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图像论文_李爱华,赵悦,杨晶,汪领,郭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显微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像,色度,基色,算法,结核菌,麦粒,钎焊。

显微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李爱华,赵悦,杨晶,汪领,郭琪[1](2019)在《结核菌显微图像全自动智能分析在临床的应用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菌感染引起结核病,经呼吸道传播在全球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6年全球约有1 040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167万例死于结核病[1]。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人数占全球的14.3%,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中国卫生部统计:我国活动性肺结核约450万人,每年新发结核患者130万人[2]。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是其他传染性疾病总死亡人数的2倍以上。建国(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徐晓蓉[2](2019)在《尿沉渣显微图像有形成分的识别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尿沉渣检查是对尿液进行有形成分识别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及时有效地检查出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尿沉渣图像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度以及检测速率的快慢,成了现阶段在医学研究上的重要讨论话题,尿沉渣显微图像中有形成分繁多,所以在进行有形成分的识别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才能够分析出显微图像中各成分的占比,并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该文首先分析了尿沉渣显微图像的特点,并展开了关于尿沉渣显微图像有形成分聚类分析识别以及BP神经网络应用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32期)

张红涛,裴震宇,李德伟,常艳[3](2019)在《小麦籽粒显微CT图像重建与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Micro-CT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小麦籽粒的原始投影数据,利用FDK算法进行二维切片图像的重建,分析比较了应用不同滤波器时的二维切片图像的FDK算法重建效果,应用面绘制的方法实现了麦粒立体结构的构建。通过麦粒切片图像清晰地分辨出麦粒与样品管轮廓,面绘制结果全方位地表征麦粒表面形态特征,真实地展现麦粒内部显微结构的变化,为虫态、虫道演变规律的研究以及麦粒叁维特征信息的提取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王梓屹[4](2019)在《基于松弛算法的散焦显微粒子图像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展叁维显微粒子追踪测速研究,本文搭建了一套高速显微散焦粒子图像叁维测速系统。针对散焦粒子图像获取方法及粒子空间坐标的标定,编写了邻近算法和松弛算法,结果表明粒子密度较大时,松弛算法明显优于邻近算法。(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9期)

宋孝忠,张群[5](2019)在《煤岩显微组分组图像自动识别系统与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化程度和显微组分组成决定着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和显微组分的煤岩自动化测定,不仅可以减少传统人工测定产生的差异,而且速度快、效率高,使煤岩测定结果应用于煤炭分类、煤炭加工利用等领域成为可能。国内外在煤岩自动化测定方面开展过大量研究工作,实现了镜质组反射率自动测定。但是由于煤岩显微组成和煤化程度影响的复杂性,显微组分的自动识别和图像分析测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针对以上问题:①研制了煤岩显微图像自动采集硬件平台,具有显微镜自动聚焦、自动扫描和显微图像自动采集叁大功能模块,建立了煤岩显微组分组图像自动识别工作流程;②开发了显微图像去噪预处理技术,可实现黏结剂与壳质组有效分割、受下方煤颗粒反射影响变亮黏结剂等的有效剔除,形成了基于Prewitt算子的煤岩显微组分假边界图像剔除技术;③开发出基于K均值聚类的煤岩显微组分组图像自动分割和识别技术;④形成了烟煤的煤岩显微组分组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应用本文研发的技术,对我国不同变质阶段烟煤的代表性煤样进行煤岩显微图像自动采集和显微组分组自动识别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国内资深煤岩专家人工鉴定的标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45个样品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的极差平均值分别仅有2.3%,2.3%,1.5%;按照国家标准GB/T 18510—2001给出的准确度分析方法,获得3个显微组分组的统计量t_c<t_t。(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饶朗毓,蓝永洪,牛海艳[6](2019)在《显微图像分析中色度学参数的选择及其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绿蓝(RGB)叁基色及其叁基色系数作为色度学参数更加适合显微图像分析。方法以宫颈液基涂片中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红基色组(细胞浆红色组和浅红色组)、绿基色组(细胞浆绿色组和浅绿色组)和蓝基色组(细胞核蓝色组和浅蓝色组),测试其RGB叁基色,计算叁基色系数,分析变化规律,寻找与结果变化一致的色度学参数。结果与相应的浅色组相比,细胞浆红色组的红基色值、细胞浆绿色组的绿基色值和细胞核蓝色组的蓝基色值均明显下降(P<0. 05);与其他组相比,除了红基色组的红基色值明显增高(P<0. 05)外,绿基色组的绿基色值和蓝基色组的蓝基色值未见明显改变(P>0. 05)。与相应的浅色组相比,细胞浆红色组的红基色系数值、细胞浆绿色组的绿基色系数值和细胞核蓝色组的蓝基色系数值均明显增高(P<0. 05);与其他组相比,红基色组的红基色系数值、绿基色组的绿基色系数值和蓝基色组的蓝基色系数值均明显增高(P<0. 05)。结论 RGB叁基色和叁基色系数均可反映细胞之间颜色的变化差异;叁基色系数的变化规律更符合实际观察结果,作为色度学参数比较合理科学。(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9年03期)

