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嘌呤论文_王爱华,金玥,吴越,成学飞,田秋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嘌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抑制,痛风,鲣鱼,血症。

黄嘌呤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华,金玥,吴越,成学飞,田秋红[1](2019)在《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嘌呤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嘌呤代谢酶,可催化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再进一步催化黄嘌呤产生尿酸。当体内尿酸浓度过高时将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引起痛风的发作。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体内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现阶段大部分西药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的毒副作用较大,文章就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来治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进行详细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2](2019)在《力控尿酸 非凡之选 双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有效控制尿酸达标》一文中研究指出[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非布司他片[适应症]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规格] 20mg、40mg。[用法用量]在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期可能导致血尿酸值急速降低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推荐本品初始剂量为20mg每日1次,且可在给药开始4周后根据血尿酸值逐渐增加用量,每次增量20mg。每日最大剂量为80 mg。血尿酸值达标(<6mg/dL或<360μmol/L)后,维持最低有效剂量。给药时,无需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保险》期刊2019年12期)

王雪林,李杨,刘丹,王彦君,明海霞[3](2019)在《黄芪多糖对黄嘌呤氧化酶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自噬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 APS)对人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黄嘌呤氧化酶(XOD)建立自噬模型,分别以APS(100、200、400) mg·L~(-1)浓度及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进行干预;CCK-8法、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PS对人肺癌A549细胞自噬模型增殖、自噬体及自噬标记分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生长加快,自噬小体数量增多,模型组LC3B及PI3K蛋白表达增高,p62及AKT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200、400) mg·L~(-1)浓度组细胞生长减慢,自噬小体数量减少,LC3B及PI3K蛋白表达下降,p62及AKT显着性增高(P<0.05);与3-MA组比较,APS(200 mg·L~(-1))浓度组LC3B蛋白表达下降(P <0. 05),APS(400 mg·L~(-1))浓度组PI3K显着性下降(P <0. 05)。结论 APS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的自噬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曹伟伟,吴婷,熊文,潘思轶,徐晓云[4](2019)在《1,4-双咖啡酰奎宁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1,4-双咖啡酰奎宁酸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1,4-双咖啡酰奎宁酸是XOD的一种有效可逆竞争型抑制剂,抑制XOD活力的效果优于阳性药别嘌醇,1,4-双咖啡酰奎宁酸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抑制常数K_i分别为7.36,1.83μmol/L;荧光光谱结果表明,1,4-双咖啡酰奎宁酸对XOD的荧光淬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其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XOD发生相互作用;圆二色谱结果表明,1,4-双咖啡酰奎宁酸诱导XOD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1,4-双咖啡酰奎宁酸主要与XOD活性中心的GLN112,GLN1040,THR1077,SER1080,SER1082 and ASP1084氨基酸残基发生氢键作用;因此,1,4-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通过改变XOD的构象和阻碍底物黄嘌呤进入XOD活性中心来抑制XOD催化黄嘌呤的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燕晓婷,陈华国,周欣,高赛[5](2019)在《黑骨藤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体外抗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黑骨藤总黄酮进行提取纯化,并测试总黄酮、2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QP)和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G)的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为其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大孔树脂联合聚酰胺法纯化黑骨藤总黄酮,根据Lambert-Beer定律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总黄酮及2个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XOD抑制活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了含量>95%的总黄酮。总黄酮及2个黄酮类化合物均显示有体外XOD抑制活性,且随浓度增加,抑制活性逐步增强。总黄酮的IC50为608.9μg/ml,而2个黄酮类化合物QG和QP的IC50分别为261.2和221.2μg/ml。结论黑骨藤总黄酮及2个黄酮类化合物QG和QP均显示出一定的体外XOD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邹琳,杭妙佳,李阳,杜鹃,冯凤琴[6](2019)在《鲣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酶法制备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鲣鱼为原料,利用酶法制备鲣鱼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抑制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度、氮回收率、XOD抑制活性、肌肽及鹅肌肽含量为响应值,对酶解工艺中蛋白酶种类、加酶量、酶解pH、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到酶解的最优工艺:采用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489.86 U/g,酶解pH为7.08,酶解温度为49.5℃,酶解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鲣鱼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为22.38%,氮回收率为83.31%,XOD抑制活性达到62.26%,肌肽和鹅肌肽含量分别为0.05%和2.45%(以干基计),与回归模型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由本法所得的鲣鱼XOD抑制肽是以分子质量低于1 000 Da的寡肽为主。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XOD抑制活性与肌肽或鹅肌肽含量无相关性,推测在酶解过程中产生了其他具有XOD抑制活性的小分子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蒋黄卉,贾玲玲,刘仕聪,王路宏,赵磊[7](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骨中尿嘧啶和次黄嘌呤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猪骨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的方法。方法流动相为乙腈与水,色谱柱为Waters HSS T_3(4.6 mm×250 mm,5μm),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尿嘧啶和次黄嘌呤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5%和97.2%;相对标准偏差为1.4%和1.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为猪骨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献瑞,赵西子,王晓明,郭亚卿,潘桂湘[8](2019)在《固相萃取LC-MS/MS法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浓度。[方法]疏血通注射液经固相萃取柱处理后,采用LC-MS/MS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分析柱(100 mm×2.1 mm,1.7μm),以甲醇-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于ESI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为m/z 134.9→92.0(次黄嘌呤)和m/z 151.0→92.1(内标6-巯基嘌呤)。[结果]次黄嘌呤在质量浓度0.1~0.5μg/mL范围内与待测物和内标的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0.3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的浓度测定。(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邹如政,邹薇,黄丽霞,谢文健,郑龙[9](2019)在《降酸消脂胶囊对大鼠血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降酸消脂胶囊对高尿酸血症(Hypemricemia,HUA)大鼠血尿酸(Uric acid,UA)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次黄嘌呤及皮下注射氧嗪酸钾制备HUA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别嘌醇组、降酸消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并以未造模10只大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予等量0.9%生理盐水灌胃,别嘌醇组按40 mg/(kg·d)剂量予别嘌醇灌胃,降酸消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4 g/(kg·d),12 g/(kg·d),6 g/(kg·d)剂量灌胃,连续4周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UA、血XOD、血清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UA、XOD、TG、TC及BUN、SCr明显升高(P <0.05,P <0.01)。与模型组比较,降酸消脂胶囊各剂量组与别嘌醇组都能显着抑制血XOD活性,降低血UA含量(P <0.05,P <0.01),降酸消脂胶囊各剂量组及别嘌醇组血清TG、TC、BUN、S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仅高剂量组及别嘌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降酸消脂胶囊能显着降低HUA大鼠血UA含量,抑制XOD活性,缓解高血脂状态,改善肾功能,对大鼠HUA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谢凯莉,李昭华,董先智,龚慕辛[10](2019)在《槲皮素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醇类化合物,药用价值高。文章从体外酶促反应体系的研究、治疗动物高尿酸血症模型效果的研究以及槲皮素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对槲皮素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的活性、减少尿酸生成和防治高尿酸血症进行综述。综述提示以槲皮素为代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治疗痛风的应用前景,槲皮素与黄嘌呤氧化酶分子结合的结构解析为合理设计抗痛风药物提供药物设计基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9期)

