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运行图论文-刘伟斌,孙磊,王林

单线运行图论文-刘伟斌,孙磊,王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线运行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铺划,运行调整优化

单线运行图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斌,孙磊,王林[1](2016)在《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铺划与运行调整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为根据,本文对铺划运行图货物列车运行线的优化方法进行了设计,也就是时间循环迭代优化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分解运行图铺划模型,使其成为阶段优化模型,以最早冲突的优化方法对阶段运行图进行优化。然后以此为基础,选择时间循环迭代进行重复的求解,最终将整体优化运行图求出,最后经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非常快的优化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6年05期)

郑亚晶,张星臣,陈军华,徐彬[2](2012)在《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时间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上下行列车的发站和到站是否为区段的首末站、列车到站后是否有技术作业等情况将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铺画方式分为32种方案。分析采用这32种铺画方案之一铺画区间列车运行线时与相邻区间铺画方案之间可能的衔接关系以及车站间隔时间的限制条件,建立约束条件,构建用于求解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时间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使用给出的模型和利用Lingo11软件编程对算例进行求解,验证了该模型对求解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时间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李峰[3](2010)在《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优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线列车运行图一直是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工作的研究难点。与双线和多线铁路相比,在单线列车运行图中列车运行线之间的耦合作用更强,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在我国铁路营运里程中,既有线中单线铁路的里程仍然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而且在路网中单线和双线以及多线之间相互耦合。因此,改善单线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对其他线路,乃至整个路网的运行图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数学模型。以Dorfman所提出的离散事件模型为出发点,基于模拟技术和优化方法相结合的思路,设计了一种更有效的运行图编制问题的求解算法-ETAS方法,并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对考虑车站股道、站台分配条件下的运行图编制模型和求解算法,以及列车出发时间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介绍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的基础上,将模拟技术和优化思想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求解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的ETAS方法。(1)设计了扩展的能力检测算法,以避免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死锁现象。(2)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在剩余路径中的所有冲突信息下的列车宏观运行决策方法,即ETAS方法,以改善TAS方法中所存在的缺陷。(3)基于对求解质量和计算效率不同的需要,设计了叁种不同的策略对列车在剩余路径中的所有冲突信息进行了预测和估计。(4)考虑了列车加减速等微观行为的特征。以列车的加速度来衡量列车的微观运行状态。基于列车的位置,速度等局部信息给出了确定列车加速度的方法。(5)分析了确定系统更新步长的几个因素,所设计的事件步长法既能够保证准确的描述列车微观运行特征,同时也能确保ETAS方法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2.讨论了在单线情形下,考虑在车站内股道分配条件下的列车运行图编制问题,建立了一个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一种SATA算法来求解所建立的模型。SATA算法的特点在于,在ETAS方法所获得的运行图(未考虑股道分配条件)的基础上,将运行图分解为离散序列,采用两种股道分配策略(确定性分配策略和非确定性分配策略)依次考虑离散序列中列车在车站内的股道分配信息,直至获得一个可行的列车运行图。3.讨论了列车在始发车站的出发时间调整问题,指出了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列车出发时间能够进一步改善列车运行图的质量。设计了一种两阶段的启发式方法(TDAS方法)以求解列车出发时间调整问题。第一阶段为在未疏解冲突图表中列车的冲突点布局阶段。通过对未疏解冲突图表中各个列车的冲突序列的特征的详细分析,指出了合理的冲突布局所需要满足的各项指标。在第二阶段中,基于ETAS方法获得的运行图中所反馈的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冲突延迟信息,设计了相应的列车出发调整策略,逐步的改善列车运行图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09-01)

