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量词对比

汉日量词对比

周鸿雁[1]2014年在《汉日量词对比分析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初探》文中指出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在语言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汉语无论从语音、汉字、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对日语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量词,汉语和日语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两国语言均大量使用量词。多数的日语量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因此,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源性。然而,随着两国语言的不断发展,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汉语和日语量词产生了各自独有的特点,在用法和意义上也出现了不小的差异,这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的情况,对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量词产生了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在先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静态描写法、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汉日量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它们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把握两种语言量词在语义、语法和语用中的变化,并以此为出发点,重点分析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量词过程中的特点、容易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偏误产生的原因,继而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以便为日语母语者的量词习得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第二章分别对汉、日量词本体研究和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研究做了叙述。第叁章对汉日量词的意义及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首先阐述了母语正负迁移对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量词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其次对日语学生量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章主要针对第四章所分析总结的量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成因,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日汉语量词的教学策略。结语部分笔者对本文内容做了总结,同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本文可以为日语母语者的汉语量词习得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提供一定帮助和参考。

黄代玉[2]2014年在《中级阶段日本学生常用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词汇的鲜明特点之一,而其中的个体量词又因其自身特点,成为学习者正确掌握和运用汉语的难点之一。对于母语中存在量词(“助数词”)的日本学习者来说,目的语量词与母语助数词对个体量词学习的双重影响就更加明显。本文基于前人对汉日个体量词的对比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偏误语料,归纳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原因,并给出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过程的描述和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中级阶段日本学生的常用个体量词习得情况,统计问卷数据,进行大致的结果分析。另外,我们通过个别访谈了解日本学生对量词的学习感受。第二部分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实际出发,对问卷中的偏误进行类型划分和原因分析。根据数据结果,我们把偏误类型划分为误用近义量词、误用同音量词、误用助数词、误用量词“个”、误用其他量词等情况。偏误的形成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因素主要有汉语量词与助数词在形式、结构、使用范围、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汉语量词使用规则的干扰;主观因素主要是就学习者而言,学习者在个体量词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思维记忆上的不同。本文第叁部分根据前两部分的偏误的统计结果、分类以及形成原因,比较了几本汉语教材在量词上的编写特点,提出了一些编写意见。在教学方面的建议主要是围绕汉日量词对比、量词辨析、量词归类、量词操练等方面展开。另外,我们建议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构建其量词词汇体系,通过情景操练和交际活动,巩固学生量词的习得,拓展学生使用量词的渠道。

栾孟颖, 柯子刊, 钟勇[3]2015年在《汉日量词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和日语都使用量词,日语中的量词几乎都来自汉语,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两者存在很多差异。以往的研究以语义和用法为主,就量词在句中形态、位置、色彩等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北京大学语料库和日本少纳言语料库为语料来源,系统研究了汉日语量词在语言地位、分类方法、句中形态、位置、色彩等方面的不同,发现汉日语量词在使用形态、色彩上虽有相同之处,但在语言地位、分类方法以及句中位置这叁个层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此结果对汉日语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启示,以期对其有所帮助。

德永泰[4]2011年在《汉日量词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文中指出与印欧诸多语言相比,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的大量使用可谓是汉语和日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来源于名词、动词和少数形容词。正确地使用量词,将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而误用量词则使意义含糊、褒贬失当、关系不调。自古以来日语量词受到了汉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语量词几乎都借自汉语量词。汉语和日语的量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论述了汉日量词的特征及其用法,并通过对比,探讨了汉语和日语的一些特点。本文首先介绍汉日量词的历史源流和分类。分别介绍了汉日量词的发展历史以及汉语量词对日语量词的巨大的影响。其次,从学生误用汉日量词的情况分析入手,结合汉日量词与名词搭配关系的比较分析了汉日量词的特点和作用。把日语和汉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就能较好地了解真正的学习难点是什么。外语教学老师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错误。东方语言的特点就是用大量的量词表示人、事物等。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汉日量词进行了对比,使大家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避免或少犯语言错误。

梁娟美[5]2016年在《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文中提出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是各自标志性的语言特点之一。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罗列用法例句、单一量词分析、汉日翻译等语用方面,未对汉源日语量词进行过任何系统整理收集和分析,也尚未对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认知和心理认知进行研究分析。展开汉源日语量词的认知研究,本文概括为"叁大目的五大内容"。通过考查汉源日语量词的词源,从认知角度对汉源日语量词进行认知研究,挖掘出蕴藏在汉源日语量词中的日语母语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实现文化和认知上的共通性,使多样性文化之间能顺畅交往和沟通。

廖苏婷[6]2018年在《汉日量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汉日量词的类别、意义功能和特殊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不同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同根同源的汉日量词(日语称之为助数词)存在诸多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本文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促进对汉日量词的了解与认识。

