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发育论文-陈稳良,史兴海,梁改梅,刘龙龙,李秀莲

幼苗发育论文-陈稳良,史兴海,梁改梅,刘龙龙,李秀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幼苗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苦荞,幼苗形态,产量

幼苗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陈稳良,史兴海,梁改梅,刘龙龙,李秀莲[1](2019)在《等离子体处理对苦荞种子幼苗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设置4个等离子体电流(分别为1.1A、1.3A、1.5A和1.7A)及3个处理次数(1次、2次和3次),以不进行等离子处理的苦荞种子为对照,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组合对苦荞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对苦荞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着,但对地上部株高和地下部根长的影响显着;最佳等离子体处理组合为等离子体电流1.3A,处理2次。与对照CK相比,该组合可使株高增加37.29%,根长增加52.42%,增产18%~25%。(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楠,高静,黄文静,李铂,何懿菡[2](2019)在《赤霉素浸种时长和施用浓度对重度干旱和盐胁迫下黄芪幼苗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赤霉素(GA_3)浸种时长和施用浓度对重度干旱(PEG)和盐(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种子幼苗生长的影响,使用5个浓度(0、50、100、200和400 mg·L~(-1))的GA_3将种子浸泡5个时长(6、12、24、36和48 h)后置入渗透势为-0.6 MPa的PEG和-0.9 MPa的NaCl溶液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最终发芽率(TGP)、平均发芽时间(MGT)、根/芽抑制指数(R/SII)、芽长(SL)、根长(RL)、芽干重(SDW)和根干重(RDW)等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延长浸种时间和增加GA_3浓度,TGP和MGT在两种胁迫下分别呈现上升和缩短的趋势; NaCl胁迫下,400 mg·L~(-1)GA_3浸种超过36 h对SL起到显着抑制作用,而对RL的显着抑制则在200 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36 h和400 mg·L~(-1)GA_3浸种24 h开始出现(P<0.05); PEG胁迫下,对SL和RL的显着抑制均是在200 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36 h开始出现(P<0.05); NaCl胁迫下,对SDW和RDW的显着抑制均是在200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36 h开始出现,而PEG胁迫下对SDW和RDW的显着抑制均是在200 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48 h开始出现(P<0.05); TGP、MGT、SL、RL、SDW和RDW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 <0.05)。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预测分析得出:施用103mg·L~(-1)GA_3浸种40 h和51 mg·L~(-1)GA_3浸种48 h分别是在NaCl和PEG胁迫下能够有助于黄芪萌发和苗期发育的最优化处理组合方式。(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冯汉宇,魏建华,王旭明,张殿朋,岳跃森[3](2019)在《基于切片技术的不同颜色籽粒幼苗发育及花青素累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花青素在籽粒和幼苗组织细胞内的累积分布,采用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京501、京24、A-44、A-45和A-40-3株系的籽粒糊粉层和幼苗组织。结果表明:京501和京24糊粉层浅黄色,A-44籽粒糊粉层细胞有红黑色糊粉粒,A-45籽粒糊粉层细胞有红色糊粉粒,A-40-3籽粒糊粉层细胞有黑色糊粉粒,不同放大倍数条件下A-45的糊粉粒都是红色,A-40-3的糊粉粒由黑色变为红黑色;室内条件下京501幼苗胚芽鞘绿色,裸露根系白色,京24幼苗胚芽鞘与裸露根系紫红色,A-44,A-40-3和A-45幼苗胚芽鞘与裸露的根系淡紫红色;田间条件下,京501幼苗胚芽鞘淡紫色,露出根系紫红色,京24、A-44、A-40-3和A-45幼苗胚芽鞘与露出根系深紫红色。结合以上可知,花青素主要分布在糊粉层、紫红鞘和根皮层组织细胞内。(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吴月淼[4](2017)在《不同pH条件下闽楠幼苗和樟树幼苗发育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土壤酸化和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建设、城市开发和不正确的灌溉、施肥方式,致使土壤酸化、碱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江汉平原作为冲积平原,其土壤多呈酸性;我国西南大部地区和长江流域也为酸雨的重灾区,这一系列原因也造成了土壤酸化,植物难以适应。而沿海地区、工业修复地等地段的土壤也多碱害,造成植物生长状况不良。基于这一环境背景下,本文展开了关于樟树(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对于环境酸碱度适应性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河沙作为基质,以HCl和NaOH调节1倍hoagland溶液的pH值至4.0、5.0、6.0、7.0、8.0、8.5、9.0作为7个不同处理,浇灌闽楠和樟树幼苗,通过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及光合参数、质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4个方面,研究闽楠和樟树生在不同酸碱度下的生长情况,对闽楠和樟树的耐酸、碱能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发育方面:酸性环境pH4.0~pH6.0条件下对闽楠幼苗生长均具备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在酸处理的条件下,植株幼苗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从而促进闽楠生长,表明闽楠幼苗具备一定的耐酸性。在碱性环境pH8.0~pH9.0条件下对闽楠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且随pH值的升高,闽楠幼苗受害程度加重。酸性较强的pH4.0环境和强碱环境pH8.5、pH9.0都对樟树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并未影响到樟树幼苗的正常生理发育活动。樟树在各处理下均未表现出受害现象。(2)光合作用方面:光合色素在闽楠幼苗叶片中的含量,在pH4.0处理下达到最高水平,在pH5.0和pH9.0处理下次之。在pH7.0条件下为最低水平;光合色素在樟树幼苗叶片中的含量,在pH6.0和pH8.5处理下达到最高水平,而在pH4.0、pH5.0和pH9.0处理下受到显着抑制。不同pH值对光合参数的影响中,闽楠幼苗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pH6.0条件下达到最高水平,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pH4.0条件下最高,而在碱性条件pH9.0处理下各项光合参数都较低,其中,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pH4.0条件下最低;樟树幼苗净光合速率在pH4.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pH5.0条件下达到最大值,pH8.5处理次之,而各项光合参数均在pH8.0条件下达到最低水平。(3)质膜透性方面:闽楠幼苗在pH9.0和pH8.5的生长环境下,质膜稳定性和活性氧动态平衡都受到严重损害,SOD活性在试验后期迅速降低,碱胁迫下幼苗叶片内积累了大量自由基,超出其承受范围,表明闽楠幼苗对pH9.0和pH8.5的环境不耐受;但在pH4.0处理下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樟树幼苗则在pH4.0处理和pH9.0处理下,质膜透性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仍在其耐受范围之内,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多余的自由基,维护质膜的稳定性。(4)渗透物质含量方面:闽楠幼苗在pH4.0处理下叶片相对含水率最高,通过TSS、SP、Pro的含量分析发现,通过积累可溶性渗透物质,闽楠有效地维持了细胞内的正向压力,降低外部渗透势,使得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率处于最高水平,表明pH4.0处理下闽楠幼苗能够维持正常的细胞渗透势;而在碱性处理,尤其是在pH8.5和pH9.0处理下,闽楠幼苗虽然提高了TSS和SP的含量,仍不足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势,进而表现在叶片相对含水率降低;在试验后期Pro含量骤降,表明碱胁迫对闽楠幼苗的损害程度严重,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脯氨酸积累过程受阻。樟树仅在pH4.0处理下叶片相对含水率较低,其余各处理下均通过提高TSS和SP含量,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势,同时通过制造Pro清除自由基,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综合分析闽楠幼苗各个时期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发现,闽楠幼苗pH4.0~pH6.0内生长良好,对酸性环境有良好的耐受性,pH4.0的酸性环境下仍在其耐受范围内,且对幼苗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pH8.0及以上的环境则会对闽楠幼苗生长发育造成抑制。樟树在pH4.0~pH9.0的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但pH4.0和pH9.0的强酸、强碱环境虽不足以影响到樟树的生长发育,但对生理活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7-04-01)

