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期论文_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高超,王建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施氮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小麦,性状,时期,土壤,千粒重,冬麦。

施氮期论文文献综述

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高超,王建丽[1](2019)在《施氮期和收获期对羊草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农菁4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Nongjing No.4’)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期(上年秋季施肥、当年春季施肥、当年秋季和春季分次施肥以及不施肥)和收获期(盛花期后21、24、27、30、33、36、39、42和45 d)对羊草种子产量、影响因素(抽穗率和结实率)和质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地区羊草种子生产适宜的施氮时期和收获时期。结果表明:施氮肥显着增加羊草种子的产量(P <0.05),除当年春季施肥外,其他施肥期处理均显着增加羊草的抽穗率和结实率(P <0.05)。分次施肥处理羊草的抽穗率、结实率和种子产量最高。随着收获时间的延后,羊草的种子产量、发芽率和千粒重基本上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盛花期后33 d达到或接近最高值。在黑龙江地区羊草种子生产时,适宜的施氮期是在上年秋季和当年春季各施一次,最佳收获期为盛花期后33 d。(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崔勇,刘小芳,张新业,朱占玲,田宾[2](2015)在《不同施氮期对小麦千粒重影响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花培3号×豫麦57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根据2年12个环境下千粒重性状的表型数据和含有323个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对千粒重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0个QTL,主要集中在染色体2D、3A、4D、5B、6A和7D上。其中,2010年莱阳点3种施氮期下检测到8个QTL,2010年泰安试验点共检测到13个QTL,2011年济源点检测到12个QTL,2011年泰安试验点检测到7个QTL,单个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4.19%~23.14%之间。亲本花培3号对于千粒重的贡献占主导地位。Qtgw3A-2、Qtgw5B、Qtgw6A-1和Qtgw7D-1在叁个施氮期都检测到,说明这些QTL是氮肥对千粒重影响较大的QTL。Qtgw3A-2、Qtgw4D、Qtgw6A-1、Qtgw7D-1等在多个试验点均能检测到,说明这些QTL是稳定表达的QTL。总之,影响千粒重的QTL数目及其QTL表达效应在不同施氮期下有很大的变化,说明不同施氮期对千粒重基因的表达存在特异性。小麦育种中,上述结果可为今后合理追施氮肥,增加粒重和产量及千粒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卢昆丽,尹燕枰,王振林,李勇,彭佃亮[3](2014)在《施氮期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抗倒伏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氮肥施用模式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与积累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2011—2012和2012—2013生长季,选用济麦22(抗倒伏)和山农16(不抗倒伏)品种,分析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处理的茎秆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其与抗倒伏指数和产量的关系。各处理总施氮量为240 kg hm-2,其中80 kg hm-2播前基施,其余氮肥按4种模式追施,分别是起身期和孕穗期各一半(N1)、拔节期全施(N2)、拔节期和开花期各一半(N3)和孕穗期全施(N4)。与N2和N3处理相比,N1和N4处理的茎秆木质素含量高,茎秆抗折力大,茎秆抗倒能力强。各处理对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有显着影响,其中N1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N2处理第2节间形成后0~7 d时PAL、TAL和P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但第2节间形成后21 d时迅速下降;N3处理第2节间形成后0~21 d时PAL、TAL和POD活性低,但开花期(21 d)追氮延缓了3种酶活性的降低;N4处理显着提高了第2节间形成14 d后的酶活性。在乳熟期和蜡熟期,两品种的基部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均以N1和N4处理显着优于其他处理,并且N1和N4处理的籽粒产量也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孕穗期追肥的N1和N4处理有助于提高茎秆中PAL、TAL、P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提高小麦茎秆的机械强度及抗倒伏能力,降低小麦倒伏面积和倒伏程度。(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崔勇[4](2013)在《不同施氮期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小麦豫麦57和花培3号杂种下,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构建的双单倍体(doubledhaploid,DH)群体为材料,结合分子遗传图谱,利用QTLNetwork2.0软件,对不同施氮期下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旗叶长、旗叶宽、不育小穗数、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品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DH群体的168个家系为材料,设置不施氮(T0)、返青期施氮(T1)、拔节期施氮(T2)、挑旗期施氮(T3)4个处理,对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旗叶长、旗叶宽、不育小穗数、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两个亲本和家系之间变异较大,存在超亲现象,其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适合做QTL分析。2.对不同施氮期处理下小麦株高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55个QTL。其中在T0处理中检测到13个QTL,T1、T2和T3追肥处理中均检测到调控株高相关性状的14个QTL,单个QTL能解释株高相关性状表型变异的0.16%~17.49%。其中QPh3A、QPh4D-1、QPh4B、QSl6B、QSl7B-1、QIlbs4B-1、QIlbs4D和QIlbs7D等位点在多个施氮期处理中同时检出。3.对不同施氮期处理下小麦旗叶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9个QTL,其中在T0处理中检测到7个QTL,T1施氮期处理中检测到9个QTL,T2施氮期处理中检测到7个QTL,T3施氮期处理中检测到6个QTL。其中QFll2D、QFll5B和QFlw1B-1仅在T0处理中检测到。4.对小麦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调控穗部性状的28个QTL。其中在T0处理中检测到5个QTL,T1追肥处理中检测到11个QTL,T2追肥处理和T3追肥处理中分别检测到7个和5个QTL。其中QSsps2D和QSgn2B在四个施氮期处理中均稳定表达。5.对不同施氮期处理下小麦籽粒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调控籽粒性状的23个QTL。在T0、T1、T2、T3四个处理中分别检测到6个、6个、5个和6个QTL。单个QTL可以解释籽粒性状表型变异的2.88%~10.44%。其中Qtgw5B、QGpc6A、Qtgw3A、QGpc2A-2仅在某一施氮期处理中检测到,Qtgw2D-2在各施氮期处理中均检测到。(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3-06-12)

