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稀溶液性质论文_刘春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稀溶液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张力,离子,液体,比容,溶液,密度,丙酸。

极稀溶液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辉[1](2019)在《功能化离子液体[COC_2MIM][Ala]和[G_nMIM][OAc](n=3,5)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离子液体的高粘度限制了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因此将其配制成稀溶液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缺陷,扩大其应用范围。离子液体稀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数据是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依据,所以有效测量其物理化学性质也成为必要和关键。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醚基和羧基功能基团的引入可以改变咪唑离子液体的疏水性质。本文选择了醚基和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稀溶液作为研究对象,在给定的温度变化范围288.15-318.15 K内和0.0100-0.500 mol·kg~(-1)浓度下,每间隔5 K分别测定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COC_2MIM][Ala])、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C_3MIM][OAc])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C_5MIM][OAc])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密度。我们对李以圭传统的模型理论做了进一步改进,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新的物理函数—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g_s)。计算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的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建立并得出了稀溶液的摩尔浓度与摩尔表面Gibbs能之间的线性经验方程;通过使用经验方程预测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值,获得的预测值与实验值高度相关并且非常相似。因此,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可以用作一种新的半经验手段来预测离子液体稀溶液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得到了一个新的改进的E?tv?s方程,其中每个参数都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根据新得出的E?tv?s方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摩尔表面熵是决定液体极性的主要因素,其值越大,说明液体极性越小。(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叁丰,王一非,冯涛,庄海宁,宋诗清[2](2019)在《猴头菇β-葡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稀溶液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猴头菇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β-glucan,HEB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对HEBG的一级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特性黏度测定实验和刚果红实验对HEBG溶液性质进行探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HEBG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HEBG是由β-D-葡萄糖组成的均一性多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HEBG主链由1,3-β-D-葡萄糖残基组成,支链是由1,6-β-D-葡萄糖残基组成,且1,3-β-D-葡萄糖与1,6-β-D-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比为1∶1。特性黏度和刚果红实验表明,HEBG稀溶液中不仅存在无规线团结构,还存在叁股螺旋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多糖的无规线团结构、分子链的分支状结构,分子链直径为(0.55±0.11)nm,宽度为1.9 nm。该实验为深入研究HEBG的生物活性以及构效关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滕飞[3](2017)在《不同温度下离子液体[C_4mim][Pro]和[C_6mim][Pro]稀溶液的体积和表面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羧酸类离子液体作为新一代绿色离子液体,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低熔点、高粘度和导电性等优良的特性,并且它易被生物降解,是一种对环境十分友好的绿色离子液体。正是基于这些优良特性,羧酸类离子液体引起了许多科研者的高度关注,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生产界的高度重视。然而众多绿色离子液体数据尚不完善,本论文以离子液体[C4mim][Pro]和[C6mim][Pro]作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补充。用中和法分别制备了1-丁基-3-甲基咪唑丙酸盐[C4mim][Pro]和1-己基-3-甲基咪唑丙酸盐[C6mim][Pro],分别用了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进行表征。在288.15 K-318.15 K温度范围内,测量[C4mim][Pro]和[C6mim][Pro]稀溶液质量摩尔浓度范围在0.01-0.50 mol·kg-1的密度和表面张力,并计算出[C4mim][Pro]和[C6mim][Pro]稀溶液的热膨胀系数,表观摩尔体积和等张比容。结果表明表观摩尔体积数据获得的溶质的表观摩尔膨胀率的值与通过Harned-Owen方程计算的值非常一致。通过对表面张力数据研究提出了预测[C4mim][Pro]和[C6mim][Pro]稀溶液表面张力的经验方程,利用经验方程预测的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值与相应的实验值很好一致,同时提出了用等张比容半经验方法预测离子液体表面张力值,通过等张比容半经验法预测离子液体[C4mim][Pro]和[C6mim][Pro]稀溶液的表面张力,预测结果与实验值非常相似,高度相关。说明本论文提出的经验方程和用等张比容半经验方法预测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刘入境[4](2015)在《丙氨酸离子液体[C_nmim][Ala](n=2,3,4,5,6)的合成及其稀溶液表面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离子液体不仅具有普通离子液体具有的性质,而且有其特殊性质,可以作为手性溶剂和新型功能材料,应用于分离手性化合物,如药物、氨基酸等物质的分离。虽然随着对离子液体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的不断拓展,合成的功能化离子液体愈来愈多,但是对其溶液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却仍然非常有限,这使得在对离子液体性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缺少充足的实验数据支撑。鉴于此,我们合成了五种丙氨酸咪唑类离子液体同系物:[C2mim][Ala]、[C3mim][Ala]、[C4mim][Ala]、[C5mim][Ala]、[C6mim][Ala]([Cnmim][Ala](n=2,3,4,5,6),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其进行了表征。在(288.15-318.15)±0.05 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这五种丙氨酸离子液体的稀溶液在m=0.0100-0.5000 mol·kg-1浓度范围内的密度及表面张力,通过计算得到了离子液体稀溶液等张比容的实验值,提出了预测不同浓度溶液等张比容的经验方程,并利用此经验方程估算了这五种离子液体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其估算值和实验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一致。此外,对离子液体稀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由密度和表面张力的数据计算得到了表面压、摩尔体积、表面熵和表面能的数值,分别与质量摩尔浓度和温度呈较好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5-05-01)

