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论文_本报记者,姜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靶向,淋巴细胞,肿瘤,肺癌。

免疫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姜斌[1](2019)在《《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省医疗保障局发布2019版《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并确定全省新版目录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整,将国家增加的227种常规准入品种全部纳入2019版《药品目录》,还将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12-31)

通讯员,杜巍巍[2](2019)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让“肝癌君”滚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 杜巍巍) 李大妈跳广场舞时突然倒地不起,检查发现肝脏上居然长了一个巨大肿瘤,且破裂出血。手术封堵后转危为安的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肿瘤科专家的帮助下,采用PD-1抗体+化疗的创新性组合方式进行治疗,最终肝癌得以治愈。据悉,(本文来源于《家庭医生报》期刊2019-12-30)

赵芳,张睿,王娟,王建华,许卫星[3](2019)在《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集26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与回输,随机分为观察组(PC、CIK回输)和对照组(CIK回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因子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与疗效。结果观察组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双阳性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IK细胞的IFN-γ、IL-12、TNF-α细胞因子均显著低于DC-CIK细胞(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免疫结构受损,DC-CIK免疫功能优于单纯CIK;DC-CIK生成IFN-γ、IL-12、TNF-α细胞因子能力强、杀伤肿瘤细胞效果优;DC-CIK免疫治疗可有效缓解治疗中发热、发量减少、白细胞数量降低等副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汤丽云[4](2019)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放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放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56例,采纳常规放化疗)和研究组(56例,采纳常规放化疗+细胞免疫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KPS评分。结果:研究组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KPS评分显着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细胞免疫联合放化疗治疗,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且1年生存率也有所提升,可以改善预后,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陈峰,郑晓红,李文斌[5](2019)在《脑胶质瘤免疫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类型,也是最具破坏性的肿瘤之一。经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其生存期仍然很短。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方法在治疗实体肿瘤中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尚不普遍。本文就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炳昊,王雅宁,周李周,代从新,王裕[6](2019)在《新时代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瘤为临床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约50%为恶性程度极高的胶质母细胞瘤。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以替莫唑胺为主的药物化疗,但这些方法均未获得显着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的效果。目前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缺乏特异性,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和烷化剂易产生抵抗,肿瘤复发不可避免,整体预后较差。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目前关于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试验方兴未艾,对迄今发表的胶质瘤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免疫治疗在胶质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以更新治疗策略及阐述免疫治疗耐药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周建娅,阮柯欣[7](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曙光: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在NSCLC中,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对维持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力等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贝伐珠单抗成为NSCLC一线治疗药物,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显着。但是因无法显着延长总生存期和维持长期有效性,抗血管生成治疗渐渐显露出局限性。近几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着延长了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目前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难以从中获益。然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还能逆转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从而发挥增效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NSCLC治疗的新策略。