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河减淤论文_王宗波,韦直林,李士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挖河减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河,效果,泥沙,机理,下游,河口,河段。

挖河减淤论文文献综述

王宗波,韦直林,李士国[1](2006)在《影响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选取丰水丰沙(1983年)、中水枯沙(1986年)、枯水枯沙(1987年)和枯水丰沙(1991年)4个典型水文年的水沙条件,对12种挖河方案和不挖河方案进行了对比模拟计算,结论认为:①在几种典型年的水沙条件下,所考虑的挖河方案的减淤比均小于0.87,即都有减淤效果;②在考虑的3种开挖河段位置方案中,越靠近下游,减淤效果越好,但差别并不是很大;③所讨论的4种开挖断面方案中,以窄深的方案4减淤效果最好,以较浅的方案3稍差,但同等条件下4种断面减淤比的最大差异仅为0.09。(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06年11期)

王宗文,韦直林,李士国[2](2006)在《黄河河口挖河减淤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经过补充和完善的复合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黄河河口挖河减淤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差异在观测误差范围之内,说明模型各项参数选择基本准确,有一定的可信度;采用的复合一维(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并逐步向二维和叁维模型发展,以求取得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06年11期)

侯志军,伊晓燕,李岩[3](2005)在《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减淤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萎缩的河道,泥沙淤积是导致河床不断淤积抬高的主要原因,由此“拦、排、调、放、挖”的综合治理措施被提了出来,其中“挖”作为处理黄河泥沙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挖河技术的在国内外河流应用情况做了系统的阐述, 并对在黄河上挖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原型挖河实践和物理模型试验对挖河减淤机理和挖槽几何参数选取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期刊2005-06-30)

侯志军[4](2003)在《挖河减淤机理及挖槽几何参数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下游河道为严重的萎缩性河道。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非协调性变异,萎缩速率明显加快,萎缩性更趋严重,河床持续抬高,由此引起的各种灾害效应愈加明显,对防洪及河道治理产生巨大压力。而黄河下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泥沙淤积,为此,需要对黄河泥沙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以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为此,提出“拦、排、放、调、挖”等多种综合治理措施,其中,挖河减淤是其中关键措施之一,但对于挖河减淤这项关键技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论证。为此,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针对黄河下游挖河的减淤作用及其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攻关,进行系统研究及分析论证,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论文结合此课题,重点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挖河几何参数对挖河减淤效果的影响以及挖河减淤机理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论证。从而为本领域及挖河生产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论证,大致获得如下几方面的认识 1.在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可以在一定的河段及时段内起到一定的减淤效果。主要表现在可以引起一定范围河段内的水位较挖河前同流量下有所降低,开挖上游河段水面比降增大,床面淤积量有所减少或发生冲刷。 2.挖河减淤效果的大小与挖槽几何参数的选值有关,几何参数包括挖河长度、断面形态及挖槽比降等。 3.在一定的水沙条件和一定的挖沙量或一定挖河断面条件下,随挖河长度增加,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河段最大水位降落值相对越大。但是,当长度增加到一定值以后,随挖河长度的增加,水位跌落值增量不断减小,即单位长度的增加量逐渐趋缓;当挖河长度取于某一值域内时,挖河的减淤效果才相对较佳。在试验水沙条件及挖沙量 338万 m’条件下,挖河氏度在10km左右时,挖河的减淤效果较佳。4.挖河减淤效果与挖槽几何形态及挖槽面积有关。试验研究表明:开挖断面愈宽浅,开挖段回淤比越大,但过于窄深时,回淤比反随宽深比减小而增大。因此,开挖断面宽深比也同样存在一个较佳的取值范围。在选定的试验水沙条件和挖河断面方案下,认为开挖断面面积在250~300m‘左右,断面宽深比VB。M"在6~9之间挖河减淤效果&11。5.开挖底坡对减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就整个研究河段的挖沙减淤比来说,坡度较陡或相对较缓时,其减淤效果都不太好。据研究,比降同水深的负二次方成正比,就是说随水深增加,比降会以较大的比率调平。在确定的水沙条件下,通过试验坡度范围内的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挖槽坡底在 1%。。左右较适宜。6.挖河减淤效果可以用挖河减淤比来表示,即挖沙量与挖河前后挖河研究河段泥沙坝淤积增援和挖沙社的和的比值。其值在0\之间,数值越小,说明挖河减淤效果越明显。试验研究条件下,其值约为0.72、.86。(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3-02-01)

吉祖稳,胡春宏,田庆奇[5](2002)在《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首先对挖槽减淤效果进行了定义 ,并根据分析 ,挖槽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挖槽尺度和水沙条件等两个方面 ,从概化模型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当挖槽断面的河相关系B/H处于 5~ 8之间、挖槽长度约为10km时 ,黄河下游弯曲河段的疏浚挖槽减淤效果相对较好 ;对于一定的挖槽尺寸而言 ,挖槽减淤效果随来沙系数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当来沙系数小于 0 0 2 5时 ,挖槽效果比较明显 ,当来沙系数大于 0 0 5时 ,挖槽效果基本消失。此外 ,在概化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挖槽溯源冲刷长度等参数的经验公式 ,并结合理论分析 ,提出了初步估算疏浚挖槽减淤效果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2年11期)

