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淀粉糊精论文_李学红,陈智静,陆勇,聂钰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淀粉糊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糊精,小麦,环糊精,性质,麦芽,射线。

小麦淀粉糊精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红,陈智静,陆勇,聂钰洪[1](2015)在《β-环糊精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凝胶质构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β-环糊精以不同浓度加入到小麦淀粉中,研究β-环糊精对小麦淀粉溶液的透光率、冻融稳定性、老化特性和凝胶质构特性等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β-环糊精后小麦淀粉溶液的透光率和老化程度都得到了改善,冻融稳定性提高。随着β-环糊精含量的增加小麦淀粉溶液的透光率增大,析水率减小,老化程度降低,均较未加入β-环糊精的小麦淀粉溶液品质好。β-环糊精对8%的小麦淀粉凝胶的硬度、弹性、回复性、粘聚性和咀嚼性的影响是显着的。(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李学红,陈智静,陆勇,聂钰洪[2](2015)在《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消化性及水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β-环糊精对小麦淀粉进行改性,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加水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消化性和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随β-环糊精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慢消化淀粉(SDS)含量逐渐增大,抗性淀粉(RS)含量先增大后减小。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制备SDS的条件为:β-环糊精用量3%、加水量80%、结晶温度25℃、结晶2 h时,生成的SDS的含量最多。水解动力学实验表明: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水解率低于未改性小麦淀粉的水解率。(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24期)

徐进,徐学明,金征宇,王强,范雪荣[3](2014)在《极限糊精对小麦淀粉回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阐述α淀粉酶抑制淀粉回生的机理,作者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法(W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极限糊精对小麦淀粉回生的影响。WXRD结果显示,小麦淀粉中加入10%的F75和F88极限糊精组分,回生样品的相对结晶度分别为3.09%和2.74%,均小于不加极限糊精的相对结晶度(3.28%)。DSC结果也表明,极限糊精组分F75和F88均可降低小麦淀粉的回生焓值。用Avrami方程拟合小麦淀粉结晶动力学,小麦淀粉的重结晶生长为一次成核(n<1),添加极限糊精后,结晶速率常数k降低,表明小麦淀粉的成核速度降低,淀粉回生受到抑制。此外,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预测极限糊精影响淀粉片段回生过程。结果表明,极限糊精与淀粉片段间经非共价作用阻碍淀粉链靠近形成有序化结构。(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樊庆云[4](1986)在《用小麦淀粉生产麦芽糊精》一文中研究指出麦芽糊精具有水溶性高,不沉淀,抗结晶性强,吸潮性少等特点,是一种提高食品质量的加添剂。国内有些厂家生产的麦芽糊精,多以大米为原料,利用小麦淀粉生产麦芽糊精尚未见报,小麦淀粉其颗粒结构、化学组成与大米不同,工艺条件复杂。天津市调味品研究所于1985年3月开始研制,最近通过鉴定。经(本文来源于《商业科技》期刊1986年09期)

小麦淀粉糊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β-环糊精对小麦淀粉进行改性,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加水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消化性和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随β-环糊精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慢消化淀粉(SDS)含量逐渐增大,抗性淀粉(RS)含量先增大后减小。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制备SDS的条件为:β-环糊精用量3%、加水量80%、结晶温度25℃、结晶2 h时,生成的SDS的含量最多。水解动力学实验表明: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水解率低于未改性小麦淀粉的水解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淀粉糊精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学红,陈智静,陆勇,聂钰洪.β-环糊精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凝胶质构性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5

[2].李学红,陈智静,陆勇,聂钰洪.β-环糊精改性小麦淀粉的消化性及水解动力学[J].食品工业科技.2015

[3].徐进,徐学明,金征宇,王强,范雪荣.极限糊精对小麦淀粉回生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

[4].樊庆云.用小麦淀粉生产麦芽糊精[J].商业科技.1986

论文知识图

小麦B淀粉麦芽糊精(1-5号样品)SEM表...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异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极限糊精酶活性的变...淀粉的类型和用量对精矿铁品位(a)和回...小麦生料发酵新粮与陈化粮残余总糖与残...5 不同摇瓶装量对产酶的影响

标签:;  ;  ;  ;  ;  ;  ;  

小麦淀粉糊精论文_李学红,陈智静,陆勇,聂钰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