刘云龙,张学雷[5](2016)在《盐度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叶藻海草场是重要生境但在我国严重退化,亟需研究有效的修复方法。本文以桑沟湾的大叶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度急变(0~30)对种子萌发、萌发后继续发育和存活及幼苗幼叶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以种子繁殖修复大叶藻海草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盐度降低促进种子萌发,盐度15及以下效果显着,盐度0时萌发率最高;盐度0~15中萌发的种子均可发育成幼苗,发育和衰亡的比例和速率受萌发盐度背景和萌发后培养盐度的双重影响——较高萌发盐度有利于种子萌发后的发育和存活,种子萌发后于盐度5~30中均可建成幼苗并存活、但在盐度0或1中发育至不同程度后全部死亡。盐度5~30范围内,幼苗幼叶均有净产氧,光合和呼吸作用及净产氧率具随盐度升高而增强趋势。于盐度0或5中萌发、盐度5~30中进一步培育的变盐育苗策略,最高实现了24%或12%的种子于2个月内建成幼苗并继续发育,可作为种子繁殖法修复大叶藻海草场的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彭丽,陈罡晓,牛庆良,黄丹枫,孙治强[6](2015)在《西瓜幼苗发育阶段热量需求及模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次穴盘育苗试验,量化了西瓜幼苗各生育阶段的累积热量单位需求,西瓜幼苗出苗期、子叶展平期、1片真叶期、2片真叶期、3片真叶期、3叶1心期平均所需的累积热量单位分别为2 451.02、639.71、2 240.85、1 916.65、1 802.19、670.22℃·h,完成整个苗期所需的累积热量单位为9 720.64℃·h;基于累积热量单位驱动,构建了西瓜幼苗发育阶段模拟模型,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良好。(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5年10期)

