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类内酯论文_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香豆素类内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酯,仙鹤草,异香,白术,林内,土木,倍半萜。

香豆素类内酯论文文献综述

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1](2019)在《HPLC-DAD法测定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取DIKMA Diamonsil C_(18)(2)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柱温30℃,DAD检测(200~400 nm):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检测波长为340 nm,白术内酯Ⅲ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Ⅰ的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5μL,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Ⅲ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Ⅰ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其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八味茵术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李运之,饶雪敏,徐进宜,谢唯佳,吴晓明[2](2018)在《异香豆素类仙鹤草内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仙鹤草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收敛止血、解毒、补虚等功效,而其活性成分异香豆素类仙鹤草内酯具有保肝解毒、抗炎、降血糖、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综述对异香豆素类仙鹤草内酯及其糖苷化衍生物的发现、合成,以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郭瑞霞,张铁军,林燕,张宝华,史兰香[3](2017)在《异土木香内酯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糖尿病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拼合原理将异土木香内酯和香豆素类化合物结合起来合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确认。并对3个反应物和2个反应产物进行了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产物3a和3b比反应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98期)

吴颖欣,王汝上[4](2016)在《HPLC测定参附强心丸中东莨菪内酯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附强心丸中东莨菪内酯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东莨菪内酯线性范围为0.0760~0.3800μg(R2=0.999),平均回收率为104.54%,RSD为2.27%,重复性RSD为1.22%(n=6),精密度RSD为0.90%(n=6),稳定性RSD为0.91%;7-羟基香豆素线性范围为0.0300~0.1500μg(R~2=0.999),平均回收率为102.51%,RSD为1.04%,重复性RSD为5.08%(n=6),精密度RSD为0.91%(n=6),稳定性RSD为0.91%。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6年07期)

何素海[5](2016)在《6-甲基-3’(S),4’(S)-凯林内酯型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凯林内酯型香豆素作为7,8-吡喃型香豆素,主要存在于白花前胡等伞形科植物中。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具有抗HIV、扩张血管、抗肿瘤等活性。课题组前期采用全合成手段制备了多个系列凯林内酯香豆素衍生物,并测定了其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在凯林内酯香豆素骨架6位引入甲基,在3’,4’位引入不同的酰基,以获得6-甲基-3’(S),4’(S)-凯林内酯香豆素衍生物,同时筛选高活性抗肿瘤化合物。方法:以2,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依次通过还原反应、维斯迈尔-哈克反应(Vilsmeier-Haack Reaction)、维蒂希反应(Wittig Reaction)得到6-甲基-7-羟基香豆素,之后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克莱森重排反应(Claisen Rearrangement Recaction)得到6-甲基邪蒿素,最后经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与酯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6-甲基-3’(S),4’(S)-凯林内酯香豆素。采用MTT法,针对叁种人类肿瘤细胞株(胃癌细胞SGC-7901、肝癌细胞HEPG-2、胚胎癌细胞EC)筛选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本课题共合成21个6-甲基-3’(S),4’(S)-凯林内酯类香豆素衍生物,其分子化学结构经1H-NMR、13C-NMR以及ESI-MS表征。体外抗癌活性测试分析表明,化合物6c,6n和6t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胃癌细胞SGC-7901、肝癌细胞HEPG-2、胚胎癌细胞EC)分别为16.31-27.82、20.80-23.10、22.56-29.97mM。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凯林内酯香豆素骨架C环的C-3’和C-4’位上取代的芳基的大小和空间几何有关,然而,C环C-3’和C-4’位被烷基羧酸取代,其抗癌活性没有提高,另外,C-3’和C-4’位若被带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羧酸取代,其抗癌活性大大增强。流式细胞分析表明化合物6c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是通过诱导其凋亡进行的。结论:6-甲基-3’(S),4’(S)-凯林内酯类香豆素衍生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初步构效关系研究为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设计、合成及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17)

