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性论文_赵丽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油菜,抽穗期,自交系,播种期,细胞,皮棉。

早熟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东[1](2019)在《Akt/mTOR信号通路在IGF-1诱导大鼠软骨细胞早熟性衰老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内唯一的细胞类型组成。当软骨细胞不能维持细胞外基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时,软骨就会发生诸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这样退行性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的软骨细胞逐渐积累,使得关节软骨组织内部微平衡发生改变,进而引发这种退行性病变。因此,目前认为衰老可能在OA的发生发展历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是一个经典的合成代谢类激素和生长因子,对多种细胞都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但研究发现除了促生长的作用之外,IGF-1还有促进衰老的作用,例如IGF-1可促进小鼠和人成纤维细胞,以及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最近研究发现Akt/mTOR是细胞衰老的一个主要通路,然而IGF-1在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将探讨IGF-1对软骨细胞衰老的作用,同时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这种作用,进而为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保持软骨细胞生理活性,延缓细胞衰老,了解细胞衰老机制,预防软骨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本试验将体外培养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IGF-1组(100 ng/mL IGF-1),MK2206+IGF-1组(10 nM MK2206+100 ng/mL IGF-1),MK2206组(10nM MK2206),Rapamycin+IGF-1组(10μM Rapamycin+100 ng/mL IGF-1),Rapamycin组(10μM Rapamycin)。软骨细胞进行相应处理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Akt、p-Akt、mTOR、p-mTOR、p70S6K、p-p70S6K、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软骨细胞中衰老介导因子p53和p21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的变化情况。再通过使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外源性添加IGF-1培养的软骨细胞,细胞体积变大,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强,SA-β-gal阳性细胞数目增多,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的结果均发现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IGF-1组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Akt通路在IGF-1诱导的软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首先,在p-Akt蛋白表达中,IGF-1组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添加Akt抑制剂MK2206后,MK2206+IGF-1组与IGF-1组相比,p-Akt水平显着下降。其次,从多种衰老标记物检测结果看,在细胞衰老染色结果中,IGF-1组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最高;添加Akt抑制剂MK2206后,与IGF-1组相比,MK2206+IGF-1组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显着下调。在p53和p21蛋白表达结果中,IGF-1组p53和p21蛋白水平最高;添加Akt抑制剂MK2206后,与IGF-1组相比,MK2206+IGF-1组p53和p21蛋白水平有所下降。在IL-6和IL-8的分泌水平检测中,IGF-1组与Control组相比,IL-6和IL-8的分泌量显着升高;与IGF-1组相比,MK2206+IGF-1组IL-6和IL-8的分泌量显着下调。对于mTOR通路在IGF-1诱导的软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在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中,IGF-1组与Control组相比,p-mTOR水平升高。添加Akt抑制剂MK2206后,MK2206+IGF-1组与IGF-1组相比,p-mTOR水平有所下降。随后,外源性添加mTOR抑制剂Rapamycin,Rapamycin+IGF-1组p-mTOR水平有所下降,与IGF-1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从多种衰老标记物检测结果看,在细胞衰老染色结果中,Rapamycin+IGF-1组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IGF-1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在p53和p21蛋白表达结果中,IGF-1组p53和p21蛋白水平最高;Rapamycin+IGF-1组p53和p21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与IGF-1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P<0.05)。在IL-6和IL-8的分泌水平结果中,IGF-1组IL-6和IL-8的分泌量最高;Rapamycin+IGF-1组IL-6和IL-8的分泌量显着下降,与IGF-1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IGF-1促进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和mTOR蛋白的激活,增加软骨细胞β-半乳糖酶的活性,衰老介导因子p53和p21的表达以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6和IL-8的分泌量,进而促进软骨细胞早熟性衰老。抑制Akt和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能够逆转IGF-1的促软骨细胞衰老作用。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IGF-1诱导的软骨细胞早熟性衰老。(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孔凡金,韩宗福,邓永胜,王宗文,王景会[2](2018)在《基于陆地棉(G.hirsutum L.)春、夏品种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陆地棉春、夏品种杂交RIL群体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春、夏棉杂交选育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机理,创新早熟、优质、高产抗虫棉新种质,本试验以抗虫春棉鲁棉研21号(SCRC21,P1)为母本、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SCRC19,P2)为父本杂交构建含有245个家系的RIL群体,调查其在不同流域棉区多环境下种植的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变异、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棉区,该RIL群体早熟、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除籽棉、皮棉产量外,其它性状均存在较强的双向超亲分离,全生育期超早亲比例达8. 16%,开花—吐絮天数超早亲比例高达26. 53%,断裂比强度和上半部平均长度超高亲比例分别为9. 80%和5. 71%;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与籽棉、皮棉产量及单株铃数、铃重、衣分间均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整齐度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但与其它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10个家系全生育期比早熟亲本短1 d以上;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同步改良,平均籽棉、皮棉产量分别较早亲增产27. 10%和27. 52%。在西北内陆棉区,该RIL群体整体表现生育期变长、产量高、纤维品质降低。综之,性状差异较大的春、夏棉品种杂交后代存在较强的超亲分离,可拓宽短季棉品种的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早熟性与产量、纤维品质间的负相关,是早熟短季棉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祁杰,代建龙,孙学振,董合忠[3](2018)在《短季棉的早熟性机制及栽培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短季棉是指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进程快、开花结铃集中、晚播早熟的棉花品种类型。本文评述了短季棉早熟性的形态特征、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介绍了短季棉在改革优化种植制度和方式、推进盐碱地植棉、机械化植棉、棉花无膜栽培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短季棉育种研究和栽培利用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郭江兰[4](2017)在《双低油菜品种早熟性对比试验小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2016—2017年油菜新品种(品系)不同播期及早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福油195、JNZ1355、沣油320、13XY105的早熟与稳产性表现较好,如强化栽培管理,早熟丰产潜力大,可在万安县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面积。(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22期)

