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迷路积水论文_史莹莺,朱敏,叶恬恬,杨俊文,江鲁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膜迷路积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积水,泽泻,电针,蛋白,药效,通道,梅尼。

膜迷路积水论文文献综述

史莹莺,朱敏,叶恬恬,杨俊文,江鲁红[1](2019)在《电针干预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参数优选及其对耳蜗AQP2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膜迷路积水的干预,优选出电针治疗膜迷路积水适宜参数,通过检测耳蜗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血管加压素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不予干预;模型组造模后采取与电针组相同固定方式;电针组各个亚组,取百会和听宫穴,分别采用2Hz、15Hz、100Hz 3种不同频率进行治疗;假电针组除针刺百会、听宫不通电外,其余处理同电针组,连续治疗10天。干预结束后,测听阈值、检测耳蜗积水程度,并计算R值,检测耳蜗AQP2表达。结果:(1)各组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值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R值均降低(P<0.01,P<0.05);与假电针组比较,100Hz电针组R值降低(P<0.01),2Hz电针组、15Hz电针组R值均较假电针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电针组比较,100Hz电针组较2Hz电针组、15Hz电针组降低(P<0.05)。2Hz电针组、15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100Hz电针组耳蜗AQP2表达减弱(P<0.01)。结论:假电针及电针治疗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中100Hz电针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耳蜗AQP2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陈耔辰,张玉忠,徐勇,高滢,成颖[2](2017)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念Kamei等(1971)描述了一种以早年出现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间隔数年后出现眩晕发作为特点的病症。Nadol、Wolfson和Leiberman于1975年也分别描述了类似的病症,1978年Schuknech将这类疾病重新归纳并命名为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并将DEH分为3类:同侧型、对侧型及双侧型。(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23期)

蒋丽元,何娇君,陈茜茜,孙雪姣,王学仲[3](2017)在《AVP-AQP2信号通路参与介导电针对膜迷路积水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的方法建立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造模结束后,电针治疗组在豚鼠"百会"、"听宫"穴针刺后接电针,每日1次,连续干预10 d。通过HE染色法观察耳蜗蜗管积水程度,并计算蜗管横截面积与蜗管加前庭阶横截面积之和的比值(R值);通过放免法检测豚鼠血浆AVP及耳蜗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豚鼠耳蜗血管加压素受体2(vasopressin type 2 receptor,V2R)mRNA及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mRNA表达,观察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积水程度及AVP-AQP2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①模型组豚鼠出现膜迷路积水,前庭膜向前庭阶方向隆起扩张,积水程度较重,且R值较空白组增加(P=0.003):运用电针干预后,前庭膜隆起程度明显减轻,前庭膜出现折迭现象,且R值较模型组降低(P=-0.001)。②模型组豚鼠血浆AVP浓度较空白组升高(P=0.009);运用电针干预后,血浆AVP浓度较模型组降低(P=0.006)。③模型组豚鼠耳蜗V2R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降低(P=0.003);运用电针干预后,耳蜗V2R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04)。④模型组豚鼠耳蜗cAMP浓度较空白组升高(P=0.004);运用电针干预后,耳蜗cAMP浓度较模型组降低(P=0.003)。⑤模型组豚鼠耳蜗AQP2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0.018);运用电针干预后,耳蜗AQP2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16)。结论:电针可有效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电针干预对膜迷路积水AVP-AQP2信号通路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对AVP-AQP2信号通路的调控可能是其缓解膜迷路积水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2-01)

马少丹,阮时宝,宿廷敏,苑述刚[4](2016)在《《金匮要略》泽泻汤超临界萃取物对膜迷路积水模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泽泻汤超临界萃取物对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复制膜迷路积水模型,以豚鼠颞骨切片耳蜗蜗管面积和蜗管加前庭阶面积之和之比值以及耳蜗及肾的水通道蛋白-2的免疫组化表达为药效学的主要指标,研究泽泻汤超临界萃取物对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的作用。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泽泻汤超临界萃取液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水通道蛋白-2免疫组化表达实验组较模型组减弱。结论:泽泻汤超临界萃取物对膜迷路积水模型有较好作用,且机制可能为抑制其内耳及肾脏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6年09期)

