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保守性论文_柴海挺

导读:本文包含了进化保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保守,果蝇,信息学,生物,位点,酵解。

进化保守性论文文献综述

柴海挺[1](2017)在《基于进化保守性的DNA绑定残基的分析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DNA绑定蛋白在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DNA绑定残基特性的分析及识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染色质重组和基因调节表达的机制。计算方法的使用能切实加快这一进展同时也能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提供有用线索。就进化保守性而言,DNA绑定残基和非DNA绑定残基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机器学习方法对其二者进行区分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DNA绑定残基的预测领域,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通常构建一些静态的数据集来生成它们的知识模型。为了保证其模型的泛化能力,许多同源的DNA绑定蛋白在数据组建的过程中被剔除。然而,这些被剔除蛋白样本仍然能为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有用信息。考虑到这一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保守性的新方法来填补传统机器学习模式的空白,同时也为更好地识别DNA绑定残基作出努力。首先,本文创建了一个大规模的可扩充的样本池来收录有用样本。接着,本文使用相对位置特异性得分矩阵和协同进化保守性描述符来编码特征空间。最后,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待测序列的动态建模算法来更多地利用已知结构和功能的蛋白样本。与传统方法相比,对动态模型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预测质量。在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它能够作出比许多具有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方法更为优秀的预测。此外,为了方便学术使用,本文也把该方法部署到了网络服务器上,服务器网址为:http://www.inforstation.com/webservers/DQPred-DBR/。(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秀[2](2016)在《RNA互斥可变剪接相关的顺式元件及其二级结构的鉴定和进化保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能将一条Pre-mRNA剪接加工后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翻译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增加了蛋白质的多样性。互斥剪接是可变剪接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最典型的互斥可变剪接的例子是黑腹果蝇唐氏综合症细胞黏附因子(Dscam),果蝇的Dscam基因能够通过互斥剪接产生38,016种不同的异构体,但是由于该基因十分复杂,深入研究十分困难。目前对互斥剪接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果蝇多效耐药性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protein,MRP)中也存在互斥剪接的现象,MRP基因能够通过互斥剪接产生16种不同的异构体,目前没有相关文献对MRP基因的互斥剪接机制的报道,因此对MRP基因及其它相关基因的剪接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对剪接机理的理解。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果蝇MRP基因的外显子8簇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7个可变外显子的情况,另一种为8个可变外显子的情况。在7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发现一对RNA二级结构,在8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发现两对RNA二级结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MRP基因7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预测的RNA二级结构在互斥剪接中起调控作用,进一步实验还表明在8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双向RNA二级结构能够调控互斥剪接。其次,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比对分析了其它基因RNA二级结构调控互斥剪接现象。分析结果显示了3个基因存在RNA二级结构,这3个基因分别是Nc73EF基因、Srp基因和Ebl基因。其中Srp基因中发现了双向RNA二级结构,为进一步揭示互斥剪接机制提供了基础。对一部分节肢动物的代表性物种Dscam基因的外显子4簇、外显子6簇、外显子9簇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Dscam基因及甲壳纲的外显子4簇、外显子6簇、外显子9簇均存在RNA二级结构,其中外显子6簇保守性最好,锚定序列在所有分析物种是高度保守,外显子4簇和外显子6簇具有物种序列特异性,但RNA二级结构均具有进化保守性,这些分析结果表明RNA二级结构介导互斥剪接的保守性。最后,为了进一步开展对RNA可变剪接在蛋白质水平上的研究,对模式生物果蝇的RNA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用网络进行了进化分析,并且对隆头蛛CStegodyphus mimosarum)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网络进行了系统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果蝇与人类和拟南芥的部分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存在进化保守性,并且在S. mimosarum中预测了19个剪接相关蛋白,构建了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网络。这些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可变剪接相关蛋白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30)