张栩锐[5](2016)在《重离子辐射诱发细胞早熟性衰老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衰老是细胞不可逆的失去增殖能力的过程,最早由Hayflick等人发现,被认为是机体抑制肿瘤发生的重要屏障。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衰老细胞可以通过分泌表型促进肿瘤发生。因此,细胞衰老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而对细胞衰老发生的分子机理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基因毒性刺激都能诱发细胞发生早熟性细胞衰老,如端粒缩短、原癌基因激活、辐射损伤、活性氧损伤等,这些刺激都能引发DNA损伤。因此,DNA损伤信号活化可能是引发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但是,DNA损伤引发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另外,细胞发生DNA损伤会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之前的衰老模型认为,DNA损伤通过激活p53/p21通路,诱发G1期阻滞后发生细胞衰老。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衰老细胞中也存在G2期细胞。目前还不清楚这些G2期细胞是如何发生衰老的。为了研究DNA损伤诱发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并探究G2期细胞发生衰老的机理,本论文以人黑色素瘤细胞系92-1和A375为研究材料,采用碳离子、铁离子以及X-射线等多种电离辐射处理细胞产生DNA损伤,通过比较不同电离辐射处理诱发细胞中DNA损伤的性质以及在染色体上分布的差异,来探究DNA损伤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检测衰老相关的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细胞周期进程,来探究G2期细胞发生衰老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碳离子、铁离子以及X-射线等电离辐射引发细胞衰老都存在剂量依赖性和剂量饱和效应;而在相同剂量下,高LET的重离子诱发更高比例的细胞发生衰老。高LET的重离子辐照诱发的DNA损伤多为复杂损伤,不容易被修复;而低LET的X-射线诱发的端粒区域的DNA损伤同样不易被修复。这些持续存在的DNA损伤能够维持DDR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并最终诱发p21的持续表达,导致细胞发生衰老。在发生G2期阻滞的细胞中,p21是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因素:在p21上调表达的细胞中,p21通过诱发Aurora A激酶的降解,迫使细胞跳过M期,进入四倍体G1期后发生细胞衰老;而在不能有效上调表达p21的细胞中,Aurora A激酶持续表达,受辐照细胞发生短暂的G2期阻滞后进入M期,随后发生凋亡。因此,p21的上调与Aurora A激酶的下调是G2期阻滞细胞发生细胞衰老的关键事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期刊2016-11-01)

