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运动论文_周旭东,陈文骏,陆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针,生活质量,观测器,疗法,流形,脑卒中,缺血性。

同步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周旭东,陈文骏,陆威[1](2019)在《认知-运动训练双重任务结合音频同步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认知-运动训练双重任务结合音频同步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214例脑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血小板聚集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运动训练结合音频同步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两组运动功能,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与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及下肢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肢及下肢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项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认知-运动训练双重任务结合音频同步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8期)

刘彬彬[2](2019)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及心肌运动同步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及心肌运动同步性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将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47例患者分为支架组,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相似,但是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未显示其患有冠心病的45例患者分为症状组,检测该组相关指标用于支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分析。结果:支架组患者经过治疗细胞色素C明显凋亡,且RVFW基底段与RVFW中段的同步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细胞色素C的凋亡,恢复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推崇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顾曹源,朱俊威,张文安,俞立,董辉[3](2019)在《网络化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容侵同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攻击下的不确定网络化多轴运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中间观测器的容侵同步控制方法.首先将不确定性分解为匹配分量和不匹配分量,继而通过分布式中间观测器估计由执行器攻击、领航者的非零输入以及匹配不确定性分量构成的组合未知输入信号,进而设计基于估计值的容侵同步控制协议对匹配未知输入进行有效补偿,同时通过调节特定参数充分抑制不匹配不确定性效应,最终得到满意的容侵同步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9年11期)

赵瑜[4](2019)在《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后遗症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试验组采用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3周、3个月时的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评分。[结果]入院3个月后,试验组上肢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后试验组下肢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后试验组MMSE评分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周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不仅可以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4期)

刘俊娥,郑英,许秀丽[5](2019)在《头部电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头部电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疗效及对SSEP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分别在对症干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和头部电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及SSEP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评分均与本组治疗前差异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治疗后SSEP指标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有明显差异,且试验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结论头部电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可显着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存质量,并有助于调节肢体感觉诱发电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07期)

陈可爱,黄炼红,徐维,钟灼琴,张春[6](2019)在《针刺与运动不同干预次序对帕金森UPDRS运动评分及屈肘同步收缩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头电针与强制运动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先针后动组(A组)、先动后针组(B组)各20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UPDRS运动评分、屈肘等长收缩时同步收缩率(CCR值)。结果:A、B组治疗后UPDRS运动评分、CCR值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UPDRS运动评分、CCR值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组合疗法均可显着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先针后动组效果略优。(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14期)