黄嘌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非布司他片[适应症]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规格] 20mg、40mg。[用法用量]在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期可能导致血尿酸值急速降低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推荐本品初始剂量为20mg每日1次,且可在给药开始4周后根据血尿酸值逐渐增加用量,每次增量20mg。每日最大剂量为80 mg。血尿酸值达标(<6mg/dL或<360μmol/L)后,维持最低有效剂量。给药时,无需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嘌呤论文参考文献

[1].王爱华,金玥,吴越,成学飞,田秋红.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9

[2]..力控尿酸非凡之选双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有效控制尿酸达标[J].中国医疗保险.2019

[3].王雪林,李杨,刘丹,王彦君,明海霞.黄芪多糖对黄嘌呤氧化酶诱导的肺癌A549细胞自噬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4].曹伟伟,吴婷,熊文,潘思轶,徐晓云.1,4-双咖啡酰奎宁酸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燕晓婷,陈华国,周欣,高赛.黑骨藤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体外抗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筛选[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6].邹琳,杭妙佳,李阳,杜鹃,冯凤琴.鲣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酶法制备工艺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7].蒋黄卉,贾玲玲,刘仕聪,王路宏,赵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骨中尿嘧啶和次黄嘌呤的含量[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

[8].王献瑞,赵西子,王晓明,郭亚卿,潘桂湘.固相萃取LC-MS/MS法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次黄嘌呤浓度[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9].邹如政,邹薇,黄丽霞,谢文健,郑龙.降酸消脂胶囊对大鼠血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19

[10].谢凯莉,李昭华,董先智,龚慕辛.槲皮素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9

论文知识图

甲醛聚糖反应的过程–1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活性位点结构示意图通过Cytoscape软件绘制的COG0402(酰...次黄嘌呤及其核苷混合物1—5的...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浓度对传感器相对电容的影响(a)次#~

标签:;  ;  ;  ;  ;  ;  ;  

黄嘌呤论文_王爱华,金玥,吴越,成学飞,田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