王士磊,丁正权,黄海祥[6](2016)在《水稻隐性早熟突变体ref早熟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水稻早熟性的遗传机制,对隐性早熟突变体ref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突变体ref对光周期不敏感,与6个晚熟品种(系)杂交F1代均为晚熟。ref×嘉禾218 F2分离群体抽穗期呈现连续双峰分布,早抽穗和晚抽穗之比符合1∶3的分离比,表明ref早熟性主要受1对隐性早熟基因控制。F2群体中1 005株早熟和晚熟单株组成定位群体,混合基因池分析发现5号染色体上SSR标记RM7302和RM3853与突变体ref早熟基因连锁。构建5号染色体的连锁图谱,进行表型和标记基因型的连锁分析,进一步确认突变体ref早熟基因定位在标记RM7302和RM3853之间18.32 c M的遗传区间内。(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孙明珠,乐丽红,龙珑,鄢国亮,曹开蔚[7](2016)在《江西省2014-2015年“双低”油菜品种早熟性对比试验小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属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产业带,是冬季油菜生产的最适宜区域之一。2014-2015年江西省适种油菜的水田面积为125.45万hm2,但水田油菜面积仅有37.79万hm2,且667 m2产仅为83.68 kg。冬季稻田撂荒面积大,水田油菜单产低,其重要原因在于双季稻区油菜受茬口矛盾影响,且缺少适合双季稻区种植的早熟高产油菜品种。为充分利用江西省双季稻区冬闲田,提高冬种覆盖率,提升油菜单产和总产水平,促进全省油菜产业化发展,在安福、吉安、井冈山市、袁州区、湖口和万安县开展了双季稻区早熟油菜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6年13期)

徐凤丹[8](2016)在《棉花赘芽和边心对源库关系及早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去赘芽和去边心是棉花生产上两项重要整枝措施,目前简化整枝成为一种趋势。为探讨去赘芽和边心对棉花生育的影响,2014-2015连续两年,在郑州市黄河滩区大田条件下,选用鲁棉研28号为材料,设计了去赘芽、去边心、去赘芽+去边心处理,以不去赘芽和边心为对照(CK),研究了赘芽和边心对棉花源库关系、早熟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简化整枝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去赘芽和边心对棉花赘芽发生的影响。主要调查了不同处理棉花主茎和果枝的赘芽数量。结果表明,主茎和果枝赘芽总数表现为去赘芽+去边心>去赘芽>对照>去边心,即棉株上的赘芽数量越去越多;另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主茎赘芽还有自行脱落的现象。2、去赘芽和边心对棉花源库关系的影响。主要测定了棉花的叶面积指数、源库的干物质积累;叶片和棉铃的SOD和POD活性以及MDA、淀粉总含量、可溶性蛋白和IAA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去赘芽和边心可延缓叶面积指数的下降,增加植株总干物质重,提高生育前期的源/库比值,表现为源大;降低后期源/库比,光合产物分配到蕾铃的比例增加,表现为库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棉花去赘芽和边心能增加叶片和棉籽中IAA、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POD活性,总体表现为源和库的活性较强。进而提高伏桃和早秋桃纤维中淀粉总含量,增加优质铃率,并降低棉纤维中MDA的含量;但棉花去赘芽和边心也降低棉纤维中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IAA的含量。不同处理比较,去赘芽+去边心对源库的调节效应总体优于去赘芽或去边心处理。3、去赘芽和边心对棉花早熟性的影响。主要调查棉花成铃空间分布,霜前花率和第1~2次收花比例,叶片和棉铃中ABA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棉花去赘芽和边心可增加1~2果节的成铃比例,减少3~4果节的成铃率;生育后期测定,植株叶片以及早秋桃和晚秋桃的棉籽和纤维中ABA含量均增加,表现出促进早熟的作用。2014年和2015年去赘芽+去边心处理的第1~2次收花比例比CK分别增加6.81%、6.2%;去赘芽+去边心处理的霜前花率比CK分别增加2.92%、4.2%;不同处理比较,去赘芽+去边心的棉花早熟性优于去赘芽或去边心处理。4、去赘芽和边心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测定了棉花单株成铃数、铃重、衣分、以及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去赘芽和边心可提高棉花的单株成铃数、铃重和衣分,进而增加子棉和皮棉产量。2014年,去赘芽+去边心、去赘芽、去边心比CK的皮棉产量分别增加6.62%,2.66%、3.7%,2015年皮棉产量分别增加7.79%、5.26%、1.93%,但皮棉增产达不到显着水平。去赘芽和边心总体对棉纤维品质影响也较小,降低棉农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规模植棉的条件下,建议采取不去赘芽和边心等简化整枝方式。(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成奇,李鹏云,王浩丽,付远志,王清连[9](2015)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棉花早熟性与皮棉产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和北部特早熟四大棉区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在河南新乡和新疆石河子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棉花早熟性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环境下各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均依次为皮棉产量、始节高度、果枝始节、苗期、蕾期、花铃期、生育期;各早熟性状间的相关在两环境中基本一致,但各早熟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在两环境下差别较大;对皮棉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的早熟性状在新乡是果枝始节,在石河子是始节高度;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乡可以通过降低蕾期、提高果枝始节促进皮棉产量,在石河子可以通过降低花铃期、提高始节高度促进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早熟、高产棉花的生态穿梭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于分弟,陈宝玲,甘桂云,王先裕[10](2015)在《半免耕栽培对番茄早熟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富贵六号’番茄为试材,通过测定分析第1花序着生节位、始花期、坐果期、始收期和果实膨大速率5个早熟性以及番茄开花数、坐果数、坐果率及单株产量等9个产量性状指标,探索传统栽培和半免耕栽培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番茄的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半免耕栽培番茄较传统栽培早熟,番茄生产力较强,且产量显着高于传统栽培。(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5年14期)

