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混业论文_王兆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业混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业,金融,金融业,股权,实体,私募,商业银行。

分业混业论文文献综述

王兆星[1](2016)在《金融分业混业的中间路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叁大结构性改革方案之异同(一)沃尔克法则2010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多德—弗兰克法案》,其中被称为沃尔克法则的金融结构变革方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则的主要思想由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提出,最后成为《多德—弗兰克法案》第619条的主要内容,即禁止商业银行或银行控股公司从事自营交易,并不得发起、获取或持有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股权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同时,619条款列明了两种例外的情形:一(本文来源于《《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期刊2016-12-26)

王兆星[2](2013)在《结构性改革:金融分业混业的中间路线——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之九》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场金融危机都是新一轮金融变革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萧条导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诞生,并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直到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才正式进入混业时代。而在随后的十年中,与混业经营模式密切相关的交叉风险传染和被掩盖起来的过度风险积累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从(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3年20期)

王静涛[3](2006)在《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成为本世纪引人关注的热点,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深,我国金融业也面临分业还是混业经营的选择,西方发达国家混业经营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所借鉴,国内学者基于本国国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6年16期)

高永宏[4](2005)在《美国银行业的分业混业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混业必然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如何防范混业带来的更大金融风险,却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比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更严峻的课题(本文来源于《新财经》期刊2005年11期)

王志军[5](2005)在《用博弈论分析金融经营的分业、混业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金融行业采取何种经营方式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阐述我国金融应采取分业经营方式还是混业经营方式。本文先是分析了美国为什么由混业转向分业,又从分业转向混业。围绕分业还是混业的问题,本文区分出了几大利益主体,在此基础上用博弈论深入分析了我国目前采取分业经营的原因,以及未来要采取混业经营的内在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几大利益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及相互之间的博弈斗争决定了我国金融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5-03-01)

滕红雨[6](2004)在《美国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体制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能否经营证券业务一直是国际金融界争论的焦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孰优孰劣理论界尚存较大争论。1933 年以前,商业银行业务很少受到限制,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从事证券业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一部分金融经济专家,包括政府官员依据 “真实票据论”、“商业贷款理论”、“利益冲突”理论来批评混业经营体制。然而,就在这同一时间里,对反驳混业经营理由的实证研究也在进行。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证明,关键之处不在于是混业经营一定会使商业银行为谋取自身私利而采取违规的操作,而在于是否有一个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为金融行为提供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从美国金融体制发展现实来看,美国经历了由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的历程。美国早期的银行特许状是以英国为样板的。当时商业银行资本较小,也不适合再去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在庞大的储蓄资金的支持下,大银行开始着手设立证券公司,涉猎投资银行业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商业银行介入投资银行并成为金融业主体是当时的主流。在1933年以前,美国有关证券公司的法律制度几近空白,商业银行以子公司的形式参与投资银行业务在当时并不存在明显的法律障碍。1933年6月1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使美国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了。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确定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监管体制,美国银行分业体<WP=45>制正式形成。此后,美国又通过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及1970年修正案,1960年银行合并法案、1966年的利率管理法案等对分业经营体制进行补充、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混业经营体制渐渐成为主流。美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模式的制约,面临欧洲和日本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国际地位不断下降。于是,美国银行体制进行了第二次重大改革,进入以放松管制为主要特征的金融改革时代。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分业经营体制的正式结束,也标志着分业经营体制在发达国家的终止。导致美国最终放弃分业经营体制,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是多重内外原因作用的结果。在促进混业经营体制发展的内因上,第一,混业经营是金融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二,专业化金融机构比全能型金融机构面临更大的替代风险。第叁,一国金融市场内在不可分割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分业经营实际上陷入困境。第四,在当今的金融业已步入金融工程时代的背景下,过分强调分工,就会阻碍效率的提高。在促进混业经营体制发展的外因上,第一,混业经营体制是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加剧的结果。第二,金融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混业经营的主要诱因。第叁,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推动混业经营的重要原因。第四,信息革命成为混业经营的推动力量。同时,金融创新的影响、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银行垄断地位下降、经济理论思潮的变化等因素也共同促成了这种趋势的形成。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从1993年开始逐步形成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中国银行分业经营体制也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而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分业体制下的金融机构必将受到国外金融机构的强有力挑战,中国金融业要摆脱困境,应从现在开始筹划,做到未雨绸缪,首先<WP=46>必须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步将传统计划经济下的金融机构转变成产权明确,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我们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经营体制未来发展的理想形式。即,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兼并,收购,拆分等资产重组,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即建立一种“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银行体制,在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才能适应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4-01)

陈洪转,郑垂勇,张元教[7](2004)在《用辨证的观点看我国金融业的分业、混业经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并随之变化。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中外金融业的一般演变史、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未来走向,但是我们需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由分业到混业的渐进式的金融发展道路。(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04年01期)

盛昌琴[8](2003)在《从金融分业、混业经营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直接促进了金融的混业经营。为提高金融公司的竞争力 ,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要想和国外全能化的金融集团比拼 ,在目前实行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 ,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我国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03年24期)

[9](2003)在《分业、混业与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报告》是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及强化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由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提出的研究课题,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率队组织人员共同取得的研究成果。该书由总报告和两个分报告组成,从不同角度对中国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总报(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家》期刊2003年05期)

赵冲[10](2003)在《论我国金融业的分业混业经营》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金融经营模式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加入WTO后 ,我国的分业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 ,我国金融业要保持理性的、客观的态度 ,为混业经营的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 ,从而 ,顺应全球性的金融业的发展潮流。(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分业混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场金融危机都是新一轮金融变革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萧条导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诞生,并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直到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才正式进入混业时代。而在随后的十年中,与混业经营模式密切相关的交叉风险传染和被掩盖起来的过度风险积累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业混业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兆星.金融分业混业的中间路线[C].《IMI研究动态》2016年合辑.2016

[2].王兆星.结构性改革:金融分业混业的中间路线——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之九[J].中国金融.2013

[3].王静涛.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研究述评[J].科技资讯.2006

[4].高永宏.美国银行业的分业混业之路[J].新财经.2005

[5].王志军.用博弈论分析金融经营的分业、混业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6].滕红雨.美国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体制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4

[7].陈洪转,郑垂勇,张元教.用辨证的观点看我国金融业的分业、混业经营[J].经济经纬.2004

[8].盛昌琴.从金融分业、混业经营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

[9]..分业、混业与监管[J].中国金融家.2003

[10].赵冲.论我国金融业的分业混业经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论文知识图

在比较制度视角下对此进行探讨。1、美国金融监管组织机构美国各类金融机构持有金融资产比...专题与调研篇对温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试验过程

标签:;  ;  ;  ;  ;  ;  ;  

分业混业论文_王兆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