戈鹏鹤[7](2019)在《神经元网络完全同步和高铁轮对蛇行运动临界分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带有兴奋型和抑制型化学耦合的混沌Rulkov神经元网络模型,研究相同和不同节点耦合的网络完全同步问题;以高铁轮对模型为基础,研究蛇行运动中轮对临界失稳状态下的分岔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于任意两个或多个兴奋型和抑制型Rulkov神经元组成的网络,探讨其不动点的同步流形存在条件;其次,在多个相同的Rulkov神经元通过两种化学耦合组成网络的情况下,利用主稳定函数方法探讨网络的完全同步;在多个不同的Rulkov神经元通过化学耦合组成复杂网络或网络外耦合矩阵不是耗散矩阵的情况下,计算得到原系统对应的横截系统,通过横截系统的稳定性揭示原系统的同步性;最后,分别讨论线性列车轮对模型和带有非线性等效锥度函数和非线性轮轨接触力轮对模型的蛇行运动临界分岔机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神经元网络完全同步问题和列车蛇行运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神经元与神经元网络的特征和数学模型,轮轨系统中列车轮对的结构,基本运动和力学模型的构建,以及本文用到的动力系统中的概念,定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第叁章首先简要总结了单个混沌Rulkov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然后引入本文所讨论的具有兴奋型和抑制型化学耦合的Rulkov神经元网络数学模型.该网络中节点的异质性和耦合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讨论其同步问题的复杂性.最后给出了网络不动点的同步流形存在条件及其证明:对于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ulkov神经元构成的网络,不动点的同步流形不是默认存在的,它的存在条件与模型中控制参数,拓扑结构和耦合强度等相关.第四章应用主稳定函数方法,研究NN ≥ 2)个相同Rulkov神经元组成网络的完全同步条件.将Rulkov神经元网络数学模型用矩阵表示,对矩阵和线性化系统中每一部分的实际含义进行解释,再给出主稳定方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在3个Rulkov神经元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给出满足不动点同步流形存在条件的几种网络拓扑结构,得到与控制参数,耦合强度和突触阈值等有关的同步区域.第五章在N(N ≥ 2)个Rulkov神经元不完全相同或网络外耦合矩阵不是耗散矩阵的条件下,定义横截变量并得到横截系统.两个不同Rulkov神经元的完全同步区域由数值模拟得到,由此给出了兴奋型和抑制型耦合强度对网络同步的作用,波形图用于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在第六章中,首先基于线性列车轮对模型,研究了横向刚度,纵向刚度和车轮踏面等效锥度对轮对临界速度的影响.其次,根据高铁的实测等效锥度数据,引入与横向位移有关的非线性等效锥度函数和轮轨接触力函数,在纵向/横向刚度和速度等双参数平面上,通过超临界和次临界Hopf分岔,退化的Hopf分岔,环的fold分岔和环的Cusp分岔等讨论了轮对的临界失稳机制.第七章对本文的方法和结论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涓,谢瑞娟,翟晓燕,杨信才,邓赟[8](2019)在《早期同步规范化家庭康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同步规范化家庭康复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两个阶段随机选取早期进行医院康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各30例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综合康复,包括运动疗法、普通针刺及穴位贴敷、康复指导及宣教、引导式教育、营养神经药物等常规措施,其中运动治疗时家长在外等候;观察组在医院常规综合康复基础上,采取同步规范化家庭康复,措施包括课上家长陪同运动治疗、健康教育路径、心理干预、课后家庭作业、治疗师检查-督促-指导等,分别于4周、12周末比较2组运动功能状况(内收角及踝背屈角的变化)及粗大运动改善情况等康复效果。结果 2组治疗4、12周时,观察组内收角及踝背屈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周末,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患儿母亲焦虑情绪改善、家庭康复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治疗早期同步规范化家庭康复能明显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利于脑瘫患儿的预后。(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郑思凡,王卫星,吴永春[9](2019)在《基于光流拓扑稀疏加权的同步运动去混迭》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欧式距离加权的稀疏子空间聚类在对多个同步运动刚体进行运动分割时不考虑刚体流形结构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由光流轨迹流形拓扑结构加权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在光流轨迹的时空相似度邻接矩阵里计算各轨迹相似度的流形距离并嵌入稀疏子空间字典表达的权值矩阵进行稀疏系数求解,使得流形距离较近的轨迹优先成为稀疏自表达字典,从而减少对欧式空间相距较小但不属于同一物体的同步运动刚体轨迹的聚类混迭,经过同步移动和同步摆动两种情况算法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算法可以将混迭降低到1%以下,最后,在双针床经编机贾卡针同步摆动的运动分割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进一步的工业视觉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娟,赵凯,徐梅[10](2019)在《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功能性电刺激行步行训练,试验组则予以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行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训练2周后及训练4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下肢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威斯康辛步态量表(WGS)及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MA、BBS、WGS评分、步速、步长差、患侧负重比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MA、BBS、WGS评分、步速、步长差、患侧负重比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各项评定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两组各项评定4周治疗前后变化率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同步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临床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及心肌运动同步性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将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47例患者分为支架组,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相似,但是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未显示其患有冠心病的45例患者分为症状组,检测该组相关指标用于支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分析。结果:支架组患者经过治疗细胞色素C明显凋亡,且RVFW基底段与RVFW中段的同步性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细胞色素C的凋亡,恢复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推崇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周旭东,陈文骏,陆威.认知-运动训练双重任务结合音频同步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

[2].刘彬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及心肌运动同步性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3].顾曹源,朱俊威,张文安,俞立,董辉.网络化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容侵同步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9

[4].赵瑜.安抚疗法联合家属同步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焦虑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

[5].刘俊娥,郑英,许秀丽.头部电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

[6].陈可爱,黄炼红,徐维,钟灼琴,张春.针刺与运动不同干预次序对帕金森UPDRS运动评分及屈肘同步收缩率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7].戈鹏鹤.神经元网络完全同步和高铁轮对蛇行运动临界分岔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8].刘涓,谢瑞娟,翟晓燕,杨信才,邓赟.早期同步规范化家庭康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9

[9].郑思凡,王卫星,吴永春.基于光流拓扑稀疏加权的同步运动去混迭[J].光学精密工程.2019

[10].王娟,赵凯,徐梅.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同步主端命令控制结构框图频率误差造成的方位向位置偏移坡岩村附近唐县面侧向叁维视图位移传感器采用数字化同步解调法的仿真...一8培养模式的改进需求即/体教结合0着力...事件相关去同步(左)和事件相关同步(右...

标签:;  ;  ;  ;  ;  ;  ;  

同步运动论文_周旭东,陈文骏,陆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