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载荷论文_姜永胜,苏娟,苏龙龙,郭冠群,陈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载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载荷,数值,空腔,特性,堆垛,结构,风压。

风载荷论文文献综述

姜永胜,苏娟,苏龙龙,郭冠群,陈程[1](2019)在《基于ANSYS的LNG储罐风载荷效应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风载荷对大型全容式LNG储罐的影响,以某项目16万m3储罐为模型,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搭建LNG储罐精细化模型。依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计算储罐墙体和穹顶处风压值,借助APDL工具,为有限元模型单元加载差异化风载荷,仿真分析风载荷效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风载荷产生的位移和应力相对较小,并非控制工况。分析了结构相对薄弱处的位移和应力规律,可供相关工程和设计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付德健,冯士伦,毛建斌,孙涛[2](2019)在《海洋工程风载荷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BS、CCS、DNV和API等海洋工程领域主流规范的风载荷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分析,指出4种海洋工程规范计算风载荷方法的异同点,并将规范中风载荷计算方法分为投影面积法和投影风压法两类。对板单元算例进行分析可知,两类风载荷计算方法得到的风力数值相同,方向不同。风力方向的不同使得板单元在斜向受风时,x、y方向的风力大小有较大差异。长方体在斜向受风时,DNV和API规范计算的合风力小于ABS和CCS规范计算的合风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风载荷计算方法的差异会引起风载荷计算结果的显着变化。工程人员可利用研究结果更好地规避风险,保证平台的安全设计和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平台》期刊2019年05期)

孙佳,朱力源,吴杰,张珂[3](2019)在《塔式起重机非工作状态风载荷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行塔机设计规范和标准,对各标准中的风载荷在非工作状态下塔机设计计算中参数取值方法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数学中的误差分析理论,对比各标准在相同条件下非工作状态下风载荷计算结果,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各标准的计算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提高非工作状态下塔机风载荷计算方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化》期刊2019年10期)

瞿宇[4](2019)在《大跨度穹顶结构在风载荷作用下风振系数随厚度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有限单元法对大跨度薄壳穹顶结构在时域内进行叁维风振分析,通过简谐波迭加法结合Matlab自编程序对风载荷进行了模拟,分别得到了脉动风速、脉动风压时程曲线,并获得了大跨度穹顶结构的风振系数,确定了风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风振位置。同时考虑了不同厚度影响下,风振系数的变化趋势情况,从而获得穹顶结构的风振系数与厚度变化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谐波迭加法是脉动风速时程分析中人工模拟风速的有效方法,大跨度穹顶结构的位移风振系数值在此种情形下随厚度的减小而增大,且跨中部位为受风荷载影响最大的部位。因此,为穹顶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大跨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9期)

