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寄生论文_刘慧,方小端,刘经贤,黄寿山,欧阳革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寄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眼蜂,寄主,金小蜂,玉米螟,松毛虫,螟蛉,夜蛾。

过寄生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方小端,刘经贤,黄寿山,欧阳革成[1](2017)在《螟黄赤眼蜂的过寄生繁殖及其对后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过寄生角度探究了不同蜂卵比例繁育螟黄赤眼蜂对其品质的影响。对以卵卡面积作为不同蜂卵比例繁殖的种群自身出蜂数量、喂食对其寄生率及其后代性比的影响、不同卵龄米蛾卵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3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接蜂比例繁殖的螟黄赤眼蜂,接蜂比例越大,过寄生现象越严重、虫体越小、雌性比越低、单位面积出蜂量也越少。本品系螟黄赤眼蜂接蜂比例应在1∶6与1∶10之间,以接近1∶10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7年07期)

陈伟[2](2016)在《蝇蛹金小蜂重寄生与过寄生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蜂发育依赖寄主,寄主资源量的限制引起资源竞争,产生多样化的寄生行为,重寄生和过寄生就是其中的常见类型。本研究探讨了蝇蛹金小蜂的重寄生和过寄生行为,及其与寄主资源之间关系。在理论上,有望深化对蝇蛹金小蜂寄生策略的认识,也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指导。重寄生行为在大多数寄生蜂种群中很常见,但是同种间的重寄生行为仅仅在蚜小蜂种群中有报道。本文中,蝇蛹金小蜂以黑腹果蝇蛹为寄主时可以发生同种间的重寄生。当寄主两次寄生间隔分别为9d、12d和15d时,没有一个寄主可以羽化两个后代,后代小蜂的羽化时间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间隔,并且间隔时间和寄生间隔的时间一致,这表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羽化的小蜂分别来自于初寄生和次寄生,根据发育历期也能证实这个结论。利用两个可以用微卫星标记区分的蝇蛹金小蜂株系也证实了上述论断。解剖被寄生两次的寄主发现,次寄生的后代取食初寄生后代的蛹。我们的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同种间的重寄生是次寄生后代取食初寄生后代。通过测量发现重寄生后代小蜂的体型变小。重寄生后代小蜂的适合度比正常后代小蜂的适合度低,寿命更短,产卵时间更少,感染率更低以及寄生率更低。但是重寄生的后代小蜂寄生正常的果蝇寄主,后代小蜂又会恢复正常的体型。当生活斑块中的合适寄主比较少的情况下,同种间的重寄生频率就会提高。蝇蛹金小蜂同种间的重寄生行为可以维持种群数量。寄生蜂在发育阶段的营养完全来自寄主且受到寄主的营养状况的影响。当寄主被寄生蜂寄生多次后,产生过寄生行为,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初寄生和次寄生间隔时间下,单寄生性的蝇蛹金小蜂会在同一寄主内羽化2头后代,过寄生行为产生有效的后代;但也可能产生种内间的重寄生行为,次寄生蜂后代以初寄生蜂后代为食。本文利用黑腹果蝇蛹、伊米果蝇蛹和家蝇蛹这3种大小不同寄主,探讨蝇蛹金小蜂在初寄生和次寄生行为间隔10d时,资源状况对过寄生和重寄生结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后代羽化均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微卫星标记显示这两个羽化阶段的小蜂分别为初寄生蜂和次寄生蜂后代。在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这两种较小的寄主内,单头寄主仅羽化单头后代,次寄生蜂后代存在对初寄生蜂后代的重寄生行为;但较大的家蝇蛹可分别羽化出源自初寄生蜂和次寄生蜂的两头后代,次寄生蜂后代以残留的寄主为食。重寄生行为的后代个体显着较小;而过寄生行为的后代则与初寄生蜂后代相似。寄主资源状况决定了蝇蛹金小蜂过寄生和重寄生行为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王雷英,黄静,董新阳,张帆,李元喜[3](2015)在《两种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过寄生及个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着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 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 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江化琴,陈媛,刘映红[4](2014)在《螟蛉盘绒茧蜂的过寄生行为及其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过寄生现象普遍存在于寄生蜂寄生过程中。本研究旨在探究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的过寄生对子代发育的影响及影响过寄生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室内研究了螟蛉盘绒茧蜂在其寄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3龄幼虫上过寄生行为的发生,不同产卵次数对寄主存活及子代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接蜂时间和不同接蜂密度对过寄生发生的影响。【结果】螟蛉盘绒茧蜂存在过寄生行为,无论雌蜂有无产卵寄生经历,均能在被自身寄生过和同种不同个体寄生过的寄主内产卵。寄生蜂茧量随着被产卵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被产卵3~5次的寄主体内死亡的寄生蜂幼虫数随着增大。寄主在育出蜂前的死亡率随着被产卵寄生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被产卵5次时,寄主育出蜂前死亡率达50%。过寄生使螟蛉盘绒茧蜂子代蜂卵-蛹的历期延长,羽化率和雌雄性比下降,雌蜂体型随寄生次数的增加显着变小。过寄生率随着接蜂密度及接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在寄主上产卵2次对螟蛉盘绒茧蜂子代发育是最适合的,产卵3次及以上为过寄生。过寄生使蜂子代发育适合度降低,不利于子代生长发育。在室内大量繁殖螟蛉盘绒茧蜂时,应减少接蜂密度和接蜂时间,从而减少过寄生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张英杰,陈炳旭,黄寿山,徐淑[5](2012)在《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斑螟分索赤眼蜂过寄生驯化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斑螟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hypsipylae Nagaraja不能正常羽化出蜂问题,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a(Stainton)卵为寄主,分别以1:3、1:5、1:10(对照)的蜂卵比接蜂培养,经过35代过寄生连代繁殖驯化,其36代(F36)成蜂个体大小显着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成蜂体长、体宽分别减小28.89%、16.08%(1:3处理)和27.43%、20.56%(1:5处理)。经蜂卵1:3、1:5接蜂连代繁殖驯化后的F36斑螟分索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44%和55%,与对照差异不显着,但能顺利从荔枝蒂蛀虫卵内羽化出蜂,羽化率分别为31.8%、25.5%,对照则无羽化出蜂。表明通过过寄生驯化培育可以改变斑螟分索赤眼蜂的个体大小,并有望使其在荔枝园内建立稳定种群,达到持续控制荔枝蒂蛀虫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史文山[6](2012)在《【仙吕·哪吒令带过寄生草】咏太原新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黄河》期刊2012年04期)