张天海[3](2015)在《果蝇miRNA-92a进化保守性及其靶基因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5nt的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iRNA进化保守性与多样性也是导致物种进化,以及物种间表型分化的重要原因。果蝇是研究昆虫天然免疫、人类天然免疫、人类疾病和遗传模型的重要模式生物,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人类miRNA-17-92基因家族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黑腹果蝇miRNA-92的表达异常也能导致黑腹果蝇表型的变化。因此,深入揭示黑腹果蝇miRNA-92a的功能,为进一步阐明人类:niRNA-92a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论文对黑腹果蝇miRNA-92a保守性和靶基因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初步的实验验证,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黑腹果蝇的miRNA-92a高度保守,在75个物种中存在同源的miRNA-92a基因。在13种灵长目动物中,11个物种中含有黑腹果蝇同源的miRNA-92a,并且26种昆虫类动物中,24个物种中含有黑腹果蝇同源的miRNA-92a。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黑腹果蝇miRNA-92a的深入研究,将为灵长类以及其它昆虫miRNA-92的功能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2.通过TargetScan软件预测分别得到了349个果蝇、893个人类和667个小鼠miRNA-92a的靶基因;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3个靶基因在3个物种中存在同源基因;使用PANTHER软件对23个靶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以及靶标预测得到5个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因子(kay、Sara、grn、en和CrebA),这些黑腹果蝇转录因子涉及一些重要通路的调节,例如kay参与Imd和Planar cell polarity通路的调节、CrebA涉及磷酸化过程的调节。这些结果暗示对黑腹果蝇miRNA-92a和靶标基因的深入研究,将对人类miRNA-92a与靶基因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黑腹果蝇miRNA-92a是否能调控靶基因kay进行了验证,结果在体外证实黑腹果蝇miRNA-92a能显着调控靶基因kay的表达。黑腹果蝇的kay与哺乳动物的.fos原癌基因为同源基因,因此,对黑腹果蝇miRNA-92a调控kay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对深刻揭示人类miRNA-92a在肿瘤发现中的作用机制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黑腹果蝇miRNA-92a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对探索人类miRNA-92a的功能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4-20)

李亚芳[4](2014)在《黑腹果蝇基因间与基因内microRNA的表达及进化保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 (miRNA)是一类位于动植物体内的大小约为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种子序列来进行靶基因的转录后调节。位于成熟niRNA的5’末端的种子序列通常为2-8nt,可与靶基因的3’末端非翻译区序列互补,从而对动物的不同生物过程进行调节。这些miRNA基因分布于基因间或基因内,一般认为基因间的miRNA有自己的启动子,基因内的miRNA与宿主基因共用启动子和增强子,因而它们能够共同转录。然而,近来研究表明位于宿主基因内含子的很多miRNA也会有自己的启动子。miRNA的表达与进化现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关于不同位置的miRNA表达与进化特征的比较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以miRBase数据库中黑腹果蝇miRNA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黑腹果蝇基因间与基因内miRNA表达与进化的差异,同时还对成簇与非成簇的miRNA进行了差异性分析。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对黑腹果蝇miRNA基因表达宽度、表达量与进化保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都有明显的正相关,而且表达宽度与序列保守性的相关性要比表达量与序列保守性的相关性较高。比较黑腹果蝇238个miRNA的表达宽度和SNP密度以及保守值和SNP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它们之间都有显着的负相关。(2)本研究中系统地分析了黑腹果蝇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内与基因间miRNA的表达谱。利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来评定位于基因内和基因间miRNA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其结果表明:基因间miRNA表达量与进化保守性之间呈正相关;基因间miRNA表达宽度与进化保守性之间呈正相关;基因间niRNA SNP密度和进化保守性之间呈负相关;基因间niRNA SNP密度和表达宽度之间呈负相关;基因内miRNA进化保守性与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基因内miRNA表达宽度与进化保守性之间呈正相关;基因内miRNA SNP密度和进化保守性之间呈负相关;基因内miRNA SNP密度和表达宽度之间呈负相关。用秩和检验来评定位于不同基因组位置的表达量、表达宽度、SNP密度、进化保守性的差异性,其结果显示:基因间niRNA的表达量和表达宽度明显比基因内的miRNA基因高;这表明基因间与基因内miRNA的选择压力进程是不同的。而且,我们的结果表明基因间miRNA的平均保守值比基因内的高,基因间的miR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密度也低于基因内的miRNA。这些发现表明,黑腹果蝇基因间的miRNA比基因内的miRNA进化速度可能更慢一点。(3)另外,用秩和检验来评定位于不同簇miRNA的表达量、表达宽度、SNP密度、进化保守性的不同。发现成簇的miRNA比不成簇的miRNA有更高的表达量与更宽的表达宽度,成簇的miRNA的平均保守值也明显高于不成簇的miRNA。我们对成簇miRNA进一步分析显示基因间的miRNA更易成簇。因此,本研究表明黑腹果蝇基因间miRNA与基因内miRNA表达与进化保守性上都有很大差异。而且,此研究对于黑腹果蝇的表达与进化都提供了更深刻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3-10)

