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治疗尿路感染

抗菌药物治疗尿路感染

马丽娟(五常市向阳中心卫生院150236)

【中图分类号】R7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37-02

尿路感染指非特异性病菌侵入泌尿排泄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而引起的感染。根据解剖部位有上、下尿路之分,肾盂肾炎、输尿管炎等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称下尿路感染。以女性多见,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的主要感染途径有:①上行感染:致病菌经尿道进入膀胱后,经输尿管播散入肾。②血行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促发因素下,体内有感染灶如皮肤疖肿、扁桃体炎、中耳炎、化脓性病灶等细菌经血运传播至泌尿系统。③淋巴管感染:致病菌从附近病灶通过淋巴管传播至泌尿系统。④直接感染:少见,致病菌自附近器官或经外伤侵入。

1辅助检查

①尿常规:白细胞增多,急性期常满布视野,见白细胞管型有诊断意义,且提示病变在上尿路。红细胞及尿蛋白增多。慢性期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尿比重降低。②尿细菌检查:尿沉渣经革兰染色镜检,尿菌定量培养计数常>100000/ml尿,并可确定是杆菌抑或球菌感染,是革兰阴性抑或阳性,对选用有效药物有参考价值。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培养,尿含菌数>100000/ml为阳性。但球菌繁殖较慢,尿含菌数达1000~10000/ml,已有诊断意义。③尿细胞计数:1小时尿细胞计数白细胞>30万/小时为阳性,<20万/小时为阴性,介于20万~30万/小时,需结合临床判断。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慢性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轻度降低,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X线、超声、核医学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2抗菌药物

2.1磺胺类: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抗菌谱广。磺胺甲恶唑(新诺明,SMZ)口服每次0.5~1.0g,每日2次。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损害及末梢神经炎等,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2.2硝基呋喃类:是一类合成的抗生素,作用于微生物的酶系统,抑制乙酰辅酶A。呋喃妥因口服每次0.1g,每日0.2~0.4g。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炎、胃肠道反应、精神症状等。

2.3喹诺酮类:是一类新的合成抗生素。抑制DNA的回旋酶,抑制细菌细胞分裂。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

(1)吡哌酸:为第二代喹诺酮类药,每次口服0.5g,每日3次。

(2)诺氟沙星(氟哌酸):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抗菌谱广,作用强。每次口服0.1~0.2g,每日3~4次。

(3)氧氟沙星(氟嗪酸):具有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活性,每日0.2~0.6g,分2次口服。

(4)依诺沙星(氟啶酸):每日0.4~0.6g,分2次口服。

(5)环丙沙星:每次口服0.25g,每日2次。

(6)洛美沙星:每日1次400mg口服,10~14日为一疗程。

(7)萘啶酸:每次口服0.5g,每日3~4次。

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及精神症尿路感染指非特异性病菌侵入泌尿排泄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而引起的感染。根据解剖部位有上、下尿路之分,肾盂肾炎、输尿管炎等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称下尿路感染。以女性多见,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的主要感染途径有:①上行感染:致病菌经尿道进入膀胱后,经输尿管播散入肾。②血行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促发因素下,体内有感染灶如皮肤疖肿、扁桃体炎、中耳炎、化脓性病灶等细菌经血运传播至泌尿系统。③淋巴管感染:致病菌从附近病灶通过淋巴管传播至泌尿系统。④直接感染:少见,致病菌自附近器官或经外伤侵入。

1辅助检查

①尿常规:白细胞增多,急性期常满布视野,见白细胞管型有诊断意义,且提示病变在上尿路。红细胞及尿蛋白增多。慢性期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尿比重降低。②尿细菌检查:尿沉渣经革兰染色镜检,尿菌定量培养计数常>100000/ml尿,并可确定是杆菌抑或球菌感染,是革兰阴性抑或阳性,对选用有效药物有参考价值。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培养,尿含菌数>100000/ml为阳性。但球菌繁殖较慢,尿含菌数达1000~10000/ml,已有诊断意义。③尿细胞计数:1小时尿细胞计数白细胞>30万/小时为阳性,<20万/小时为阴性,介于20万~30万/小时,需结合临床判断。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慢性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轻度降低,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X线、超声、核医学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2抗菌药物

