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44)

摘要:逻辑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旨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阈出发,并与马克思原著内容相结合,充实和完善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认识。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不是历史去和逻辑相统一,而是逻辑顺从历史;从辩证关系来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以历史为起点,以实践为中介,具有预见、透视和辨别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历史统一

逻辑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对逻辑与历史统一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对逻辑与历史统一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这对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阈界定

理解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关系问题,首先要明确立场,从不同视阈来看会有不同的答案。黑格尔第一次在逻辑史、哲学史上提出了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观点,但由于其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在对逻辑与历史的关系、社会发展变化根本原因的理解上,与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阈理解下有着本质的差别。黑格尔认为哲学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即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规律。但黑格尔从根本上来讲是唯心主义的,他认为历史进程的规律来自超脱于物质世界的“绝对精神”,历史所展现的东西不过是思维的产物。从客观唯心主义来看,逻辑在前,历史在后,不是逻辑去和历史相统一,而是历史服从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摒弃了黑格尔历史观上唯心主义的范畴,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才是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社会发展的规律并非来源于绝对精神,其规律是本质、必然、稳定且反复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着经典的表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正如每一次生产力的急剧变革催生了新的政治统治形式,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和思想。不是历史去和逻辑相一致,而是逻辑顺从了历史。本文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来分析逻辑与历史的关系。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逻辑与历史二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如下。

(一)统一的起点:历史

从宏观来看,有了人类存在,历史才成为历史。如果没有能够思维的人的产生,客观事物的发展只作为一个存在而存在,没有目的,没有特征,没有意义。虽然思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绝不能把它看作第一位的东西。从微观来看,要研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就得从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开始;要研究某个伟人生平、成功原因和过程,就得从他出生之日起着手研究,且研究得立足于当时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如果从他青年时期或者成功前后那段时期开始研究,只会造成事实掌握零碎化、总结归纳片段化等缺陷,不会真实且全面地得出答案。逻辑以历史为基础,二者统一的起点是历史,但一旦脱离了某个研究对象相关的历史范围,只依赖、取材于片段历史,逻辑便会丧失其客观性与有效性。

(二)统一的中介:实践

人类的产生伴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始,实践活动使自然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具体表现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进行的,而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会不断得到更新。历史与逻辑统一的中介是实践,逻辑是实践的历史的抽象,历史是实践的逻辑的具体。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并在实践中逐步变为行动。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环保意识开始形成,但这个时候仅仅是有这个意识,还没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上真正落实。比如,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还主要是依靠要素的粗放投入和使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的极大污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深刻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带来的诸多恶果。目前,经济实力、物质技术基础雄厚,实践水平大大提高,不仅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而且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绿色理念也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可以看出,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促使人们环保意识的形成并在实践中逐步变为行动。所以,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实践为中介,以实践水平的发展为突破口。

(三)统一的作用:预测和辨别

预测是一个根源于历史,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历史的动态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现在较不发展的阶段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或具体表现。马克思指出:“不管怎样总可以说,简单范畴是这样一些关系的表现,在这些关系中,较不发展的具体可以已经实现,而那些通过较具体的范畴在精神上表现出来的较多方面的联系或关系还没有产生。”这表明,历史维度上的不发展的具体和较发展的具体通过不同类型的范畴来展现,简单范畴表现不发展的具体,较具体的范畴表现较发展的整体,前者发生在前,后者发生在后。但是我们可以超前历史次序,通过简单范畴提前对较发展的具体作出预测,因为“而比较发展的具体则把这个范畴当做一种从属关系保存下来。”也就是说,简单范畴内部存在着一种从属关系,这个关系透露着较发展的具体的大致轮廓,这就是概念对历史的预测,即未来的历史现实在逻辑上的预测性反映。这就是逻辑对历史的预测,并且,预测的科学与否与是否依托客观现象密切相关。如果能够对社会发展、客观现象有全面的分析和精确的判断,能够对忠于历史本真,忠于客观,那么,对历史的预测则更确切。

辨别指的是分清历史人物或现象哪些是进步的,哪些是倒退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必然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没有逻辑作为引导,我们往往分不清方向,辨不明是非。逻辑与历史是有差别的统一,其差别性表现在逻辑辨别出偶然性因素,并将其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3.

[3]张靖伟.历史与逻辑的张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02):41-43.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6]温权.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两个限度——重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01):20-24.

标签:;  ;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