高政[5](2013)在《ISWI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进化保守性及其在植物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色质是承载表观遗传信息的模板。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ATP依赖型染色质重塑复合体能够利用水解ATP获得的能量,移动、组装、替换、剔除核小体,导致染色质结构的变化,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状况。在真核生物中,保守的ATP依赖型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成分主要分为SWI/SNF,ISWI,CHD,INO80四个家族。ISWI家族的染色质重塑复合体一般包含2-4个亚基,包括具有催化功能的核心蛋白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助蛋白。核心蛋白ISWI主要包括ATPase结构域,HAND结构域,SENT结构域和SLIDE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在不同物种间都非常保守。而ISWI辅助蛋白的结构在不同物种间唯一保守的结构域是其DDT结构域。通过对拟南芥的ISWI蛋白CHROMATIN REMODELING11(CHR11)的研究,我们发现SLIDE结构域负责CHR11蛋白与拟南芥DDT结构域蛋白RLT1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我们发现人类的ISWI蛋白SNF2H也可以通过SLIDE结构域与拟南芥的DDT结构域蛋白RLT1以及DDP1相互作用。因此,在真核生物中ISWI蛋白通过SLIDE结构域与DDT结构域蛋白形成蛋白复合体的机制很可能是保守的。在拟南芥的发育过程中ATP依赖型的染色质重塑因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拟南芥ISWI家族的蛋白CHR11和CHR17的双突变以及CHD家族的蛋白PIKLEL(PKL)的突变体,均表现出严重的发育学缺陷。我们发现chr11chr17pkl叁突变出现胚胎致死的现象,表明在拟南芥中ISWI与PKL协同调控了拟南芥的胚胎发育。(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李涛[6](2012)在《基于进化保守性及几何结构相似性的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位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和许多其它物种基因组序列测序计划的成功完成,生物学的研究从基因组时代步入后基因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阐明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生物体细胞中,作为遗传信息的体现者,蛋白质是最主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的载体和功能执行者,它通过与其它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来完成特定的功能。而识别蛋白质与核酸分子的相互作用位点不仅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且对疾病发生机制的了解及有效药物的开发均起到推动性的作用。虽然蛋白质中直接与核酸分子相互作用的残基只占蛋白质残基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结合位点对实现蛋白质的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分析和识别蛋白质与核酸分子结合位点成为研究蛋白质功能实现机制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研究者开始关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蛋白质上的功能残基。特别是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方法,从蛋白质的序列或结构信息出发预测功能残基。本文分析了蛋白质的进化保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测蛋白质与RNA的结合位点的方法,然后从蛋白质的叁维结构和拓扑结构信息出发设计出有效的特征和特征表示方法来描述和预测DNA结合残基。全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选取蛋白质与RNA相互作用位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功能残基和其他残基的多种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除了目前已广泛认可的进化保守性和溶剂可及性表面积这两种属性之外,蛋白质的骨架结构也能有效地反映相互作用界面与非界面之间的差异。进而联合上述叁种属性,进一步提出了权重因子来定量描述周围氨基酸对中心氨基酸依赖距离的贡献,并利用支持向量机识别RNA结合位点。训练集上的交叉检验和测试集上的独立检验结果均表明了蛋白质的骨架结构在预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叁种属性间的互补性有利于提高预测精度。我们的方法与文献中已有报道的结果相比,在预测精度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通过对蛋白质中RNA结合残基注释,证实了我们方法的注释结果与实验注释结果相吻合。并且利用我们的模型能很好的注释蛋白质与RNA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模式与实验注释结果一致,例如TSST模式。这是其他模型不具备的识别能力。3.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试图把我们的方法运用于DNA结合残基预测模型中的特征设计与分析。本工作首先构建了全新的DNA结合蛋白数据库,数据库由224条蛋白质序列构成。然后引入了新的结构比对算法,通过比较氨基酸-核酸亚基的几何结构相似性,得到蛋白质每个残基的几何结构相似性得分。并通过整合支持向量机与几何结构相似性的得分,最终得到蛋白质中每个残基的期望打分值。进而成功注释了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位点。我们的方法与文献中已有报道的结果相比,在预测精度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表明利用我们的模型特征可以给分子生物学家提供有用的信息。4.对注释结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首先对期望得分大于90%的位点分析得出,一些假阳位点位于DNA结合区域,并且还有一些假阳位点与其他生物学功能有关,例如,与水分子结合有关,与配体结合有关。其次对期望得分小于10%的位点分析得出,一些假阴位点通常位于二级结构的头部或者尾端。事实上,前人的工作已经指出这些区域的位点是很难识别的。对这些功能位点的识别是我们以后工作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2-10-26)

