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混响论文_唐凤台,孟子厚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调混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响,可调,剧院,时间,声学,含山,系数。

可调混响论文文献综述

唐凤台,孟子厚[1](2018)在《可调混响音乐厅的仿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声学仿真软件Odeon,对某座可调混响音乐厅进行建模仿真,通过调节耦合空间门开启的位置、大小以及厅堂内吸声帘幕的覆盖面积,得到不同状态下的房间脉冲响应,从而获得该模型的声学参数—混响时间T_(30)、音乐明晰度C_(80)、清晰度D_(50)和侧向能量因子LF_(80)等。结合该座音乐厅仿真模型,考察不同状态下声学参数的规律。结果显示:随着耦合空间门的开启程度增大,音乐厅的混响时间逐渐增长;随着厅堂内吸声帘幕覆盖面积的增大,音乐厅的混响时间逐渐减小。最终得到该座音乐厅的混响时间范围是1.2s~2.3s。验证了利用耦合空间和吸声帘幕可以实现厅堂的"多功能"用途。(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丁雷[2](2017)在《电声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电声可调混响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及信号处理方式,对受援共振,多通道混响,电子反射声能系统,声学控制系统,可变室内声学系统,电子声学优化系统等多种利用电子技术对混响时间进行调节的系统构成与原理进行了说明,并指出了这些系统在应用时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7年Z4期)

丁雷[3](2017)在《建声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多功能剧院的使用要求,指明混响时间可调的意义,说明了吸声量可调方式的原理,列举了多种可调吸声结构形式。改变室内容积也是调节混响时间的一种方法,而且调节量更大,文中对此方法也进行了详尽描述。最后提出了可调混响结构在设计与使用时的注意点。(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7年Z3期)

王姬[4](2014)在《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声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可调混响结构在厅堂类建筑中已多次被应用,它对于多功能厅堂的使用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功能厅堂的大量出现,人们对于音质要求的提高,可调混响技术更能够满足厅堂的使用要求和音质标准。虽然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所突破,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差距,因此有必要在可调混响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本次研究,对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的设计提出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功能剧院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调研问题,分析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的相关声学设计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总结出一套适合现代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的设计策略。并将此策略应用于四川广元大剧院的建筑声学设计中,通过现场混响时间的测定来验证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从而加深笔者对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声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本文以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可调混响技术的起源,影响因素,发展目标,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且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对可调混响结构进行了归纳分类,最终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目的和方法。其次,通过对已建成的采用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厅堂进行调研测试分析,了解该结构的使用需求和声学特性,以及实际工程中使用该结构的必要性、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再次,结合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的使用价值,从理论上研究分析设计该结构应注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多孔吸声材料的声学性能和亥姆霍兹共振结构的声学性能两方面着手,重点介绍多孔吸声材料中玻璃棉的声学性能和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中贴面硅酸钙板声学性能。通过实验测定其吸声系数,分析了玻璃棉的流阻、结构因数、厚度、容重及背留空腔厚度等因素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得出了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在打开和关闭状态的吸声性能以及扩散性能。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实际项目着重从厅堂规模、声学设计指标、室内可调混响时间设计、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在广元大剧院中的使用位置和面积以及实测数据等方面对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进行实例验证。通过实例,设计值中百叶型可调混响幅度为0.3~0.5s,实际测量的可调混响幅度值分为楼座0.33s,池座0.1s,舞台0.13s。得到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的设计可调幅度值与实际测量的可调混响幅度值相符,从而验证验证该结构的设计策略和构造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今后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05-30)

张亦弛[5](2012)在《耦合空间与可调混响式厅堂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耦合空间是指厅堂中存在的一些次空间或者附属空间,因为这些空间的存在使厅堂容积扩大而出现混响时间延长、声衰变速度改变等声学特性改变。这些特性应用于实践,可以使厅堂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提高使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在注重节约和可持续建设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可调式混响设计实现方法的一种,设置耦合空间调节混响的案例在中国并不多见,但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接轨,可调式设计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也是驱使笔者选择这一课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结构上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耦合空间应用于实际厅堂设计的角度对国外已建成的可调混响时间的厅堂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可调式混响设计实际应用的技术、方法和一些应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利用Odeon声学设计软件和声学测量仪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通过虚拟建模计算的手段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和修改,在可调混响厅堂的耦合空间布置上进行设计,并以软件模拟的方式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预测。全文本着从案例中提取经验——分析假设——实验验证的宗旨研究课题,同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供读者参考。(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2-04-01)

张叁明,何海霞[6](2009)在《观众厅可调混响时间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可调混响时间设计的必要性传统剧场、音乐厅的厅堂音质特性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只适合于某种音乐风格、演出形式,甚至是某一个乐队、某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而现代的演艺厅堂空间往往要满足多种使用功能,如现代交响(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09年03期)

贾尚宏,邓元[7](2004)在《含山剧院可调混响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调混响是厅堂多功能的关键条件,本文提出利用银幕的升降达到可调混响的方法,投入小, 可操作性强,是目前落后地区厅堂多功能改造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期刊2004-10-01)

张义忠,王永平[8](2003)在《小型厅堂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声技术》在2002年第6期中登刊了“音乐欣赏室的声学设计”一文之后,很多读者对文中涉及的可调混响的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来函中提出了很多问题。为此,作者张义忠老师专门就此再次撰文做进一步阐述。(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03年11期)

邱德华[9](2001)在《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可调混响技术是保证多功能剧院在各种使用情况下均能获得良好音质的有效途径,它的设计与应用已受到广大声学工作者的重视。文章就可调混响技术的设计作了论述,并提出了此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探索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项端祈[10](2000)在《厅堂声学设计的新进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剧院几乎均供多功能使明。而不同的功能都有各自的声学要求。其中特别是混响时间的差别甚大。难以兼顾各功能的要求。因此在剧院观众厅内采用可调混响装置,使每种功能均达到“最佳”值就成为剧院声学设计中的一项急待解决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本义就这一问题,通过长达19年已久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对观众厅可调混响设计中所取得的成果作较为系统的介绍。并对新世纪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个人的见解。(本文来源于《建筑创作》期刊2000年01期)

可调混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电声可调混响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及信号处理方式,对受援共振,多通道混响,电子反射声能系统,声学控制系统,可变室内声学系统,电子声学优化系统等多种利用电子技术对混响时间进行调节的系统构成与原理进行了说明,并指出了这些系统在应用时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调混响论文参考文献

[1].唐凤台,孟子厚.可调混响音乐厅的仿真与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丁雷.电声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17

[3].丁雷.建声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17

[4].王姬.百叶型可调混响结构声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

[5].张亦弛.耦合空间与可调混响式厅堂的设计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6].张叁明,何海霞.观众厅可调混响时间技术[J].艺术科技.2009

[7].贾尚宏,邓元.含山剧院可调混响的设计[C].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04

[8].张义忠,王永平.小型厅堂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电声技术.2003

[9].邱德华.可调混响技术在多功能剧院中的应用与设计[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

[10].项端祈.厅堂声学设计的新进展──剧院可调混响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建筑创作.2000

论文知识图

德国慕尼黑市,阿贝拉公园,罗森克拉...观众厅剖面图可调混响成功的关键...北京剧院观众厅剖面几种可调吸声构造示意图歌剧斤剖面圈),这叁种情况需根据具体情i如对剧院...

标签:;  ;  ;  ;  ;  ;  ;  

可调混响论文_唐凤台,孟子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