2.1磺胺类: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抗菌谱广。磺胺甲恶唑(新诺明,SMZ)口服每次0.5~1.0g,每日2次。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肾损害及末梢神经炎等,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2.2硝基呋喃类:是一类合成的抗生素,作用于微生物的酶系统,抑制乙酰辅酶A。呋喃妥因口服每次0.1g,每日0.2~0.4g。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炎、胃肠道反应、精神症状等。

2.3喹诺酮类:是一类新的合成抗生素。抑制DNA的回旋酶,抑制细菌细胞分裂。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

(1)吡哌酸:为第二代喹诺酮类药,每次口服0.5g,每日3次。

(2)诺氟沙星(氟哌酸):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抗菌谱广,作用强。每次口服0.1~0.2g,每日3~4次。

(3)氧氟沙星(氟嗪酸):具有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活性,每日0.2~0.6g,分2次口服。

(4)依诺沙星(氟啶酸):每日0.4~0.6g,分2次口服。

(5)环丙沙星:每次口服0.25g,每日2次。

(6)洛美沙星:每日1次400mg口服,10~14日为一疗程。

(7)萘啶酸:每次口服0.5g,每日3~4次。

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及精神症状,结晶尿,影响软骨发育,孕妇及未成年儿童不宜用。

2.4青霉素类:为β-内酰胺抗生素,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的繁殖,为繁殖期杀菌药。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强。用此类药物前要做青霉素皮试,既往有青霉素过敏者不宜做皮试。

(1)青霉素钠:每次80万U,每日2次肌注,或每日400万~800万U加入液体中,分2~3次静滴。

(2)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同青霉素,革兰阴性菌对本品敏感。每日口服1~4g。静脉用每次1~2g,每日2~4g。

(3)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成人每日1~4g,分3~4次口服。

(4)哌拉西林钠(氧哌嗪青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每次1g,肌注或静注,每日3~4次。

(5)羧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广,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每日4~8g,分3~4次肌注或静注。

(6)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每次2~3g,每日3~4次,肌注或静注。

(7)美西林(氮脒青霉素):每次0.5~1g,每日3~4次肌注或静注。

用此类药物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大剂量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2.5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或阴性菌有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

(1)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链球菌的感染,常用的药物有①头孢氨苄,每日1~2g口服;②头孢唑林,每日1.5~3g肌注或静滴;③头孢羟氨苄,每日1~2g口服;④头孢克洛,每次口服0.25g,每日3次。

(2)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而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为优异,抗菌谱广,对耐药菌株常有效,如①头孢呋辛钠,每次0.75~1.5g肌注或静注,每日3次;②头孢替安,每日1~2g肌注或静滴。

(3)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效能低于第一代,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强,抗菌谱扩大,耐酶性能强,如①头孢噻肟钠,每次0.5~1.0g肌注或静注,每日2~4次;②头孢曲松钠,每日1g,严重感染每日2g,肌注或静注;③头孢哌酮钠,每次1~2g,每日2~4g,静注或静滴;④头孢他啶,轻症每日1g,中度感染每日2g,重度感染每日4~6g。头孢菌素类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菌群失调、肝肾毒性、造血系统毒性等,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

2.6氨基糖苷类: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阻碍细菌细胞的功能,使细胞死亡。其抗菌谱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常用的药物有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每日0.2~0.4g肌注或静滴;妥布霉素160~240mg肌注或静滴;奈替米星每日150~300mg肌注或静滴;大观霉素(淋必治)对淋病奈瑟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每日2~4g,深部肌内注射。此类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有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面部及四肢麻木、周围神经炎、过敏反应、菌群失调等。

参考文献

[1]徐端正.药物经济学及其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年02期.

[2]哈娜,哈力,张新建.4种钙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年03期.

标签:;  ;  ;  

抗菌药物治疗尿路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