(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蒋琴琴[8](2019)在《靶向PD-L1纳米粒联合HIFU对乳腺癌分子显像及免疫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方式,在临床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它还是存在定位不够准确,治疗不完全易复发转移的缺点。鉴于此,本课题致力于研究出一种双靶向纳米粒(TPP/Fe304/PLGA),不仅可以在光声成像的引导下实现对肿瘤相对精准的治疗,纳米粒还能够和HIFU治疗后暴露的肿瘤相关抗原相结合,通过阻断PD1-PDL1途径减少肿瘤的免疫逃逸,同时联合Fe304的免疫作用,通过免疫治疗,增强抗肿瘤效果,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方法 1.纳米粒的制备及基本表征:采用双乳化法制备(TPP/Fe304/PLGA)纳米粒,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其形态,通过马尔文粒径仪检测其粒径、电位;通过ICP检测Fe304的包封率及载药量;通过流式和共聚焦检测TPP和PLGA球的连接率2.细胞靶向性:为了验证纳米磁靶向性能,分为TFP NPs,TP+磁铁,NPs,TFP NPs+磁铁叁个组,将纳米粒和4T1细胞共孵育0.5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磁靶向效果。同时,为了验证多肽的靶向性,分为TFP NPs,FP NPs,TFP NPs+拮抗剂叁个组,将纳米粒和4T1细胞共孵育0.5h,1h,2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纳米粒对细胞的靶向效果.3.体内外光声成像:体外光声成像分为3个组,TFP NPs,TP NPs,TP NPs,配置不同浓度的纳米粒,检测不同浓度纳米粒光声成像效果;建立乳腺癌Balb/c原位瘤模型并将荷瘤鼠随机分为3组:FP NPs、TFP NPs、TFP NPs+磁铁,经尾静脉注射上述叁种纳米粒,采集肿瘤区域不同时间点的光声成像图,定量分析各组光声信号强度值。实验结果 1.基本表征:TFP NPs光镜下大小均一、分散均匀,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呈球形,大小均一、形态规则;马尔文粒径仪测得TFP NPs的粒径分别为307.9 nm,Zeta电位为+21.4 mV。Fe304的包封率为51%,载药量为5.89%;通过共聚焦定性检测TPP成功连接上纳米粒,通过流式定量检测出TPP的连接率为72.65%.2.细胞靶向效果:在有磁铁的靶向组,4T1细胞周围可见大量纳米颗粒,而非靶组没有明显纳米粒聚集。随着时间的延长,靶向组的细胞周围有越来越多的纳米粒聚集,而非靶组和拮抗组,没有明显纳米粒聚集。3.体内外光声成像:体外光声显像中,TFP NPs光声信号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体内光声成像中,肿瘤部位的光声信号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并在给药后24小时达到最大值。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出TFPNPs,该纳米粒对4T1细胞有较好的靶向效果,并具有较好的光声成像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邵瑶健,孟立娜[9](2019)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疗法主要是诱导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作为宿主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体现,有着预测癌症预后的能力。对于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的胃癌来说,针对TIL的免疫疗法是研究的新方向,其在胃癌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针对近期TIL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朱晓可,陶磊[10](2019)在《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在头颈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是一类重要的共抑制分子,与其他分子协同参与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负性调控作用。因此,LAG-3有望成为头颈部肿瘤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同时LAG-3和PD-1的联合免疫治疗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治疗前景。本文就LAG-3的基因定位和结构、表达与配体结合、生物学功能、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通讯员 杜巍巍) 李大妈跳广场舞时突然倒地不起,检查发现肝脏上居然长了一个巨大肿瘤,且破裂出血。手术封堵后转危为安的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肿瘤科专家的帮助下,采用PD-1抗体+化疗的创新性组合方式进行治疗,最终肝癌得以治愈。据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姜斌.《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发布[N].黑龙江日报.2019

[2].通讯员,杜巍巍.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让“肝癌君”滚蛋[N].家庭医生报.2019

[3].赵芳,张睿,王娟,王建华,许卫星.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汤丽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放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9

[5].陈峰,郑晓红,李文斌.脑胶质瘤免疫治疗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6].赵炳昊,王雅宁,周李周,代从新,王裕.新时代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

[7].周建娅,阮柯欣.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曙光: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J].浙江医学.2019

[8].蒋琴琴.靶向PD-L1纳米粒联合HIFU对乳腺癌分子显像及免疫治疗的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9].邵瑶健,孟立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J].浙江医学.2019

[10].朱晓可,陶磊.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在头颈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3.18 RBM5 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各组大鼠小肠平滑肌Cytc蛋白免疫组化染...各组大鼠小肠平滑肌caspase-9蛋白免疫...各组大鼠小肠平滑肌caspase-3蛋白免疫...各组大鼠小肠平滑肌Fas蛋白免疫组化染...各组大鼠小肠平滑肌FasL蛋白免疫组化染...

标签:;  ;  ;  ;  ;  ;  ;  

免疫治疗论文_本报记者,姜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