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疲劳论文_孟扬,王泽民,赵子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疲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低温,车轴,裂纹,钢渣,红参,刚度。

低温疲劳论文文献综述

孟扬,王泽民,赵子华[1](2019)在《缺口和低温对球墨铸铁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墨铸铁作为风电用零部件主要制造材料,由于其常处于低温环境中工作且所构部件大多存在应力集中,因此探究低温和缺口对球墨铸铁疲劳性能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试了EN-GJS-700-2球墨铸铁光滑试样、标准缺口试样在室温和低温高周疲劳性能、绘制疲劳S-N曲线并对缺口件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缺口使球墨铸铁疲劳性能下降,低温下该球墨铸铁疲劳性能优于室温;疲劳裂纹均起源于表面或石墨球与基体界面处,扩展区为与珠光体有关的形貌。(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S1期)

刘焜,陈希章,徐淑文[2](2019)在《激光熔覆低温相变合金熔覆层的热疲劳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表面制备低温相变合金熔覆层。采用金属热疲劳的试验方法,对低温相变合金(Low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LTT1,LTT2)熔覆层进行热疲劳实验,热循环次数分别为N=4000、4500、5000和6000,采用单纯的热应力,加热和水淬交替进行,设置上限温度为600℃,下限温度为室温,加热到上限温度并保温55 s,循环水冷却时间10 s。利用3 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低温相变合金(LTT1,LTT2)热疲劳实验后的熔覆层表面裂纹加以观察;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技术研究试样疲劳裂纹附近晶粒形貌及裂纹扩展趋势。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主要与冷热循环次数有关,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熔覆层表面裂纹密度也随之增大且相互交错贯通,当循环次数达到6000次时,LTTI熔覆层裂纹深度相对热循环次数为4500次时增大了43.2%,裂纹平均深度达到了210.3μm;裂纹方向沿晶界扩展;合金元素的配比影响合金的热疲劳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马云龙,王朔,贺丹[3](2019)在《重复使用运载器低温贮箱结构疲劳寿命与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低温贮箱的疲劳寿命问题,从结构可靠性角度出发,探究其结构疲劳分析的一般方法。首先,根据RLV的实际工况建立了贮箱结构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低温贮箱在飞行状态下的局部高应力区和地-空地循环应力谱;其次,基于无限寿命设计的思想,利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计算了贮箱结构在无限寿命期内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概率(可靠度);最后,结合贮箱疲劳载荷的设计数据,根据疲劳寿命估算的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利用名义应力法分析了某一给定飞行周期内的贮箱结构疲劳损伤程度,通过Monte Carlo法计算了该结构的可靠度。以上工作为RLV低温贮箱结构在工程中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牧东[4](2019)在《航空铝合金材料低温疲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合金材料由于具有强度高和易加工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程领域。低温是航空铝合金材料使用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低温下航空铝合金材料的疲劳行为也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综述了近年来航空铝合金材料的低温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低温疲劳失效机理,归纳了航空铝合金材料的低温疲劳模型表征和寿命评估方法,并展望了需要在试验、失效机理、模型表征和寿命预测方面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航空铝合金材料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曹晓俊,梅全喜,高玉桥,林慧,胡莹[5](2019)在《红参破壁饮片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展红参破壁饮片与其传统饮片的抗疲劳、耐缺氧和耐低温的药理药效作用比较以及急性毒性作用比较研究,探索两种形式饮片的量效关系和量毒关系,为红参破壁饮片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小鼠常压耐缺氧、耐低温试验比较分析红参破壁饮片与其传统饮片的药理药效差异;采用最大给药量法(MTD)观察红参破壁饮片及其传统饮片的毒性反应差异。结果:同等剂量的红参破壁饮片耐缺氧、抗疲劳和耐低温的作用比其传统饮片更显着(P<0.05);传统饮片1/2剂量的破壁饮片具有与其同等的药理药效作用;以最大给药量法对小鼠灌胃给药红参破壁饮片(剂量相当于其传统饮片临床用量的7~21倍),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结论:红参传统饮片制备成破壁饮片后,降低剂量应用,具有与传统饮片一致的抗疲劳、耐缺氧和耐低温的作用,且毒副作用未发生和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医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吴毅,尹鸿祥,孟扬,李天宇,赵子华[6](2019)在《高速列车车轴材料的低温高周疲劳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高铁车轴的设计标准是基于高周疲劳"安全寿命"设计方法,但并未考虑低温服役环境下车轴材料的高周疲劳行为。本文采用低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试了进口EA4T车轴钢的室温和低温高周疲劳性能以及国产DZ2车轴钢的低温高周疲劳性能,绘制了其疲劳S-N曲线和P-S-N曲线。结果表明:EA4T车轴钢低温高周疲劳性能优于室温高周疲劳性能,DZ2车轴钢与进口EA4T车轴钢的低温高周疲劳性能相近;疲劳裂纹均起源于表面,裂纹穿晶扩展。(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万昆[7](2019)在《低温条件下钢芯铝绞线的振动疲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需要架设大规模的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是电力传输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发电与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采用的仍是各种型号的钢芯铝绞线,在运行过程中,导线的微风振动破损时有发生,对电力能源的稳定、安全使用构成威胁,尤其是在冬季,东北和山区等处气温很低,使得线路的运行状态发生改变。对于导线的微风振动,目前研究多是以常温下研究进行的,低温状态下的研究鲜有所闻。因此,研究导线在低温下的振动特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在导线运行温度很低的地区合理的设计线路。本文依托国网科技项目“极寒温度条件对输电线路自阻尼及疲劳影响研究”,以钢芯铝绞线为研究对象,研究导线在低温条件下的振动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导线振动疲劳的研究,对比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导线振动的运行状态,通过线夹出口处振动角大小来衡量导线的振动强度,通过导线的低温疲劳实验研究在何种状态下导线更容易发生破损。2)之前研究很多都把导线处理为没有弯曲刚度的柔索结构,在档距足够大,即线长远大于直径的情况下得出导线的悬链线方程,但这一假设使得导线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弯矩,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本文依据导线振动的理论模型,提出一种导线弯曲刚度的计算方法,分析温度等外部环境条件对导线弯曲刚度的影响因素,并解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3)导线振动过程中自阻尼功率的大小是影响导线振动幅度的关键因素,探讨温度对导线自阻尼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导线张力的影响最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张力增加很快。但温度影响的不仅仅是导线整体的拉力,还影响了各层股线的受力状态。在同样的张力下,温度降低导致外层股线受到更大的拉应力,导线的振动状态在同样拉力不同温度下有所区别。(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牛永宏,唐德密[8](2018)在《钢渣沥青混合料高低温及疲劳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钢渣替代部分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选择0%、25%、50%、75%钢渣掺量以干拌法制备四种沥青混合料,并对不同钢渣掺量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及不同应力下的四点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随着钢渣掺量的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50%钢渣掺量时,动稳定度达到峰值;在75%钢渣掺量时,低温破坏应变达到峰值;疲劳性能寿命同样呈现先增加后较小的趋势,在钢渣掺量为25%时,疲劳寿命达到峰值且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钢渣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和试验初始劲度模量逐渐降低;用钢渣替代部分粗集料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且经济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S4期)