陈耘杰,周伟,邹科,胡怡东,赵博[5](2019)在《风雨联合作用下城轨车辆横风载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风雨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区段列车的横风载荷特性,采用双方程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降雨强度、横风风速和运行车速条件下列车横向风载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的横风载荷随着环境横风速度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降雨强度对列车横风载荷的影响不明显;解耦分析降雨因子影响可知,当雨滴直径小于1.6 mm时,横风载荷系数随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雨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雨滴直径大于1.6 mm时,横风载荷系数随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雨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魏可可,高霄鹏[6](2019)在《风载荷作用下的操纵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某水面舰船在一定风载荷作用下的操纵性特点,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和模型试验,构建了静水和考虑风载荷作用下的叁自由度MMG操纵性方程,对静水和风载荷作用下的操纵性进行数值预报。通过静水中数值预报结果与试验值的比较,发现仿真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将风载荷作用下的结果与静水中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因次回转直径、无因次战术直径、速降、无因次横距等回转运动参数都要小于静水中预报值,回转角速度基本与静水预报值一致,无因次纵距要大于静水中的理论预报值;初转周期、超越时间、第一超越角以及第二超越角等Z形运动参数值都要大于静水中预报值,由此可知风载荷对该水面舰船的操纵性相较于静水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该数值预报方法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高春彦,刘泽,史治宇[7](2019)在《风电机组塔架极限风载荷计算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2 MW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为计算模型,分别采用GH Bladed软件和日本《风力发电设备塔架结构设计指南及解说》对该风电机组塔架的极限风载荷进行计算,并研究在正常发电工况和暴风工况下2种计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由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正常发电工况下的极限风载荷均大于暴风工况,由GH Bladed软件得到的极限风载荷计算结果偏大。造成极限风载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种计算方法的风况条件、工况种类及理论基础不同造成的。对于风力发电机塔架这种典型的"高鸡腿哑铃式"高耸结构因其塔顶部位受风轮、机舱的影响较大,采用GH Bladed软件计算结果更精确。(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乔丹,马宁,顾解忡[8](2019)在《不同堆垛模式下集装箱船风载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实海域风浪因素的船舶性能评估与优化技术是船舶能效设计的关键环节,而风载荷是实海域船舶风浪环境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型集装箱船而言,堆垛模式对船舶风载荷特性具有显着影响。为定量研究其影响规律,[方法]针对具有相同集装箱装载量但堆垛模式互有差异的10 000 TEU大型集装箱船模型,开展覆盖多风速、全风向角范围的系列风洞实验,并采用CFD数值计算和藤原敏文经验公式等计算方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船舶横、纵向受风区域的形状参数对于风载荷特性影响显着,呈流线型或阶梯型布置的常规堆垛模式整体上风载荷特性较好,但具有多个空缺的特殊堆垛模式在艏摇力矩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的集装箱堆垛模式设计和风载荷计算评估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李胜英,郭磊,李小棣,马彪[9](2019)在《风载荷对屋面保温系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屋面保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典型建筑物的风环境系统,研究风载荷对屋面保温系统的影响,探讨预防和减缓措施风载荷破坏。经研究可知,负风压区域内,屋面保温系统的空腔是影响屋面保温系统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排气孔和保温材料满粘可进行防控。这些成果可为屋面保温系统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本文来源于《绿色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汪文锋,黄思,郭晨光,叶伟文,李茂东[10](2019)在《风载荷作用下的塔群瞬态绕流及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石化企业的3塔柱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塔群和3个塔柱单独建立计算模型.运用Fluent流动软件,模拟计算3种风速下的塔柱瞬态绕流问题. 3个塔柱直径D分别为2. 8 m、3. 3 m和2. 5 m,间距比L/D分别为1. 98、2. 72和4. 69;雷诺数Re=(1. 50~6. 65)×10~6.计算得到了塔柱和塔群的涡脱频率以及所受升力、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分析了单塔情况下受力和塔群合力的关系,探讨了单塔和塔群的涡脱频率关系及其群体干涉效应,为石化企业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风载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ABS、CCS、DNV和API等海洋工程领域主流规范的风载荷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分析,指出4种海洋工程规范计算风载荷方法的异同点,并将规范中风载荷计算方法分为投影面积法和投影风压法两类。对板单元算例进行分析可知,两类风载荷计算方法得到的风力数值相同,方向不同。风力方向的不同使得板单元在斜向受风时,x、y方向的风力大小有较大差异。长方体在斜向受风时,DNV和API规范计算的合风力小于ABS和CCS规范计算的合风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风载荷计算方法的差异会引起风载荷计算结果的显着变化。工程人员可利用研究结果更好地规避风险,保证平台的安全设计和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载荷论文参考文献

[1].姜永胜,苏娟,苏龙龙,郭冠群,陈程.基于ANSYS的LNG储罐风载荷效应数值分析[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

[2].付德健,冯士伦,毛建斌,孙涛.海洋工程风载荷计算方法[J].中国海洋平台.2019

[3].孙佳,朱力源,吴杰,张珂.塔式起重机非工作状态风载荷计算研究[J].建筑机械化.2019

[4].瞿宇.大跨度穹顶结构在风载荷作用下风振系数随厚度变化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9

[5].陈耘杰,周伟,邹科,胡怡东,赵博.风雨联合作用下城轨车辆横风载荷特性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魏可可,高霄鹏.风载荷作用下的操纵性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7].高春彦,刘泽,史治宇.风电机组塔架极限风载荷计算及对比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8].乔丹,马宁,顾解忡.不同堆垛模式下集装箱船风载荷特性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19

[9].李胜英,郭磊,李小棣,马彪.风载荷对屋面保温系统的影响研究[J].绿色建筑.2019

[10].汪文锋,黄思,郭晨光,叶伟文,李茂东.风载荷作用下的塔群瞬态绕流及受力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海浪谱(Tz=12.9秒,Hs=13.3米)验证...叁种坐标系示意图平台整体风载实验结果与规范算法对比波浪载荷计算结果文件安装船桩腿受力情况图井架风载荷随风向角变化

标签:;  ;  ;  ;  ;  ;  ;  

风载荷论文_姜永胜,苏娟,苏龙龙,郭冠群,陈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