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论文_黄小玲,李宇慧,黄超艳,袁辉,郑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斜纹夜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夜蛾,斜纹,蛋白,发生,气味,核型,规律。

斜纹夜蛾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玲,李宇慧,黄超艳,袁辉,郑婷[1](2019)在《槟榔芋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槟榔芋在桂林市种植历史悠久,经济效益良好,近年来槟榔芋斜纹夜蛾危害愈发严重,根据试验观察发现桂林市槟榔芋斜纹夜蛾高发时期为6月末至10月中旬,间隔近一个月出现一次成虫高峰,根据诱虫监测结果,在成虫峰次较为明显时期,及时做好预测预报有助于开展防治。(本文来源于《南方园艺》期刊2019年06期)

陈庆华,曾娟,杨玲,贾勇,李庆[2](2019)在《性信息素诱捕斜纹夜蛾雄蛾发育日龄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 103.54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着。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结论】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刘惠芬,刘文光,衣葵花,张志芳,李云芝[3](2019)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同源重复区的增强子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NPV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和瞬时表达实验对7个hr在异源病毒感染的BmN和Sf21细胞中增强异源ie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hr5外,SpltNPVⅡhr均能增强BmNPV ie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hr1、hr4和hr7增强效率较高,为对照的30~40倍;7个hr均能显着增强AcMNPV ie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hr7增强效率高达1 246倍,其余增强效率在17~538倍之间。另外,SpltNPVⅡhr增强异源ie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效率与其所含的正反向重复序列、回文序列以及与复制相关的基序等特征结构的数目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韩琪,胡波,李升云,董双林[4](2019)在《斜纹夜蛾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OBP2转录调控区的克隆及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鉴定重要农业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OBP2的顺式作用元件,为揭示GOBP2的转录调控机制和开发基于嗅觉干扰的害虫防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5′RACE技术克隆GOBP2的5′UTR,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chromosome walking)克隆GOBP2的5′侧翼区,并利用在线网站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PCR克隆GOBP2的5′侧翼区逐步缺失片段,并构建到pGL3-Basic载体上;将各重组载体分别转染Sf9细胞,48 h后收获细胞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转录活性。[结果]获得斜纹夜蛾GOBP2长23 bp的5′UTR,由此确定GOBP2的转录起始位点。通过染色体步移获得斜纹夜蛾GOBP2的5′端调控区2 025 bp的序列,发现启动子的典型TATA框;针对-1 000 bp序列的转录活性分析表明,最强转录活性区域位于-243~-207 bp,具有1个增强子;此外,在-971~-891 bp及-890~-811 bp各有1个增强子,在-244~-315 bp存在1个沉默子。[结论]获得斜纹夜蛾GOBP2的转录起始位点及顺式作用元件,为进一步研究GOBP2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叶兰珍,胡辉,张宴瑜,黄俭,刘小英[5](2019)在《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危害大、防治困难。课题组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预测预报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技术等。上海蓝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应用该项技术后,每年降低用药次数3~5次,减少10%~15%的用药量,每667 m~2可节约防治成本80~120元;甘蓝667 m~2产量达3 150 kg,花椰菜667 m~2产量达1 012 kg。同时精准施药减少了药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9年05期)

唐菲菲,杨舒天[6](2019)在《7种药剂防治斜纹夜蛾室内药剂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7种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6~32℃、相对湿度40%~80%下,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拜耳)24 h内杀虫率为100%;乙基多杀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对外界环境不敏感,对2~4龄虫24 h内杀虫率达到80%以上。以上药剂可作为廉江市防治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首选药剂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孙睿,郝荣福[7](2019)在《斜纹夜蛾在喀左县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与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往不能在辽宁省喀左裸地越冬的斜纹夜蛾,近些年已在温室里越冬,为害加重。笔者观察了斜纹夜蛾在喀左县的为害规律和特点,重点从虫源、气候、生态、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2018年重发生原因,介绍了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及其产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9期)