张博[7](2011)在《斑痣悬茧蜂过寄生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寄生是指在1头寄主体内(上)产卵数超出其最大存活数的现象。过寄生不仅给进化生态学提出关于其适应意义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过寄生在单寄生性昆虫中经常发生,但对其发生的机理却一直存有争议。本学位论文以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1)为模式生物,主要针对4个科学问题展开研究:i)寄生蜂是否能够辨别出过寄生寄主?ii)过寄生对寄生蟑适合度的不良作用是否随寄主品质不同而变化?iii)影响过寄生发生的潜在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iv)行为的时间特征是否可用于评价过寄生发生的倾向。论文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1为探究斑痣悬茧蜂在寄主斑块上的驻留时间与过寄生程度(产卵数)的相关性,采用单选试验设计,观察和分析了斑痣悬茧蜂在斑块内的停留时间与其在寄主幼虫体内产卵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寄生蜂在斑块内驻留的时间影响寄生蜂在每头寄主上的产卵数,1-3h内的产卵平均数分别为0.77、0.9、2.5粒;8h的产卵平均数增加到5.8粒。根据研究推断,在高品质(未被寄生)寄主缺乏的情况下,斑痣悬茧蜂倾向于过寄生。2为探究寄主品质如何影响过寄生对子代蜂适合度的胁迫作用,采用单选试验设计,研究了以下因素对过寄生行为及其子代发育的影响:不同种寄主(甜菜夜蛾、棉铃虫和斜纹夜蛾),同一种寄主不同龄期寄主幼虫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结果表明,过寄生不利于子代蜂的生长发育,导致子代蜂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体型变小,寿命变短。发育适合度的损耗在不同种类寄主、不同龄期、取食不同植物寄主间发生变化。过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羽化的子代蜂的发育历期、后足胫节比过寄生棉铃虫、斜纹夜羽化的子代蜂的短。与对照不同,过寄生不同龄期的寄主幼虫的子代蜂发育历期、后足胫节、寿命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间龄期羽化子代蜂的存活率高于从其他龄期羽化的子代蜂。过寄生寄主幼虫取食大豆、棉花和小白菜后的子代蜂发育适合度均显着降低,寄生方式与寄主取食的植物对子代蜂的体型大小有互作效应,与对照相比,从过寄生取食大豆的寄主幼虫中羽化的子代蜂体型减小了22.8%;从过寄生取食棉花的寄主幼虫中羽化的子代蜂体型减小了22.5%;从过寄生取食小白菜的寄主幼虫羽化的子代蜂体型减小了25.0%。据试验研究结果推论,过寄生对寄生蜂适合度的不利影响随寄主品质而变化。3为探究竞争、寄主充裕程度、卵限制等因素如何影响寄生蜂的过寄生行为,观察了种内竞争、寄主相遇率、寄生蜂抱卵量等对过寄生行为的影响。用基于负二项分布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影响过寄生的因素结果表明,种内竞争不影响过寄生发生数量;高抱卵量寄生蜂过寄生寄主的数量高于低抱卵量寄生蜂;寄主相遇率影响过寄生数量,表现为与寄主相遇率高的寄生蜂发生过寄生的次数显着高于与寄主相遇率低的寄生蜂;种内竞争与寄主相遇率对寄生蜂过寄生寄主的数量有互作效应。用识别时间估计寄主被过寄生的风险分析表明,寄主相遇率影响寄主被过寄生的概率,抱卵量和寄主相遇率对过寄生概率具有显着互作影响。据试验结果推论,种内竞争、寄主丰盛度和抱卵量等潜在因素通常互作影响过寄生的发生。4为评价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鉴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选试验研究了寄生蜂的寄生经历和寄主被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对斑痣悬茧蜂在健康寄主和被寄生寄主的选择性。