早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陆地棉春、夏品种杂交RIL群体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春、夏棉杂交选育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机理,创新早熟、优质、高产抗虫棉新种质,本试验以抗虫春棉鲁棉研21号(SCRC21,P1)为母本、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SCRC19,P2)为父本杂交构建含有245个家系的RIL群体,调查其在不同流域棉区多环境下种植的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变异、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棉区,该RIL群体早熟、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除籽棉、皮棉产量外,其它性状均存在较强的双向超亲分离,全生育期超早亲比例达8. 16%,开花—吐絮天数超早亲比例高达26. 53%,断裂比强度和上半部平均长度超高亲比例分别为9. 80%和5. 71%;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与籽棉、皮棉产量及单株铃数、铃重、衣分间均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整齐度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但与其它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10个家系全生育期比早熟亲本短1 d以上;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同步改良,平均籽棉、皮棉产量分别较早亲增产27. 10%和27. 52%。在西北内陆棉区,该RIL群体整体表现生育期变长、产量高、纤维品质降低。综之,性状差异较大的春、夏棉品种杂交后代存在较强的超亲分离,可拓宽短季棉品种的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早熟性与产量、纤维品质间的负相关,是早熟短季棉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熟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东.Akt/mTOR信号通路在IGF-1诱导大鼠软骨细胞早熟性衰老中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2].孔凡金,韩宗福,邓永胜,王宗文,王景会.基于陆地棉(G.hirsutumL.)春、夏品种杂交重组自交系的早熟性、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8

[3].祁杰,代建龙,孙学振,董合忠.短季棉的早熟性机制及栽培利用[J].棉花学报.2018

[4].郭江兰.双低油菜品种早熟性对比试验小结[J].农业与技术.2017

[5].张栩锐.重离子辐射诱发细胞早熟性衰老的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

[6].王士磊,丁正权,黄海祥.水稻隐性早熟突变体ref早熟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江苏农业学报.2016

[7].孙明珠,乐丽红,龙珑,鄢国亮,曹开蔚.江西省2014-2015年“双低”油菜品种早熟性对比试验小结[J].江西农业.2016

[8].徐凤丹.棉花赘芽和边心对源库关系及早熟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6

[9].李成奇,李鹏云,王浩丽,付远志,王清连.不同生态环境下棉花早熟性与皮棉产量的关系[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于分弟,陈宝玲,甘桂云,王先裕.半免耕栽培对番茄早熟性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内植被情况(A:淳化;B:宜川...卵巢卵泡示意图3 各金针菇在配方二培养基中的早熟性2 航天诱变金针菇耐高温和早熟性...梅籍芳麦后夏播棉花品种的早熟性

标签:;  ;  ;  ;  ;  ;  ;  

早熟性论文_赵丽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