黄钧鸿,张铭淇,冯启理,崔勇,相辉[8](2019)在《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嗅觉味觉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近期侵入中国并迅速扩张。与其近缘物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不同,草地贪夜蛾主要偏好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农作物,暴食危害重。此外两种害虫在交配、产卵频率等繁殖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嗅觉、味觉相关蛋白的分歧密切相关。本研究对两种夜蛾科害虫的嗅觉、味觉相关基因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并对部分嗅觉结合蛋白进行了选择信号与氨基酸差异位点分析。分别在草地贪夜蛾中鉴定到261个嗅觉相关基因,数目明显大于斜纹夜蛾(179个);鉴定到233个味觉相关基因,数目略大于斜纹夜蛾(217个)。嗅觉相关基因中气味结合蛋白(OBP)基因数目差异最为明显。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基因存在夜蛾科特异的分支,且该分支中草地贪夜蛾中基因数目远高于斜纹夜蛾;发现位于I类触角结合蛋白(ABPI)分支的一类OBP成员在草地贪夜蛾中拷贝数增加,其中两个基因拷贝受到正选择,且在草地贪夜蛾中特有的氨基酸替换还可能影响蛋白质功能。本研究为草地贪夜蛾食性特征的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线索,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基因素材。(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志浩,孟玲,李保平[9](2019)在《虫龄对蠋蝽捕食斜纹夜蛾幼虫行为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捕食行为是评价捕食性天敌控制害虫作用的重要依据,常用的数学模型估计捕食行为参数或者在没有植物存在的微生境中直接观测捕食行为的方法,往往会高估或低估捕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为评价龄期如何影响蠋蝽(Arma chinensis)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捕食作用,本研究将蠋蝽不同龄期若虫(2、3、4和5龄)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1、2、3和4龄)交叉组合为16个处理,接至盆栽大豆(Glycine max)苗上,连续观测蠋蝽若虫的捕食行为,分析在遭遇不同龄期猎物时蠋蝽若虫的捕食行为随自身龄期增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遭遇1、2或4龄斜纹夜蛾幼虫时,蠋蝽若虫的处理猎物时间随自身龄期增大表现出二次方曲线下降的趋势;在遭遇3龄幼虫时,处理时间表现出叁次方曲线性下降的趋势。在遭遇2、3或4龄斜纹夜蛾幼虫时,蠋蝽若虫的捕食量随自身龄期增长表现出直线增大的趋势;在遭遇1龄幼虫时捕食量表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变化趋势。蠋蝽若虫的刺扎次数不受自身龄期的影响,仅受斜纹夜蛾幼虫龄期的影响。在遭遇2龄斜纹夜蛾幼虫时,蠋蝽若虫的捕食成功率仅随自身龄期增大呈直线上升趋势;在遭遇1、3、4龄幼虫时,捕食成功率与自身龄期无关。研究结果说明,在利用捕食行为参数评价蠋蝽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时,需同时考虑蠋蝽和猎物的虫龄大小。(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茜斌,王华弟,赵帅锋,戴德江,张传清[10](2019)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草莓主要害虫之一。探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斜纹夜蛾发生消长动态、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了草莓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成虫观察、虫口消长与危害、卵孵进度、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方法。探讨了防控对策,集成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斜纹夜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 103.54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着。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结论】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斜纹夜蛾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玲,李宇慧,黄超艳,袁辉,郑婷.槟榔芋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J].南方园艺.2019

[2].陈庆华,曾娟,杨玲,贾勇,李庆.性信息素诱捕斜纹夜蛾雄蛾发育日龄结构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刘惠芬,刘文光,衣葵花,张志芳,李云芝.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同源重复区的增强子功能分析[J].蚕业科学.2019

[4].韩琪,胡波,李升云,董双林.斜纹夜蛾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OBP2转录调控区的克隆及活性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叶兰珍,胡辉,张宴瑜,黄俭,刘小英.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19

[6].唐菲菲,杨舒天.7种药剂防治斜纹夜蛾室内药剂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

[7].孙睿,郝荣福.斜纹夜蛾在喀左县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与效果[J].中国农技推广.2019

[8].黄钧鸿,张铭淇,冯启理,崔勇,相辉.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嗅觉味觉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19

[9].杨志浩,孟玲,李保平.虫龄对蠋蝽捕食斜纹夜蛾幼虫行为参数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10].黄茜斌,王华弟,赵帅锋,戴德江,张传清.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斜纹夜蛾幼虫川芎茎节蛾的防治措...第1代斜纹夜蛾试验种群各虫期存活...第2代斜纹夜蛾试验种群各虫期存活...斜纹夜蛾幼虫危害症状2.4空间分...糖代谢相关基因在斜纹夜蛾变态发...斜纹夜蛾幼虫

标签:;  ;  ;  ;  ;  ;  ;  

斜纹夜蛾论文_黄小玲,李宇慧,黄超艳,袁辉,郑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