陈俊英,崔长彩[7](2019)在《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的显微图像快速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直观地表征钎焊砂轮表面磨粒的形貌,针对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显微镜头景深小,难于一次性清晰成像的问题,提出基于聚焦评价函数的磨粒显微图像快速融合方法.以聚焦评价函数的最大值为依据判别聚焦像素点,提取聚焦像素点颜色信息进行图像融合.针对特殊照明条件造成的融合误差进行误差补偿,对融合结果呈现的雾化现象,采用暗通道先验法进行去雾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单颗磨粒137幅1 600 px×1 200 px显微图像融合过程用时5.10 s;文中方法可快速、直观地表征钎焊砂轮表面磨粒形貌.(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杜晓辉,刘霖,张静,王祥舟,倪光明[8](2019)在《基于LBP纹理特征的白带显微图像中上皮细胞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带常规中显微图像细胞的自动识别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上皮细胞是白带显微图像中的主要有型成分,能够直接反应清洁度等指标。针对目前白带常规中人为主观判断效率低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白带显微图像中上皮细胞检测方法。首先,应用形态学方法实现对上皮细胞等前景目标的提取;其次,分析前景目标的局部二值模式纹理特征;最后,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对上皮细胞的精确分类。实验证明,LBP纹理特征在上皮细胞的检测和识别方面较其他的纹理特征提取器均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精确率为89.5%,召回率为86.0%。检测效率高,检测时间为304ms。本文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测试中,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实验效果。(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9年09期)

芦碧波,扈天卿,刘甜甜[9](2019)在《面向线束端子显微图像分割的变指数色度滤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检测线束端子显微图像的内径轮廓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在色度亮度空间中提出一种基于变指数滤波的显微图像分割算法。首先,根据彩色线束端子显微图像颜色分布的特点,将红绿蓝颜色空间中的彩色图像转换到色度亮度空间中,消除光照影响并分离亮度和色度信息,并将色度信息转换到色度球体上;然后在全变分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色度球体上的变指数变分模型对色度信息进行滤波,其中变指数函数具有结构自适应性质;接着通过分析单色通道的边缘检测结果,选择在图像的红色通道中使用Canny算法进行边缘检测;去除虚假的不连续边界曲线后,得到最终的内径轮廓。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所得端子内径轮廓周长与手工测量相比,偏差小于0.5%。本文算法得到的线束端子内径轮廓、周长等数据准确。(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姜国伟,田宝,章屠灵[10](2019)在《基于图像分析的CD-SEM显微视觉清晰度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集成电路制造业,对CD-SEM显微图像进行精确地清晰度检测是对关键层图案的特征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量测的基础。通过与目前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多种清晰度评价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和对比,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规则集合相结合的CD-SEM图像清晰度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分层提取图像的边缘特征,然后按照规则集合对边缘点进行不同边缘类型划分,最后计算图像模糊前后不同类型边缘点占总边缘点的比例来评价原始图像的清晰度。经过实验模拟验证和现场生产实践检验,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实时性和场景适应性。(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显微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尿沉渣检查是对尿液进行有形成分识别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及时有效地检查出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尿沉渣图像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度以及检测速率的快慢,成了现阶段在医学研究上的重要讨论话题,尿沉渣显微图像中有形成分繁多,所以在进行有形成分的识别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才能够分析出显微图像中各成分的占比,并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该文首先分析了尿沉渣显微图像的特点,并展开了关于尿沉渣显微图像有形成分聚类分析识别以及BP神经网络应用的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微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李爱华,赵悦,杨晶,汪领,郭琪.结核菌显微图像全自动智能分析在临床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2].徐晓蓉.尿沉渣显微图像有形成分的识别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3].张红涛,裴震宇,李德伟,常艳.小麦籽粒显微CT图像重建与可视化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9

[4].王梓屹.基于松弛算法的散焦显微粒子图像追踪[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5].宋孝忠,张群.煤岩显微组分组图像自动识别系统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19

[6].饶朗毓,蓝永洪,牛海艳.显微图像分析中色度学参数的选择及其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

[7].陈俊英,崔长彩.钎焊磨粒测量系统中的显微图像快速融合[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杜晓辉,刘霖,张静,王祥舟,倪光明.基于LBP纹理特征的白带显微图像中上皮细胞检测方法[J].液晶与显示.2019

[9].芦碧波,扈天卿,刘甜甜.面向线束端子显微图像分割的变指数色度滤波[J].光学精密工程.2019

[10].姜国伟,田宝,章屠灵.基于图像分析的CD-SEM显微视觉清晰度检测技术研究[J].集成电路应用.2019

论文知识图

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Fas/FasL腹部CT图像分割,第一行从左至右分别...可能定位于内质网的2种蛋白质!18酵母细胞被swcNT一P卜Ad手cD一Rc超分...明胶-BA型微胶囊不同冷却温度下的#~灌注的沿面排列双轴液晶偏...

标签:;  ;  ;  ;  ;  ;  ;  

显微图像论文_李爱华,赵悦,杨晶,汪领,郭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