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管机论文_杨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吊管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吊臂,质心,吊钩,作业,油箱,回路,起重机械。

吊管机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萍[1](2019)在《履带式吊管机二合一油箱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履带式吊管机二合一油箱的设计方法,通过油箱容量计算、油箱结构设计、油箱尺寸设计、油箱散热分析完成油箱的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TIA中的参数功能、公式编辑功能,通过修改参数驱动数模修改以及测量数据修改,实时获得最新的分析数据,便于在设计过程中修改、优化,加快了设计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邓远达[2](2019)在《吊管机配重装置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油气管道铺设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吊管机配重装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机械装置的运行情况,本文通过对吊管机配重装置的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的阐述,让吊管机配重装置完成其功能与运动,避开方案的缺点,简述其满足要求的总体方案,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动力学仿真,使系统平稳运行。(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8期)

金丹,林腾,刘修超,王清锴[3](2019)在《吊管机起吊二次下滑现象分析及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吊管机的二次提升下滑的现象,对此现象系统性地分析其根本原因,并从原理和结构设计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起升机构的可靠性,对吊重系统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化》期刊2019年05期)

王琪,孙健,王汉成[4](2018)在《吊管机配重自调节的方法研究及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配重机构作为工程吊管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采用的是人工操作的控制方式,在野外复杂环境下由于操作人员视野不足可能会导致配重收展的不及时,造成倾翻的危险。为了提高工程机械吊管机的自动化操作能力,以某型吊管机的配重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其起吊力矩平衡模型,确立了油缸行程作为控制对象,运用CREO2.0建立数字化配重机构模型,仿真分析了配重展开的过程,并得到了油缸行程与配重质心位置的关系曲线,进一步通过起吊试验平台进行现场实际试验,验证了油缸行程与配重机构质心位置变化的线性比例关系具有其实际的可靠性。最终确立了以DSP为核心的系统控制模块,并根据控制对象的关系设计了配重自调节系统的控制策略,为吊管机配重机构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10期)

麦世基[5](2018)在《VOLVO PL3005E型吊管机》一文中研究指出Volvo PL3005E型全回转吊管机以360°回转的挖掘机为平台,配以Volvo的Tier 4-Final阶段D8J型发动机,倾翻载荷为550 kN,可搬运直径0.3~0.6 m的管道。PL3005E与以前的型号相比,功率增加了6%,起重能力增加了7%,燃油效率提高了5%以上。此外,PL3005E的负荷管理系统也得到了改进,提升了可用性,在远程信息处理技术、管道运输以及保护系统方面也更加精细化。(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8年02期)

孙健[6](2017)在《吊管机协同作业负载安全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吊管机作为管道施工的专用起重工程机械,是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的关键设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复杂环境和负载情况下要求起重设备具备多台协同起吊作业的能力,尤其在管道整体下沟工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多台吊管机协同作业,在传统多机协同过程中驾驶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目测协同作业,各台吊管机也只能监控自身的负载情况,对于整体长管道起吊负载变化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判断,经常会出现某台吊管机处于过高或过低负载的状态,不利于整体管道下沟的作业效率以及安全保护。针对上述情况本课题提出了对吊管机协同作业负载安全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履带式吊管机的负载稳定性情况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配重结构的运动情况,运用CREO2.0建立数字化配重机构模型,仿真分析了配重展开的过程,得到了油缸行程与配重质心位置变化的线性比例关系曲线,进一步通过起吊试验平台验证了这一关系实际的可靠性,此外采用分段多项式插值法拟合了履带吊关机额定起重量与吊臂幅度的关系,在保证曲线关系拟合精度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减小求解的计算量;其次,对采用管线自动下沟器的多台吊管机整体管道下沟过程中各台吊管机的负载情况进行受力分析,确立了在安全额定负载范围内,以每台吊管机的剩余额定载荷平均分配为负载分配优化目标的载荷分配策略;然后根据载荷分配策略确立了负载安全系统的总体方案,并设计了基于DSP的主控电路、外设输入输出控制电路以及基于ZigBee的吊管机无线组网模块的组网搭建方案,在软件系统中详细的给出了各个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以及无线通信组网的数据传输过程,给出了配重机构负载自调节的控制过程并设计了多台吊管机负载安全系统控制策略,即利用基于ZigBee的组网模块将各台吊管机的DSP控制器进行无线组网,使得各台吊管机的负载安全数据能够交互共享,由节点吊管机控制器计算出各台吊管机合适的分配负载并传输给各台吊管机,从而对整体管道下沟过程的负载进行实时合理分配与安全监控;最后进行无线组网模块与控制器节点的多跳通信以及与上位机的组网通信数据有效性测试,整体通信环路成功率、通信速度与收发频率满足多吊管机组网通信要求。整个负载安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为吊管机协同作业的智能化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7-04-30)