刘红霞[5](2011)在《关于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氮肥作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子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NHI)。吐丝后穗部氮素积累迅速增长,茎鞘氮素转运主要集中在灌浆初期,叶片氮素转运主要发生在灌浆中后期。施氮使氮生理效率较不施氮处理平均下降了16%,处理间氮肥效率差异不显着。植株总吸氮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吐丝至成熟期,以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氮吸收最多,氮肥利用率(NHE)最高。与其它处理相比,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NVE分别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夏来坤,陶洪斌,王璞,许学斌,鲁来清[6](2011)在《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不同施氮期试验,研究对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子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NHI)。吐丝后穗部氮素积累迅速增长,茎鞘氮素转运主要集中在灌浆初期,叶片氮素转运主要发生在灌浆中后期。施氮使氮生理效率较不施氮处理平均下降了16%,处理间氮肥效率差异不显着。植株总吸氮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吐丝至成熟期,以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氮吸收最多,氮肥利用率(NUE)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NUE分别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王启现,王璞,翟志席,王志敏,付晋峰[7](2004)在《施氮期对夏玉米土壤无机氮变化及净矿化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夏播郑单958(9株/m2)生长季,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10叶展氮、基施氮+吐丝氮和基施氮+乳熟氮共4个处理下2m土体的无机氮变化和净矿化量。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土壤NO3--N在含量、时空变化和受氮肥影响方面均与NH4+-N不同,20cm以上土层NO3--N以大口期为界、20cm以下以吐丝期为界前降后升;2m土层NH4+-N在吐丝前均下降、吐丝后除20cm以上土层乳熟前上升而乳熟后略下降外其它土层无明显规律;NO3--N的波幅明显大于NH4+-N,NO3--N在全生育期垂直分布明显,施氮后20cm以上和80cm以下土层其含量显着增加且受施氮期影响明显,如,推迟施氮能显着增加乳熟-成熟80cm以下NO3--N含量;NH4+-N在吐丝前垂直分布近均匀、吐丝后明显,施氮仅增加0~20cmNH4+-N含量、对20cm以下无明显影响。另外,土壤氮素净矿化发生在吐丝前且主要在大口期前,吐丝后发生净固定且乳熟前后各近一半,施氮后土壤氮变化平缓且施氮期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04年02期)

