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论文-石传科,李伟,徐丹,李建明

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论文-石传科,李伟,徐丹,李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气虚质,静脉溃疡收缩率

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论文文献综述

石传科,李伟,徐丹,李建明[1](2013)在《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气虚质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气虚质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②在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静脉溃疡)的收缩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在减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水肿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气虚质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较好,尤其在缩小静脉溃疡面积方面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石传科[2](2006)在《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 下肢静脉曲张是因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发病,其症状、体征及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心情和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现有病人约8000万至1亿例,其发病率约为9.2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1.5%,女性为6.46%。本病在工业发达国家患病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步入老年化社会以及工业的发展,本病的患病率将进一步升高。 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1916年Homans指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壁薄弱和瓣膜闭锁不全导致血液倒流,或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盆腔肿瘤以及妊娠等导致血流变阻所致。现代认为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缺陷,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也与后天因素密不可分,诸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期站立工作等因素加重了下肢血柱的重力,从而构成了下肢静脉曲张。但随着血管造影和血管外科的进步,10年前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下肢静脉曲张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共发病,或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病。学者们在继续探索着新的机理,乔氏从细胞凋亡和血管重塑(remodeling)的角度来研究静脉曲张,发现静脉胶原含量增加,细胞过度凋亡和细胞构成减少导致静脉血管重塑,这可能导致了静脉曲张。然而目前这些学说均不能满意解释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 祖国医学,下肢静脉曲张属“臁疮”、“筋瘤”之范畴,病机缘于“气”,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劳累耗伤气血;或中气下陷,影响局部气血运行,气滞血凝而成,以“虚”为本,以“瘀”为标,遂发为该病。 在该病治疗上方法较多,有手术治疗、微创手术、药物治疗、硬化疗法及中医中药治疗,目前普遍认为曲张静脉剥脱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金标准(golden standard)。但手术治疗只有在下肢静脉曲张明显、发生并发症和影响劳动工作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且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而不愿轻易手术治疗。本研究拟对广东省中医院血管专科住院及门诊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总结分析蔡炳勤教授在研究体质学说基础上所用“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行保守治疗,1个月后,通过对客观指标的观察,研究分析中药组(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和西药组(爱脉郎)的疗效结果。 结果 (1)中药组和西药组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4-01)

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 下肢静脉曲张是因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发病,其症状、体征及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心情和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现有病人约8000万至1亿例,其发病率约为9.2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1.5%,女性为6.46%。本病在工业发达国家患病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步入老年化社会以及工业的发展,本病的患病率将进一步升高。 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1916年Homans指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壁薄弱和瓣膜闭锁不全导致血液倒流,或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盆腔肿瘤以及妊娠等导致血流变阻所致。现代认为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缺陷,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也与后天因素密不可分,诸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期站立工作等因素加重了下肢血柱的重力,从而构成了下肢静脉曲张。但随着血管造影和血管外科的进步,10年前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下肢静脉曲张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共发病,或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病。学者们在继续探索着新的机理,乔氏从细胞凋亡和血管重塑(remodeling)的角度来研究静脉曲张,发现静脉胶原含量增加,细胞过度凋亡和细胞构成减少导致静脉血管重塑,这可能导致了静脉曲张。然而目前这些学说均不能满意解释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 祖国医学,下肢静脉曲张属“臁疮”、“筋瘤”之范畴,病机缘于“气”,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劳累耗伤气血;或中气下陷,影响局部气血运行,气滞血凝而成,以“虚”为本,以“瘀”为标,遂发为该病。 在该病治疗上方法较多,有手术治疗、微创手术、药物治疗、硬化疗法及中医中药治疗,目前普遍认为曲张静脉剥脱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金标准(golden standard)。但手术治疗只有在下肢静脉曲张明显、发生并发症和影响劳动工作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且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而不愿轻易手术治疗。本研究拟对广东省中医院血管专科住院及门诊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总结分析蔡炳勤教授在研究体质学说基础上所用“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行保守治疗,1个月后,通过对客观指标的观察,研究分析中药组(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和西药组(爱脉郎)的疗效结果。 结果 (1)中药组和西药组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论文参考文献

[1].石传科,李伟,徐丹,李建明.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气虚质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3

[2].石传科.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  

玉屏风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论文-石传科,李伟,徐丹,李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