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脂素论文_刘淑娜,赫军,王晓雪,马秉智,张维库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木脂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呋喃,丁香,蒙药,瑞香,菊科,狼毒,反式。

新木脂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淑娜,赫军,王晓雪,马秉智,张维库[1](2018)在《瑞香狼毒中的1个新木脂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瑞香狼毒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stellerachamin A(1),8-hydroxypluviatolide(2),荛花酚(3),松脂醇(4),马台树脂醇(5),dextrobursehernin(6),扁柏脂内酯(7),(-)-glaberide I(8),(-)-皮树脂醇(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杨桠楠,黄小英,王尉,杜宁,张经华[2](2017)在《牛蒡子中一个新木脂素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牛蒡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并结合制备型HPLC的方法分离纯化牛蒡子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利用IR、UV、CD、MS、HR-ESI-MS、1D和2D 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从牛蒡子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7R,8R)-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4'-oxyneolign-7'-ene-9'-O-β-D-glucopyranoside(1)、(7R,8R)-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2)、(7R,8R)-4,7,9,9'-tertahydroxy-3,3'-dimethoxy-8-4'-oxyneolignan(3)、(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4)、(7S,8R,7'R,8'R)-pinoresinol-4,4'-di-O-β-D-glucopyranoside(5)、(8S,7'S,8'R)-4,4',9'-trihydroxy-3,3'-dimethoxy-7',9-epoxylignan-7-oxo-4'-O-β-D-glucopyranoside(6)、1-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2-methoxy-4-hydroxyphenol(7)、1-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3-methoxy-4-hydroxyphenol(8)、4-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4-hydroxy-3-methoxybenzylalcohol(9)和2-phenethylβ-primeveroside(10)。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8-O-4'型木脂素,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普照,苏明声,王雅琪,邵峰,张亚梅[3](2017)在《白苞裸蒴中2个新木脂素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苞裸蒴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裸蒴木脂素Y_3(1)、裸蒴木脂素Y_4(2)、gymnothelignan T(3)、gymnothelignan N(4)、gymnothelignan O(5)、gymnothelignan M(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苞裸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08期)

白睿峰,苏国柱,冯晓,张瑞飞,尹旭[4](2017)在《羽叶丁香茎皮中1个新木脂素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色谱方法从羽叶丁香的茎皮中分到11个化学成分,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与文献数据相比鉴定其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新木脂素,命名为反式羽叶丁香素A(Z-pinnatifolin A),10个已知物分别鉴定为pinnatifolin A(2),乙基松柏苷ethylconiferin(3),甲基松柏苷(4),丁香素(5),β,3,4-tr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6),(S)-(+)-2-(3,4-dihydroxyphenyl)-2-ethoxyleth-anol(7),3,4-dihydroxy-β-methoxyphenethyl alcohol(8),3,4,5-叁羟基苯乙醇(9),红景天苷(10),羟基酪醇(11),其中3,4,8~11为丁香属内首次报道,5~7为该种首次报道。化合物1对神经小胶质细胞BV-2的NO生成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该研究为表征山沉香抗心肌缺血的药效物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李红梅,李静,靳伟,郭星,李楠[5](2015)在《新木脂素的酶法糖基化及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为底物,进行酶法糖基化修饰以及检测其抗肿瘤活性,提高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来源于Bacillus的糖基转移酶(Yji C),通过酶法糖基化制备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糖基化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串联质谱(LC-MS)、核磁共振(NMR)检测分析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法检测药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结果利用酶法糖基化反应制备了2个新木脂素(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糖基化产物,并显着提高了其水溶性;糖基化产物分别鉴定为magnolol-2-O-β-D-glucopyranoside(1)和honokiol-4'-O-β-D-glucopyranoside(2);MTT结果显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及其糖基化产物对4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其IC50范围为9.41~111.21μmol/L。结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糖基化产物显着提高水溶性以及增加了药物对SMMC7721细胞的敏感性,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史玲,王彩芳,徐雨,汪秋安[6](2015)在《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丁香酚为原料,经氧化银催化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反应,一步合成了天然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licarin A(1),然后经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DDQ)氧化脱氢反应得到另一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化合物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甲基-5-甲酰乙烯基-7-甲氧基-2,3-苯并二氢呋喃(2).以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1和2为底物,以甲醇为溶剂,分别与甲醛、二级胺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微波协助的Mannich反应,合成了11个新的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3~13.所合成的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和MS等进行了结构确证,并采用CCK-8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IC50 0.438μmol/L)和化合物9(IC50 8.358μmol/L)具有最强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5年07期)

胡琨,刘晓岩,朱元军,张精亮,刘晔[7](2014)在《一个新合成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W007B的抗血栓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W007B是一个新合成的新木脂素类衍生物。本研究利用不同的体内、体外模型观察它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用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为诱导剂,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分别用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急性肺栓塞模型和尾出血实验评价W007B对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W007B对ADP、凝血酶、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899.5μM,212.9μM,266.0μM,52.5μM;W007B(2–10 mg/kg,ig)单次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显着延长大鼠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W007B(2.8–14 mg/kg,ig)单次给药明显降低ADP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显着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这些结果表明:W007B对多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最强;W007B在多种动脉血栓形成模型上都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可作为新的抗血栓候选药进一步研发。(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2014年11期)

