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伦理论文_陈辉,王红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性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性,伦理,兰德,周易,精诚,自私,文化。

德性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辉,王红梅[1](2019)在《中国传统德性管理伦理的扬弃与现代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管理中重提德性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为现代管理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主体,又能为现代管理实践提供重要的人文精神支撑。中国自古以来极为重视德性管理伦理建设,传统德性管理伦理在伦理精神塑造、组织考核选拔、民间舆论控制等德性养成机制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传统德性管理伦理产生于封建社会,其重私德而轻公德、强调服从而忽略平等的价值观,与现代管理伦理的公共精神背道而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调整使德性伦理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逐渐消解,遭遇了价值认同危机及养成机制不足等困境,现代社会管理仍需借鉴传统德性伦理来促进管理之"善"的实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对德性管理伦理的德性内容及养成机制加以重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构建个人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体系,重建德性自修、家教训导、组织约束、道德楷模等德性养成机制,加强对组织管理者的道德约束和道德激励,才能使德性伦理在现代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9年06期)

李卓[2](2019)在《“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9月14日至15日,"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联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6期)

付长珍[3](2019)在《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伦理话语创新——以冯契“德性自证”命题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正处于东西文化激荡会通、趋于合流的时代,中国哲学的各流派都将在世界性百家争鸣中接受考验。冯契的"智慧说"是在哲学层面解决"古今中西之争"的创造性成果,具有世界哲学的意义。德性自证是走向真善美统一的自由之境的重要环节,也是冯契"智慧说"中一个富有原创性、个性化的理论表达。它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想,在深入反思中国近代以来伦理价值观变革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哲学重在求德与西方哲学重在求知的传统,在广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为打通不同文化传统意义的德性论确立了一个牢固的本体论基础,开创了德性伦理话语建构的新路向。冯契的德性自证理论,既是一个极富洞见的道德探究范式,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证成和完善的伦理学方案。(本文来源于《文化发展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张昭军[4](2019)在《从伦理觉悟到德性启蒙——以五四时期“打孔家店”为中心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的"打孔家店"始自陈独秀等人的伦理觉悟,继之以梁漱溟等人的德性启蒙,一破一立,相辅相成,代表了国人人伦道德现代转化和升华的新起点。他们所针砭的是儒家文化的病态和恶疾,所提倡的是以现代性为内核的新道德。当下一些提倡"国学"者认为"打孔家店"打错了对象,或归之为偏激的情绪化产物,实则是对历史的无视和曲解,很难说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闫彦敬,马真,李亚军[5](2019)在《孙思邈德性医学伦理思想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思邈的德性医学伦理思想,系总结《内经》以来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儒道佛有关思想与修行并结合其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而成。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珍重生命""学养精术""见诚于行"这叁大方面。这些方面,又都各有细分。而从总到分,无论于古于今,均深具切用而特殊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之今用,须就"内化""外显""和合"和切实的长效保障等,从其各种关联与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并实行联动,才能切实为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雅文[6](2019)在《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之间的紧张是"古今之争"在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自由主义与其批评者已陷入僵局。自由主义捍卫个人自主,它主张在公共生活中公民德性应该独立于伦理德性。而自由主义的批评者认为,从德性之构成上看,公民德性是建基在伦理德性之上的,它不能独立存在;并且从实践层面讲,公民德性的维持依赖于伦理德性的增援,是公民德性得以在现实中付诸实践的知性源泉。自由主义的困难在于,它难以回应公民德性如何在行为者的心灵中以一种区分于伦理德性的方式被践行。而自由主义的批评者的困难在于,它难以回应在多元现状下特殊的伦理德性如何被辩护,以及这种伦理德性如何不会蜕变为强制。关怀伦理学有望呈现这样一种公民关系,它的要求比自由主义的公民德性更强,但比彻底将公民生活建基于某种伦理德性的主张更弱。这或许有助于克服自由主义及其批评者的理论困境,在实践上使现代西方公共生活更加葆有生机。(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刘欣[7](2019)在《论我国法官职业伦理之德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徒法不足以自行"。防治司法腐败,保障司法公正,法官具有关键性作用。法官职业伦理则对塑造法官职业信仰,约束法官职业行为,培养法官职业美德,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司法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在司法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原有落后的局面。但在司法改革的软件方面,也即法官的伦理道德方面却捉襟见肘,改革迟缓,效果不佳,以至于影响了法官在人们中的信誉和司法的公信力。法官在道德伦理上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司法改革的水准,甚至是关系到司法改革的成败。所以,在当下,法官职业伦理的发展与完善,法官职业伦理之德性发展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凤琴[8](2019)在《中华男女德性伦理原初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华男女德性伦理原初思想强调男女两性的互补互成、和谐一体关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中华男女德性伦理原初思想的本质内涵,发现其积极性,对导正现代男女德性伦理具有重要价值。《周易》原初阴阳观是古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哲学概括与总结。它强调阴阳的对立与互根、交感与互成、转化与一体,认为阴阳是两相对待的动态生成关系,而不是尊卑贵贱的等级位分。中华男女德性伦理原初思想,以《周易》原初阴阳观为哲学基础,基于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而形成。该原初思想的主旨:男子以刚健不息为基本德性,女子以温厚柔顺为基本德性;而且乾健坤顺、阳刚阴柔,男女异质、互补互成,方能实现阴阳合德、男女好合。然而,这一原初思想由于受到西周春秋时期社会宗法制度、父权制度等社会差等现实的影响,而滋生了男女不平等、婚姻不自主等男女德性伦理的内容。但男尊女卑并不是中华男女德性伦理原初思想的主流和旨趣,它以男女德性和谐、男女德性互成、男女德性一体为基本特征,表现出尊重男女德性差异,强调男女一体关系的积极性,具有现代价值。该原初思想既有助力新时代涵养刚健男子的价值,也有益于新时代女子价值实现的意义,还具有促成新时代夫妇齐心长久的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14)

