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坑灌法论文_马娟娟,郑利剑,孙西欢,郭向红,李永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蓄水坑灌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土壤,水分,入渗,要素,水肥,理论。

蓄水坑灌法论文文献综述

马娟娟,郑利剑,孙西欢,郭向红,李永业[1](2017)在《蓄水坑灌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蓄水坑灌法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果林灌溉的中深层立体灌溉方法。通过系统地整理和总结蓄水坑灌SPAC系统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蓄水坑灌法的节水保肥增产机制,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加快蓄水坑灌理论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成雄剑,程运平[2](2017)在《浅谈蓄水坑灌法的节水机理与水土保持》一文中研究指出蓄水坑灌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将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有机结合在一起。蓄水坑灌法的研究还处在室内研究阶段,因此对蓄水坑灌法进一步的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7年01期)

汪增涛[3](2009)在《蒸发条件下蓄水坑灌法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与计算机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进行求解,利用试验资料总结土壤蒸发率与表土(0~5cm)含水率经验关系为对数曲线关系,并利用拟合关系式作为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经验证,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利用该方法模拟蒸发条件下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的问题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3期)

吴能锋[4](2007)在《蓄水坑灌法土壤水分运动分布的田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不仅存在干旱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也相当严重。我国又是一个灌溉农业大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十分严重,寻求适合于北方地区保水抗旱、高效灌溉的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蓄水坑灌法是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山丘区的果林灌溉新方法,既可满足节水、保水、抗旱的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当地降雨径流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它的出现为节水型果林灌溉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我国节水型农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蓄水坑灌法、盘灌法的田间试验研究比较,旨在为蓄水坑灌法从理论研究走向田间推广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不同含水量不同土壤质地下的土壤含水量测定利用微波炉法代替烘箱法烘土的结果进行标定试验研究通过对两种方法测得含水量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二者具有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达到0.9466,这充分说明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土壤含水量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用微波炉法测定出土体含水率后,再根据其与烘干法的相关关系方程进行修正,试验结果的精度足以满足精度要求。2、对不同蓄水坑深度、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蓄水单坑田间入渗试验的研究通过不同蓄水坑深度、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蓄水单坑田间入渗试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不同蓄水坑深度、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湿润体形状具有相似性,均为椭球体;再分布20小时后,湿润锋在垂向运移距离比水平运移距离大;灌水量越大,水平和垂直湿润锋的推进距离也越大;坑深越大,土壤湿润体越靠下。3、对坑深60cm、单坑灌水量30kg的蓄水多坑田间入渗试验的研究通过坑深60cm、单坑灌水量30kg的蓄水多坑田间入渗试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蓄水单坑试验比较,蓄水多坑试验时,蓄水坑与蓄水坑之间存在零通量面;水分运动可以分为自由入渗阶段和多坑干扰入渗阶段;由于水分存在多坑干扰入渗,所以多坑情况下,水分运移范围比相同条件下蓄水单坑试验条件时更大。4、对灌溉区域规格为半径75cm、灌水量180kg的盘灌田间入渗试验的研究通过盘灌田间入渗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水分运动再分布20小时后的湿润锋形状为一碗状;由于盘灌区域内部水分入渗为垂直一维入渗,所以在灌溉区内部的湿润深度相差不大,大约都在95cm-100cm左右;当超出灌溉区后,湿润锋变化明显;越靠近地面,水分推进越远;水分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下80cm以上土层,由于果树根系活动层主要集中在20cm-130cm处,上层是水分的主要集中层,也是蒸发散失的主要集中区,因此上层水分会很快被损失,水分的有效利用率比较低;(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7-05-01)

吴能锋,郭向红,马娟娟[5](2007)在《蓄水坑灌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缓解这两个问题,蓄水坑灌法应运而生,与其他果园灌溉方法相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蓄水坑灌法作了简要介绍,为这种新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利》期刊2007年01期)