对选择频次进行的分析表明,寄主被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和寄生蜂的寄生经历均对过寄生发生的概率均有显着影响,过寄生概率随寄主被寄生后的间隔时间延长而降低;有寄生经历的寄生蜂发生过寄生的概率低于无寄生经历的寄生蜂。首次测度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时间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拟合表明,发生过寄生的风险随寄主被寄生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因寄生蜂具有过寄生经历而减小,但寄生蜂具有单寄生经历对过寄生风险没有显着影响。据研究结果推论,斑痣悬茧蜂不仅能够辨别被寄生寄主,而且该能力随寄主被初次寄生后间隔时间延长以及寄生经历而增强。5野外释放-回收试验的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寄生率为54.2%(168/3l0),过寄生率为23.9%(74/310),寄主体重对寄生蜂在单头寄主上的产卵数有显着影响,随着寄主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寄生概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降低,但过寄生概率随着寄主龄期的增大而升高;寄生概率随着体重增大而降低,但过寄生概率不受寄主体重影响。据调查结果推论,野外环境中斑痣悬茧蜂可能发生过寄生,而且过寄生程度与产卵时寄主发育时期有关。6寄生蜂对寄主的识别时间长短反映了其对寄主品质的评价结果。本研究观察测定了斑痣悬茧蜂在评价寄主中所用的识别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识别时间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以估计这些因素对过寄生发生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蜂在决定进行过寄生之前评价寄主所用的识别时间,反映了其对寄主的接受程度,用时长表明寄主质量较差(过寄生),意味着该寄主被寄生的风险较低。研究结果说明,观察寄生蜂在辨别寄主中的识别时间为评价其过寄生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张延峰,宋琼婷,张帆,李元喜[8](2010)在《两种赤眼蜂过寄生及其对过寄生适应能力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为寄主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过寄生及其对子蜂大小和性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蜂卵1∶3的接蜂比例下,两种蜂均有过寄生发生,其中松毛虫赤眼蜂寄生2次的比例达到45.5%,显着高于其它寄生次数发生的比例。寄生次数显着影响羽化卵率及羽化蜂的雌性比,蜂种、寄生次数/单卵出蜂数均显着影响羽化蜂的体长。单卵羽化出1头蜂的体长显着大于单卵羽化出2头或3头蜂的体长;单卵羽化2头或3头时,松毛虫赤眼蜂体长显着大于对应羽化蜂数的玉米螟赤眼蜂体长。当单卵育出1头蜂时,两种蜂对应性别体长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同时羽化出雌雄蜂时,松毛虫赤眼蜂的雌雄蜂体长(雌蜂0.43mm,雄蜂0.38mm)显着大于单卵育出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应性别蜂的体长(雌蜂0.38mm,雄蜂0.35mm)。这些结果表明,与松毛虫赤眼蜂相比,玉米螟赤眼蜂雌蜂对过寄生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其子代雌蜂发育受过寄生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10年04期)

