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标准论文_魏传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产力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产力,标准,维度,价值,唯生产力论,相对主义,唯物史观。

生产力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魏传光[1](2019)在《实践语境与生产力标准——对马克思主义是“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伍德、米勒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无法确立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规定",最终必定会走向"道德相对主义",进而否定对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进行道德评价的合法性。实际上,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描述了道德相对性现象,并且反对道德普遍主义,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语境中,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各式各样的道德判断,且把生产力作为道德标准的共同尺度,并内含着一种"道德进步"的信念。因而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规范性的道德相对主义",也不是"元道德的相对主义",更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批判的合法性。(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5期)

陈述[2](2018)在《坚持生产力标准: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叁大任务,而叁大任务都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生产力标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既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的经验。(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8年33期)

朱尔茜[3](2017)在《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无论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是现实来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判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理论上,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完善市场体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持久生命力。(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7年02期)

潘玥斐[4](2016)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9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16·学术前沿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梦: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聚焦协调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破难释疑、群策群力。协调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10-31)

卫兴华[5](2015)在《评机械生产力决定论、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对汪海波先生观点的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评断和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应是生产力标准和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统一。生产力标准论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不能等同。生产力决定论不能解读为机械生产力决定论,更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论;生产力标准论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标准论;唯生产力论是马恩列斯批判过的庸俗生产力论,邓小平也否定唯生产力论即庸俗生产力论。汪海波先生大力宣扬这类观点,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归结为唯生产力论是极其不当的。(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王恒桓[6](2015)在《生产力标准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产力标准问题,一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科学表述标准;二要运用辩证的科学方法,具体分析标准。生产力标准既是真理标准又是价值标准,既具有一元性又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既要处理好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又要处理好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反对人类主义又反对自然主义,既重视生态建设又发展社会生产,既狠抓物质生产又狠抓精神生产,同时又要抓好人才生产。(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07期)

徐柳凡[7](2014)在《经济维度与道德维度之辩证统一:生产力标准的本真精神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生产力标准不仅内蕴深邃的经济维度,亦内蕴深厚的道德维度,经济维度与道德维度之辩证统一是生产力标准的本真精神。现阶段,我们应以辩证思维方法立体化、系统化地探究并解析生产力标准的双重维度,深刻领悟其本真精神,并准确把握这一本真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发展所具有的深远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4年10期)

栾伟[8](2014)在《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辩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论述了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是社会主义价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利益标准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规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民利益最根本的手段,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不可分离。(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4年18期)

卫兴华[9](2014)在《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中的唯物史观——兼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关于生产力二要素、叁要素之争,既偏离马克思的观点,又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相悖。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既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又包括管理、分工协作、科学、自然力等。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动力,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生产组织及自然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依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推进和统率其他生产要素的变革及其协调发展。生产力作为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会自行发展,有其自己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生产力诸要素的内在矛盾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生产关系不是也不可能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应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既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又包括搞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文来源于《清华政治经济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张旭[10](2013)在《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经过不断摸索,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引领中国人民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完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断地发展我国社会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直的信念。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发展生产力的总要性,将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是一切的基础。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情况,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归纳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系统科学论述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首先,从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为出发点,阐述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形成;其次,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实践过程,对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得出结论,即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民利益至上;再次,结合中国发展几十年的现状,论述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对分别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影响和价值。本文认为,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在当代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发展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路线保证。(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6)

生产力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叁大任务,而叁大任务都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生产力标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既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的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产力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1].魏传光.实践语境与生产力标准——对马克思主义是“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J].道德与文明.2019

[2].陈述.坚持生产力标准: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J].人民论坛.2018

[3].朱尔茜.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标准[J].理论探讨.2017

[4].潘玥斐.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5].卫兴华.评机械生产力决定论、唯生产力标准论和唯生产力论——对汪海波先生观点的评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5

[6].王恒桓.生产力标准新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5

[7].徐柳凡.经济维度与道德维度之辩证统一:生产力标准的本真精神及其当代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8].栾伟.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辩证关系[J].新西部(理论版).2014

[9].卫兴华.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中的唯物史观——兼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J].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4

[10].张旭.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当代价值[D].沈阳理工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无歧视状态的资本自由流动冲击甘肃省哲学学会年会附表:1988年哲学各学科...甘肃省哲学学会年会附表:1988年哲学各学科...甘肃省哲学学会年会附表:1988年哲学各学科...甘肃省哲学学会年会附表:1988年哲学各学科...甘肃省哲学学会年会附表:1988年哲学各学科...

标签:;  ;  ;  ;  ;  ;  ;  

生产力标准论文_魏传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