孙西欢,马娟娟,周青云,郭向红,王芳[6](2004)在《蓄水坑灌法技术要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蓄水坑灌法的技术要素包括蓄水坑的坑半径、坑深、坑数、坑距及蓄水坑的渗水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蓄水坑的半径不宜过大 ,也不宜过小 ,一般单坑直径可定为 2 5~ 35cm ;蓄水坑深根据果树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分布和蓄水坑湿润情况 ,将其确定为 6 0cm ;蓄水坑底部宜采用不透水的形式 ,这样有利于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的运动 ;蓄水坑的坑数、坑距的确定与土壤水分在土体中的水平最大推进距离有直接关系 ,其大小需根据果园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 ;蓄水坑灌法可实行小定额灌水 ,是一种节水灌溉方法(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Z1期)

孙西欢,马娟娟,周青云,郭向红,王芳[7](2004)在《蓄水坑灌法技术要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蓄水坑灌法的技术要索包括蓄水坑的坑半径、坑深、坑数、坑距及蔷水坑的渗水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蓄水坑的半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单坑直径可定为25-35cm;蓄水坑深根据果树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分布和蓄水坑湿润情况,将其确定为60cm;蓄水坑底部宜采用不透水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蓄水坑的坑数、坑距的确定与土壤水分在土体中的水平最大推进距离有直接关系,其大小需根据果园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蓄水坑灌法可实行小定额灌水,是一种节水灌溉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王晓红,乔云峰,孙西欢[8](2003)在《蓄水坑灌法单坑入渗模型及入渗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果树生理特性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非恒定水位复杂边界条件下的蓄水单坑均质土入渗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进行求解。经试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利用该方法模拟蓄水单坑的水分入渗问题是可行的。用本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单坑入渗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入渗规律的影响,为蓄水坑灌理论与灌水技术要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3年03期)

王晓红,乔云峰,孙西欢[9](2003)在《果树蓄水坑灌法单坑水分入渗数值模拟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果树生理特性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非恒定水位复杂边界条件下的蓄水单坑均质土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进行求解。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利用该方法模拟蓄水单坑的水分入渗问题是可行的。用本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入渗过程,并对入渗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蓄水坑灌理论与灌水技术要素的深入研究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03年02期)

蓄水坑灌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蓄水坑灌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将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有机结合在一起。蓄水坑灌法的研究还处在室内研究阶段,因此对蓄水坑灌法进一步的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蓄水坑灌法论文参考文献

[1].马娟娟,郑利剑,孙西欢,郭向红,李永业.蓄水坑灌法研究进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7

[2].成雄剑,程运平.浅谈蓄水坑灌法的节水机理与水土保持[J].河南建材.2017

[3].汪增涛.蒸发条件下蓄水坑灌法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

[4].吴能锋.蓄水坑灌法土壤水分运动分布的田间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

[5].吴能锋,郭向红,马娟娟.蓄水坑灌法研究进展[J].山西水利.2007

[6].孙西欢,马娟娟,周青云,郭向红,王芳.蓄水坑灌法技术要素初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

[7].孙西欢,马娟娟,周青云,郭向红,王芳.蓄水坑灌法技术要素初探[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8].王晓红,乔云峰,孙西欢.蓄水坑灌法单坑入渗模型及入渗规律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

[9].王晓红,乔云峰,孙西欢.果树蓄水坑灌法单坑水分入渗数值模拟及分析[J].节水灌溉.2003

论文知识图

蓄水坑灌法田间工程示意蓄水坑灌法的田间工程示意图1蓄水坑灌法田间工程示意图Fig...6不同肥液浓度的氨挥发量比较图1 蓄水坑灌法田间工程示意蓄水坑灌条件下试验的Es/E0~θ关系曲...

标签:;  ;  ;  ;  ;  ;  ;  

蓄水坑灌法论文_马娟娟,郑利剑,孙西欢,郭向红,李永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