张博,李保平,孟玲[9](2010)在《过寄生对斑痣悬茧蜂子代发育适合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寄生是指单寄生蜂在已被自己或同种其他个体寄生过的寄主上再寄生的现象。对于过寄生的适应性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浪费卵资源及搜寻产卵时间,从进化视角看过寄生是一种非适应性行为(或"错误"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过寄生是特定情况下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本研究以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及其寄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为材料,观察寄主种类、龄期以及寄主取食的植物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过寄生时的子代发育适合度,从而为进一步探究过寄生的适应性提供初步资料。(本文来源于《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期刊2010-10-28)

陈庭慧[10](2010)在《浅黄恩蚜小蜂的过寄生现象及其对子代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重要寄生蜂之一——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 & Dodd)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对寄主烟粉虱若虫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方法及浅黄恩蚜小蜂雌蜂产雌过寄生行为发生的判断标准。随后,从浅黄恩蚜小蜂产雌过寄生行为学、产雌过寄生发生对子代发育的影响、产雌产雄生殖分界点研究及接蜂密度和接蜂时间对过寄生发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过寄生现象及过寄生发生对浅黄恩蚜小蜂子代蜂发育的影响,为实际应用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根据烟粉虱若虫一龄后期固定取食后不再移动的现象,采用数码相机拍照,然后打印输出到A4纸上的方法,使得对烟粉虱若虫位置的标定简单易行。利用该方法,观察烟粉虱发育过程中若虫的形态变化,分析烟粉虱若虫龄期和身体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四龄前期前各龄期若虫在体长和体宽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且若虫的体长与体宽的变异系数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变大。故可以根据若虫大小,结合形态特征识别烟粉虱若虫的龄期。利用解剖镜,采用培养皿观察法对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寄生行为进行观察,先后研究了寄生产卵次数与寄主体内着卵量间的关系,过寄生行为发生对雌性子代发育的影响,产卵时间间隔对子代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产卵时间间隔对过寄生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可以通过蜂的寄生产卵动作判断蜂是否排卵,蜂对烟粉虱若虫的体内检测时间及寄主体内着卵量随着寄生次数的增加显着增长,体内检测时间从寄生一次时的147.37±8.41s增长到寄生叁次时的285.43±32.82s,寄主体内着卵量从寄生一次时的1.04±0.03粒增长至寄生叁次的3.05±0.08粒。雌性子代的发育历期也随着寄生次数的增加而显着延长,子代蜂的总发育时间从寄生一次的11.53±0.11d显着延长至寄生叁次的15.53±0.41d。通过比较两次产卵时间间隔分别为0、48及96 h时过寄生的发生情况,发现蜂的产雌过寄生率随产卵时间间隔的增长显着下降,过寄生率从产卵间隔0-24 h时的70%下降至间隔96-120 h的23.8%。最后,观察了产卵时间间隔分别为0-12、24-36、48-60 h情况下,寄主体内寄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现产卵时间间隔在48 h以前,小蜂初产子代与后产子代在竞争中均有胜出,产卵间隔为48-60h时,初产子代竞争胜出。利用解剖镜观察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雄寄生行为,并与产雌寄生行为进行比较。对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产雄生殖分界点进行了研究,找出可作为浅黄恩蚜小蜂产雄寄主的初产子代的发育时间点。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行为观察对浅黄恩蚜小蜂的产雌及产雄行为进行区别。并通过试验找出了产雄及产雌生殖分界点为第一次产雌生殖后的第五天。不同接蜂密度及接蜂时间对浅黄恩蚜小蜂的过寄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对该蜂的过寄生发生率均有显着影响。蜂过寄生率从接蜂密度1(1头/12 h)时的0.4±0.4(%)增长至蜂密度3(5头/12 h)时的47.6±2.3(%),从接蜂时间1(6 h/3蜂)时的11.2±2.0(%)增长至接蜂时间3(24 h/3蜂)时的39.6±2.9(%)。(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05-01)