段超[5](2015)在《环形聚电解质在稀溶液中性质的分子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我们使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比较地研究了良溶剂下的稀溶液中,环形和相应的线形聚电解质链的各种性质。首先,我们观察到了两种聚电解质链对于不同库仑相互作用强度下的“标度分裂”现象,中间库仑强度区域对应于“分裂区域”,该区域中,环形链的标度指数较小。进而我们发现,在相似的“分裂区域”,两种聚电解质存在着对平衡离子的凝聚度的差异,环形聚电解质链相比线形链能够凝聚更多的平衡离子,这也与最近的理论结果相一致。两种聚电解质链的凝聚度差异可以由G因子——两种链的均方回旋半径之比予以解释。尽管在两种聚电解质链的标度和凝聚度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进一步发现,标度指数对凝聚度的依赖性对于两种高分子却有着拓扑不变性。我们使用Langevin MD模拟在更稀的溶液环境中对上述这些发现先后进行了很好的验证。进而转向研究动态环境下的性质,考虑电场下聚电解质链在稀溶液中的电泳特征。由于研究聚电解质链采用足够大的聚合度,故这里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影响不予考虑。使用Langevin MD模拟,发现环形和线形聚电解质链具有相同的临界电场强度。当电场强度超出临界电场,平衡离子凝聚度开始急剧减少,但是相比线形聚电解质链,环形链的凝聚度减少的幅度明显较少。因为线形链在强电场下能够充分伸展直至完全的直链状;相反环形链由于自身拓扑的限制,伸展度大大小于线形链。由此,随着电场的增强,环形聚电解质的凝聚度减少幅度要小于线形链,则两者凝聚度差异增大,同时电泳迁移率差异也增大。在不同的库仑相互作用强度下,我们发现两种链的迁移率差异会出现峰值,电场增强导致峰值的增大和右移。这项发现可以为环形线形聚电解质混合物的电泳分离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5-04-15)

刘春[6](2014)在《丙酸离子液体[C_nmin][Pro](n=4,5,6)的合成及其稀溶液表面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化学工业发展很快,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环境被破坏的却日益严重。为了实现人类以后更好的发展,绿色化学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离子液体这类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为液态的离子化合物,因其具备极低的蒸汽压和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因而具有不容易蒸发且能够循环使用的低污染等益处。由于离子液体十分接近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并且具有液体温度范围宽,极低的蒸汽压,对多种物质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高电导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功能性质的可设计性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当前合成出的离子液体的类型虽多,但对于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却仍然非常有限,这使得对离子液体性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缺少充足的实验数据支撑。鉴于此,我们合成了叁种丙酸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Pro](n=4,5,6),并通过1H-NMR和DSC对其进行表征。在(288.15K-318.15)±0.05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这些离子液体的稀溶液在不同浓度下(m=0.01-0.50mol·kg-1)的密度及表面张力的数据,并得到了离子液体溶液等张比容的实验值,提出了预测不同浓度溶液等张比容的经验方程,利用这个经验方程估算了这叁种离子液体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其估算值和实验值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此外,在298.15K温度下,对离子液体稀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依据Pitzer理论计算出离子液体无限稀释表观摩尔体积与偏摩尔体积;利用李以圭模型和等张比容经验方程估算出了[Cnmim][Pro](n=4,5,6)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值。结果说明,李以圭表面张力模型在预测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时比应用等张比容半经验法更准确。(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5-01)

