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属杂草论文_陈国奇,唐伟,李俊,陆永良,董立尧

导读:本文包含了稗属杂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杂草,除草剂,丙酸,耐药性,抗药性,根系,敏感性。

稗属杂草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奇,唐伟,李俊,陆永良,董立尧[1](2019)在《我国水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特点:以9个省级行政区73个样点调查数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我国水稻田发生危害的稗属(Echinocloa spp.)杂草种类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至2018年间的9月至11月,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水稻产区依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分类鉴定标准,于水稻收割前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73个地点共525块稻田稗属杂草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现8种稗属杂草,其中无芒稗(E. crusgalli var. mitis)的发生频度最大(55.43%),其次是硬稃稗(E. glabrescens, 47.28%)、稗原变种(E.crusgallivar.crusgalli,40.40%)、西来稗(E.crusgallivar.zelayensis,24.09%);长芒稗(E.caudate)、水田稗(E.oryzoides)、孔雀稗(E. cruspavonis)、光头稗(E. colona)的频度较低。东北地区稻田稗属杂草以水田稗为单优势种;华东地区稻田稗属杂草呈现共优势的格局,硬稃稗、无芒稗危害最重,西来稗、稗原变种发生量也较大;华南地区稻田以稗原变种为单优势种;西北地区稻田无芒稗和稗原变种为优势种;西南地区稻田无芒稗占优势,稗原变种危害频繁。在这8种水稻田常见稗属杂草中,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35.2),其次是硬稃稗(23.6)、西来稗(18.2)和稗原变种(16.3)。无芒稗、硬稃稗、西来稗相互之间的生态位重迭值较高,稗原变种与孔雀稗、光头稗、长芒稗的重迭值也较高。【结论】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格局,其背后的机理亟待研究阐明。(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刚[2](2015)在《我国3种发生较多的稗属杂草分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赣榆县植保植检站、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近期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我国稻田发生较多的稗、硬稃稗和无芒稗等3种稗属杂草对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水平,以及光头稗、西来稗、长芒稗、水稗和水田稗等5种发生较少的稗属杂草对稻田主要除稗剂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水平。(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5年29期)