过寄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寄生蜂发育依赖寄主,寄主资源量的限制引起资源竞争,产生多样化的寄生行为,重寄生和过寄生就是其中的常见类型。本研究探讨了蝇蛹金小蜂的重寄生和过寄生行为,及其与寄主资源之间关系。在理论上,有望深化对蝇蛹金小蜂寄生策略的认识,也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指导。重寄生行为在大多数寄生蜂种群中很常见,但是同种间的重寄生行为仅仅在蚜小蜂种群中有报道。本文中,蝇蛹金小蜂以黑腹果蝇蛹为寄主时可以发生同种间的重寄生。当寄主两次寄生间隔分别为9d、12d和15d时,没有一个寄主可以羽化两个后代,后代小蜂的羽化时间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间隔,并且间隔时间和寄生间隔的时间一致,这表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羽化的小蜂分别来自于初寄生和次寄生,根据发育历期也能证实这个结论。利用两个可以用微卫星标记区分的蝇蛹金小蜂株系也证实了上述论断。解剖被寄生两次的寄主发现,次寄生的后代取食初寄生后代的蛹。我们的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同种间的重寄生是次寄生后代取食初寄生后代。通过测量发现重寄生后代小蜂的体型变小。重寄生后代小蜂的适合度比正常后代小蜂的适合度低,寿命更短,产卵时间更少,感染率更低以及寄生率更低。但是重寄生的后代小蜂寄生正常的果蝇寄主,后代小蜂又会恢复正常的体型。当生活斑块中的合适寄主比较少的情况下,同种间的重寄生频率就会提高。蝇蛹金小蜂同种间的重寄生行为可以维持种群数量。寄生蜂在发育阶段的营养完全来自寄主且受到寄主的营养状况的影响。当寄主被寄生蜂寄生多次后,产生过寄生行为,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初寄生和次寄生间隔时间下,单寄生性的蝇蛹金小蜂会在同一寄主内羽化2头后代,过寄生行为产生有效的后代;但也可能产生种内间的重寄生行为,次寄生蜂后代以初寄生蜂后代为食。本文利用黑腹果蝇蛹、伊米果蝇蛹和家蝇蛹这3种大小不同寄主,探讨蝇蛹金小蜂在初寄生和次寄生行为间隔10d时,资源状况对过寄生和重寄生结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后代羽化均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微卫星标记显示这两个羽化阶段的小蜂分别为初寄生蜂和次寄生蜂后代。在黑腹果蝇和伊米果蝇这两种较小的寄主内,单头寄主仅羽化单头后代,次寄生蜂后代存在对初寄生蜂后代的重寄生行为;但较大的家蝇蛹可分别羽化出源自初寄生蜂和次寄生蜂的两头后代,次寄生蜂后代以残留的寄主为食。重寄生行为的后代个体显着较小;而过寄生行为的后代则与初寄生蜂后代相似。寄主资源状况决定了蝇蛹金小蜂过寄生和重寄生行为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寄生论文参考文献

[1].刘慧,方小端,刘经贤,黄寿山,欧阳革成.螟黄赤眼蜂的过寄生繁殖及其对后代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17

[2].陈伟.蝇蛹金小蜂重寄生与过寄生行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3].王雷英,黄静,董新阳,张帆,李元喜.两种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过寄生及个体发育[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

[4].江化琴,陈媛,刘映红.螟蛉盘绒茧蜂的过寄生行为及其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4

[5].张英杰,陈炳旭,黄寿山,徐淑.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斑螟分索赤眼蜂过寄生驯化培育[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

[6].史文山.【仙吕·哪吒令带过寄生草】咏太原新景[J].黄河.2012

[7].张博.斑痣悬茧蜂过寄生行为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8].张延峰,宋琼婷,张帆,李元喜.两种赤眼蜂过寄生及其对过寄生适应能力的比较[J].中国生物防治.2010

[9].张博,李保平,孟玲.过寄生对斑痣悬茧蜂子代发育适合度的影响[C].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2010

[10].陈庭慧.浅黄恩蚜小蜂的过寄生现象及其对子代发育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不同D1尺寸下的S参数(D2=275um)阶梯型耦合转换结构及S参数和图4-16分别显示1.4pF的MIM结构和V...过寄生与只寄生1次的寄主体内的畸...过寄生5 d后小菜蛾精巢体积的变...过寄生5 d后小菜蛾精巢、生精细...

标签:;  ;  ;  ;  ;  ;  ;  

过寄生论文_刘慧,方小端,刘经贤,黄寿山,欧阳革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