费祥俊[6](2002)在《关于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 2 0 0 1年第四期刊出了“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固堤启动工程减淤效果研究”[1] 一文引起了国内泥沙和治河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目前对黄河中下游挖河减淤的研究 ,虽然分析方法及所用资料有所不同 ,但都认为每减淤1m3泥沙 ,只需挖沙 0 74~ 0(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02年01期)

谈皓[7](2002)在《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减淤关键实施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河槽是黄河下游排洪排沙的主要通道,近年来,由于来水偏枯,特别是汛期中、小洪水的频率增多,使下游河道主河槽淤积比重和淤积量都明显增大,河道萎缩,平滩流量减小,这是造成黄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的根本原因。黄河泥沙问题,需要采取“拦、排、放、调、挖”多种措施,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才能逐步解决。考虑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黄河仍然是一条多泥沙河流,进入下游河道的水量不会明显增多,单靠水流条件本身输送大量泥沙将更加困难,既使通过中游干流骨干工程拦沙和调水调沙,可以减少下游河道的淤积,但在河段上和时段上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山东弯曲性窄河道继续淤积难以避免。因此,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的挖沙设备,在黄河下游主河槽中长期挖取相当数量的粗沙,能够明显减缓下游河道淤积,增大河道排洪排沙能力,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的不利局面。 通过对试验工程的观测和研究,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提出实施挖河固堤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成果内容包括:①考虑规模、工期、工程费用等因素,提出适合于黄河下游挖河固堤的施工机械,主要是挖泥船、组合泥浆泵和旱挖机械的类型和参数;②根据施工机械与河道纵横断面的位置关系,提出施工机械沿河道纵向布置和沿横断面布置方案及配置方案。③提出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为工程实施提供管理保障。(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2-01-01)

吉祖稳,胡春宏,田庆奇,柳海涛[8](2001)在《黄河下游弯曲型河道挖河减淤机理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概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对不同挖槽尺寸及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弯曲河段的疏浚挖槽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一般情况下 ,挖槽尺度越大 ,挖槽上游流速增幅、挖槽段流速减幅、溯源冲刷量、挖槽回淤量越大 ,但挖槽回淤率及挖槽效率却不是随着挖槽尺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的 ,对于本次试验条件而言 ,当挖槽河相关系处于 5~ 8之间时 ,挖槽效率相对较高。在挖槽尺寸一定的情况下 ,流量的增加或含沙量的减小将导致挖槽上游段溯源冲刷量的增加和挖槽回淤量的减小 ,而泥沙粒径的减小有利于促进溯源冲刷的产生 ,并抑制回淤量的增加。(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01年06期)

姚文艺,侯志军[9](2001)在《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挖河减淤的临界比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表明 ,要提高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挖河减淤效果 ,就要增大挖河段以上河段的溯源冲刷量 ,同时减少挖河段的泥沙回淤量 .而且 ,后者是提高挖河减淤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此 ,挖河段的底坡比降应在设计水沙条件下使水流挟沙力沿程不变或有所增大 ,其临界坡降至少应等于或大于水流能够克服边界摩擦所引起的摩阻坡降和为保持水流运动所需要的水力坡降之和 .根据试验资料初步分析 ,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减淤的临界比降应大于 1 .(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挖河减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经过补充和完善的复合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黄河河口挖河减淤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差异在观测误差范围之内,说明模型各项参数选择基本准确,有一定的可信度;采用的复合一维(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并逐步向二维和叁维模型发展,以求取得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挖河减淤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宗波,韦直林,李士国.影响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06

[2].王宗文,韦直林,李士国.黄河河口挖河减淤数学模型研究[J].人民黄河.2006

[3].侯志军,伊晓燕,李岩.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减淤综述[C].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2005

[4].侯志军.挖河减淤机理及挖槽几何参数的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

[5].吉祖稳,胡春宏,田庆奇.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2

[6].费祥俊.关于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的质疑[J].水科学进展.2002

[7].谈皓.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减淤关键实施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

[8].吉祖稳,胡春宏,田庆奇,柳海涛.黄河下游弯曲型河道挖河减淤机理的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01

[9].姚文艺,侯志军.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挖河减淤的临界比降研究[J].水利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西河口水位流量关系黄河下游疏浚挖槽概化试验布置图黄河下游疏浚挖槽概化试验布置河段冲淤量与挖槽断面的关系挖沙后河道冲淤示意来沙系数与河道冲淤率的关系

标签:;  ;  ;  ;  ;  ;  ;  

挖河减淤论文_王宗波,韦直林,李士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