刘宇鹏,杨军,贾欢,施俊[5](2016)在《应用内耳钆增强磁共振观察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耳的膜迷路积水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侧耳鼓室内注射钆造影剂后行内耳增强磁共振检查,分析梅尼埃病患者患耳的膜迷路积水与听力学、前庭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对侧无症状耳有无膜迷路积水。方法:收集单侧梅尼埃病患者31例,所有患者在鼓室内注射钆造影剂前行纯音听阈测试、耳蜗电图(ECochG)、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双耳鼓室内注射钆造影剂24h后行叁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序列成像(3D-FLAIR MRI),对图像膜迷路积水进行评分。对患耳的评分结果与患者病史信息及听力学、前庭检查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通过t检验对膜迷路积水健耳组和无膜迷路积水健耳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健耳听力水平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患耳平均听阈水平与耳蜗积水程度(r=0.383,P<0.05)、ECochG-SP/AP值与耳蜗积水程度(r=0.496,P<0.01)、VEMP双耳耳间峰值差异比(r=0.635,P<0.01)与前庭积水程度显着性相关。对侧无症状有膜迷路积水组和无症状无膜迷路积水组在病程[(6.7±6.3)年vs(2.9±3.1)年]、患耳听力水平[(70.3±7.4)dB vs(52.5±3.8)dB]上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结论:耳蜗积水程度与听力、ECochG,前庭积水程度与cVEMP具有相关性,提示该影像学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梅尼埃病患者耳蜗-前庭功能水平。膜迷路积水与听力下降关系密切,但不一定会导致梅尼埃病症状的产生。病程长、患耳听力差者更倾向于发展为双侧膜迷路积水。(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16期)

马少丹,阮时宝,宿廷敏,苑述刚[6](2016)在《《金匮》泽泻汤不同提取方式对膜迷路积水模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泽泻汤不同提取方式对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复制膜迷路积水模型,以豚鼠颞骨切片耳蜗蜗管面积和蜗管加前庭阶面积之和的比值为药效学的主要指标,研究泽泻汤不同提取方式的作用。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泽泻汤超临界萃取液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泽泻汤水煎液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泽泻汤超临界萃取液组与泽泻汤水煎液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泽泻汤采用超临界萃取方式进行提取对膜迷路积水模型有较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蒋子栋,高帆,孙程成[7](2015)在《不同方法构建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目标建模的有效方法。方法 80只豚鼠分成四组,每组20只,包括手术单耳建模,手术双耳建模,注射醛固酮组,注射血管加压素组。1月后,取存活的豚鼠的颞骨,分别进行火棉胶和冰冻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建模状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组间动物的成活率、建模的成功率、耳蜗积水特点、以及制片因素对成像效果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的方法可以分别建立单耳模型和双耳模型,成功率100%(22/22),死亡率分别为15%(3/20),75%(15/20)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药物的方法建立双耳模型,醛固酮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89.4%(17/19);血管加压素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73.7%(14/19),成功率在药物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手术组总死亡率为45%(18/40),药物组总死亡率为5%(2/40),有显着性差异P<0.01。手术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90.9%(20/22),中度18.1%(4/22);药物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21%(8/38),中度47.3%(18/38),轻度31.5%(12/38)。火棉胶和冰冻切片的选择不影响组织切片结果。结论根据实验目标进行选择建模方法,可以节约动物成本,提高建模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钟山,王学仲,蒋丽元,何娇君,陈华德[8](2015)在《艾灸疗法对膜迷路积水大鼠的干预效应及AQP7的表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血浆血管加压素、内耳膜迷路积水程度与内耳血管纹水通道蛋白7(AQP7)的表达,探讨艾灸疗法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血管加压素(AVP)共7天建立大鼠膜迷路积水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以及托伐普坦组,各组相应处理10d后,观察每组大鼠血浆AVP浓度、膜迷路积水程度及血管纹AQP7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积水程度、血浆AVP的浓度及AQP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干预及托伐普坦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浆AVP和积水程度上艾灸组与托伐普坦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耳蜗血管纹AQP7的表达上,艾灸组明显低于托伐普坦组(p<0.05)。结论艾灸疗法能去除膜迷路积水(EH)的致病因素,减轻膜迷路积水大鼠的积水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AVP的浓度及下调血管纹上AQP7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省针灸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6-26)