郜翻身,靳树中,崔志祥,樊润威[8](1996)在《河套灌区低产田小麦合理施氮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套灌区低产田小麦合理施氮期的研究郜翻身,靳树中,崔志祥,樊润威(内蒙古农科院植物营养与分析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31)春小麦是河套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明确该地区低产盐碱地小麦施用氮肥的适宜施用时期,我们于1993~1995年选择典型的低产盐碱...(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1996年04期)

杨生茂,何其耀,何贵文[9](1994)在《水稻高效施氮期及其适宜用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高效施氮期及其适宜用量探讨杨生茂,何其耀,何贵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兰州730070)白银市沿黄灌区水稻种植面积4方多亩,主要集中分布在靖远县境内。随着生产水平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水稻单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讲,该区水稻生产未形成完整配套...(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1994年04期)

H,M,Kapmahehко,李淼,卢瑞芳[10](1992)在《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与施氮期和天气条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盆栽试验中研究了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程度与施氮时期、水分供给和温度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春季施用氮肥保证了籽实产量的增加;水分不足时,秋季施氮比较有效。(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1992年04期)

施氮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花培3号×豫麦57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根据2年12个环境下千粒重性状的表型数据和含有323个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对千粒重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0个QTL,主要集中在染色体2D、3A、4D、5B、6A和7D上。其中,2010年莱阳点3种施氮期下检测到8个QTL,2010年泰安试验点共检测到13个QTL,2011年济源点检测到12个QTL,2011年泰安试验点检测到7个QTL,单个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4.19%~23.14%之间。亲本花培3号对于千粒重的贡献占主导地位。Qtgw3A-2、Qtgw5B、Qtgw6A-1和Qtgw7D-1在叁个施氮期都检测到,说明这些QTL是氮肥对千粒重影响较大的QTL。Qtgw3A-2、Qtgw4D、Qtgw6A-1、Qtgw7D-1等在多个试验点均能检测到,说明这些QTL是稳定表达的QTL。总之,影响千粒重的QTL数目及其QTL表达效应在不同施氮期下有很大的变化,说明不同施氮期对千粒重基因的表达存在特异性。小麦育种中,上述结果可为今后合理追施氮肥,增加粒重和产量及千粒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氮期论文参考文献

[1].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高超,王建丽.施氮期和收获期对羊草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2].崔勇,刘小芳,张新业,朱占玲,田宾.不同施氮期对小麦千粒重影响的QTL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卢昆丽,尹燕枰,王振林,李勇,彭佃亮.施氮期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的影响及其抗倒伏生理机制[J].作物学报.2014

[4].崔勇.不同施氮期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3

[5].刘红霞.关于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氮肥作用影响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1

[6].夏来坤,陶洪斌,王璞,许学斌,鲁来清.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

[7].王启现,王璞,翟志席,王志敏,付晋峰.施氮期对夏玉米土壤无机氮变化及净矿化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

[8].郜翻身,靳树中,崔志祥,樊润威.河套灌区低产田小麦合理施氮期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

[9].杨生茂,何其耀,何贵文.水稻高效施氮期及其适宜用量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1994

[10].H,M,Kapmahehко,李淼,卢瑞芳.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与施氮期和天气条件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1992

论文知识图

施氮期对夏玉米生长季200 cm土...施氮期对夏玉米生长季200 cm土...施氮期对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施氮期对40~60 cm土层硝态氮含...施氮期对80~200cm土层NO-3-N含...施氮期对0~80cm土层NO-3-N含量...

标签:;  ;  ;  ;  ;  ;  ;  

施氮期论文_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高超,王建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