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仁政的议论文分论点

关于孟子仁政的议论文分论点

问:孟子关于仁政的观点
  1. 答:孟子仁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孟子“仁政”的来源
    孟子的“仁政”思想,从思想渊源来看,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孟子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为准衡量统治的优劣,他认为减轻人民负担,按自然规律办事,人民才能够丰衣足食。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可以说是仁政。
    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问:谈谈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1. 答:儒家的“仁政”思想,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专家这样解说
问:以孟子论述王道之始的论点 作文的题目
  1. 答:仁政与王道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能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百姓安乐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使之成为《孟子》全书的总纲。孟子一生经文纬武,胸藏韬略,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但在急功近利的战国时代,“仁义”治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孟子积极用世,给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他的思想,他的主张,可以作为千古“匡世的真言”。来源: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关于孟子仁政的议论文分论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