王辉[7](2013)在《乙酸离子液体[C_4mim][OAc]、[C_5mim][OAc]的合成及稀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也是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的一个世纪。如今,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人类发展的方式逐渐为人类所不容,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的、可设计的、环境友好的溶剂,所以,对于它的研究和应用上得到了世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离子液体具有极性可调、绿色催化、可以提供非水环境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也是我们研究离子液体物化性质的主要前提和基础。本篇论文以乙酸离子液体[C_4mim][OAc]、[C_5mim][OAc]作为研究对象,以对其物化性质中的热力学性质为研究主体,完成了以下工作:利用两步合成法合成了[C_4mim][OAc](1-丁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和[C_5mim][OAc](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两种离子液体,然后分别利用核磁共振(1H-NMR)、差热扫描(DSC)对这两种物质进行了表征。由于离子液体的纯度对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对[C_4mim][OAc]、[C_5mim][OAc]离子液体水溶液配制在0.01000.5000mol/kg浓度范围内,并在同样的温度范围内(288.15K-328.15K),测出了两种离子液体稀溶液的密度、表面张力,得到了[C_4mim][OAc]、[C_5mim][OAc]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与摩尔浓度的关系,并运用等张比容的经验公式计算了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等张比容;根据Balasubrahmanyam经验公式,对离子液体水溶液的等张比容进行估算,进而得到了稀溶液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我们提出的估算稀溶液表面张力理论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而估算了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熵与表面压。(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3-05-01)

陈岩[8](2013)在《离子液体[C_nmim][OAc](n=2,3)稀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是完全由正负离子所构成的化合物。现在,世界上涌现出了一种明显的新趋势,即,通过目前可以得到的蒸汽压数据,可以看到离子液体的相应数值与正常液体相比是偏低的,这也使得它做为一种绿色环保型溶剂允许非常广泛范围的化学反应在其中进行。羧酸类离子液体,我们视之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型”绿色、环境友好型的溶剂,目前已吸引了愈来愈多的来自工业上以及学术上的热切关注和研究,它的主要特点为绿色环保、零毒性、零污染性而且具有相当高程度的可设计性。该篇论文以醋酸离子液体的其中两种同系物[C_nmim][OAc](n=2,3)为研究对象,将这两种物质的化学热力学特性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工作:依照中和法,合成了两种醋酸离子液体的同系物([C_nmim][OAc](n=2,3)),分别是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C_2mim][OAc])和1-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C_3mim][OAc]),并利用核磁共振1H-NMR仪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对这二种醋酸离子液体,在288.15K到328.15K的温度范围内每隔5K,在0.015-0.500mol·kg-1浓度范围内分别测定了12组不同浓度的[C_2mim][OAc]和[C_3mim][OAc]离子液体稀溶液的密度与表面张力,根据获得的相应数据计算得到溶液等张比容的实验值,并提出了预测不同浓度的稀溶液的等张比容的经验方程,利用这个经验方程,分别估算了两种离子液体同系物的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其估算值和实验值在误差范围内很好地吻合,并具有很好的合理性。这些估算值,我们认为,会针对离子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溶液化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3-05-01)

