(据杨家骐...实验区地表局部5.1.2地质构造

标签:;  ;  ;  ;  ;  ;  ;  

中夹岩论文_姚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