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之我见

把课堂还给学生之我见

张书芳河北省邯郸市峰峰春晖中学056201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课堂应该是一个互动的、充满快乐、生机勃勃的课堂。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要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磨练自己。课堂不再是老师个人的舞台,它应成为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舞台,是师生沟通的桥梁。老师走到学生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填鸭式的旧教学思路。在此理念指引下,我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有迷惘和困惑。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首先注意把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既营造了课堂人文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其次,还给学生个性,特别是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这易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自信。再次,还给学生权利,特别是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主动表现自己欲望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显得勇敢、坚强。

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久久困扰着我,令人深思。

1、教学时间长,速度慢,效率低。

新基础教育改革较之传统教学不经济。我做过统计,大多数情况下,新基础教育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所用时间要比传统教学长半个小时,慢大半节课。

2、课堂教学秩序较乱,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学生动起来是好事,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很多新基础教改的实验课上成了一锅粥(还是糊的或夹生的),常常是众声喧哗、莫衷一是、各持一端,犹如开联欢会、讨论会,但知识体系不易在脑中形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的学习个性变得浮躁、浅薄。

3、“个性”了一小撮,“沉默”了大多数。

培养学生个性,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承认,有个性的孩子和有创造力的学生从全体学生的角度来说,仍属于少数。常常是几个发言者谈锋机警,妙语连珠,个性和生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张扬,而大多数同学则沦为看客,或沉默不语、或左右观望、或悄然而嘻,一节课下来没学到多少东西。

为此,我不断反思。

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所理解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对人性的改造。即通过教育,人由自然生命转变为社会生命,人类自身社会化的过程。

不容否定,新基础教育改革走出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泥沼,迈上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大道。但是,能力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空中楼阁,它需建立在深厚广博的知识基础上;个性也不是仅仅通过低层次的发挥而得以提升和张扬的,它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熏染来作为依托。在这个宣扬个性的时代,人性或者生命,是需要张扬还是需要束缚?辩证的说,既不单纯是张扬,也不单纯是束缚,而是既有张扬,又有束缚,张扬中有束缚,束缚中有张扬。而且,教育的本质是束缚生命中的假恶丑,即兽性的那一部分;张扬生命中的真善美,即健康人格和健全人性。

我个人认为,新基础教育强调“张扬”,而一味地反对“束缚”,对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反拨”“批判”,而忽视了“继承”和“吸收”,理论上有一定的缺陷,大有矫枉过正之嫌。所以,新基础教育改革如果不能完成“知识”与“人”的有效融合,如果过分的渲染,夸大“人”而忽视“知识”,那么,新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也许会是些有才无学甚至有智无德的“残疾人”。

2、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民族的未来奠定人才基础;从小的方面说,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定身心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创新基础。而真正的基础是知识的基础。我担心,新基础教育重视了人而忽视了知识,想着无知而高能,无知而创造,那是缘木求鱼的一种做法。

3、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关系?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从改革传统教育这个角度,无疑是对的,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感、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但不能把全部课堂都还给学生。因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带有很强烈的反教育倾向和非理性色彩。既然是还,那么课堂以前就不是学生的。这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上,即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吗?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他不可能是他自己。一个老师在上课,是这个当教师的人在上课吗?不!教育的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是“个人”在上课,而是“社会”在上课!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方面是个体生命在给个体生命们上课;另一方面是群体的代表在给个体生命们上课。老师是群体和个体的综合体,学生是个体。说得更明白一点,老师是“社会”,学生是“个人”。从生命人格角度、人际关系的角度讲,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但从社会、人类的角度讲,师生是不能、也不应该平等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是还做不了主,做不好主的主人。学生的生命激情需要释放、需要飞扬,但同样需要控制、需要改造。对此,我们应辩证的对待。传统的不一定就会是坏的,新的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否此,就是缺乏历史感的论断,大有割断历史,破然后立的嫌疑。

以上是我在新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实验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应该说,通过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实验和探索,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复杂性和教师精神劳动的艰苦性,也从“反思”中寻找到了思想的乐趣和沉思的愉悦。今后,在新基础教育基本精神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走自己的教学之路。也希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标签:;  ;  ;  

把课堂还给学生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