马雪[9](2012)在《丙酸系列离子液体及其稀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羧酸类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一代”的绿色环境友好型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其特点是绿色、无毒、无污染且具有可设计性。本篇论文以丙酸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以其物化性质中的热力学性质为研究的主体,做出了以下工作:由中和法合成了五种丙酸离子液体(PrAILs),1-乙基-3-甲基咪唑丙酸盐([C_2mim][Pro]),1-丙基-3-甲基咪唑丙酸盐([C_3mim][Pro]),1-丁基-3-甲基咪唑丙酸盐([C_4mim][Pro]),1-戊基-3-甲基咪唑丙酸盐([C_5mim][Pro])和1-己基-3-甲基咪唑丙酸盐([C_6mim][Pro]),并用核磁共振1HNMR和差热扫描量热(DSC)等现代分析仪器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运用标准加入法(SAM),在不同的水含量情况下,分别测出了离子液体在288.15K-338.15K温度范围内的表面张力、密度和折光率的实验值,并根据外推得到了在同样温度范围内的PrAILs零含水量的表面张力、密度和折光率,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估算值与相应的实验值相符度良好。根据Glasser理论,利用PrAILs的实验值,估算了PrAILs的晶格能和标准熵。根据折光率计算和讨论PrAILs的摩尔极化度和极化率,为其他离子液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rAILs的表面张力实验值计算获得了其等张比容数值;由超热力学假设理论而得到的[C_nmim]+等张比容数值,并借此可以推测出:[C_nmim][Pro],[C_2mim][RBF3](R=N-C_nH_(2n+1)(n=1–5)),[C_nmim][Gly],[C_nmim][PF_3(CF_2CF_3)_3]的阴离子的等张比容。由于离子液体的纯度对其化合物性质有很大影响,我们在温度288.15K-338.15K范围内对0.0400~0.5000mol·kg~(-1)浓度范围内的PrAILs测出了离子液体溶液的密度以及表面张力,利用等张比容经验公式,得到了溶液等张比容的实验值;估算了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其估算值和实验值在误差范围内很好一致,并且具有很好的合理性。这些估算值,对离子液体的深入研究有很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彭斌,杜程[10](2011)在《从蒸气压的降低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溶质的加入引起溶剂的蒸气压降低的角度入手,结合克拉贝龙—克劳修斯公式及拉乌尔定律,以凝固点降低和沸点升高为例对稀溶液的依数性质的公式进行了推导,推导方法直观、易于理解,同样得到了与教材相同的公式。(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1年09期)

极稀溶液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猴头菇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β-glucan,HEB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对HEBG的一级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特性黏度测定实验和刚果红实验对HEBG溶液性质进行探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HEBG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HEBG是由β-D-葡萄糖组成的均一性多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HEBG主链由1,3-β-D-葡萄糖残基组成,支链是由1,6-β-D-葡萄糖残基组成,且1,3-β-D-葡萄糖与1,6-β-D-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比为1∶1。特性黏度和刚果红实验表明,HEBG稀溶液中不仅存在无规线团结构,还存在叁股螺旋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多糖的无规线团结构、分子链的分支状结构,分子链直径为(0.55±0.11)nm,宽度为1.9 nm。该实验为深入研究HEBG的生物活性以及构效关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稀溶液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春辉.功能化离子液体[COC_2MIM][Ala]和[G_nMIM][OAc](n=3,5)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2].张叁丰,王一非,冯涛,庄海宁,宋诗清.猴头菇β-葡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稀溶液性质[J].食品科学.2019

[3].陈滕飞.不同温度下离子液体[C_4mim][Pro]和[C_6mim][Pro]稀溶液的体积和表面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7

[4].刘入境.丙氨酸离子液体[C_nmim][Ala](n=2,3,4,5,6)的合成及其稀溶液表面性质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

[5].段超.环形聚电解质在稀溶液中性质的分子模拟研究[D].宁波大学.2015

[6].刘春.丙酸离子液体[C_nmin][Pro](n=4,5,6)的合成及其稀溶液表面性质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4

[7].王辉.乙酸离子液体[C_4mim][OAc]、[C_5mim][OAc]的合成及稀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3

[8].陈岩.离子液体[C_nmim][OAc](n=2,3)稀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3

[9].马雪.丙酸系列离子液体及其稀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2

[10].彭斌,杜程.从蒸气压的降低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论文知识图

一4随浓度不同而划分的高分子溶液区间极...加盐和不加盐时PBO的ηsp/C2C关系PBO /M SA溶液的ηr2C2t关系随浓度不同而划分的高分子溶液区间用t*0代替t0得到的PBO的ηsp/C2C关高分子浓度区间划分示意图

标签:;  ;  ;  ;  ;  ;  ;  

极稀溶液性质论文_刘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