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人物论文_金晓斐,李淑瑛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面人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面人物,儒林外史,人物,受众,宣传效果,形象,显要。

正面人物论文文献综述

金晓斐,李淑瑛[1](2019)在《“澎湃人物”正面人物报道的新媒体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受众个体意识崛起,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正面人物报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和价值需求。诞生并成长于新媒体时代的"澎湃人物"栏目,在正面人物报道方面,将报道选题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人物报道与事件报道同步,文风简洁晓畅,运用短视频辅助文字报道,形成了鲜明的新媒体特色。(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0期)

翟佳[2](2017)在《浅谈如何写好“正面人物”的命题作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时政、体育还是文艺界,也无论是跟哪条线的记者、编导,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情况,那就是写"正面人物"的命题作文。接到这类任务,有经验的编导、记者要完成也不是难事,毕竟有许多现成的套路和多年的经验在,但如果能先发现这类选题的闪光点,由衷地去讲好这个故事,效果可能会完全不同。(本文来源于《南方电视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李军星[3](2017)在《正面人物报道的受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面人物报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和社会整合的作用。在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当下,人们对传统正面人物报道那种"高大全"式的宣传模式不再盲目接受和效仿,甚至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使正面人物报道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发挥其在精神引领和社会整合中的作用,需要媒体改革报道方式和内容,满足受众心理,增强社会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7年04期)

刘书峰[4](2016)在《正面人物的想象与政治标准的桎梏——广播电视志里的早期广播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首轮修志基本已经完成,许多广播电视志中存在对民国时期情况记载不足的问题。尤其对早期广播人物的记载,首轮广播电视志存在“入志人物数量太少”“国民党官营及民营电台人物所占比例太小”“人物记述手法较为单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缘于人们认为只有“政治正确”的“正面人物”才能入志,导致许多真正为我国广播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早期人物并未得到恰如其分的记载。在新一轮修志中,人们应解放思想,尽快补救,以多种方式记述早期对中国广播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本文来源于《上海地方志》期刊2016年04期)

游悠[5](2016)在《越南作家阮屿作品《传奇漫录》中的正面人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奇漫录》(越南语:Truy?n KìM?n L?c)是越南古代汉文传奇小说,作者是16世纪越南后黎朝、莫朝的作家和诗人阮屿。《传奇漫录》被誉为越南的“千古奇笔”、“大家之作”,是越南传奇题材文学作品的典范。中外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却鲜有关注到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传奇漫录》全书共四卷20篇,《项王祠记》、《快州义妇传》、《木棉树传》、《茶童降诞录》……作品中记叙的故事主要出自越南民间流传的故事以及越南一些寺庙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二十几个比较突出的正面人物。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主要包括刚强不屈、以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儒士,以及继承了越南优良传统美德的进步女性和具有神奇力量的超凡人物。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是社会和作者理想的化身,他们为了争取生存权、幸福权而不懈斗争,是当时进步的人物。作者阮屿生动地描写了正面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内心生活,把他们置身于艰苦的环境中考验,从而突出他们的高尚品质。研究《传奇漫录》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分析正面人物塑造的特点,从而品味作者寄予其中的人生哲理,探寻在崇尚儒学的越南后黎朝、莫朝的社会生活状态以及作者寄予的个人理想、观点和情感。(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6-03-01)

王维洁[6](2015)在《《儒林外史》中正面人物形象人格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部讥讽现实的小说,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穷尽讽刺之能事,让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平与黑暗昭然若揭。但是,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作者依然塑造了诸如王冕、杜少卿等正面人物形象。本文以小说对正面人物的塑造手法为依据,分析其正面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5年19期)