卞强[9](2019)在《《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自私的德性》一书为蓝本,通过对着作文本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从而对安·兰德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和评析。安·兰德作为“合理利己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在美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该着作是安·兰德晚期的作品,也是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伦理思想带有“极端性”的特点,强调“自私是一种德性”,这种说法的提出,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于安·兰德伦理思想的研究,首先应了解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安·兰德的成长经历对她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名俄裔犹太人,在俄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为其思想的“极端性”埋下伏笔;她的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则主要由亚里士多德、尼采以及美国的个人主义构成。《自私的德性》作为安·兰德的代表作,其文本内容是本文研究与分析的重点。该书在对自私做出陈述时,将“自私”定义为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这与传统哲学对“自私”的定义有所区别,笔者从“自私的构成与产生的原因”“自私的界定”以及“自私的本质”叁方面内容对文本进行论证分析;在“理性”这一部分,安·兰德将其理解为“是人唯一的存在方式”,因此,笔者系统的研究了其“理性”的具体内容,即所包含的六种美德;在对“生命”的解读当中,安·兰德认为,其“理性”与自私都是从生命作为起点的,笔者也对其“自私”“理性”“生命”叁者的逻辑关系做出了总结。《自私的德性》在美国有很大的争议,虽然安·兰德开创了“合理利己主义”,为伦理学理论做出了贡献,但其理论也有诸多的不足,正是这种极端的思想使人脱离社会,割裂了人与人的关系;虽然存在着不足,但安·兰德的伦理思想对我国的社会道德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童建军,林晓娴[10](2019)在《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的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探讨了德性伦理进入环境伦理问题讨论的议题,借助环境范例方法、扩展主义方法以及德性理论方法,发展了多元的环境德性,补充了传统德性伦理的德目,如开放;丰富了传统德性伦理中重要德目的内涵,如爱国主义、俭朴和保护性体谅;重申了公共德性和认知德性在当代环境伦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新发展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对于环境哲学与环境保护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德性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9月14日至15日,"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杂志社联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比较哲学与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性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辉,王红梅.中国传统德性管理伦理的扬弃与现代重构[J].理论探讨.2019

[2].李卓.“传统德性伦理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9

[3].付长珍.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伦理话语创新——以冯契“德性自证”命题为中心[J].文化发展论丛.2019

[4].张昭军.从伦理觉悟到德性启蒙——以五四时期“打孔家店”为中心的讨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闫彦敬,马真,李亚军.孙思邈德性医学伦理思想发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6].陈雅文.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J].学术月刊.2019

[7].刘欣.论我国法官职业伦理之德性建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张凤琴.中华男女德性伦理原初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卞强.《自私的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10].童建军,林晓娴.当代西方环境德性伦理的新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教育惩戒理论视角构成及内涵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教师教学实践匆慧的生成流程郑州大学论文(48)

标签:;  ;  ;  ;  ;  ;  ;  

德性伦理论文_陈辉,王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