汪秋安,徐雨,余玲敏,刘双艳[8](2014)在《苯并呋喃与苯并二氧六环类新木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4-二羟基苯丙烯酸(咖啡酸)为原料,经酯化和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得到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5-甲氧羰基乙烯基-7-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1)和苯并二氧六环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6-甲氧羰基乙烯基-2,3-二氢-1,4-苯并二氧六环(2),然后经乙酰化、DDQ氧化脱氢、Pd/C催化氢化、氢化铝锂还原、碱性条件下脱乙酰基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7和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类化合物8~10.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法(1 H NMR,13 C NMR)、质谱法(MS)进行了表征.其中5~7,9和10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为天然产物异美商陆醇A.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3~5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4和5对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SMMC-7721)有良好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7期)

李金晟,王光寅,郭夫江,李医明[9](2014)在《水茄果实中的一个新木脂素苷》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茄科茄属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技术分别鉴定为2,3-(trans)-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3-[(β-D-glucopyranosyloxy)methyl]-7-methoxybenzofuran-5-propenoic acid(1),torvoside A(2),torvoside C(3),torvoside H(4),solanolactoside A(5),(25S)-6α-hydroxy-5α-spirostan-3-one-6-O-[α-L-rhamnopyranosyl-(1→3)-β-D-quinovopyranoside](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苷类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14期)

徐雨[10](2014)在《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和阿魏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是自然界中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是一类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镇痛等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调节免疫、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活性,在医药、农药、保健品、化妆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为了满足生理活性物质筛选及新药开发的需要,本文以易得的异丁香酚和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苯并二氢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和阿魏酸酰胺类衍生物。1、以异丁香酚为原料,经以氧化银为氧化剂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合一步得到天然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licarin A)(1),然后经DDQ去氢、酚羟基甲基化反应分别得到了重要的中间体化合物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甲基-5-丙烯醛-7-甲氧基-2,3-二氢苯并呋喃2和2-(3,4-二甲氧基苯基)-3-甲基-5-丙烯基-7-甲氧基-2,3-二氢苯并呋喃3。以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底物分别进行微波加热条件下的Mannich反应,对其5位进行了胺甲基化修饰,合成了7个苯并二氢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4~10,其中6、8、9和10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2、以香兰素为起始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得到阿魏酸11,然后以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并在氮气保护下,与8种胺反应合成了8种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12~19,其中17、18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另外,我们还对香兰素与硝基甲烷反应制备2-甲氧基-4-(2-硝基乙烯)苯酚20进行了研究。3、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6、8、9和10进行了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8和10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株)有一定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以顺铂和紫杉醇(IC50值分别为58.724μmol·L-1,0.040μmol L-1)为阳性对照物,化合物8(IC50值为8.385μmol·L-1)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性,而化合物9(IC50值大于100μmol·L-1)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4、所合成的化合物1~20的结构已经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所证实。(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20)

新木脂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牛蒡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并结合制备型HPLC的方法分离纯化牛蒡子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利用IR、UV、CD、MS、HR-ESI-MS、1D和2D 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从牛蒡子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7R,8R)-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4'-oxyneolign-7'-ene-9'-O-β-D-glucopyranoside(1)、(7R,8R)-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2)、(7R,8R)-4,7,9,9'-tertahydroxy-3,3'-dimethoxy-8-4'-oxyneolignan(3)、(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4)、(7S,8R,7'R,8'R)-pinoresinol-4,4'-di-O-β-D-glucopyranoside(5)、(8S,7'S,8'R)-4,4',9'-trihydroxy-3,3'-dimethoxy-7',9-epoxylignan-7-oxo-4'-O-β-D-glucopyranoside(6)、1-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2-methoxy-4-hydroxyphenol(7)、1-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3-methoxy-4-hydroxyphenol(8)、4-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4-hydroxy-3-methoxybenzylalcohol(9)和2-phenethylβ-primeveroside(10)。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8-O-4'型木脂素,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木脂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淑娜,赫军,王晓雪,马秉智,张维库.瑞香狼毒中的1个新木脂素[J].中国中药杂志.2018

[2].杨桠楠,黄小英,王尉,杜宁,张经华.牛蒡子中一个新木脂素类化合物[J].药学学报.2017

[3].张普照,苏明声,王雅琪,邵峰,张亚梅.白苞裸蒴中2个新木脂素成分[J].中草药.2017

[4].白睿峰,苏国柱,冯晓,张瑞飞,尹旭.羽叶丁香茎皮中1个新木脂素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17

[5].李红梅,李静,靳伟,郭星,李楠.新木脂素的酶法糖基化及抗肿瘤活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

[6].史玲,王彩芳,徐雨,汪秋安.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5

[7].胡琨,刘晓岩,朱元军,张精亮,刘晔.一个新合成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W007B的抗血栓作用(英文)[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4

[8].汪秋安,徐雨,余玲敏,刘双艳.苯并呋喃与苯并二氧六环类新木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李金晟,王光寅,郭夫江,李医明.水茄果实中的一个新木脂素苷[J].中国中药杂志.2014

[10].徐雨.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Mannich碱和阿魏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湖南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和厚朴酚与厚朴酚淬灭ABTS+的反应(和...和厚朴酚与厚朴酚淬灭DPPH的反应(和厚...和厚朴酚与厚朴酚淬灭galvinoxyl自由...和厚朴酚与厚朴酚还原过氧亚硝基阴离...和厚朴酚与厚朴酚淬灭1O2的反应(和厚...和厚朴酚与厚朴酚抑制β-胡萝卜素-亚...

标签:;  ;  ;  ;  ;  ;  ;  

新木脂素论文_刘淑娜,赫军,王晓雪,马秉智,张维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