徐少蓉[7](2017)在《HY70T型吊管机配重系统的优化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管道运输以其独有的特点从众多运输方式中脱颖而出。吊管机,作为一种专门用于管道施工中的、可以起吊大重量管道并且进行载重行走的专业机械,其特殊地位日益彰显。众览全球吊管机市场,所占份额较多的公司为: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和波兰德莱赛,这些国外公司的产品规格齐全,基本满足了起吊质量在18t-130t的各种作业需求。而我国吊管机行业起步、发展较晚,并且国内吊管机制造商所能提供的产品多数为起吊质量在25t-45t之间的中小型吊管机,起吊质量70t及以上的大型吊管机产品尚未成熟。本文的课题来源于上海市联盟计划项目,以某公司实际投入生产的DG70型履带式吊管机为原型,以企业在吊管机生产与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依托高校在设计及仿真优化上的技术优势,共同提升吊管机的整体性能。在此之前,针对DG70型吊管机采用变幅油缸驱动吊臂进行起吊作业所带来的稳定性较差(抗风摆动力较低)且吊臂变幅角度较小等问题,已优化为用卷扬机来使吊臂变幅的工作方式,在增加了吊臂变幅角度的同时,提升了抗风摆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吊管机生产成本。由于吊臂侧的结构改变导致了整机的平衡性被破坏,因此需要重新对配重系统进行优化来确保整机的稳定性。吊管机的“翻车”情况,是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中最为严重的,造成该种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整机的稳定性丧失,稳定性系数需要查看对应的起重机设计手册。吊管机进行起重作业及行走的时候,不但由机械的自重来维持平衡,配重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配重质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极限工况,分别为吊臂处空载情况下配重完全打开以及吊臂处满载情况下配重未展开,这样确定出来的配重质量取其最大值才能满足吊管机不会因为误操作或作业条件差等其它原因造成丧失稳定而整机倾翻的事故。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吊臂侧合理优化减重的情况下,以靠近吊臂侧的履带中心为倾覆点,用力矩法对整机需要的配重质量重新进行了计算,得出配重质量且参考起重机设计标准M翻/M稳<0.78对整机稳定性计算。(2)对配重系统进行了测绘和运动分析,再对配重系统中的配重油缸进行了计算及优化选型,仿真结果证明优化选型后的配重油缸可以运用在配重机构中,并且在配重油缸的驱动下机构展开及回收平稳、无抖动。(3)在ADAMS软件中导入由3D绘图软件制作的吊管机模型,并施加约束关系。同时,将液压回路在AMEsim软件中搭建,定义配重油缸及液压油泵等相关参数,利用ADAMS软件和AMEsim软件的关联性进行联合仿真,模拟实际工况来验证配重机构的质心位移满足力学计算的防倾覆要求;配重油缸的缸体强度符合工况要求;得出配重油缸中无杆腔和有杆腔的流量关系,满足配重机构的运行要求;得出在配重机构展开及回收的过程中,大摇臂和小摇臂所受到的最大应力点及位置。其结果验证了优化后的配重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为类似的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价值。(4)提取联合仿真得到的大摇臂和小摇臂的最大应力并结合实验数据,用Ansys workbench将大摇臂和小摇臂进行单独分析,利用中心组合算法,以重量为目标函数对大摇臂和小摇臂进行结构优化,得出最合适的大小摇臂尺寸参数。(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4-05)