吴发明,王化东,李硕,杨扶德[7](2015)在《不同处理方法对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党参种子进行不同方式的前处理,采用恒温进行培养,观察记录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情况(30 d),并统计分析。结果温度和土壤湿度对党参种子和幼苗发育有显着影响,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最佳温度在20~30℃,最佳湿度在45%~75%;草木灰处理和适宜质量浓度的化学药剂、生长调节剂处理都能有效地促进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但生长调节剂会改变党参幼苗的形态特征,草木灰拌种处理党参种子萌发快,幼苗发育快,植株性状正常且病害少。结论采用草木灰拌种处理有利于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有效提高种苗产量和质量,可广泛应用于党参大田育苗生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07期)

王晋,庄舜尧,曹志洪,蔡宪杰,程森[8](2014)在《不同生物炭浸提液对水稻发芽及幼苗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不同生物炭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进行培养,研究生物炭种类对水稻萌发和幼苗发育的潜在影响。3种生物炭为竹炭、烟杆炭和稻杆炭,生物炭浸提液梯度为原液(1:5)、10倍稀释液和50倍稀释液,处理培养后观察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情况。烟杆炭原液处理培养后第3天水稻种子发芽率只有8.7%,远低于对照的43.3%,芽根长度、干鲜重等指标也均显着低于对照(p<0.05)。所有低浓度的生物炭浸提液对水稻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竹炭10倍浸提稀释液的发芽率比对照高9.3%,烟杆炭和稻杆炭50倍浸提稀释液的发芽率比对照高11.3%,但芽根长度、干鲜重等指标大部分与对照无显着差异。本结果初步证明高浓度烟杆炭对水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适当的生物炭用量则有益于水稻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30期)

王晋,庄舜尧,曹志洪,蔡宪杰,程森[9](2014)在《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水稻幼苗发育的影响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生物炭田间施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竹炭、稻秆炭和烟秆炭,通过不同添加量对水稻幼苗进行培养并测定幼苗长度和干重,以探究不同生物炭对水稻发育的潜在影响。[结果]3种生物炭在添加量小于10%时为安全用量,竹炭和稻秆炭的最适添加量为5%左右,烟秆炭最适添加量在0.5%~1.0%;3种生物炭添加量超过50%时均会抑制水稻幼苗生长,其中烟秆炭抑制效果最强。[结论]适量添加生物炭有益于水稻幼苗生长,烟秆炭可能会对作物产生不良作用,应严格控制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2期)