刘爽,周思雨,邓莉清,廖志华,兰小中[6](2016)在《柳兰内酯甲素:柳兰中分离的一个新的异香豆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MCI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从柳兰(Chamerion angustifolium)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异香豆素,命名为柳兰内酯甲素(1),通过二维核磁共振、旋光等波谱学分析方法确定了其结构。(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胡梦楠[7](2015)在《凯林内酯类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凯林内酯(khellactone)香豆素在结构上属于7,8-吡喃型香豆素,主要存在于伞形科植物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显着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抗菌,抗HIV及钙离子拮抗等生物活性。为探索和丰富凯林内酯类香豆素的药理学用途及构效关系。方法: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经过pechmann反应、水解、乙醚化得到4-乙氧基-7-羟基香豆素(A3)。A3与化合物3-氯-3-甲基-1-丁炔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后经克莱森高温重排得到4-乙氧基邪蒿内酯(A5),A5通过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生成4-乙氧基双羟基邪蒿素(A6),最后A6与不同的有机酸成酯获得4-乙氧基凯林内酯类香豆素衍生物;以7-羟基-4-甲基香豆素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克莱森重排反应生成4-甲基邪蒿素(B2),B2与Lawesson试剂经硫化作用得到4-甲基硫代邪蒿素(B3),然后B3通过sharpless不对称羟基化得到4-甲基硫代双羟基邪蒿素(B4),最后B4与不同有机酸酯化得到4-甲基凯林硫代内酯衍生物。并通过微量反应板酶标仪比浊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6个4-乙氧基凯林内酯类香豆素衍生物和8个4-甲基凯林硫代内酯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乙氧基-3'(S),4'(S)-二-(3,5-二硝基苯甲酰氧基)-3',4'-(-)-凯林内酯(A7i)、4-乙氧基-3'(S),4'(S)-二邻氟苯甲酰氧基-3',4'-(-)-凯林内酯(A7o)、4-甲基-3'(S),4'(S)-二邻氯苯甲酰氧基-3',4'-(-)-凯林硫代内酯(B5q)和4-甲基-3'(S),4'(S)-二-(2,4-二氯苯甲酰氧基)-3',4'-(-)-凯林硫代内酯(B5n)等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奥扎格雷钠,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结论:合成的4-乙氧基凯林内酯衍生物和4-甲基-凯林硫代内酯衍生物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20)

罗杠,马兴霞,罗永明,尹小英[8](2014)在《HPLC同时测定金粟兰植物中香豆素及倍半萜内酯类有效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粟兰属植物中香豆素类成分异嗪吡啶及倍半萜内酯类成分长尾粗木叶内酯和党参内酯3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异嗪吡啶、长尾粗木叶内酯、党参内酯线性范围分别为2~100,2~100,4~200 ng,在上述范围内3种成分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上述3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RSD 2.3%),94.4%(RSD 2.0%),94.2%(RSD 1.9%);异嗪吡啶在多穗金粟兰中含量较高,最高含量为18μg·g-1,长尾粗木叶内酯和党参内酯在丝穗金粟兰中含量较高,分别为2.4,1.2μ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可为金粟兰属植物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谢捷,林银双,朱兴一,王平[9](2012)在《竹叶黄酮和香豆素类内酯的提取及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淡竹叶中总黄酮和香豆素类内酯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得到了较佳提取工艺条件:粒径80目,乙醇浓度70%(v/v),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h,料液比30∶1(mL/g),提取2次。该工艺条件下,淡竹叶总黄酮和香豆素类内酯得率分别为19.61mg/g和9.38mg/g。此外,对淡竹、毛竹、孝顺竹、箬竹和早竹叶中的黄酮与内酯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淡竹叶中两者含量相对较高。(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贺怀贞,展颖转,张杰,王涛[10](2012)在《内酯开环塔斯品碱香豆素酯衍生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香草醛为原料,经溴代、苄基保护、氧化、Ulmman反应和还原等6步反应合成了塔斯品碱内酯开环衍生物(化合物8)。通过在其结构中分别引入含有2种不同取代基的香豆素衍生物,设计、合成了2个新型荧光性的内酯开环塔斯品碱香豆素酯衍生物(化合物9a和9b)。产物结构经IR、1H NMR和MS进行了表征。同时,对产物的荧光特性及其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进行了初步测定。(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2年01期)

香豆素类内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仙鹤草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收敛止血、解毒、补虚等功效,而其活性成分异香豆素类仙鹤草内酯具有保肝解毒、抗炎、降血糖、抗肿瘤的药理作用。综述对异香豆素类仙鹤草内酯及其糖苷化衍生物的发现、合成,以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豆素类内酯论文参考文献

[1].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HPLC-DAD法测定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J].世界中医药.2019

[2].李运之,饶雪敏,徐进宜,谢唯佳,吴晓明.异香豆素类仙鹤草内酯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8

[3].郭瑞霞,张铁军,林燕,张宝华,史兰香.异土木香内酯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糖尿病活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4].吴颖欣,王汝上.HPLC测定参附强心丸中东莨菪内酯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J].北方药学.2016

[5].何素海.6-甲基-3’(S),4’(S)-凯林内酯型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

[6].刘爽,周思雨,邓莉清,廖志华,兰小中.柳兰内酯甲素:柳兰中分离的一个新的异香豆素[J].药学学报.2016

[7].胡梦楠.凯林内酯类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

[8].罗杠,马兴霞,罗永明,尹小英.HPLC同时测定金粟兰植物中香豆素及倍半萜内酯类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9].谢捷,林银双,朱兴一,王平.竹叶黄酮和香豆素类内酯的提取及含量比较[J].林业实用技术.2012

[10].贺怀贞,展颖转,张杰,王涛.内酯开环塔斯品碱香豆素酯衍生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J].应用化学.2012

论文知识图

野棉花粉末图学成分青蒿中青蒿素薄层色谱图干膏样品标准图谱(n=10)干膏样品红外谱迭加图(n=10)香豆素部位色谱图肿节风浸膏色谱图

标签:;  ;  ;  ;  ;  ;  ;  

香豆素类内酯论文_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