满方[7](2015)在《试论上海地区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正面人物报道作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具有特殊价值的报道样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为社会精神引领、行为鼓舞的一种重要手段,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传统正面人物报道那种口号式、鼓动式、夸大的、拔高式的宣传模式开始产生反感,在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于那些总是被神化了的正面人物逐渐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正面人物报道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虽然正面人物仍然不断被媒体作为重点的人物报道对象推出,但其社会影响力却相对有限。然而正面人物报道在引导公众形成、认同社会主流价值体系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又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和强调其作用的发挥。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受众调查、访谈等方法,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正面人物的报道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在原有一体化宣传模式和宣传思路的影响下,我国正面人物报道在运作中存在着显着的统一安排、组织报道等特点,在报道过程中,就其所使用的具体呈现手法而言,也倾向于遵循传统的报道思路和方式,表现出了强烈的组织宣传诉求。这种报道思路和呈现方式在引起受众注意、提升正面人物知晓度方面确实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前媒体已经认识到报道思路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及时调整的重要性以及进行这种调整的努力,在正面人物的选择和呈现上,开始注重回避传统正面人物报道所存在的模式化、一元化价值取向等问题。然而由于一元化体系下单一、模式化的宣传模式的存在和影响,传统的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理念和生产过程仍然主导着当前报道的实施,导致对于正面人物报道的改进只能被限制在诸如写作手法、表现方式等较为浅层和倾向于业务的范围内,而在人物选择、推出手法等根源性的层面较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滞后于现实发展和需求的状况,必然进而导致在当前受众价值体系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较难形成受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另外,这种改变也未能彻底转变受众心目中对于正面人物报道感知上的刻板印象,无法从感情上提升受众的接触意愿,这进一步加深了正面人物报道所面临的困境。改进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需要调整一元化体系下单一、模式化的宣传思路,重视受众多元化的价值评判体系,弱化正面人物报道的组织宣传色彩,变单向有利的宣传诉求为双向有利的导向,改善正面人物报道在受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进而达成有效的情感和行为劝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满方[8](2015)在《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与效仿意愿——基于上海地区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面人物报道在精神引领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其成为当前社会建构和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其实是要提升人们的效仿意愿。为了解当前正面人物报道实际宣传效果的情况,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上海地区受众进行数据统计,归纳总结当前典型人物报道效果的具体体现,并以此展开分析,以探究提升典型人物报道宣传效果的可能途径。(本文来源于《新闻记者》期刊2015年03期)

储诚意[9](2015)在《正面人物反写 反面人物正写——莫言小说主人公形象的书写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是一个异类,他的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正/反、好/坏、进步/落后"二元对立的人物书写模式。在他的笔下,好人不好,坏人不坏,人物呈现出复杂的生存状态,个性丰富且复杂多变。正面人物反写、反面人物正写,是莫言书写小说主人公形象的策略。这种书写,不仅反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主人公形象"高大全"的创作方法,而且颠覆了阅读想象和传统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满方[10](2015)在《《解放日报》2003年至2013年正面人物报道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面人物报道因其在人物选择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与社会主旋律的密切结合,成为当前倡导和维护社会主流价值系统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择了《解放日报》十年间的正面人物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当前媒介在进行正面人物形象建构中主要使用的手法,进而总结当前正面人物报道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5年01期)

正面人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论是时政、体育还是文艺界,也无论是跟哪条线的记者、编导,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情况,那就是写"正面人物"的命题作文。接到这类任务,有经验的编导、记者要完成也不是难事,毕竟有许多现成的套路和多年的经验在,但如果能先发现这类选题的闪光点,由衷地去讲好这个故事,效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面人物论文参考文献

[1].金晓斐,李淑瑛.“澎湃人物”正面人物报道的新媒体特色[J].今传媒.2019

[2].翟佳.浅谈如何写好“正面人物”的命题作文[J].南方电视学刊.2017

[3].李军星.正面人物报道的受众分析[J].传媒.2017

[4].刘书峰.正面人物的想象与政治标准的桎梏——广播电视志里的早期广播人物[J].上海地方志.2016

[5].游悠.越南作家阮屿作品《传奇漫录》中的正面人物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

[6].王维洁.《儒林外史》中正面人物形象人格美学意义[J].商业故事.2015

[7].满方.试论上海地区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5

[8].满方.正面人物报道的宣传效果与效仿意愿——基于上海地区的调查分析[J].新闻记者.2015

[9].储诚意.正面人物反写反面人物正写——莫言小说主人公形象的书写策略[J].宿州学院学报.2015

[10].满方.《解放日报》2003年至2013年正面人物报道特征分析[J].当代传播.2015

论文知识图

“尊严峻极”牌坊正面人物石刻...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吴敬梓4.故事片从山杠爷谈正面人物性格的...西厢记诸宫调-莺莺双目送行云彩色的正面人物图像,...)《光荣的榜样,伟大的创举》’言传画...

标签:;  ;  ;  ;  ;  ;  ;  

正面人物论文_金晓斐,李淑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