黎新华[4](2005)在《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铺划与运行调整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时间、空间关系的图解表示形式,是列车在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本,是整个铁路运输的核心;列车运行调整是在实际运行中调度员根据列车运行图和列车运行现状编制的列车运行实施计划。在我国铁路运行图编制和运行调整自动化进程中,硬件技术和信息技术日趋成熟,最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在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铁路现代运行系统中,优化算法的研究成为制约列车运行现代化的技术关键。 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运行图编制和运行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运行图编制以及运行调整的现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铁路具体情况,分别建立了单线区段运行调整和运行图铺画优化模型,并提出了运行调整的最早冲突优化方法和运行图的时间循环迭代优化方法,建立了运行图铺划和运行调整系统。考虑到运行图编制和运行调整优化的实质都是处理运行列车与车站、区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和站线的作业顺序和作业时刻。论文将两者紧密结合,优化模型前后继承,优化算法紧密衔接,使其溶为一体。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单线列车运行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列车正点率、使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波动尽可能小、提高货物列车的旅行速度为目标,详细分析了运行调整的多项约束条件,建立了运行调整优化模型。 2、提出了列车运行调整最早冲突优化方法。为了排除相向运行线初始排列顺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先松弛相向运行线之间的约束,并利用最早冲突对其它冲突影响大,而其它冲突对最早冲突影响小的特点,选择最早冲突优先化解,即为运行调整的最早冲突优化方法,同时又为后面的列车运行图铺划的时间循环迭代方法奠定了基础。 3、对单线列车运行图铺划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将列车运行图铺划与运行调整协同优化,建立了与运行调整优化模型相近优化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运行图铺划与运行调整的异同,符号定义尽量与运行调整保持一致,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时间范围体现了运行图铺划的自身特点。 4、提出了单线列车运行图铺划的时间循环迭代优化方法。时间循环迭代优(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5-04-01)

史峰,黎新华,秦进,邓连波[5](2005)在《单线列车运行图铺划的时间循环迭代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单线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建立了单线铁路列车运行图排序模型,设计了运行图货物列车运行线铺划的时间循环迭代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运行图铺划模型分解为阶段优化模型,对阶段运行图按最早冲突优化方法进行优化,在阶段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周而复始按时间循环迭代进行求解,逐步得到整体优化运行图。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优化速度快,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肖龙文,谢如鹤[6](2004)在《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的自动化调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列车运行情况已知的条件下,在(t1,t2]时间域内对列车运行图的自动化调整方法,提出了用列车晚点加权总时分作为评价列车运行图调整优劣的指标,并建立了指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和简化模型。把简化模型构成网络图,并使用分支定界法设计了列车运行图调整的算法。通过模拟编程验证,该算法可行、有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较理想的3~4h列车运行图。(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徐意[7](2003)在《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将面向对象的方法应用于以客运为主的单线铁路区段运行图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通过对车站、区间、列车本身的特征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分析,准确合理地将各自的属性分别加以描述,同时对关键问题的处理以及算法步骤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03年08期)

严余松[8](2000)在《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遗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整数规划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型的遗传算法 ,经检验 ,用该算法解决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计算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9](1996)在《微型计算机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1.建立运行图数据库,进行列车运行图资料信息的管理、维护与修改;2.根据旅客列车框架和车流接续的要求,结合施工“天窗”设置的条件,选择“天窗”设置方案;3.按一昼夜各类列车均衡到发的原则,按要求在区段端点站或限制区间确定列车初始布点方案;(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1996年04期)

史峰[10](1996)在《定序单线列车运行图的原始-对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序单线列车运行图问题是在给定列车在各站的到达、出发和不停车通过作业顺序的条件下,铺画旅行时间最少的单线列车运行图。本文为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原始-对偶算法,其时间界为O((ml+nl)3),其中,m、n、l和O(ml+nl)分别为上、下行列车数、车站数和输入数据个数。该算法设计精巧、求解迅速,对单线列车运行图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单线运行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上下行列车的发站和到站是否为区段的首末站、列车到站后是否有技术作业等情况将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铺画方式分为32种方案。分析采用这32种铺画方案之一铺画区间列车运行线时与相邻区间铺画方案之间可能的衔接关系以及车站间隔时间的限制条件,建立约束条件,构建用于求解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时间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使用给出的模型和利用Lingo11软件编程对算例进行求解,验证了该模型对求解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时间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线运行图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斌,孙磊,王林.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铺划与运行调整优化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

[2].郑亚晶,张星臣,陈军华,徐彬.单线铁路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时间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J].中国铁道科学.2012

[3].李峰.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优化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4].黎新华.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铺划与运行调整优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

[5].史峰,黎新华,秦进,邓连波.单线列车运行图铺划的时间循环迭代优化方法[J].铁道学报.2005

[6].肖龙文,谢如鹤.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的自动化调整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

[7].徐意.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

[8].严余松.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遗传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

[9]..微型计算机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系统[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6

[10].史峰.定序单线列车运行图的原始-对偶算法[J].铁道学报.1996

标签:;  ;  ;  

单线运行图论文-刘伟斌,孙磊,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