苏仰旋,赵天奉,段梦兰[9](2018)在《系泊导管架管节点低温疲劳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温及环境载荷的综合作用下,极地作业的系泊导管架管节点焊接结构极易发生疲劳破坏,因此加强管节点低温疲劳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系泊导管架进行整体强度分析,并基于结构应力法和组合谱分析方法对飞溅区管节点进行疲劳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a重现期海况下,飞溅区管节点为系泊导管架的危险节点;在室温至-60℃范围,随着温度降低,420 MPa结构钢管节点焊缝疲劳性能有所提升;采用常规主S-N曲线进行低温焊缝疲劳评估存在一定误差; 420 MPa船用钢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可以应用于极地地区海洋结构物建造,同时结构应力法可用于低温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评估。研究结果可为海洋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8年12期)

廖小伟,王元清,石永久,陈宏[10](2018)在《低温环境下桥梁钢Q345qD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在寒冷地区服役桥梁钢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以16 mm厚桥梁钢Q345qD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室温和低温下的夏比冲击韧性试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试验。结果表明,夏比冲击功和试样断口剪切断面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在应力比0.1、0.2和0.5条件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均随温度降低而变缓,该桥梁钢的疲劳韧-脆转变温度点在-60℃以下;在室温~-60℃,其裂纹扩展速率均对应力比的变化不敏感;应力比0.1条件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随温度的降低有略微增大的趋势。该批次桥梁钢表现出了良好的抵抗低温疲劳裂纹扩展性能,防止低温脆性破坏成为疲劳设计的重点;试验数据能为钢结构桥梁的进一步抗低温疲劳和防低温冷脆断裂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10期)

低温疲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表面制备低温相变合金熔覆层。采用金属热疲劳的试验方法,对低温相变合金(Low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LTT1,LTT2)熔覆层进行热疲劳实验,热循环次数分别为N=4000、4500、5000和6000,采用单纯的热应力,加热和水淬交替进行,设置上限温度为600℃,下限温度为室温,加热到上限温度并保温55 s,循环水冷却时间10 s。利用3 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低温相变合金(LTT1,LTT2)热疲劳实验后的熔覆层表面裂纹加以观察;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技术研究试样疲劳裂纹附近晶粒形貌及裂纹扩展趋势。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主要与冷热循环次数有关,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熔覆层表面裂纹密度也随之增大且相互交错贯通,当循环次数达到6000次时,LTTI熔覆层裂纹深度相对热循环次数为4500次时增大了43.2%,裂纹平均深度达到了210.3μm;裂纹方向沿晶界扩展;合金元素的配比影响合金的热疲劳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疲劳论文参考文献

[1].孟扬,王泽民,赵子华.缺口和低温对球墨铸铁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2].刘焜,陈希章,徐淑文.激光熔覆低温相变合金熔覆层的热疲劳性能[J].中国表面工程.2019

[3].马云龙,王朔,贺丹.重复使用运载器低温贮箱结构疲劳寿命与可靠性分析[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4].刘牧东.航空铝合金材料低温疲劳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9

[5].曹晓俊,梅全喜,高玉桥,林慧,胡莹.红参破壁饮片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中医肿瘤学杂志.2019

[6].吴毅,尹鸿祥,孟扬,李天宇,赵子华.高速列车车轴材料的低温高周疲劳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7].徐万昆.低温条件下钢芯铝绞线的振动疲劳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8].牛永宏,唐德密.钢渣沥青混合料高低温及疲劳特性[J].施工技术.2018

[9].苏仰旋,赵天奉,段梦兰.系泊导管架管节点低温疲劳评估[J].石油机械.2018

[10].廖小伟,王元清,石永久,陈宏.低温环境下桥梁钢Q345qD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J].工程力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点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状态与变化曲线通过低温疲劳测试的左右试样不同支管角度管节点低温疲劳寿...高低温疲劳测试安装示意图不同几何尺度Y型管节点低温疲劳一7低温疲劳试验各试件的N一△s曲...

标签:;  ;  ;  ;  ;  ;  ;  

低温疲劳论文_孟扬,王泽民,赵子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