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民主党论文-龙萌瑶

德国社会民主党论文-龙萌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国社会民主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国社会民主党,工会,改良主义,工人运动

德国社会民主党论文文献综述

龙萌瑶[1](2019)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的关系变化(1863—1914)》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分别作为德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在理论和实践上各有侧重。二者的关系呈现出合作与矛盾共存的情况。自社会民主党成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的关系经历了政党优先于工会,工会要求中立,政党在"城堡和平"中让步于工会、趋向改良主义的过程。二者关系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者之间的诸多争论上,更体现在德国工人运动由阶级斗争向改良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9年05期)

武振华[2](2019)在《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从纲领性文件看德国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纲领性文件的角度分析德国社会民主党,可以发现该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叁个阶段:从1875年成立到一战结束,奉行的是社会民主主义,比较接近科学社会主义;从魏玛共和国时期到1954年柏林会议之前,开始由社会民主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过渡,与科学社会主义渐行渐远;从1954年柏林会议,特别是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以后,彻底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演变,有助于我们认清该党的本质,澄清对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并从中得到若干启示与警示。(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尚慧辉[3](2019)在《骆惠宁会见德国社会民主党代理主席君贝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尚慧辉)8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在太原会见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代理主席君贝尔一行,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能源革命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骆惠宁对去年率中共代表团访德期间,社民党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山西愿继续为促进中国共产党(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9-08-23)

王军[4](2018)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选举困局及其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党,经历了自2003年该党推行《2010议程》以来选举业绩的连续下降。这一现象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深刻变化的产物。一方面,社会民主党自身的不断"右转"、选民政治认同的降低、魅力型领袖的缺乏以及德国选择党的冲击,使得该党在与联盟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最近十多年来整个欧洲政治环境的右转,使得欧洲各国社会党普遍遭遇选举业绩的下降,整个欧洲社会党人已经陷入一场深刻的危机。近20年选举业绩的持续衰微折射出德国社民党的两难困境:要么改革创新,要么自甘沉沦。(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8年06期)

王军[5](2018)在《十字路口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选举困局及其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当之无愧的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老大党。自1863年成立至今的150余年间,德国社民党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改良党、从工人阶级政党到左翼"人民党"、从体制外政党到体制内政党、从边缘党到核心党、从纲领党到选举党、从建设性反对党到主要执政党等多重重大转变。在联邦德国近70年历史上,该党曾作为主要执政党领导了6届联邦政府,执政时间合计达到18年。此外,作为联盟党的执(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4)

蒋道霞[6](2018)在《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在德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政党,也是欧洲社会党的重要成员之一,该党曾多次参政和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上进行了调整,总的趋向是由传统强调国家的作用向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转变。考察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对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8年27期)

张程,刘玉安[7](2018)在《德国社会民主党衰老了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哥达纲领》到《柏林纲领》,德国社会民主党历经艰难险阻,发展成为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举足轻重的大党并曾独步德国政坛多年。但自上世纪90年代步入所谓"新中间道路"以来,德国社会民主党逐渐背弃了初衷,其执政理念从服务工人群众转向了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协调发展,从而丧失了自己的阶级特色,政治影响力也每况愈下,有被排除于主流政党行列之外的危险。德国社会民主党衰老了吗?它还有存在的理由吗?(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8年03期)

武振华[8](2018)在《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叁次转变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欧洲大党、老党,在近一个半世纪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革命的工人党""改良主义的工人党""改良主义的人民党"叁次转变。叁次转变的原因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体制内"政党,德国政治经济结构深刻变化的影响,多次大选失利,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世界改革浪潮的助推。站在现代化角度来看,这叁次转变是一个内在的、长期的、趋同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向雪宁[9](2018)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法规建设成果及其中国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其主动向国家法学习和国家法多维度输出共同作用的结果。立法技艺的学习与运用使得社民党的党内法规具备了"法"规范上的特征;对国家法体系结构和实体与程序相对分离模式的学习促使社民党建成了上下有序、相互协调的法规范整体。学习社民党党内法规的规范表述与规范构造,能够为我们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规范性与协同性的提高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桂凤[10](2018)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理想与政策举措》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也是在德国和欧洲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在欧洲联合问题上,德国社会民主党抱持联邦主义和"欧洲合众国"理想,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在推动一体化深化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德国社会民主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纲领性文件的角度分析德国社会民主党,可以发现该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叁个阶段:从1875年成立到一战结束,奉行的是社会民主主义,比较接近科学社会主义;从魏玛共和国时期到1954年柏林会议之前,开始由社会民主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过渡,与科学社会主义渐行渐远;从1954年柏林会议,特别是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以后,彻底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演变,有助于我们认清该党的本质,澄清对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并从中得到若干启示与警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国社会民主党论文参考文献

[1].龙萌瑶.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的关系变化(1863—1914)[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

[2].武振华.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从纲领性文件看德国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演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3].尚慧辉.骆惠宁会见德国社会民主党代理主席君贝尔[N].山西日报.2019

[4].王军.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选举困局及其根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

[5].王军.十字路口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选举困局及其根源[C].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2018

[6].蒋道霞.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考察[J].新西部.2018

[7].张程,刘玉安.德国社会民主党衰老了吗?[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

[8].武振华.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叁次转变的认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

[9].向雪宁.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法规建设成果及其中国启示[J].河北法学.2018

[10].张桂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理想与政策举措[J].当代世界.2018

标签:;  ;  ;  ;  

德国社会民主党论文-龙萌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