么春艳[7]2012年在《汉日量词比较研究和对日汉语量词教学》文中研究说明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量词,日语量词大多来源于古代汉语。量词在两种语言中的地位和分类方法不尽相同。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的意义和用法都或多或少发生了改变。因此两种语言间的量词对比分析变得十分必要。这对促进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科学化、系统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共涉及量词142个,这些量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对比情况可以大致分为叁种: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意义和用法部分相同,意义和用法差异较大。另外通过对名量词的数量结构、动量词的数量结构、汉日量词省略现象和量词重迭等方面比较后发现,汉语和日语的数量结构构成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并且日语量词独立性较差,几乎不能单独使用。量词的特殊形式—量词重迭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但重迭能力和形式有所不同。进行汉语和日语量词的对比是为了更好的为对日汉语量词教学服务。目前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对于量词的讲解侧重于语法结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笔者通过对“HSK作文语料库”中日籍留学生量词习得偏误的分析,总结日本人在量词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日汉语量词教学建议。在对日汉语量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清楚汉日量词使用情况的异同的前提下制定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梁倩[8]2010年在《汉日量词对比研究及其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这不仅仅是因为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多,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代汉语的数量结构中,量词的使用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数词和所指的计量对象必须由量词来连接,构成“数词+量词+名词(Num+CL+N)”的结构。这两个因素——几百个汉语量词与无数的计量对象——的搭配组合,造成了汉语中量词复杂的使用情况。与汉语对应来看,日语作为同样有量词的语言,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其常用量词中大部分源于汉语,但日语所使用的量词系统与汉语的量词系统并非完全对应。在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量词时,这一特点会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之前也有研究者就汉语量词与日语量词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但大多是从语言本体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这些研究结果尚未在对日汉语量词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鉴于此,本文选择了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选取了考生国籍为日本、考试年份为1992年至2005年的3211篇作文卷作为具体语料,从中提取了使用量词的全部实例,按照本文作者制定的标准从中判定并提取全部错例,建立“日语母语者汉语量词习得中介语语料库”,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提出教学建议,为对日汉语量词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进行汉语量词和日语量词的对比研究,包括汉语量词的研究概况、日语量词的研究概况以及汉日量词对比研究概况,最后做出日语常用量词词表,得出结论。第叁部分为论文主体,是对日语母语者汉语量词习得的调研,首先概括了日语母语者的学习特点,其次分析语言因素对日语母语者汉语量词习得的影响,进而对日语母语者汉语量词习得中介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第四部分根据第叁部分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具体建议,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

韩兰[9]2003年在《汉日量词对比》文中指出与印欧诸多语言相比,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的大量使用可谓是汉语和日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来源于名词、动词和少数形容词。正确地使用量词,将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而误用量词则使意义含糊、褒贬失当、关系不调。自古以来日语量词受到了汉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语量词几乎都借自汉语量词。汉语和日语的量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论述了汉日量词的特征及其用法,并通过对比,探讨了汉语和日语的一些特点。本文共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汉语和日语中量词的重要性,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了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第二章分别介绍了汉日语量词的历史源流及相互联系,阐述了汉语量词和日语量词的分类。第叁章讨论了量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汉日量词的偏误分析。第四章主要阐述了量词的修辞功能和修饰作用。①化虚为实,使表达更具体、明了。②避免重字,使语言简洁、精炼。③使表达形象、生动。④调剂音节,使语言优美、动听。

刘虹男[10]2016年在《汉语动量词在日语中的对应表达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量词是计量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汉语和日语都存在量词。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量词系统发达,汉语量词也具有“多”和“强制性”的特点,这也成为了它区别于其他语系语言的标志之一。90年代,随着旧式思维的没落及先进理论和探究方式的提出,量词研究逐渐兴起。其中,名量词数量多,分类复杂,研究名量词的学者和文章有很多。相比之下,动量词数量少,且被很多学者认为表意单一,一直未被重视。日语量词大多来源于古代汉语。虽然携带着汉语巨大而深远的印记,但是历经上千年的文化、习俗的变迁,日语量词又发展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体系。汉日量词对比文章不胜枚举,但大家一直以来只关注名量词的对比,动量词却一带而过,而日语量词的下位分类中并没有相当于汉语“动量词”的概念。这导致大家长期忽略了汉日“动量词用法”的对比研究。日语没有“动量词”概念的原因主要有数量不多,分布零散,独立性不强等。虽然没有“动量词”这一概念,却有和汉语动量词相似的“动量词用法”。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在对外汉语系列词汇、语法、会话等大纲构建及教学实践中,都没有彰显出动量词的独特地位。教师对动量词的重视程度不够,动量结构用法的讲解经常以汉语使用习性为由,往往体现出随意性,二语习得者对动量结构的理解也仅仅源于语感。在对日汉语动量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厘清汉语动量词及日语“动量词用法”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条件下进行课程安排,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效果。本文从对日汉语教学的角度,通过分析汉语动量词与动词和数词的搭配、及其在日语中的对应表达,进行规律对比总结,并调查对外汉语大纲教材以及日本汉语考试中动量词的分布情况,最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日本留学生的动量词实际掌握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日本学生在动量词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日本人学习特点,提出对日汉语动量词教学策略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汉日量词对比分析及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策略初探[D]. 周鸿雁.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

[2]. 中级阶段日本学生常用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黄代玉.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3].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J]. 栾孟颖, 柯子刊, 钟勇. 外语教育. 2015

[4].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 德永泰. 苏州大学. 2011

[5]. 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J]. 梁娟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

[6].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J]. 廖苏婷. 现代语文. 2018

[7]. 汉日量词比较研究和对日汉语量词教学[D]. 么春艳. 渤海大学. 2012

[8].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及其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梁倩. 河北大学. 2010

[9]. 汉日量词对比[D]. 韩兰. 延边大学. 2003

[10]. 汉语动量词在日语中的对应表达及教学策略研究[D]. 刘虹男. 吉林大学. 2016

标签:;  ;  ;  ;  ;  ;  

汉日量词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