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医院骨科7371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骨外科收治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4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A组20例和治疗B组20例,观察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异,χ2=0.00,P>0.05。治疗A组并发症发生率0.00%,治疗B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术费用相对低廉,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疗效

脊柱肿瘤属于临床骨外科肿瘤的一种,其发生率约占骨肿瘤总发生率的10%左右,其中有1/3属于良性肿瘤,其中椎体血管瘤是发病率最高的脊柱肿瘤,其临床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患者往往不是足够重视[12]。经皮椎体成形术属于新型的微创手术技术,其尽在局部麻醉下采取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疗效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骨外科收治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A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3岁-60岁,平均年龄38.5±4.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6±2.1年,发病位置:胸椎11例,腰椎9例,治疗B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4岁-61岁,平均年龄39.2±4.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4±2.2年,发病位置:胸椎12例,腰椎8例,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治疗A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通过C型臂X线机观察,先对血管瘤椎体进行确认,对椎弓根位置、穿刺的角度和方向进行预先评估,穿刺针和身体矢状面呈现的角度为15°-25°,患者麻醉后,采用穿刺针按照预先评估的角度和方向进行穿刺,感觉进入椎弓根之后通过C型臂X线机对位置进行确认。根据脊椎血管瘤的位置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角度,放置套管,多可以见较多血流顺着套管流出。活检后,将骨水泥逐步的注入椎体中,并且对患者心率、血压和心电图进行监测。治疗B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麻醉方法和穿刺方法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相同,穿刺针位置确定之后,经过通道将球囊放到椎体内,通过C型臂X线机观察,将显影剂注入到球囊内,在球囊扩张达到健康的体积后,将球囊回缩抽出,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并且逐步退出穿刺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4]优: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恢复原来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良: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工作生活基本无影响,可: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差: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严重的倾向。优良率=优+良。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针对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

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如表1)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异,χ2=0.00,P>0.05。

表1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比较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A组并发症发生率0.00%,治疗B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

3讨论

脊椎血管瘤多发生于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比较常见的是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病变椎体疼成,伴有不同程度的相应的棘突有压痛、叩痛[5-7]。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常用的方法,其主要作用首先是缓解疼痛的临床症状,加强椎体的硬度和强度,尽可能避免椎体骨折,纠正和治疗脊椎血管瘤造成的椎体塌陷和脊柱畸形[8,9]。另外两种术式注入高粘度的骨水泥,对压缩性椎体的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进行校正和恢复,同时还可以对椎体的稳定性进行维持,有效的止痛和杀菌[10]。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骨外科收治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4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A组20例和治疗B组20例,观察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表明,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异,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术费用相对低廉,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大森,郭卫,杨荣利,等.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2):97-102.

[2]高全有,韩康,高浩然,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2):4279-4282.

[3]司雨,王振宇,林国中,等.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合并脊椎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0):953-954.

[4]张伟,韩康,李卫勤,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496-499.

[5]高全有,韩康,高浩然,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2):4279-4282.

[6]HaoYJ,YuL,ZhangY,etal.Surgicaltreatmentofcervicalvertebralhemangiomaassociatedwithadjacent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J].SpineJ,2013,13(12):1774-1779.

[7]高新星,刘海军,高宝全,等.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手术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4,(2):241-242.

[8]晏雄伟,张洪燕.单纯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椎症状性血管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52):8993-8998.

[9]王尚礼,温进中.脊椎血管瘤32例放射治疗效果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2):125-126.

[10]肖全平,吴春根,顾一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72-876.

标签:;  ;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