彭公信[7](2012)在《基因进化保守性和变异性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已经成为其领域中发展迅猛的学科。生物信息学,它是对生物分子信息的获取、储存、分析和利用,以数学为工具,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生物信息的一门科学。近几年,又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逐渐成为二者中所关注的热点,尤其是研究基因是如何进化的,基因又是如何变异的并如何行使功能的等问题。本文针对Takeout基因家族进化以及和JHBP基因家族对比变异分析展开研究的。通过对黑腹果蝇中发现的第一条Takeout基因序列,基于数据BLAST搜索技术,在整个生物序列数据库中进行搜寻,找出其它物种的同源Takeout基因序列,并最终确定整个Takeout基因家族目前的物种和序列信息。同时,我们还从其家族基因序列一级结构Motif,二级结构分析以及叁级结构预测上确定出Takeout基因家族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Takeout基因家族做系统进化分析和分子进化分析,同时也在在目前已测的12中果蝇基因组中做进一步系统发育分析。同时,结合其相近的JHBP基因家族,做二者基因间的保守性和变异性对比分析。最终得出Takeout基因家族是目前跟昆虫作息、取食、发育过程等息息相关一类重要的新家族,它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分成两个重要的亚家族,其中在家蚕和人体虱中发现仅有一个亚家族。(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罗艳,张群,梁宇君,张士璀[8](2012)在《动物中microRNA的保守性和进化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在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在转录后过程调控基因表达.miRN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各种功能,如发育时序调控和细胞分化、神经发育等.miRNA在各种后生动物中具有保守性,而且多个关键类群的出现皆伴随着大量新miRNA的产生,这些现象都表明miRNA与动物的系统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从miRNA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在后生动物中的分布格局及其在个体发育中的调控功能3个方面论述了miRNA的保守性,并结合miRNA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探讨了miRNA在动物进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沈霞,吴文武,谭从娥,冯居君[9](2011)在《血清反应因子结合位点在小鼠及人基因组中保守性、多样性及进化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CArG元件因其为血清反应因子识别的结合位点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CArG元件的序列特征及进化模式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遗传学方法对小鼠及人基因组中CArG元件的位置分布序列类型、多样性及保守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CArG元件的序列在小鼠及人类基因组存在大量的不同类型。但是,小鼠和人基因组中CArG元件的主要类型又存在明显差异。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和小鼠中的CArG元件存在两种进化历程,一部分CArG元件拥有共同的祖先,一部分是在物种分化以后突变产生的。结论:上述研究结果将为更为深入阐述SRF的调控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更清楚的阐释CArG元件序列变化对下游基因的表达影响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1年10期)