杨霞,李永丰,张自常,陆凡,邱光[3](2015)在《稻田稗属杂草对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类和合成激素类除草剂的敏感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稗草是我国稻田中发生及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之一。为明确稗属不同种对稻田茎叶处理剂的敏感性差异,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分别比较了8个不同稗草种对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和双草醚)和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水平。基于药后稗草残存植株干重的GR50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喷施五氟磺草胺后,西来稗为相对不敏感种,无芒稗、孔雀稗、稗和光头稗为相对较敏感的稗草种,硬稃稗、长芒稗和短芒稗为相对敏感种;喷施双草醚后,短芒稗为相对不敏感稗草种,稗和光头稗为相对较敏感稗草种,西来稗、孔雀稗、无芒稗、硬稃稗和长芒稗为相对敏感稗草种;喷施二氯喹啉酸后,西来稗为相对不敏感稗草种,无芒稗、稗、短芒稗和光头稗为相对较敏感稗草种,硬稃稗、孔雀稗和长芒稗为相对敏感稗草种。随着除草剂处理剂量的增加,这8种稗草种植株内的丙二醛含量也随之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逐渐降低。同相对不敏感稗草种相比,敏感稗草种植株内丙二醛含量高,超氧化物酶活性低。因此,植株内相对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可能是不敏感稗草对这3种除草剂耐药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李永丰,张自常,杨霞,董明超,张彬[4](2015)在《稻田稗属杂草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差异敏感性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8个稗草种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恶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其生理基础。基于药后25 d干质量GR50(抑制杂草干质量50%所需药剂剂量)的聚类结果显示:对恶唑酰草胺来说,稗草为敏感种群,无芒稗为不敏感种群;对氰氟草酯来说,西来稗为敏感种群,而无芒稗为不敏感种群。稗属不同种群间对2种芳氧苯氧甲酸类除草剂存在明显的差异敏感性。从保护酶活性分析,随着恶唑酰草胺或氰氟草酯处理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无芒稗、西来稗和稗茎叶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相同剂量下敏感种群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不敏感种群。2种除草剂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敏感种群上升或下降幅度均低于敏感种群,至处理结束时,不敏感种群的酶活总体高于敏感种群。2种除草剂处理后不敏感稗草种群膜脂过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小、活性高,丙二醛含量低,可能是其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耐药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自常,李永丰,张彬,杨霞[5](2014)在《稗属杂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两优6号(籼稻)和南粳46(粳稻)为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无芒稗(T1)、稗(T2)、西来稗(T3)和光头稗(T4)共生,稗草密度为6株·m-2,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稗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稗草对水稻的干扰表现不同,T1、T2、T3处理使籼稻产量分别下降19.2%、10.8%、21.9%,使粳稻产量分别下降39.7%、25.3%、47.3%,但T4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无显着影响.水稻和稗草共生过程中,T1、T2和T3处理显着降低了水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灌浆期的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ATP酶活性,降低幅度为T3>T1>T2,T4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各处理对水稻最终分蘖数和株高均无显着影响.表明4种稗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由强到弱表现为:T3>T1>T2>T4,稻-稗共生时水稻剑叶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和籽粒ATP酶活性降低是导致水稻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乔丽雅[6](2003)在《江苏省稻田稗属杂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扫茀特和乙草胺耐药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稗属杂草是18种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分布广泛,竞争性强,危害严重,对水稻危害尤甚,难以防除。本研究调查了江苏省5大稻区稗属杂草的分布情况,并以从南京农业大学采集的8种稗属杂草为材料,研究了稗属杂草不同种和变种间的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对水稻各种经济性状的影响,结合结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属杂草间对扫茀特和乙草胺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如下: 江苏省稻田中发生的稗属杂草共有5个种和3个变种: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vu.]、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L.)Link]、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Retz.)Nees.]、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e Rosev.]、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H.B.K.)Schult]、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var.mitis(Pursh)Peterm]、西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 var.zelayensis(H.B.K.)Hitche]和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austro-japonensis Ohwi)。无芒稗、西来稗和稗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发生,其中无芒稗在全省范围内发生的重要值都远远高于其它种类的稗草,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最为严重;西来稗在里下河稻区发生较多,稗则在太湖稻区及沿海稻区危害较重;光头稗的发生频率和重要值都最低,是稻田中危害最不严重的种类。 稗草子实在成熟后都将进入休眠,果皮切刻可以打破稗草休眠。当切口位置靠近胚芽鞘端时,无芒稗的发芽率为57.33%,与切去全部果皮的发芽率58.66%相近,是切口位置靠近胚根鞘端时的发芽率24.67%的一倍左右,说明稗草子实的休眠可能不仅仅是因为颖壳的限制作用。 8种稗属杂草中,无芒稗的繁殖能力最强,适应于水田环境,对除草剂的耐受性较强,可能是造成无芒稗在江苏稻田分布最广的原因。西来稗和稗的繁殖能力居中,对水田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耐药性居中,所以在江苏稻田中也有一定的分布。小旱稗和光头稗的繁殖能力最低,耐药性也最差,分布范围也最小。长芒稗和孔雀稗虽然也有较高的繁殖系数,但由于不适应于水旱轮作的环境,因此分布范围远不及无芒稗。 水稻与稗草混种时,两者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无芒稗和孔雀稗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光头稗在稻、稗密度比例为41时,对水稻生长反而有促进作用,但当光头稗的密度比例增加时,对水稻生产也有较大的影响。其它种类的稗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居中。 扫竞特并不抑制稗草的萌发,但抑制种草幼芽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在形态上表现为处理后的稗草幼叶横向加粗,逐渐扭曲、畸形,潍缩在胚芽鞘内,胚芽鞘和幼叶细胞缩短,通气组织分化延迟,叶绿体内的基粒片层数目增加,淀粉粒在叶绿体内的积累:在生理上表现为a一淀粉酶的活性被抑制,从而阻碍营养物质向胚的输送,导致生长受抑制。这种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可以解释稗草种间耐药性的差异。无芒稗在低浓度的扫菲特处理后,与对照相比,在形态上变化较小,a一淀粉酶的活性被抑制的程度也低,因而对扫莱特的耐药性最强,光头稗则相反。 乙草胺处理后,8种稗草中,无芒稗的耐受性最强,光头稗最弱。无芒稗和光头稗在叶表皮微形态上的差异较小。乙草坡处理对叶绿体结构产生伤害,其中无芒稗叶绿体结构的变化较小,而光头稗变化剧烈。在生长前期,无芒稗的芳基酸胺酶的含量一直保持在光头稗酶含量的2倍的水平,因此无芒稗能够比光头稗更快的代谢乙草胺,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乙草胺处理后,可以诱导无芒稗叶片GSH的含量的增加,而光头稗叶片GSH的含量却一直呈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蒋立成,钱裕民[7](1983)在《黑龙江东部垦区农田稗属杂草生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旱田稗属杂草在黑龙江东部垦区近2000万亩耕地中,出现频率为100%。其大量草籽混杂于耕层各个深度,给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构成潜在威胁。稗草能与作物剧烈争夺养分、水分、温度、光照,每个生产年度均投入大量机械、人力和化学药剂进行防除,影响生产建设,增高粮食成本,加大经济损失。稗属杂草最适防治期是春季的萌动、幼芽、出苗至二叶期。此时对水分、温度、光照最敏感。在郁闭情况下,生长势极弱。机械、化学防治效果均受耕地土壤水分动态限制。制定防除措施必须应用综合手段,以便因时因地应用。(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1983年02期)

稗属杂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赣榆县植保植检站、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近期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我国稻田发生较多的稗、硬稃稗和无芒稗等3种稗属杂草对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水平,以及光头稗、西来稗、长芒稗、水稗和水田稗等5种发生较少的稗属杂草对稻田主要除稗剂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稗属杂草论文参考文献

[1].陈国奇,唐伟,李俊,陆永良,董立尧.我国水稻田稗属杂草种类分布特点:以9个省级行政区73个样点调查数据为例[J].中国水稻科学.2019

[2].刘刚.我国3种发生较多的稗属杂草分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J].农药市场信息.2015

[3].杨霞,李永丰,张自常,陆凡,邱光.稻田稗属杂草对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类和合成激素类除草剂的敏感差异性[J].西南农业学报.2015

[4].李永丰,张自常,杨霞,董明超,张彬.稻田稗属杂草对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差异敏感性及其机理[J].江苏农业学报.2015

[5].张自常,李永丰,张彬,杨霞.稗属杂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

[6].乔丽雅.江苏省稻田稗属杂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扫茀特和乙草胺耐药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

[7].蒋立成,钱裕民.黑龙江东部垦区农田稗属杂草生态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3

论文知识图

稗属杂草的形态鉴定Fig.3.1Mor...甲基磺草酮的化学结构式高效二甲噻草胺6合成路线2001年,Ryu等...高效二甲噻草胺6合成路线2001年,Ryu等...1.5化合物10-12Fiure...

标签:;  ;  ;  ;  ;  ;  ;  

稗属杂草论文_陈国奇,唐伟,李俊,陆永良,董立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