蒋丽元,王灿军,倪芳英,陈华德[9](2015)在《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形态及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方法造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模型组采取与电针组相同的固定,不予治疗;药物组予氢氯噻嗪溶液5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电针组予"百会""听宫"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采用比浊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离子浓度,HE染色法观察耳蜗积水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情况。结果:1空白组未出现膜迷路积水;模型组出现中、重度膜迷路积水;电针组和药物组出现轻度膜迷路积水。2电针组K+、Ca2+浓度高于模型组及药物组(均P<0.01);Na+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药物组(P<0.01);Cl-浓度高于药物组(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模型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空白组降低(P<0.01);电针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模型组升高(P<0.01),较药物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耳蜗AQP1的表达有关,并受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5年06期)

邱美榕,阮时宝,苑述刚,程远棚,马少丹[10](2015)在《泽泻汤抗膜迷路积水有效组分群筛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金匮》泽泻汤各组分群的抗膜迷路积水作用,筛选出抗膜迷路积水的有效组分群。方法从白术中提取出组分A、B,从泽泻中提取出组分C、D,后将各组分进行配伍,组成A+C、A+D、B+C、B+D、A+B+C、A+B+D、A+C+D、B+C+D、A+B+C+D的组分群。将豚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泽泻汤组及各相应组分群组共12组,除空白组外,采用腹腔注射去氨加压素的方法复制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观察各组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统计软件分析可知模型组与各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的是空白组,有差异的是泽泻汤组、B+D组、A+B+C组、A+B+D组、A+C+D组、A+B+C+D组。结论有抗膜迷路积水作用的组分群为B+D、A+B+C、A+B+D、A+C+D、A+B+C+D。且模型复制较为成功。(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04期)

膜迷路积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概念Kamei等(1971)描述了一种以早年出现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间隔数年后出现眩晕发作为特点的病症。Nadol、Wolfson和Leiberman于1975年也分别描述了类似的病症,1978年Schuknech将这类疾病重新归纳并命名为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并将DEH分为3类:同侧型、对侧型及双侧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迷路积水论文参考文献

[1].史莹莺,朱敏,叶恬恬,杨俊文,江鲁红.电针干预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参数优选及其对耳蜗AQP2表达的影响[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2].陈耔辰,张玉忠,徐勇,高滢,成颖.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研究现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

[3].蒋丽元,何娇君,陈茜茜,孙雪姣,王学仲.AVP-AQP2信号通路参与介导电针对膜迷路积水的干预作用[C].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4].马少丹,阮时宝,宿廷敏,苑述刚.《金匮要略》泽泻汤超临界萃取物对膜迷路积水模型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5].刘宇鹏,杨军,贾欢,施俊.应用内耳钆增强磁共振观察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耳的膜迷路积水状况[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

[6].马少丹,阮时宝,宿廷敏,苑述刚.《金匮》泽泻汤不同提取方式对膜迷路积水模型影响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

[7].蒋子栋,高帆,孙程成.不同方法构建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对比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

[8].钟山,王学仲,蒋丽元,何娇君,陈华德.艾灸疗法对膜迷路积水大鼠的干预效应及AQP7的表达影响[C].浙江省针灸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9].蒋丽元,王灿军,倪芳英,陈华德.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形态及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

[10].邱美榕,阮时宝,苑述刚,程远棚,马少丹.泽泻汤抗膜迷路积水有效组分群筛选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

论文知识图

膜迷路积水的评价图& 中度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中度膜迷路积水轻度膜迷路积水(HExloo)加压组豚鼠耳蜗轻度膜迷路积水HE...% 轻度膜迷路积水

标签:;  ;  ;  ;  ;  ;  ;  

膜迷路积水论文_史莹莺,朱敏,叶恬恬,杨俊文,江鲁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