饶泽昌,丁永红,李东明,陈春香[10](2011)在《从糖代谢谈基因进化的保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代谢中化学反应种类和物质代谢模式是有限的、保守的和简单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许多物质代谢模式都是由同一古老模式演化而来的,这些化学反应种类和代谢模式的保守特征实际上反映了蛋白质编码基因进化的保守性[1]。在生命(本文来源于《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进化保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能将一条Pre-mRNA剪接加工后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翻译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增加了蛋白质的多样性。互斥剪接是可变剪接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最典型的互斥可变剪接的例子是黑腹果蝇唐氏综合症细胞黏附因子(Dscam),果蝇的Dscam基因能够通过互斥剪接产生38,016种不同的异构体,但是由于该基因十分复杂,深入研究十分困难。目前对互斥剪接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果蝇多效耐药性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protein,MRP)中也存在互斥剪接的现象,MRP基因能够通过互斥剪接产生16种不同的异构体,目前没有相关文献对MRP基因的互斥剪接机制的报道,因此对MRP基因及其它相关基因的剪接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对剪接机理的理解。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果蝇MRP基因的外显子8簇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7个可变外显子的情况,另一种为8个可变外显子的情况。在7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发现一对RNA二级结构,在8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发现两对RNA二级结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MRP基因7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预测的RNA二级结构在互斥剪接中起调控作用,进一步实验还表明在8个可变外显子的外显子8簇中双向RNA二级结构能够调控互斥剪接。其次,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比对分析了其它基因RNA二级结构调控互斥剪接现象。分析结果显示了3个基因存在RNA二级结构,这3个基因分别是Nc73EF基因、Srp基因和Ebl基因。其中Srp基因中发现了双向RNA二级结构,为进一步揭示互斥剪接机制提供了基础。对一部分节肢动物的代表性物种Dscam基因的外显子4簇、外显子6簇、外显子9簇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Dscam基因及甲壳纲的外显子4簇、外显子6簇、外显子9簇均存在RNA二级结构,其中外显子6簇保守性最好,锚定序列在所有分析物种是高度保守,外显子4簇和外显子6簇具有物种序列特异性,但RNA二级结构均具有进化保守性,这些分析结果表明RNA二级结构介导互斥剪接的保守性。最后,为了进一步开展对RNA可变剪接在蛋白质水平上的研究,对模式生物果蝇的RNA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用网络进行了进化分析,并且对隆头蛛CStegodyphus mimosarum)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网络进行了系统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果蝇与人类和拟南芥的部分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存在进化保守性,并且在S. mimosarum中预测了19个剪接相关蛋白,构建了剪接相关蛋白互作网络。这些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可变剪接相关蛋白提供了线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化保守性论文参考文献

[1].柴海挺.基于进化保守性的DNA绑定残基的分析与预测[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王秀.RNA互斥可变剪接相关的顺式元件及其二级结构的鉴定和进化保守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

[3].张天海.果蝇miRNA-92a进化保守性及其靶基因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

[4].李亚芳.黑腹果蝇基因间与基因内microRNA的表达及进化保守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高政.ISWI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进化保守性及其在植物胚胎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李涛.基于进化保守性及几何结构相似性的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位点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7].彭公信.基因进化保守性和变异性比较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2

[8].罗艳,张群,梁宇君,张士璀.动物中microRNA的保守性和进化历程[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2

[9].沈霞,吴文武,谭从娥,冯居君.血清反应因子结合位点在小鼠及人基因组中保守性、多样性及进化的研究(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

[10].饶泽昌,丁永红,李东明,陈春香.从糖代谢谈基因进化的保守性[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哺乳动物Atg3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受到Ti...多物种间保守性以及功能区对比分...脊椎动物Foxp3保守性以及功能区比对分...许氏平鲉GnRH-II和其他几种硬骨鱼类...的生物合成及作用机制个猪源mRNA一like非编码RNA基因在4个...

标签:;  ;  ;  ;  ;  ;  ;  

进化保守性论文_柴海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