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李绍琼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李绍琼

李绍琼(四川省黑水县中学四川阿坝623500)

【摘要】"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导入新课时,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课堂教学最佳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导入理论要求方法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4-028-0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在英语教学法中,呈现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学生对语言材料感知、理解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与学生认知的过程协调的效果。下面笔者从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及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谈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

(一)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情绪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能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前提必须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忌: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为讲授新课打下伏笔。

(三)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有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新颖而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参与的兴趣越浓,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如能利用时下的流行素材或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

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兴趣式导入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导入新课。

1.实物导入法

以实物进行教学,能马上导入课文,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这里所说的实物可以是真实的东西,也可以是图片或幻灯投影。

2.歌曲、视频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调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音乐的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歌曲,能使学生减少对语言的陌生感,使之更加感性生动。

3.游戏导入法

初中生刚刚告别儿童时代,心理上是一个过渡阶段,对游戏仍然喜爱。教师可根据学生们这一特点,采用游戏式导入,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性导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生表现欲强,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三分钟演讲和小组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三分钟课前演讲

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话题报告,也可以是看图说话。让学生将课本、作文和演讲有机结合在一起。

2.自由式谈话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足球赛、上网等。自由式谈话一般适用于对话题材的课文。

(三)生活化导入

现代外语教育家张士一先生曾指出:"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汲取语言,因为语言是人对于环境的一种反映。"英语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例如:足球比赛是学生的热门话题,笔者就用此话题来导入

2.背景知识导入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故事题材的课文教学。教师可事先通过多种途径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来展示。教师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四)任务型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问题导入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导入新课时,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温故导入法

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或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至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

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最后,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巧妙的教学导入,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是很值得教师研究探索的。

标签:;  ;  ;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李绍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