苗中芹[10](2014)在《管花肉苁蓉幼苗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幅度提高肉苁蓉的接种率是生产的热点问题,但关于管花肉苁蓉怎样寄生到柽柳的根部形成幼苗,以及幼苗建成的机理,尚不清楚。明确幼苗建成的过程和条件,阐明幼苗建成的机理,提出提高接种率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生产价值。本试验以管花肉苁蓉种子、柽柳根和管花肉苁蓉—柽柳复合体幼苗为材料,显微切片、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等方法,研究了管花肉苁蓉幼苗建成,寄生动力和幼苗建成的调控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结果表明,管花肉苁蓉吸器接触柽柳根表皮层后,顶端分化出侵入细胞。在侵入细胞引领下,吸器呈楔形结构依次侵入柽柳根皮层、中柱和木质部,最后,次生吸器与寄主的木质部连接。至此,完成了幼苗根端的形态建成。2.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侵入细胞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同时吸器生长的机械压力导致寄主皮层细胞被挤压变形和挤碎。吸器侵入寄主根的过程有吸器生长动力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参与。3.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结果表明,在吸器侵入寄主的木质部后,与寄主根中柱相连接的管花肉苁蓉次生吸器的薄壁组织恢复分生能力,在靠近寄主根端的轴向区域形成分生组织,分化出导管。4.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结果表明,位于寄主根外侧的初生吸器的薄壁组织恢复分生能力,先分化出一团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先发育成一个“瘤体”,“瘤体”再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分生组织,每团组织则分化出1个生长锥。生长锥分化出鳞叶原基,鳞叶原基形成鳞叶幼叶。至此,管花肉苁蓉幼苗芽端建成。5.管花肉苁蓉幼苗发育具有明显的单极生长特性和特殊的分枝特性。6.柽柳根的发生和伸长,芽管的生长速度和初生吸器的建成受环境条件影响。以0.4g/L IBA或者0.8g/LABT1浸泡插条,可缩短插穗的生根时间和提高柽柳生根的整齐度及侧根的发生量;在培养基质含水量为70-80%,温度20-25℃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管花肉幼苗的建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幼苗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赤霉素(GA_3)浸种时长和施用浓度对重度干旱(PEG)和盐(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种子幼苗生长的影响,使用5个浓度(0、50、100、200和400 mg·L~(-1))的GA_3将种子浸泡5个时长(6、12、24、36和48 h)后置入渗透势为-0.6 MPa的PEG和-0.9 MPa的NaCl溶液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最终发芽率(TGP)、平均发芽时间(MGT)、根/芽抑制指数(R/SII)、芽长(SL)、根长(RL)、芽干重(SDW)和根干重(RDW)等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延长浸种时间和增加GA_3浓度,TGP和MGT在两种胁迫下分别呈现上升和缩短的趋势; NaCl胁迫下,400 mg·L~(-1)GA_3浸种超过36 h对SL起到显着抑制作用,而对RL的显着抑制则在200 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36 h和400 mg·L~(-1)GA_3浸种24 h开始出现(P<0.05); PEG胁迫下,对SL和RL的显着抑制均是在200 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36 h开始出现(P<0.05); NaCl胁迫下,对SDW和RDW的显着抑制均是在200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36 h开始出现,而PEG胁迫下对SDW和RDW的显着抑制均是在200 mg·L~(-1)GA_3及以上浓度浸种48 h开始出现(P<0.05); TGP、MGT、SL、RL、SDW和RDW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 <0.05)。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预测分析得出:施用103mg·L~(-1)GA_3浸种40 h和51 mg·L~(-1)GA_3浸种48 h分别是在NaCl和PEG胁迫下能够有助于黄芪萌发和苗期发育的最优化处理组合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苗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陈稳良,史兴海,梁改梅,刘龙龙,李秀莲.等离子体处理对苦荞种子幼苗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9

[2].王楠,高静,黄文静,李铂,何懿菡.赤霉素浸种时长和施用浓度对重度干旱和盐胁迫下黄芪幼苗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3].冯汉宇,魏建华,王旭明,张殿朋,岳跃森.基于切片技术的不同颜色籽粒幼苗发育及花青素累积探讨[J].种子科技.2019

[4].吴月淼.不同pH条件下闽楠幼苗和樟树幼苗发育生理研究[D].长江大学.2017

[5].刘云龙,张学雷.盐度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J].海洋学报.2016

[6].李彭丽,陈罡晓,牛庆良,黄丹枫,孙治强.西瓜幼苗发育阶段热量需求及模型模拟[J].长江蔬菜.2015

[7].吴发明,王化东,李硕,杨扶德.不同处理方法对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J].中草药.2015

[8].王晋,庄舜尧,曹志洪,蔡宪杰,程森.不同生物炭浸提液对水稻发芽及幼苗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

[9].王晋,庄舜尧,曹志洪,蔡宪杰,程森.不同原料生物炭对水稻幼苗发育的影响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4

[10].苗中芹.管花肉苁蓉幼苗发育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标签:;  ;  ;  ;  

幼苗发育论文-陈稳良,史兴海,梁改梅,刘龙龙,李秀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