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被告人论文_万晓东,江婷,管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未成年被告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被告人,未成年人,武陟县,审判工作,最高法院,案件,聚众斗殴。

未成年被告人论文文献综述

万晓东,江婷,管莹[1](2019)在《操控多名未成年女孩从事有偿陪侍》一文中研究指出《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但实践中,娱乐场所提供有偿陪侍的现象屡禁不止,并有向未成年人蔓延的趋势。近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靳某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案一审宣判,法院以组织(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06-06)

周珂,孙晓梅,文莲[2](2019)在《“从心”挽救未成年被告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维系着千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南宁中院作为全国第二批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试点单位,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司法理念,通过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以下简称“未审庭”),专业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各类案件,实现了涉及未成年人(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9-05-22)

吉冠浩[3](2018)在《论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的程序保障——以最高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刑诉法实施已满5年,以最高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对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的程序保障问题加以研习。通过对63个典型案例的梳理,发现程序保障聚焦在"社会调查""合力关爱""配套措施"叁个方面。其中,社会调查存在叁种模式:司法行政机关调查模式,社会调查员模式和法院自行调查模式;"合力关爱"体现为:合适成年人到场、心理疏导和法庭教育;配套措施则包括:全程法律援助、不公开审理、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和圆桌审判。(本文来源于《法大研究生》期刊2018年01期)

徐鹏,段格林[4](2018)在《未成年被告人通过心理干预悔过自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天上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点及全省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的运行情况,并公布一批少年审判工作中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成效的典型案例。未成年被告人王某,捕前系初四年级学生。其参加初中毕业考试期间,(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8-05-31)

尹泠然[5](2018)在《未成年被告人有效参与刑事审判程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少年刑事司法依附于成人司法体系,少年刑事案件沿用成人审判方式进行审理。由于并未真正注意到未成年被告人的现实需求,未成年人参与审判的"有限性"成为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以未成年被告人的受审能力为切入点,明晰"有效参与"审判的含义并确立相应的程序标准,进而比照这一标准对我国未成年被告人参与审判实践进行经验考察,探索从"有限参与"到"有效参与"的路径选择,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走向综合保护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2018年02期)

陈辚,黄映珠[6](2018)在《城区法院开创司法为民局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汕尾日报讯 (通讯员 陈辚 黄映珠)城区法院不断完善便民举措,建立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让司法更好地服务群众,奋力开创司法为民工作新局面。去年,该院共为12名未成年被告人申请法律援助,让9宗案件困难当事人缓交诉讼费90000元,向3名经济困难和身体有(本文来源于《汕尾日报》期刊2018-02-26)

何菊荣,王莉莉[7](2017)在《河南省武陟县法院建立未成年被告人义工服务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灾难和不幸。如何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帮教,更好地促进其改正错误,回归正途,一直是人民法院探索的问题。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创新建立了“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未成年被告人义工服务机制,通过让未(本文来源于《民主与法制时报》期刊2017-12-07)

樊长春,李智思[8](2018)在《我国未成年被告人权益保障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包括立法、司法解释在内的未成年被告人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但仍然存在未成年被告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审判机构与组织不健全、羁押措施使用过多、未完全实现隔离羁押以及审判程序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未成年被告人权益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建立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审判机构、提高审判人员素质、建立保释制度、实现隔离羁押、完善审判程序与制度等。(本文来源于《时代法学》期刊2018年01期)

邢亚男[9](2017)在《未成年被告人在刑事审判环节的权利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的数量不断攀升。但由于传统的刑事诉讼制度以成年人犯罪为规制对象,在诉讼程序的设计上追求发现犯罪事实,惩罚犯罪。而未成年人由于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其犯罪的产生既有生理、心理等主观因素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应当有别于成年人的诉讼程序,特别是作为刑事诉讼核心环节的审判程序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更加重要。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但由于规定的较为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仍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借鉴域外国家未成年被告人刑事审判的经验,彻底改革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模式,制定单独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法和建立独立的少年法院系统是实现未成年被告人权利保障的根本途径。基于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现状,对未成年人隐私权和辩护权以及其他庭审权利保护不力的现实,也可以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犯罪前科消灭制度以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对未成年人指定辩护制度进行完善以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的辩护权,并通过完善法定代理人到场制度和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的其他庭审权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10-19)

崔洁,徐晓红,赵艳丽[10](2017)在《在网吧学坏,缓刑期内禁止再入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崔洁 通讯员徐晓红 赵艳丽)日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提出量刑建议时,首次提出适用禁止令建议,被该区法院依法采纳。最终,法院判处被告人潘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同时禁止潘某在缓刑考验期内进入网吧、游(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7-04-20)

未成年被告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维系着千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南宁中院作为全国第二批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试点单位,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司法理念,通过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以下简称“未审庭”),专业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各类案件,实现了涉及未成年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未成年被告人论文参考文献

[1].万晓东,江婷,管莹.操控多名未成年女孩从事有偿陪侍[N].检察日报.2019

[2].周珂,孙晓梅,文莲.“从心”挽救未成年被告人[N].广西日报.2019

[3].吉冠浩.论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的程序保障——以最高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J].法大研究生.2018

[4].徐鹏,段格林.未成年被告人通过心理干预悔过自新[N].法制日报.2018

[5].尹泠然.未成年被告人有效参与刑事审判程序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

[6].陈辚,黄映珠.城区法院开创司法为民局面[N].汕尾日报.2018

[7].何菊荣,王莉莉.河南省武陟县法院建立未成年被告人义工服务机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7

[8].樊长春,李智思.我国未成年被告人权益保障的若干问题[J].时代法学.2018

[9].邢亚男.未成年被告人在刑事审判环节的权利保障[D].黑龙江大学.2017

[10].崔洁,徐晓红,赵艳丽.在网吧学坏,缓刑期内禁止再入内[N].检察日报.2017

论文知识图

鼓楼区少年庭受理未成年被告人案...任爱民52015-2017年N市未成年犯罪...审判刑事审判工作书、捐衣物、帮助村民年--2018年Z区审理的性侵害未成年...

标签:;  ;  ;  ;  ;  ;  ;  

未成年被告人论文_万晓东,江婷,管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