冯秀娟[8](2016)在《履带式吊管机加长吊臂拼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履带式吊管机的吊臂是其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受力部件,按照相关标准,DGY40型吊管机配置6.5m吊臂,DGY70型吊管机配置7m吊臂,DGY90型吊管机配置7.5m吊臂。上述各型吊管机也可根据客户施工需要配置加长吊臂。最近,国外客户要求我公司为其2009年购买的2台DGY70型吊管机制作2根长度为11m的吊臂,其连接尺寸要与原机长度为7m的吊臂通用。我公司此前没有制作过11m加长吊臂,为此公司技术中心立即组织了技术攻关,(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与维修》期刊2016年09期)

王皓辉[9](2016)在《吊管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国内大型项目逐渐增多,吊管机的应用也越发广泛。所以,设计吊管机就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吊管机作为一种特殊设备,在油气管道工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管子的对口、布管和下沟作业,其特点是:承载较大的起重重量以及负载行进。吊管机的性能要求在近几年也在不断提高,在众多项目中履带吊管机成为最关键的机器,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方面,产品的系列和性能也日益完善。当前,国产的大型吊管机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尺寸不合理、耗材过多、安全性和稳定性相较国外产品就显得落后。由此可见,对吊管机开展研究优化变得及其重要,在不改变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的条件之下,达到经济性与技术性的平衡[1-5]。本文以某公司制造的DG70吊管机为原型进行研究,运用SOLIDWORKS建立吊管机吊臂的立体模型,将其导入ANSYS中,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处于危险的工况吊管机主旋杆(吊臂)进行静强度和静刚度分析,得出结论。之后在ANSYS优化设计模块中对吊管机吊臂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设计得到较为合理的截面尺寸,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优化后的吊臂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各个参数与性能之间的数学关系,运用MATLAB作出曲线拟合方程,从而计算出各个主要截面参数对结构性能影响的贡献率,通过贡献率的计算结果,可知吊臂在满足安全性条件下达到最优,从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行性,有效地减小了优化设计过程中对经验数据与设计人员的过度依赖。在优化吊臂的基础上,提出吊管机配重结构优化方案,主要通过优化配重重量—改变绞车安装位置来实现的。优化方案在尽量不改变吊管机整机体的情况下根据力矩平衡原理校核吊管机的稳定性,并对优化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整体关键部件优化完成后,针对吊臂截面改变所导致的动力学响应同样也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吊物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而后在MATLAB中对系统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在吊臂内部结构改变的情况下,吊索长度、外部激励频率、吊物的升降速度对吊物的面内角及面外角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5-17)

宋秋红,王皓辉,徐少蓉,杨绍杰[10](2016)在《基于MATLAB的某型履带吊管机吊物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吊管机在外部工况激励的作用下会产生危险的大幅摆动,不仅会降低施工的吊装精度,严重时还会引起吊物和结构的碰撞。因此对吊管机进行吊物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对吊管机的作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吊管机的工作环境,总结和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建立吊物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吊管机吊物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利用MATLAB进行吊管机吊物系统的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吊索长度、外部激励频率、吊物的升降速度分别对吊物系统的动态响应、吊物摆振、吊物的面内外摆角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图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吊管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油气管道铺设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吊管机配重装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机械装置的运行情况,本文通过对吊管机配重装置的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的阐述,让吊管机配重装置完成其功能与运动,避开方案的缺点,简述其满足要求的总体方案,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动力学仿真,使系统平稳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吊管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丽萍.履带式吊管机二合一油箱设计[J].工程机械.2019

[2].邓远达.吊管机配重装置动力学仿真与优化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19

[3].金丹,林腾,刘修超,王清锴.吊管机起吊二次下滑现象分析及改善[J].建筑机械化.2019

[4].王琪,孙健,王汉成.吊管机配重自调节的方法研究及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5].麦世基.VOLVOPL3005E型吊管机[J].工程机械.2018

[6].孙健.吊管机协同作业负载安全系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7

[7].徐少蓉.HY70T型吊管机配重系统的优化及仿真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8].冯秀娟.履带式吊管机加长吊臂拼接工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6

[9].王皓辉.吊管机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

[10].宋秋红,王皓辉,徐少蓉,杨绍杰.基于MATLAB的某型履带吊管机吊物系统动态特性分析[J].图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优化后履带式吊管机结构图为柳工户045吊管机。吊管机模型履带式吊管机结构图4) 新设计技术在履带式液压吊管机吊管机起吊特性曲线图

标签:;  ;  ;  ;  ;  ;  ;  

吊管机论文_杨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